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可嘆,當時的司馬遷對此事的評價即為:“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櫱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裏,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李陵之事,且無論對錯。但此時中透露的信息卻值得深思。


    其一:弓箭!春秋時期名氣最盛的射手便是楚國的養由基,戰場中誰要是和他致士是沒有一個人能生還的。可楚國為了給養由基提供箭支,是集結了全國之力的。饒是如此,也不過是準備好了區區幾支而已,全都保管在楚王手中。就是大戰之中保護楚王時,這幾支箭也不會給養由基。可見,古代優良的箭支是多麽艱難。


    但看李陵此戰中,弓箭的運用完全是大師級的水平。自然,從另一個側麵透露出,漢帝國弓與箭水平之高。給五千人備上幾十萬箭支也不成問題。而且是良好的軍用品!與楚國集全國之力抽出幾支好箭有了天壤之別!


    而更為重要的卻是,箭支的箭頭問題!夏商周時期草原民族用的是骨質的箭頭,石質或者木製的箭頭。就是夏商周用的不過是青銅的而已。毫無疑問的是,這兩者用的箭頭遠遠遜於鐵製箭頭。


    骨質木製,甚至青銅製作的箭頭隻要士兵配備上甲具隻要不碰上養由基級別的絕世箭手或者倒黴到射中頭部頸部就不會死掉。


    而漢軍用的就是鐵製箭頭!


    有了鐵製箭頭,在隋代。就是一個合格弓手就能穿透至少三層甲!這才是李陵帶著弓手能頻頻“殺數千人而歸”的最重要原因!


    而,文中頻頻出現的“白刃”更是說明了漢軍配備了齊全的鐵製武器!


    而此時的匈奴,箭支用的便是骨頭製作的。而兵器,木製石質的更是不在少數!


    “所以!”蕭羽深吸一口氣,畢竟一口氣將這麽多東西講出來還要深入簡地給一幫近乎文盲的人將明白可是非常不容易吶!


    對著在座的琉球幹部們道:“琉球若要立於天下,無鋼鐵不成!大煉鋼!勢在必行!”


    第二十八章 :爭論 威勢


    更新時間2010-11-16 12:10:58 字數:3291


    蕭羽用了如此長篇大論說出來,就是再愚笨的人也能明白鋼鐵對琉球的重要性。而且,經過海盜襲城,蕭羽集團在其中的耀眼表現後,不知不覺中不少人已經將蕭羽奉為神明了。即使不是如此,蕭羽的話也是沒有多少人不奉命的,更不用說誰會違抗了。


    這些,蕭羽雖然也是知曉一些。但也樂見其成沒用去管多少。今天之所以講的如此詳細,實在是琉球現在政府成員的水平問題。現在琉球三科中,迪深和他的三個弟子還好,即使是周杞也是秀才出身的。但其他人,尤其是下麵的科員,胥吏。這些最為基礎的人員是琉球現在政策執行的關鍵。


    但這些最為關鍵的科員胥吏卻是良莠不齊。不少都是破產的小商人,或者略微有些知識的自由民,甚至不少人大字不識一個,如果是在琉球中人緣好,有點聲望壓根就不會進來。


    這樣成分複雜又是水平低下的三科,能在海盜攻來的時候不至於臨陣脫逃已經讓蕭羽很是竊喜了。雖然在平時,由蕭羽下發的命令雖然會偶爾出些差錯,但好在時間充足,上層班子大多水平良好,能夠及時改正。但一到緊急情況,上麵寥寥幾人如此能在極度繁忙的時候來抽出時間幫這些基層糾正?


    這也是蕭羽為何竊喜不已的原因。也正是如此,蕭羽每每回憶海盜攻城的時候都是心驚不已,後怕之餘也是下定決心要好好解決這個問題了。


    人才問題對於每一個當權者來說都是重大的戰略問題,但每每觸及這個問題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因素:時間!


    對於蕭羽來說最缺的是什麽?也是時間!


    所以,雖然蕭羽早就吩咐幾個心腹以及三科五堂的頭頭要在琉球建立私塾,學堂。但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不是說著玩的!


    這才是蕭羽如此長篇大論的主要原因。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反映了在蕭羽心中煉鋼此事在蕭羽心中的重要地位。


    不過,即使蕭羽如此苦口婆心的引經據典的言明鋼鐵的重要性,但未必是所有人都完全贊同的。


    自然,要說琉球中還能提出不同意見的自然不是那些小輩和新來之人。


    “蕭羽門主,若是鋼鐵製作利器,對琉球現在實在是不宜呀。精良甲具,鋼刀利劍都可以從泉州倪氏,南洋夏氏,甚至是趙氏都是可以的。何必耗費如此巨資?”首先提出不同意見的就是迪深。


    迪深是較為開明的儒家弟子,師從天下聞名的農學家王禎。比起那些迂腐的道學先生來說對待琉球發展問題上,自然有獨到的意見,同時也不會有哪些迂腐教條的想法。


    但這並不意味著迪深會完全贊成煉鐵。自然,博學的迪深不會想不到鋼鐵的好處。而已,琉球現在若是煉鐵無疑會給琉球背上極大的包袱。


    迪深一說完,不單是三個學生點頭不已。就是溫老爺子也是贊同地看,而為財務科科長的周杞也是皺眉,顯然也是暗自同意迪深的說法,而又一直自認為蕭家帳房的周杞卻又不可能反對自己東家的。附說一下,古代人對忠誠有些不予倫比的情節。常說的不忠不孝就是對一個人對打的打擊,而且忠這字還在孝的前麵,可見古人對忠誠的值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地盤在元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子逑/幾字微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子逑/幾字微言並收藏我的地盤在元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