第44頁
三楚雄風:漢王陳友諒 作者:鄭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三股力量之中,徐壽武這一股無疑是徐皇帝的核心力量;明玉珍介於徐壽武和陳友諒之間,一般還算聽話,也把徐壽輝當成個主子看待,隔上一年半載還有事沒事地從四川回來一趟,把前方的情況匯報匯報,再聽聽徐皇帝的旨意;最難把握的要數陳友諒,自從前年八月,陳友諒殺掉倪文俊被封為蓮台省平章政事、天完國兵馬都元帥之後,徐皇帝幾乎沒有見過陳友諒的麵,書麵或著人從前方回來稟報得也很少,隻有在奪取龍興之後,才派人回來稟報了一次。種種跡象清楚地表明,陳友諒的獨立傾向很是明顯,至少,並未將天完國的皇帝放在他眼裏。去年中秋,徐皇帝聽說陳友諒要召開軍事會議,便打算派鄒普勝以勞軍為名前往龍興,陳友諒得知後,趕緊派人回來阻擋,說什麽會期很短加上各地軍情緊急,不勞鄒太師前來等等。他的目的,很明顯是要逐步樹立自己的形象、逐步淡化天完朝廷的威信。至於現在壽武說的新情況,又說明了什麽呢?很明顯,陳友諒有著自己所不清楚的個人目的!想到這裏,徐壽輝憂心忡忡,嘴裏竟自言自語起來:“如果再聽任陳友諒這樣發展下去,咱天完將會很危險、很危險呀!”
徐壽輝用他那沒神的眼睛朝著他的兩位近臣看了一眼,隻見鄒普勝和徐壽武正低著頭,看樣子也在想著他們的心思。壽輝隻得點名了:“二位卿家,你們光是告訴了我這些情況就行了?難道就沒了下文?陳友諒之事,還得速速拿出一個辦法來才是啊!”
徐壽武一見兄王點將,便捺不住性子,立即開言:“萬歲,我早就和你說過,待臣弟帶領人馬殺向江西,除掉陳友諒也就是了,何必自己這樣日夜擔心。”壽輝馬上答道:“師出無名啊!他現在畢竟沒有謀反,再加上陳友諒是這麽容易就會被除掉的嗎?”徐壽武見兄王並不想採納自己的意見,接著又言道:“臣弟豈是一個莾夫?臣弟這樣考慮豈是胡言亂語?隻因為陳友諒的手下有好多位將軍原來就是萬歲的直係部下,萬歲可下一道密旨,令他們在暗中配合於我,臣弟去往江西之後伺機而行,定能取勝!”壽輝仍是搖頭:“這樣做的話,風險太大,還得另想辦法才是。”徐壽武緊接著又提出了第二條:“這一條萬歲如不準的話,臣弟還有第二條,就是著人召他還朝議事,隻說有重要事情和他商量,看他到底回來還是不回來。”徐壽輝馬上接言:“這一條倒可一試,隻是恐怕陳友諒不會進這個套,要我是陳友諒的話,隻要隨便找個理由,說什麽哪裏哪裏軍情緊急,不便回來等等,便可推託,這是一;其二,即使陳友諒果真回到漢陽,我們真的拿掉他的兵權、或是直接除掉他以後,他手下的一幫人就會甘心?還不是引起一場新的大亂?”徐壽武見兄王對自己接連說的兩條都不表示贊同便閉口不響了。
徐壽輝之所以不贊同徐壽武所說的這兩條,是從自己的為人處事的一貫作風出發,他不希望自己和陳友諒之間發生大的衝突,總是希望事情向好的方向轉化。假如,陳友諒本人如果認識到對徐皇帝不恭、對天完朝廷不恭是欠妥的之後,逐步地回過頭來,改變他過去的一些做法,那徐壽輝是不會計較他的過去的。
鄒普勝半晌未開言,一見徐壽輝否認了他兄弟所說的兩條,這時便對徐皇帝徐徐言道:“萬歲容稟,此事我也考慮了很長時間,的確左右為難。不是微臣多言,要是當初萬歲不將我天完全部兵權交給他的話,陳友諒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放肆。為今之計,依微臣看來,有一條道路可走,不知萬歲以為如何?”壽輝一聽,連忙催促:“愛卿有話,隻管講來朕聽。”鄒普勝這才言道:“微臣考慮了很久,隻有兩個字——遷都。”“遷都?”,徐壽輝顯然沒有思想準備,不免吃了一驚。“對,遷都!”,鄒普勝果斷地答道:“遷都到龍興,是一個比較妥貼的辦法。陳友諒自從殺了趙普勝之後,便將都元帥府從龍興遷回了江州,龍興城雖然遠大於江州,但江州正處江邊和鄱陽湖口,從指揮戰爭和方便聯繫的角度,陳友諒這麽做自有他的道理。現在龍興空了下來,正好給萬歲作都城。人與人之間長時間不接觸,便會逐步地疏遠,君臣之間也是這樣,遷都到龍興之後,便好和陳友諒之間多接觸,陳友諒本人也沒有理由不接觸,這是一;陳友諒那裏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以龍興為中心的一大塊根據地,龍興正好處於核心地位,便於萬歲和各路將領之間的溝通,這是二。若是遷都之事可以實現,則可慢慢削減陳友諒的軍權,逐步改變陳友諒尾大不掉的狀況。”
徐壽武聽了,隨即擊掌叫好:“還是鄒太師想得周到,壽武不能及也!”
徐壽輝聽了鄒普勝的意見也是大感興趣,隻是還有一些疑慮:“遷都之事不是也要他陳友諒認可和準備嗎?”鄒普勝胸有成竹:“這很簡單,萬歲一麵派人傳旨給陳友諒,隻說打算遷都龍興,讓他作好準備;另一方麵,不待他回音,立即以遷都之名起兵東下,直趨龍興,讓他措手不及,被迫接受這個事實。”
徐壽輝一聽大喜,不禁眉飛色舞:“還是愛卿想得周到,此計甚妙,可依計而行也!”
2
至正十九年臘月,徐壽輝發水陸軍十萬沿江東下前往江西。
徐壽輝用他那沒神的眼睛朝著他的兩位近臣看了一眼,隻見鄒普勝和徐壽武正低著頭,看樣子也在想著他們的心思。壽輝隻得點名了:“二位卿家,你們光是告訴了我這些情況就行了?難道就沒了下文?陳友諒之事,還得速速拿出一個辦法來才是啊!”
徐壽武一見兄王點將,便捺不住性子,立即開言:“萬歲,我早就和你說過,待臣弟帶領人馬殺向江西,除掉陳友諒也就是了,何必自己這樣日夜擔心。”壽輝馬上答道:“師出無名啊!他現在畢竟沒有謀反,再加上陳友諒是這麽容易就會被除掉的嗎?”徐壽武見兄王並不想採納自己的意見,接著又言道:“臣弟豈是一個莾夫?臣弟這樣考慮豈是胡言亂語?隻因為陳友諒的手下有好多位將軍原來就是萬歲的直係部下,萬歲可下一道密旨,令他們在暗中配合於我,臣弟去往江西之後伺機而行,定能取勝!”壽輝仍是搖頭:“這樣做的話,風險太大,還得另想辦法才是。”徐壽武緊接著又提出了第二條:“這一條萬歲如不準的話,臣弟還有第二條,就是著人召他還朝議事,隻說有重要事情和他商量,看他到底回來還是不回來。”徐壽輝馬上接言:“這一條倒可一試,隻是恐怕陳友諒不會進這個套,要我是陳友諒的話,隻要隨便找個理由,說什麽哪裏哪裏軍情緊急,不便回來等等,便可推託,這是一;其二,即使陳友諒果真回到漢陽,我們真的拿掉他的兵權、或是直接除掉他以後,他手下的一幫人就會甘心?還不是引起一場新的大亂?”徐壽武見兄王對自己接連說的兩條都不表示贊同便閉口不響了。
徐壽輝之所以不贊同徐壽武所說的這兩條,是從自己的為人處事的一貫作風出發,他不希望自己和陳友諒之間發生大的衝突,總是希望事情向好的方向轉化。假如,陳友諒本人如果認識到對徐皇帝不恭、對天完朝廷不恭是欠妥的之後,逐步地回過頭來,改變他過去的一些做法,那徐壽輝是不會計較他的過去的。
鄒普勝半晌未開言,一見徐壽輝否認了他兄弟所說的兩條,這時便對徐皇帝徐徐言道:“萬歲容稟,此事我也考慮了很長時間,的確左右為難。不是微臣多言,要是當初萬歲不將我天完全部兵權交給他的話,陳友諒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放肆。為今之計,依微臣看來,有一條道路可走,不知萬歲以為如何?”壽輝一聽,連忙催促:“愛卿有話,隻管講來朕聽。”鄒普勝這才言道:“微臣考慮了很久,隻有兩個字——遷都。”“遷都?”,徐壽輝顯然沒有思想準備,不免吃了一驚。“對,遷都!”,鄒普勝果斷地答道:“遷都到龍興,是一個比較妥貼的辦法。陳友諒自從殺了趙普勝之後,便將都元帥府從龍興遷回了江州,龍興城雖然遠大於江州,但江州正處江邊和鄱陽湖口,從指揮戰爭和方便聯繫的角度,陳友諒這麽做自有他的道理。現在龍興空了下來,正好給萬歲作都城。人與人之間長時間不接觸,便會逐步地疏遠,君臣之間也是這樣,遷都到龍興之後,便好和陳友諒之間多接觸,陳友諒本人也沒有理由不接觸,這是一;陳友諒那裏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以龍興為中心的一大塊根據地,龍興正好處於核心地位,便於萬歲和各路將領之間的溝通,這是二。若是遷都之事可以實現,則可慢慢削減陳友諒的軍權,逐步改變陳友諒尾大不掉的狀況。”
徐壽武聽了,隨即擊掌叫好:“還是鄒太師想得周到,壽武不能及也!”
徐壽輝聽了鄒普勝的意見也是大感興趣,隻是還有一些疑慮:“遷都之事不是也要他陳友諒認可和準備嗎?”鄒普勝胸有成竹:“這很簡單,萬歲一麵派人傳旨給陳友諒,隻說打算遷都龍興,讓他作好準備;另一方麵,不待他回音,立即以遷都之名起兵東下,直趨龍興,讓他措手不及,被迫接受這個事實。”
徐壽輝一聽大喜,不禁眉飛色舞:“還是愛卿想得周到,此計甚妙,可依計而行也!”
2
至正十九年臘月,徐壽輝發水陸軍十萬沿江東下前往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