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好,就讓他放手一搏吧!)
也許初次臨陣吃了敗仗以後,他就不會再這麽充滿自信了。
“那麽,你是不是打算在今年內趕走相馬父子呢?藤次郎!”
“正是!父親花了十年的時間都沒能把對方趕出領地……而我則準備以三、四年的時間,把他們收拾幹淨。”
“你又有什麽好的計策了?”
“我打算在這十年之內取得奧羽之地,否則伊達家將永無出頭之日。”
“什麽?你要取得奧羽之地……”
“那當然!如果不這麽做的話,則一旦天下安定以後,我們勢必得要屈服於他人的指揮。而根據我的判斷,天下將會在十年之內趨於平定。”
“嗯!”
聽到這一番話後,輝宗的心情總算好了些。
“你事先就有這番打算,所以才自動請命上陣嗎?”
“請命上陣……事實上,我希望您允許我帶兵打頭陣。因為我所要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
“嗯,沒錯!你的確曾經要求我讓你打頭陣。不過,為什麽你會想要打頭陣呢?”
“因為我準備攻打蘆名。”
“什麽?你要攻打會津的蘆名……”
“是的。據我所知,重振蘆名家運的盛氏公已在前年(天正八年)去世,而繼任的龜王丸年僅兩歲,因此可說是討伐的大好時機,可惜當初父親大人並未及時把握時機。不過,縱使當時父親允許我出兵攻打蘆名,孩兒也沒有統率三軍的自信,因為我自己對這一切都感到十分迷惘,既然連主將都感到迷惘,那麽在戰場上焉能不敗?……因此我打算三年後再發兵攻打蘆名。”
“這、這就是你的計算嗎?”
“正是如此!不過,這場三年後的戰役也包括在我的十年計劃當中。”
輝宗默然。對於兒子如此精於計算,他突然覺得背脊一涼,但同時又認為兒子足以信賴。
(在這個不知明日將會如何的戰國時代裏,藤次郎居然訂定了十年計劃……)
即使是到現在,輝宗仍然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心理……
對年屆五十的成人而言,十年隻不過是人生的五分之一;但是對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孩子而言,十年計劃卻占了其人生的三分之二。
(這孩子真是個精於計劃人生的武將!)
想到自己的兒子竟是這麽一位曠世奇才,輝宗不禁覺得人生真是奇妙。
(或許這樣才是正確的吧?像我這種”過了今天,不知明天”的生活方式,永遠都隻能像無根的蓬草般隨風漂流,惶惶然不知所終……)
“你已經決定三年後出兵攻打蘆名?”
“是的。在討伐蘆名之餘,我還計劃攻打相馬、豬苗代、大內及田山。我認為,光是去除枝葉而不斷其主幹的作法,隻是徒然浪費時間罷了。”
“話雖如此,但是做起來可沒那麽容易啊!如果無法順利將其討平,則一切的計劃都將化為泡影。”
說到這裏,輝宗又突然想起藤次郎方才所說的話。
“對了!你知道如何鼓舞士氣嗎?”
“孩兒明白。事實上,隻要解開”人類究竟為何?”的謎底,自然能夠掌握策動、支使他人的要領。”
藤次郎又再度發表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談話。
(人類究竟為何呢?……)
雖然這不是輕易就能了解的道理,但隻要能夠解開這個謎題,則取得天下絕非難事。
如果要兒子把解開謎底的秘訣告訴自己……轉念至此,輝宗忍不住麵紅耳赤地搔著頭。
“嗯,那就行了。”
輝宗很快地轉移話題:
“你可以從實戰經驗中學到很多道理,不過,我堅持至少要挑選三千名兵力跟隨在你左右。在一萬五千名士兵當中挑選三千人……如此一來你就可以從容指揮、調度,並充份了解人心。噢,天色已晚,我想愛姬一定正在等你,你快回房休息吧!”
對身為父親的輝宗而言,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令他覺得難堪的了。初次臨陣的政宗,居然表現得比久經陣仗的父親還要冷靜,不但精心籌劃家中的大小事宜,而且活用六韜三略的道理,仔細地訂定十年計劃:
(我應該為他的表現感到高興呢?還是為他的脫離常軌而予以斥責?)
“基信,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待政宗走出房門,輝宗突然扭曲著臉龐詢問一向被他視為心腹的遠藤基信。
三
從這個時候開始,藤次郎政宗即充份發揮”機用”的才能,但是並未因此而感到驕傲。其師虎哉禪師曾經提出一個問題,要他自己去尋找答案。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非常簡單,但愈是深入思考,愈是覺得深奧、迷惘,可說是名副其實的”人生一大事”。
“你很快就要上戰場了。”
禪師若無其事地倒茶給來到資福寺的政宗,並且說道:
“一到戰場,你必定會看到很多有關生死的問題。有些人勇敢地麵對死亡,有些人卻害怕死亡;有些人忘卻生死而敢於犯上,也有人在麵臨被斬時陷於狂亂狀態;有些人會心悅誠服地聽從指揮,有些人則一旦發現即將戰敗,就倉惶自隊伍中逃走。因此我要請問殿下,你到底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他人而活?”
也許初次臨陣吃了敗仗以後,他就不會再這麽充滿自信了。
“那麽,你是不是打算在今年內趕走相馬父子呢?藤次郎!”
“正是!父親花了十年的時間都沒能把對方趕出領地……而我則準備以三、四年的時間,把他們收拾幹淨。”
“你又有什麽好的計策了?”
“我打算在這十年之內取得奧羽之地,否則伊達家將永無出頭之日。”
“什麽?你要取得奧羽之地……”
“那當然!如果不這麽做的話,則一旦天下安定以後,我們勢必得要屈服於他人的指揮。而根據我的判斷,天下將會在十年之內趨於平定。”
“嗯!”
聽到這一番話後,輝宗的心情總算好了些。
“你事先就有這番打算,所以才自動請命上陣嗎?”
“請命上陣……事實上,我希望您允許我帶兵打頭陣。因為我所要做的,是自己想做的事。”
“嗯,沒錯!你的確曾經要求我讓你打頭陣。不過,為什麽你會想要打頭陣呢?”
“因為我準備攻打蘆名。”
“什麽?你要攻打會津的蘆名……”
“是的。據我所知,重振蘆名家運的盛氏公已在前年(天正八年)去世,而繼任的龜王丸年僅兩歲,因此可說是討伐的大好時機,可惜當初父親大人並未及時把握時機。不過,縱使當時父親允許我出兵攻打蘆名,孩兒也沒有統率三軍的自信,因為我自己對這一切都感到十分迷惘,既然連主將都感到迷惘,那麽在戰場上焉能不敗?……因此我打算三年後再發兵攻打蘆名。”
“這、這就是你的計算嗎?”
“正是如此!不過,這場三年後的戰役也包括在我的十年計劃當中。”
輝宗默然。對於兒子如此精於計算,他突然覺得背脊一涼,但同時又認為兒子足以信賴。
(在這個不知明日將會如何的戰國時代裏,藤次郎居然訂定了十年計劃……)
即使是到現在,輝宗仍然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心理……
對年屆五十的成人而言,十年隻不過是人生的五分之一;但是對一個年僅十五歲的孩子而言,十年計劃卻占了其人生的三分之二。
(這孩子真是個精於計劃人生的武將!)
想到自己的兒子竟是這麽一位曠世奇才,輝宗不禁覺得人生真是奇妙。
(或許這樣才是正確的吧?像我這種”過了今天,不知明天”的生活方式,永遠都隻能像無根的蓬草般隨風漂流,惶惶然不知所終……)
“你已經決定三年後出兵攻打蘆名?”
“是的。在討伐蘆名之餘,我還計劃攻打相馬、豬苗代、大內及田山。我認為,光是去除枝葉而不斷其主幹的作法,隻是徒然浪費時間罷了。”
“話雖如此,但是做起來可沒那麽容易啊!如果無法順利將其討平,則一切的計劃都將化為泡影。”
說到這裏,輝宗又突然想起藤次郎方才所說的話。
“對了!你知道如何鼓舞士氣嗎?”
“孩兒明白。事實上,隻要解開”人類究竟為何?”的謎底,自然能夠掌握策動、支使他人的要領。”
藤次郎又再度發表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談話。
(人類究竟為何呢?……)
雖然這不是輕易就能了解的道理,但隻要能夠解開這個謎題,則取得天下絕非難事。
如果要兒子把解開謎底的秘訣告訴自己……轉念至此,輝宗忍不住麵紅耳赤地搔著頭。
“嗯,那就行了。”
輝宗很快地轉移話題:
“你可以從實戰經驗中學到很多道理,不過,我堅持至少要挑選三千名兵力跟隨在你左右。在一萬五千名士兵當中挑選三千人……如此一來你就可以從容指揮、調度,並充份了解人心。噢,天色已晚,我想愛姬一定正在等你,你快回房休息吧!”
對身為父親的輝宗而言,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更令他覺得難堪的了。初次臨陣的政宗,居然表現得比久經陣仗的父親還要冷靜,不但精心籌劃家中的大小事宜,而且活用六韜三略的道理,仔細地訂定十年計劃:
(我應該為他的表現感到高興呢?還是為他的脫離常軌而予以斥責?)
“基信,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待政宗走出房門,輝宗突然扭曲著臉龐詢問一向被他視為心腹的遠藤基信。
三
從這個時候開始,藤次郎政宗即充份發揮”機用”的才能,但是並未因此而感到驕傲。其師虎哉禪師曾經提出一個問題,要他自己去尋找答案。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非常簡單,但愈是深入思考,愈是覺得深奧、迷惘,可說是名副其實的”人生一大事”。
“你很快就要上戰場了。”
禪師若無其事地倒茶給來到資福寺的政宗,並且說道:
“一到戰場,你必定會看到很多有關生死的問題。有些人勇敢地麵對死亡,有些人卻害怕死亡;有些人忘卻生死而敢於犯上,也有人在麵臨被斬時陷於狂亂狀態;有些人會心悅誠服地聽從指揮,有些人則一旦發現即將戰敗,就倉惶自隊伍中逃走。因此我要請問殿下,你到底是為自己而活?還是為他人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