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公子無虧會憑藉身為國君的有利地位,將齊國最精銳的隱軍士卒牢牢控製在手。一旦公子無虧擁有了強大的兵威,他們隻能暫且居於忠臣之位,過著憂心忡忡的日子。
不想公子無虧卻自棄利器,解除了大家的心腹之患。
公子無虧與容易牙倒是很快就徵集了新軍,足有兵車六百乘,士卒近五萬人。
隻是新兵人數雖眾,因不習戰陣,一時無法出戰。
同月,宋襄公親率兵車三百乘,會合衛、曹、邾三國,共兵車五百乘,奉太子昭伐齊。
以五百乘兵車的軍力,攻伐齊國這樣的第一等強國,未免力不從心。齊國經過管仲數十年的治理,人口大增,且富有財帛,若頃起國力,徵集千乘兵車也非難事。
況且天下諸侯除了衛、曹、邾三國,其餘諸侯並不怎麽欣賞他的仁義之舉,對他的號令反應冷淡。尤其是周天子,竟把齊恆公對他的大恩大德忘在腦後,仿佛根本不願意讓太子昭得到君位,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一副看猴戲耍之態。
可是宋襄公已騎在虎背,隻能將他維護仁義大道的舉動進行到底。
他自為主將,以公孫固為副,公子盪為先鋒,浩浩蕩蕩殺奔齊國臨淄近郊。
太子昭身穿重孝,哭著請宋襄公立即攻進臨淄城中,殺盡逆子逆臣。
雖然外表上宋襄公英勇無比,敢冒以寡敵眾的風險,但他心中卻異常謹慎,不願輕易攻擊齊軍。與齊國的這場大戰,是宋襄公圖霸的第一場硬仗,隻能打勝,不能打敗。
宋襄公心中雖有萬語千言,也難以告之太子昭。
他在出征前,派了無數密使入臨淄城打探消息,對齊國的內亂知之甚詳。
高、國二人,還有公子潘和公子元決不會善罷罷休,定然將趁宋兵臨城之際,謀害公子無虧。
他決定就這麽耗下去,耗得久了,齊國自生內亂的可能性極大。
宋襄公打定了拒不出戰的主意,偏又日日巡視軍營,做出立刻就要攻擊的樣子,使得齊軍主帥易牙更加緊守城門,不敢輕易出戰。
易牙之所以不敢出戰,正是擔心齊國會生內亂。
他統領的齊軍不僅僅要對付外敵,還要應付內賊。
這使他不由得想起了豎刁,若是他在,最起碼能穩定禁軍,給公子無虧最嚴密的保護。而現在,他一個齊國大司馬,麵對強敵壓境,卻不得不分出的一半心思去保護公子無虧。
也隻到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豎刁的死對他有多麽大的影響。
這不隻是名譽上的,也許將是生命。
對重耳來說,離齊之行竟如此順利,大出意料之外。
也許在有心人眼裏,重耳能以國賓外加恆公之婿的身份安居齊國,應是喜出望外,樂不思晉才是。所以沒有人料到,他在出宮後竟帶著一幫家僕不辭而別。
一路狂奔。直至通過臨淄的南城門,重耳才勒馬回頭,向齊宮的方遙望。心裏不禁有些異樣的情緒,齊王宮,這個一代霸主的宮殿,此刻應該殺得熱火朝天,天翻地覆,但都與他無關。
不過當他想起初入臨淄時所懷賭博般的心情,如今回過頭來看,發現不過是一個玩笑而已。他想殺的人,竟早早歸天。而且他竟不可思議的參與了齊國的權位之爭,並且曾經起到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排除齊瑾這個意外收穫,其實他的心情與來時相比仍無太大分別。
相比真重耳的存在,遠及不上裏克給他的壓力。
一個是曾經活著的傀儡,一個是臣中之梟。
對於齊瑾乃至跟隨他千辛萬苦逃亡的一幫人,也許其中有信義、有友情……但更多的是想重耳能借齊國之力,早日回國登上君位。
當重耳成為強大的晉國之君,他們亦可成為權勢赫赫的當朝大臣。若重耳貪圖享受,隻想在齊國做一個富貴閑人,那麽狐射姑、趙衰、狐毛等人,也就終生是跟在富貴閑人身後的幫閑。
幫閑與強國大臣的身份實在是相去甚遠。因此,重耳的去與留將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他們來說,寧可跟隨重耳回晉一拚,也不願意在這裏當個不倫不類的從人。
重耳亦沒想到他帶著眾人一遊齊國,竟激起了眾人的鬥誌。望著一個個充滿雄心壯誌的臉龐,重耳心底開始盤算:除了介子推麵上永遠看不出他的想什麽外,其它人包括齊薑瑾內,都不約而同的流露出回晉的神情。但隻要裏克存在,歸晉隻是死路一條。因為,在裏克心中,重耳的威脅遠遠大於夷吾,現在回去,不僅會使兩個有可能爭鬥的人停息戰火,而且大有可能聯手先滅掉自己。而這理由又不可能向他們公開,怎麽辦?去往哪裏?
若是以前,重耳定要向季槐討教,但如今,他卻開不了口。是啊,他早已不是往昔的旬生,自通悟《回天訣》並熟讀‘周文王師薑望笈’後,普通的小智慧再難入他法眼。
他雖是流亡之人,身在異地,卻仍能牽動東周各國,甚至改變強齊國事。想到這裏,重耳心下不由有些得意,轉念間,又有些淒楚。縱有天大的本事,回晉之路依然漫長而遙不可及。
重耳正有些神思恍惚,身邊有人輕笑了一聲,他回過神來:“璃兒因何發笑?”
“公子你看--”琉璃揚指向右前方。
不想公子無虧卻自棄利器,解除了大家的心腹之患。
公子無虧與容易牙倒是很快就徵集了新軍,足有兵車六百乘,士卒近五萬人。
隻是新兵人數雖眾,因不習戰陣,一時無法出戰。
同月,宋襄公親率兵車三百乘,會合衛、曹、邾三國,共兵車五百乘,奉太子昭伐齊。
以五百乘兵車的軍力,攻伐齊國這樣的第一等強國,未免力不從心。齊國經過管仲數十年的治理,人口大增,且富有財帛,若頃起國力,徵集千乘兵車也非難事。
況且天下諸侯除了衛、曹、邾三國,其餘諸侯並不怎麽欣賞他的仁義之舉,對他的號令反應冷淡。尤其是周天子,竟把齊恆公對他的大恩大德忘在腦後,仿佛根本不願意讓太子昭得到君位,既不支持,也不反對,一副看猴戲耍之態。
可是宋襄公已騎在虎背,隻能將他維護仁義大道的舉動進行到底。
他自為主將,以公孫固為副,公子盪為先鋒,浩浩蕩蕩殺奔齊國臨淄近郊。
太子昭身穿重孝,哭著請宋襄公立即攻進臨淄城中,殺盡逆子逆臣。
雖然外表上宋襄公英勇無比,敢冒以寡敵眾的風險,但他心中卻異常謹慎,不願輕易攻擊齊軍。與齊國的這場大戰,是宋襄公圖霸的第一場硬仗,隻能打勝,不能打敗。
宋襄公心中雖有萬語千言,也難以告之太子昭。
他在出征前,派了無數密使入臨淄城打探消息,對齊國的內亂知之甚詳。
高、國二人,還有公子潘和公子元決不會善罷罷休,定然將趁宋兵臨城之際,謀害公子無虧。
他決定就這麽耗下去,耗得久了,齊國自生內亂的可能性極大。
宋襄公打定了拒不出戰的主意,偏又日日巡視軍營,做出立刻就要攻擊的樣子,使得齊軍主帥易牙更加緊守城門,不敢輕易出戰。
易牙之所以不敢出戰,正是擔心齊國會生內亂。
他統領的齊軍不僅僅要對付外敵,還要應付內賊。
這使他不由得想起了豎刁,若是他在,最起碼能穩定禁軍,給公子無虧最嚴密的保護。而現在,他一個齊國大司馬,麵對強敵壓境,卻不得不分出的一半心思去保護公子無虧。
也隻到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豎刁的死對他有多麽大的影響。
這不隻是名譽上的,也許將是生命。
對重耳來說,離齊之行竟如此順利,大出意料之外。
也許在有心人眼裏,重耳能以國賓外加恆公之婿的身份安居齊國,應是喜出望外,樂不思晉才是。所以沒有人料到,他在出宮後竟帶著一幫家僕不辭而別。
一路狂奔。直至通過臨淄的南城門,重耳才勒馬回頭,向齊宮的方遙望。心裏不禁有些異樣的情緒,齊王宮,這個一代霸主的宮殿,此刻應該殺得熱火朝天,天翻地覆,但都與他無關。
不過當他想起初入臨淄時所懷賭博般的心情,如今回過頭來看,發現不過是一個玩笑而已。他想殺的人,竟早早歸天。而且他竟不可思議的參與了齊國的權位之爭,並且曾經起到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排除齊瑾這個意外收穫,其實他的心情與來時相比仍無太大分別。
相比真重耳的存在,遠及不上裏克給他的壓力。
一個是曾經活著的傀儡,一個是臣中之梟。
對於齊瑾乃至跟隨他千辛萬苦逃亡的一幫人,也許其中有信義、有友情……但更多的是想重耳能借齊國之力,早日回國登上君位。
當重耳成為強大的晉國之君,他們亦可成為權勢赫赫的當朝大臣。若重耳貪圖享受,隻想在齊國做一個富貴閑人,那麽狐射姑、趙衰、狐毛等人,也就終生是跟在富貴閑人身後的幫閑。
幫閑與強國大臣的身份實在是相去甚遠。因此,重耳的去與留將對他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對他們來說,寧可跟隨重耳回晉一拚,也不願意在這裏當個不倫不類的從人。
重耳亦沒想到他帶著眾人一遊齊國,竟激起了眾人的鬥誌。望著一個個充滿雄心壯誌的臉龐,重耳心底開始盤算:除了介子推麵上永遠看不出他的想什麽外,其它人包括齊薑瑾內,都不約而同的流露出回晉的神情。但隻要裏克存在,歸晉隻是死路一條。因為,在裏克心中,重耳的威脅遠遠大於夷吾,現在回去,不僅會使兩個有可能爭鬥的人停息戰火,而且大有可能聯手先滅掉自己。而這理由又不可能向他們公開,怎麽辦?去往哪裏?
若是以前,重耳定要向季槐討教,但如今,他卻開不了口。是啊,他早已不是往昔的旬生,自通悟《回天訣》並熟讀‘周文王師薑望笈’後,普通的小智慧再難入他法眼。
他雖是流亡之人,身在異地,卻仍能牽動東周各國,甚至改變強齊國事。想到這裏,重耳心下不由有些得意,轉念間,又有些淒楚。縱有天大的本事,回晉之路依然漫長而遙不可及。
重耳正有些神思恍惚,身邊有人輕笑了一聲,他回過神來:“璃兒因何發笑?”
“公子你看--”琉璃揚指向右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