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
三楚雄風:漢王陳友諒 作者:鄭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是陳普文講述的淮南及江北行省中部穎州一帶韓山童、劉福通起義的消息:
這幾年,黃河連年決口,水患嚴重。今年又在白茅堤決口,接著又碰上老天接連下了二十多天的大雨,致使洪水泛濫,兩岸百姓因此遭受嚴重水災,造成無數災民流離失所。年初,朝廷令賈魯為工部尚書,徵發汴梁、大名等黃河南北十三路的十五萬民工及廬州等地的兩萬多兵勇到河上服役。河工們原來就是貧苦遭災的難民,被強征為河工後,又被迫在軍隊監視下從事著當牛做馬的勞役,就越發產生了不滿的情緒。此時活動在永年、潁州一帶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便決定利用這一個時機發動起義。
韓山童的祖父原是個鄉村塾館的教書先生,曾經利用傳教的形式,暗地裏組織農民反抗朝庭,被官府發現後,關進了大獄,最終死在牢中。韓山童長大以後,繼續了這方麵的活動,並組織了白蓮會。他對會眾們宣傳:現在民不聊生的情況上天已經知道了,佛祖將要派彌勒佛下凡、明王將要出世,來拯救普天之下的蒼生。這些話對於受盡苦難的災民和河工們來講,無疑是個福音,他們都昐望著彌勒佛和明王能夠早一點來到他們的身邊。
韓山童派岀了數百個會徒參加到挑河民工中間,暗地裏在工地上傳播著一支既像民謠又像兒歌的詞兒。由於好記易懂,朗朗上口,最後連孩童們在遊戲時都能有板有眼地傳唱開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
民工們不懂這民謠是什麽意思,但是聽到裏麵有“天下反”三個字,就覺得好日子快要到來了。這一天,在黃陵岡河工工地,民工們挖呀挖呀,忽然真的挖出了一隻石人,大家好奇地聚攏過來一瞧,隻見石人臉上正是一隻眼,再看石人的後背上果真有著民謠中傳唱的那十二個字。大家不禁楞住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這件新鮮事就這樣很快地在十幾萬民工中傳開了。大家心裏都在想,民謠中說的現在真的應驗了,既然石人出來了,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也就要來到了。
韓山童、劉福通聚集了一批人,殺了一匹白馬和一頭黑牛以祭告天地。韓山童自稱“明王”,和大家約好了日子決定在潁州潁上舉行起義。正在歃血立誓的時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立即派人把韓山童抓去了,劉福通和韓山童的兒子則分別趁亂逃走,不久,韓山童即遇難。
劉福通逃出包圍以後,於今年五月繼續把約定起義的農民召集了起來,正式舉起了反元大旗,並很快攻占了潁州等一些據點。原來在黃陵岡開河的民工得到消息之後,也殺了河官,紛紛投奔到劉福通的隊伍裏來,他們統一以紅巾裹頭作為標識,因此,百姓把他們稱作紅巾軍。不到一個月時間,紅巾軍就迅速發展到了十多萬人,並已連續攻取了淮南及江北行省中部的一批城池,眼下這支隊伍就像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一樣,正旺著呢!
接著,就是友仁、友貴講述的淮南及江北行省西部、湖廣行省東部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起義的消息:
徐壽輝本是淮南及江北行省蘄州路羅田縣(今湖北羅田)人,一名真逸,身材魁偉、為人正直,雖然一直以販賣布匹為生,卻是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在普通民眾中間具有一定的影響。時有袁州僧人彭瑩玉見壽輝體壯貌奇,連稱“如此相貌必主大貴”,便會同麻城鐵匠鄒普勝、倪文俊等說動徐壽輝起兵反元。徐壽輝本人也早有此意,一見有人捧場,遂於今年八月,在大別山南麓多雲山舉起義旗響應劉福通起義,手下將士也統一用紅巾裹頭,對外亦稱紅巾軍。當月,一舉攻取了羅田縣城,淮南及江北行省和湖廣行省交界處各路、府、縣窮苦百姓紛紛響應,時間不長,即擁眾三萬餘。隨後,擊敗了鎮守武昌的元廷威順王寬撤不花,活捉了寬撤不花次子別帖木兒,攻陷蘄水(今湖北浠水)及黃州路(今湖北黃岡),徐壽輝被擁立為帝,定國號天完。
按照彭瑩玉的意見,“天完”兩字的含義為元廷的“大元”兩字各加上一個“蓋”子,取壓倒大元之意。(“大”加上“一”為“天”、“元”加上“宀”為“完”)改元治平,建都浠水,以蘄水縣城東北鳳棲山上的清泉寺為帝宮,徐壽輝封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太尉、彭瑩玉為軍師,參照元廷設中書省的做法設立蓮台省統領六部掌管行政。
徐壽輝建立天完政權以後,採納了彭瑩玉的意見,喊出了“摧富益貧”、“不侵擾百姓”等口號,得到了廣大貧苦民眾的擁護,隊伍很快發展到十多萬人。接著,又很快攻占了饒州、信陽,聲勢日盛,正在積極準備向外擴張。
聽到這些消息,友諒不禁又喜又驚,敏感的神經處於極度的亢奮之中。喜的是各路義軍風起雲湧,大元朝肯定快要被頑完了;驚的是又有人走在了我陳老三的前麵了!看來,自己一直拿不準的事現在再也不能再猶豫下去,得趕緊定奪了。
根據和張必先、張定邊、陳普文、陳友仁、陳友貴等人商量的意見,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不能再等,好歹先幹起來再說。可以考慮先投靠別人,邊幹邊看,等自己的羽翼豐満了,一有機會再考慮跳出來。跟劉福通不如跟徐壽輝,這不僅是由於地理方位上的親疏,重要的是劉福通起事較早,跟的人肯定不少;而徐壽輝剛剛起事,現在跟上去,幾年一過就是一個老資格。主意一定,友諒隨即吩咐各人分頭進行各項準備。
這幾年,黃河連年決口,水患嚴重。今年又在白茅堤決口,接著又碰上老天接連下了二十多天的大雨,致使洪水泛濫,兩岸百姓因此遭受嚴重水災,造成無數災民流離失所。年初,朝廷令賈魯為工部尚書,徵發汴梁、大名等黃河南北十三路的十五萬民工及廬州等地的兩萬多兵勇到河上服役。河工們原來就是貧苦遭災的難民,被強征為河工後,又被迫在軍隊監視下從事著當牛做馬的勞役,就越發產生了不滿的情緒。此時活動在永年、潁州一帶的韓山童、劉福通等人便決定利用這一個時機發動起義。
韓山童的祖父原是個鄉村塾館的教書先生,曾經利用傳教的形式,暗地裏組織農民反抗朝庭,被官府發現後,關進了大獄,最終死在牢中。韓山童長大以後,繼續了這方麵的活動,並組織了白蓮會。他對會眾們宣傳:現在民不聊生的情況上天已經知道了,佛祖將要派彌勒佛下凡、明王將要出世,來拯救普天之下的蒼生。這些話對於受盡苦難的災民和河工們來講,無疑是個福音,他們都昐望著彌勒佛和明王能夠早一點來到他們的身邊。
韓山童派岀了數百個會徒參加到挑河民工中間,暗地裏在工地上傳播著一支既像民謠又像兒歌的詞兒。由於好記易懂,朗朗上口,最後連孩童們在遊戲時都能有板有眼地傳唱開了——“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1
民工們不懂這民謠是什麽意思,但是聽到裏麵有“天下反”三個字,就覺得好日子快要到來了。這一天,在黃陵岡河工工地,民工們挖呀挖呀,忽然真的挖出了一隻石人,大家好奇地聚攏過來一瞧,隻見石人臉上正是一隻眼,再看石人的後背上果真有著民謠中傳唱的那十二個字。大家不禁楞住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這件新鮮事就這樣很快地在十幾萬民工中傳開了。大家心裏都在想,民謠中說的現在真的應驗了,既然石人出來了,天下造反的日子自然也就要來到了。
韓山童、劉福通聚集了一批人,殺了一匹白馬和一頭黑牛以祭告天地。韓山童自稱“明王”,和大家約好了日子決定在潁州潁上舉行起義。正在歃血立誓的時候,有人走漏了消息,官府立即派人把韓山童抓去了,劉福通和韓山童的兒子則分別趁亂逃走,不久,韓山童即遇難。
劉福通逃出包圍以後,於今年五月繼續把約定起義的農民召集了起來,正式舉起了反元大旗,並很快攻占了潁州等一些據點。原來在黃陵岡開河的民工得到消息之後,也殺了河官,紛紛投奔到劉福通的隊伍裏來,他們統一以紅巾裹頭作為標識,因此,百姓把他們稱作紅巾軍。不到一個月時間,紅巾軍就迅速發展到了十多萬人,並已連續攻取了淮南及江北行省中部的一批城池,眼下這支隊伍就像一堆熊熊燃燒的大火一樣,正旺著呢!
接著,就是友仁、友貴講述的淮南及江北行省西部、湖廣行省東部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起義的消息:
徐壽輝本是淮南及江北行省蘄州路羅田縣(今湖北羅田)人,一名真逸,身材魁偉、為人正直,雖然一直以販賣布匹為生,卻是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在普通民眾中間具有一定的影響。時有袁州僧人彭瑩玉見壽輝體壯貌奇,連稱“如此相貌必主大貴”,便會同麻城鐵匠鄒普勝、倪文俊等說動徐壽輝起兵反元。徐壽輝本人也早有此意,一見有人捧場,遂於今年八月,在大別山南麓多雲山舉起義旗響應劉福通起義,手下將士也統一用紅巾裹頭,對外亦稱紅巾軍。當月,一舉攻取了羅田縣城,淮南及江北行省和湖廣行省交界處各路、府、縣窮苦百姓紛紛響應,時間不長,即擁眾三萬餘。隨後,擊敗了鎮守武昌的元廷威順王寬撤不花,活捉了寬撤不花次子別帖木兒,攻陷蘄水(今湖北浠水)及黃州路(今湖北黃岡),徐壽輝被擁立為帝,定國號天完。
按照彭瑩玉的意見,“天完”兩字的含義為元廷的“大元”兩字各加上一個“蓋”子,取壓倒大元之意。(“大”加上“一”為“天”、“元”加上“宀”為“完”)改元治平,建都浠水,以蘄水縣城東北鳳棲山上的清泉寺為帝宮,徐壽輝封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太尉、彭瑩玉為軍師,參照元廷設中書省的做法設立蓮台省統領六部掌管行政。
徐壽輝建立天完政權以後,採納了彭瑩玉的意見,喊出了“摧富益貧”、“不侵擾百姓”等口號,得到了廣大貧苦民眾的擁護,隊伍很快發展到十多萬人。接著,又很快攻占了饒州、信陽,聲勢日盛,正在積極準備向外擴張。
聽到這些消息,友諒不禁又喜又驚,敏感的神經處於極度的亢奮之中。喜的是各路義軍風起雲湧,大元朝肯定快要被頑完了;驚的是又有人走在了我陳老三的前麵了!看來,自己一直拿不準的事現在再也不能再猶豫下去,得趕緊定奪了。
根據和張必先、張定邊、陳普文、陳友仁、陳友貴等人商量的意見,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不能再等,好歹先幹起來再說。可以考慮先投靠別人,邊幹邊看,等自己的羽翼豐満了,一有機會再考慮跳出來。跟劉福通不如跟徐壽輝,這不僅是由於地理方位上的親疏,重要的是劉福通起事較早,跟的人肯定不少;而徐壽輝剛剛起事,現在跟上去,幾年一過就是一個老資格。主意一定,友諒隨即吩咐各人分頭進行各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