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三楚雄風:漢王陳友諒 作者:鄭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扁擔朝著陳友諒看了一眼,繼續怒氣沖沖地言道:“當時在武昌的時候,我真的想在那路府衙門放上一把火,燒死那些狗日的,卻硬是被一些鄉親們拉住了。回來之後又聽到了曹天齡狂言,我更是氣得不行,已經私下裏聯繫了十幾位窮哥兒們,準備和他幹上一場,隻是他平時都有一群家丁護著,輕易下不了手。我在想,要是紅巾軍早日打到我們家門口來就好了,我們就幹脆投奔紅巾軍。或者我們蒲圻這一帶如果有人領個頭,我們馬上就去投奔,將這些惡霸、贓官統統地殺他個痛快,看看是不是真的要曹天齡所說的八輩子!”
陸扁擔的這些話,可算是說到了陳友諒的心窩裏,隻見他微微點頭,而後慢慢地對著陸扁擔叮囑道:“過幾日之後你可去找我,但不要再到縣衙,可直接到洪湖西岸的陳蓬山去,我的家就在那裏,我等著你!”“不在縣衙?”,陸扁擔很感奇怪:“為什麽不在縣衙?”“告訴你吧,兄弟”,友諒答道:“我已決定辭去縣衙的主簿暫回鄉間,後麵的事情今後再說吧。”一旁的瑚兒有點急了:“陳大哥為什麽要辭去縣衙的官兒不當,是不是就為了我姐姐的案子?”友諒朝瑚兒看了一眼:“不是,我考慮這件事已有很長時間了,這一次是不再猶豫了,你姐姐的案子可以說是一根點火棒,促使我下定決心罷了。”友諒言罷,隨即又從身上掏出了幾兩銀子塞到了瑚兒手中:“這點兒銀子,你拿了給你爹好好看病。”友諒忽地想起了臨來之時韓世輔的交待,故而對著陸扁擔等接著言道:“上告之事,就先擱一擱吧。請大家放心,冤有頭、債有主,這筆帳歸我陳友諒替鄉親們記著,時間不長由我負責來和他姓曹的算清!”
瑚兒、陸扁擔等似乎從友諒的話中聽出了點什麽,隨即一道跪了下來……
友諒從羊樓洞一回到縣衙就向韓世輔提出了辭呈,韓世輔接過友諒的辭呈不禁一楞,共事日久,不能說一點兒感情都沒有。但是再轉念一想,從陳友諒身上一些越來越明顯的東西來看,這個人早一點兒辭職回去卻是好事,不過嘴上卻不免說上了幾句勸阻的話兒。最後,友諒對著韓世輔言道:“請大人休怪友諒多嘴,而今朝廷無道、貪官橫行,天下業已大亂。大人繼續為官,何異為虎作倀?因此,不僅友諒辭職,友諒還要勸大人也盡早辭職另謀前程要緊!”
韓縣尹苦笑了一下,沒有接言。
202 第二章 洪湖岸邊
1
洪湖西岸沔陽府玉沙縣有個叫做陳蓬山的村子,這個村子大約有百多戶人家,在湖廣一帶的鄉間,這樣的村子也不算小了。在村子的東側緊挨著湖邊的地方有著一處房屋,這便是陳友諒的家。陳家人口多,房子也不算少,一排六間草房,西側還有兩間廚屋。一排草房的後麵便是一條東西向的直通洪湖的港汊,家前屋後還生長著很多高大的楊柳樹。門前的空地上,晾曬著幾片魚網,顯示著漁家特有的風景。朝東看,洪湖湖麵上的湖光水色盡收眼底,靠近陳家的岸邊還停著一大一小兩條漁船,這兩條漁船自然也是陳家的。
友諒的祖父謝千一本是洪湖以北謝家灣人,世代以打漁為業,後入贅陳蓬山陳姓人家,這才改姓陳。陳千一為人既老實本份又勤儉持家,在謝家灣排湖打漁時即已置得一條屬於自己的漁船。後來,因為丈人家裏昐望著自己早一點入贅以支撐門戶,同時自己也忍受不了排湖漁霸的盤剝,心裏盤算著換個地方也好,便幹脆來到了陳蓬山現在這個地方。幸好丈人家也薄有田產,陳千一風裏來雨裏去,打漁務農兩不誤,幾年以後,家業已漸漸露出了興旺的勢頭。兩位老人過世以後,陳千一在丈人家原有的三間舊草房的西側又新建了三間草房,在這陳蓬山漁村之內,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為了進一步出人頭地,兒子普才慢慢長成之後,陳千一立即將他送進了靠近家的塾館讀起了“趙、錢、孫、李”。隻是未等到普才結婚成家,陳千一便撒手人寰一路西行去了。
普才的為人很大程度上傳了老子的代,隻是多了幾分倔強。雖讀了幾年塾館,知道了一點前秦後漢、唐詩宋詞,可是掂量掂量自己,還是覺得光靠念書是念不出個名堂來的,因此回到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後,依舊是打漁務農、結婚生子,一心一意過起了自己的安穩日子。普才妻楊氏,陳蓬山本地人氏,過門之後,突顯了她的肚皮才能,兩年一隔,不到十年時間,一口氣生下了五個兒郎,長名友富、次名友直、三名友諒、四名友仁、五名友貴。高興得陳普才做夢都偷著樂――兒子多、孫子更多,子孫繁茂才是家道興旺的根本啊!
兒子們一天天長大成人,而且均已結婚成家,孫子孫女也有了一堆,特別是三兒友諒到了鄰縣當上了縣衙主簿之後,陳普才更是稱心如意。
一想到三兒,陳普才就忍不住地開心。陳友諒生於大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說來也真奇,友諒出生的日子,適逢元廷仁宗皇帝駕崩、英宗皇帝繼位之改朝換代時,此為一奇;友諒降生之時,蒼天之上忽聞陣陣震耳的春雷,片刻,滂沱大雨降臨了久旱的江漢平原,此為二奇;友諒來到人間之後,陳普才抱起繈褓中的嬰兒端詳,隻見這剛離娘胎的小孩兒額頭寬寬、雙目炯炯,絕不同於上麵兩位哥哥出生時的情況,此為三奇。陳普才當時就暗自稱道:“這個娃娃有如此異常,說不準長大之後,還真的有些名堂呢!”因此,對小友諒加意培養,送到鄉間的塾館裏讀書一讀就是個六七年。剛剛二十開外,便托一個遠房親戚介紹,去到了鄰縣當上了縣衙主簿的幫辦,數年之前,又從那幫辦轉成了正式的主簿,豈不是天從人願?
陸扁擔的這些話,可算是說到了陳友諒的心窩裏,隻見他微微點頭,而後慢慢地對著陸扁擔叮囑道:“過幾日之後你可去找我,但不要再到縣衙,可直接到洪湖西岸的陳蓬山去,我的家就在那裏,我等著你!”“不在縣衙?”,陸扁擔很感奇怪:“為什麽不在縣衙?”“告訴你吧,兄弟”,友諒答道:“我已決定辭去縣衙的主簿暫回鄉間,後麵的事情今後再說吧。”一旁的瑚兒有點急了:“陳大哥為什麽要辭去縣衙的官兒不當,是不是就為了我姐姐的案子?”友諒朝瑚兒看了一眼:“不是,我考慮這件事已有很長時間了,這一次是不再猶豫了,你姐姐的案子可以說是一根點火棒,促使我下定決心罷了。”友諒言罷,隨即又從身上掏出了幾兩銀子塞到了瑚兒手中:“這點兒銀子,你拿了給你爹好好看病。”友諒忽地想起了臨來之時韓世輔的交待,故而對著陸扁擔等接著言道:“上告之事,就先擱一擱吧。請大家放心,冤有頭、債有主,這筆帳歸我陳友諒替鄉親們記著,時間不長由我負責來和他姓曹的算清!”
瑚兒、陸扁擔等似乎從友諒的話中聽出了點什麽,隨即一道跪了下來……
友諒從羊樓洞一回到縣衙就向韓世輔提出了辭呈,韓世輔接過友諒的辭呈不禁一楞,共事日久,不能說一點兒感情都沒有。但是再轉念一想,從陳友諒身上一些越來越明顯的東西來看,這個人早一點兒辭職回去卻是好事,不過嘴上卻不免說上了幾句勸阻的話兒。最後,友諒對著韓世輔言道:“請大人休怪友諒多嘴,而今朝廷無道、貪官橫行,天下業已大亂。大人繼續為官,何異為虎作倀?因此,不僅友諒辭職,友諒還要勸大人也盡早辭職另謀前程要緊!”
韓縣尹苦笑了一下,沒有接言。
202 第二章 洪湖岸邊
1
洪湖西岸沔陽府玉沙縣有個叫做陳蓬山的村子,這個村子大約有百多戶人家,在湖廣一帶的鄉間,這樣的村子也不算小了。在村子的東側緊挨著湖邊的地方有著一處房屋,這便是陳友諒的家。陳家人口多,房子也不算少,一排六間草房,西側還有兩間廚屋。一排草房的後麵便是一條東西向的直通洪湖的港汊,家前屋後還生長著很多高大的楊柳樹。門前的空地上,晾曬著幾片魚網,顯示著漁家特有的風景。朝東看,洪湖湖麵上的湖光水色盡收眼底,靠近陳家的岸邊還停著一大一小兩條漁船,這兩條漁船自然也是陳家的。
友諒的祖父謝千一本是洪湖以北謝家灣人,世代以打漁為業,後入贅陳蓬山陳姓人家,這才改姓陳。陳千一為人既老實本份又勤儉持家,在謝家灣排湖打漁時即已置得一條屬於自己的漁船。後來,因為丈人家裏昐望著自己早一點入贅以支撐門戶,同時自己也忍受不了排湖漁霸的盤剝,心裏盤算著換個地方也好,便幹脆來到了陳蓬山現在這個地方。幸好丈人家也薄有田產,陳千一風裏來雨裏去,打漁務農兩不誤,幾年以後,家業已漸漸露出了興旺的勢頭。兩位老人過世以後,陳千一在丈人家原有的三間舊草房的西側又新建了三間草房,在這陳蓬山漁村之內,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為了進一步出人頭地,兒子普才慢慢長成之後,陳千一立即將他送進了靠近家的塾館讀起了“趙、錢、孫、李”。隻是未等到普才結婚成家,陳千一便撒手人寰一路西行去了。
普才的為人很大程度上傳了老子的代,隻是多了幾分倔強。雖讀了幾年塾館,知道了一點前秦後漢、唐詩宋詞,可是掂量掂量自己,還是覺得光靠念書是念不出個名堂來的,因此回到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後,依舊是打漁務農、結婚生子,一心一意過起了自己的安穩日子。普才妻楊氏,陳蓬山本地人氏,過門之後,突顯了她的肚皮才能,兩年一隔,不到十年時間,一口氣生下了五個兒郎,長名友富、次名友直、三名友諒、四名友仁、五名友貴。高興得陳普才做夢都偷著樂――兒子多、孫子更多,子孫繁茂才是家道興旺的根本啊!
兒子們一天天長大成人,而且均已結婚成家,孫子孫女也有了一堆,特別是三兒友諒到了鄰縣當上了縣衙主簿之後,陳普才更是稱心如意。
一想到三兒,陳普才就忍不住地開心。陳友諒生於大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三月,說來也真奇,友諒出生的日子,適逢元廷仁宗皇帝駕崩、英宗皇帝繼位之改朝換代時,此為一奇;友諒降生之時,蒼天之上忽聞陣陣震耳的春雷,片刻,滂沱大雨降臨了久旱的江漢平原,此為二奇;友諒來到人間之後,陳普才抱起繈褓中的嬰兒端詳,隻見這剛離娘胎的小孩兒額頭寬寬、雙目炯炯,絕不同於上麵兩位哥哥出生時的情況,此為三奇。陳普才當時就暗自稱道:“這個娃娃有如此異常,說不準長大之後,還真的有些名堂呢!”因此,對小友諒加意培養,送到鄉間的塾館裏讀書一讀就是個六七年。剛剛二十開外,便托一個遠房親戚介紹,去到了鄰縣當上了縣衙主簿的幫辦,數年之前,又從那幫辦轉成了正式的主簿,豈不是天從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