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伊況這麽一說,重耳的思緒猛然被拉到了殘酷的現實裏,從奚齊的眼神裏,他好似看見了將要麵臨的困難與陷阱,以前還寄希望於裏克,但自他看見自己的女人被他侮辱後,便發誓即使是死在洛邑,也不會藉助他的半絲力量。而這伊況不止是謀略過人,更重要的是他齊國右相的身份,如若他能盡力,即使是周王也會給半分麵子。
該不該做這交易呢?重耳抬頭向公孫無景望去。
遠遠的,公孫無景似有所感,亦抬起美眸向他投射而來。
第十四章 洛邑夜月
晉冬十日,重耳領團朝周。
離翼前,一幹出使兵將車馬在翼城門集合,由晉國的大祭祀親自主持了祭祀天地祖先的儀式,祈求朝聖平安。不過重耳心裏清楚之極,獻公與驪姬奚齊等人莫不希望他一去不復返,最好是死在洛邑。
此次朝周,獻公除了勉強同意重耳自帶六千獵手騎兵之外,還特地派宮中祝史完銅相輔,並領精甲兩百騎護送二十輛裝載貢品的騾車,大清早便由翼城南門出發,馳向遠在六百裏外的周朝王都--洛邑。
除了幾次戰爭,重耳幾乎從未出過遠門,特別是作為晉使朝見天子,更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像的。好在有介子推與狐射姑隨行,特別是狐射姑,作為周公的門客,他曾經在洛邑一呆八年,勉強可算半個洛邑人。
更令重耳高興的是,獻公竟然允許他帶家眷前往,因此浩蕩的車馬大隊中夾雜著三輛載有內眷婢僕的馬車。雪丹清與琉璃共乘一輛馬車,其它兩輛載有四名婢女以及宿營用具。
重耳騎馬奔馳在平緩的官道上,回想起出城前裏克詫異的眼神,隻覺得恍如隔世,心神依然無法寧靜。其實在離翼前幾天裏,裏克曾找過他幾次,均被他以準備朝周為藉口推掉。
每當他看見或想起裏克時,都覺得心像是被某種尖銳的東西猛刺一下,憤怒也開始慢慢在心底沉澱。作為一個男人,他死也不能接受情敵的施捨。加之有了與伊況的交易,更有手下鐵衛相隨,他堅信,即便是‘劍主’找他的麻煩,他也有一拚之力。
抬頭仰望,依舊天高雲淡,白雲被天空點綴得幽藍藍的,東一團西一陀地粘在天上,如他的心般不停變幻著色彩與圖案。
通過祝史與狐射姑的介紹,他大至明白了此次朝周的目的,以及其它朝聖國的基本情況。
周室雖是上有三聖--古公亶父、季歷、姬昌,但周之鼎盛為武王,所以周室以武王的誕辰作為姬姓一族的祭奠日,以牛羊玉帛貢天以祭祖先。
這樣的祭祀對眾諸侯來說,無非就是進貢的代名詞。但隨著周室日衰,諸侯的貢品愈少、愈粗,全然沒有當那周室的風采。當然,每次祭祀不止是一次對眾諸侯實力檢驗的機會,更是對有爭端諸侯間調節或仲裁的一次聚會,是已,祭祀之會有貶有褒,有升有降,甚至影響到疆域的劃分。
因此,雖然周室已然衰落,但每次周王室祭祀,眾諸侯莫不從之。無它,祭祀隻是一個眾諸侯相互聚會的藉口。
但此次周室祭祀卻有個大家心知肚明的主題--楚宋之爭。當然,其間還摻雜一些諸如重耳滅虞、虢以及晉室爭紛的事情。
宋國是商的後代,周王之所以封其淮水之地,便是為了控製於它。但問題是宋的南麵與東麵都是些力量薄弱的陳、蔡等小國或夷邦,而北麵的魯、衛等國勢力也與之有差距,隻有西麵的鄭國略強,對宋構成較大威脅,因此鄭、宋兩國並稱世仇。
而楚在南方,雖地大物博,但國力一直發展較慢,內部矛盾又多,一時間也不可能向北方發展。
兩國隔山隔水的,紛爭從何而來。
原因皆於雄心勃勃的宋襄公決心效仿齊恆公,會盟天下諸侯,共同倡行仁義大道。
宋襄公知道他雖是”名震天下”,但依然有許多諸侯不怎麽看重宋國,縱然主動邀請,也恐難以請動大駕。他要給人一種“令行禁止”的霸主形象,遂有意挑選了五位絕不會拒絕他的弱小之國的國君。
於是邀請衛、曹、滕、邾、鄫前往曹宋邊境會孟。
按他預料,隻要他發出邀請,那五位國君定然早早的大道之旁迎接他的到來,可大出襄公的料想,在會盟之地迎接他的,僅有曹共公與邾君兩人,衛、滕、鄫三國之君蹤影皆無。
宋襄公隻覺得渾身的血液轟的湧到了臉上,又依稀看見眾文物大臣全在嘲笑他。
大國不服倒也罷了,幾個彈丸小邦也輕視於他,這令他圖霸天下的信心為之一冷,同時他為了教訓一下幾個不聽話的小國,於是一場征討之戰便拉開序幕。
幾日後,他便囚了滕君,斬了鄫君,並殺了鄫君祭祀小神。這消息很快傳遍天下,令眾諸侯--尤其是與宋相連的諸侯們震驚不已。
宋的世仇鄭國見勢不妙,這宋襄公如此殘暴,好戰成性,下一個必定打我鄭國,於是鄭文公借懼宋之名,親至郢都朝拜楚成王。
楚成王正欲借勢北上,當既大喜,賜楚產赤銅三萬斤於鄭,並與其盟誓--互不侵犯,永遠和好,共阻外敵。
見鄭朝楚大得好處,陳、蔡兩國亦先後朝楚。
而楚成王唯一擔心的便是齊國,據說此次派最親信的上大夫屈晃朝聖,其主要目的便是與齊一晤,以達到其壓宋北進的目的。
該不該做這交易呢?重耳抬頭向公孫無景望去。
遠遠的,公孫無景似有所感,亦抬起美眸向他投射而來。
第十四章 洛邑夜月
晉冬十日,重耳領團朝周。
離翼前,一幹出使兵將車馬在翼城門集合,由晉國的大祭祀親自主持了祭祀天地祖先的儀式,祈求朝聖平安。不過重耳心裏清楚之極,獻公與驪姬奚齊等人莫不希望他一去不復返,最好是死在洛邑。
此次朝周,獻公除了勉強同意重耳自帶六千獵手騎兵之外,還特地派宮中祝史完銅相輔,並領精甲兩百騎護送二十輛裝載貢品的騾車,大清早便由翼城南門出發,馳向遠在六百裏外的周朝王都--洛邑。
除了幾次戰爭,重耳幾乎從未出過遠門,特別是作為晉使朝見天子,更是以前做夢都不敢想像的。好在有介子推與狐射姑隨行,特別是狐射姑,作為周公的門客,他曾經在洛邑一呆八年,勉強可算半個洛邑人。
更令重耳高興的是,獻公竟然允許他帶家眷前往,因此浩蕩的車馬大隊中夾雜著三輛載有內眷婢僕的馬車。雪丹清與琉璃共乘一輛馬車,其它兩輛載有四名婢女以及宿營用具。
重耳騎馬奔馳在平緩的官道上,回想起出城前裏克詫異的眼神,隻覺得恍如隔世,心神依然無法寧靜。其實在離翼前幾天裏,裏克曾找過他幾次,均被他以準備朝周為藉口推掉。
每當他看見或想起裏克時,都覺得心像是被某種尖銳的東西猛刺一下,憤怒也開始慢慢在心底沉澱。作為一個男人,他死也不能接受情敵的施捨。加之有了與伊況的交易,更有手下鐵衛相隨,他堅信,即便是‘劍主’找他的麻煩,他也有一拚之力。
抬頭仰望,依舊天高雲淡,白雲被天空點綴得幽藍藍的,東一團西一陀地粘在天上,如他的心般不停變幻著色彩與圖案。
通過祝史與狐射姑的介紹,他大至明白了此次朝周的目的,以及其它朝聖國的基本情況。
周室雖是上有三聖--古公亶父、季歷、姬昌,但周之鼎盛為武王,所以周室以武王的誕辰作為姬姓一族的祭奠日,以牛羊玉帛貢天以祭祖先。
這樣的祭祀對眾諸侯來說,無非就是進貢的代名詞。但隨著周室日衰,諸侯的貢品愈少、愈粗,全然沒有當那周室的風采。當然,每次祭祀不止是一次對眾諸侯實力檢驗的機會,更是對有爭端諸侯間調節或仲裁的一次聚會,是已,祭祀之會有貶有褒,有升有降,甚至影響到疆域的劃分。
因此,雖然周室已然衰落,但每次周王室祭祀,眾諸侯莫不從之。無它,祭祀隻是一個眾諸侯相互聚會的藉口。
但此次周室祭祀卻有個大家心知肚明的主題--楚宋之爭。當然,其間還摻雜一些諸如重耳滅虞、虢以及晉室爭紛的事情。
宋國是商的後代,周王之所以封其淮水之地,便是為了控製於它。但問題是宋的南麵與東麵都是些力量薄弱的陳、蔡等小國或夷邦,而北麵的魯、衛等國勢力也與之有差距,隻有西麵的鄭國略強,對宋構成較大威脅,因此鄭、宋兩國並稱世仇。
而楚在南方,雖地大物博,但國力一直發展較慢,內部矛盾又多,一時間也不可能向北方發展。
兩國隔山隔水的,紛爭從何而來。
原因皆於雄心勃勃的宋襄公決心效仿齊恆公,會盟天下諸侯,共同倡行仁義大道。
宋襄公知道他雖是”名震天下”,但依然有許多諸侯不怎麽看重宋國,縱然主動邀請,也恐難以請動大駕。他要給人一種“令行禁止”的霸主形象,遂有意挑選了五位絕不會拒絕他的弱小之國的國君。
於是邀請衛、曹、滕、邾、鄫前往曹宋邊境會孟。
按他預料,隻要他發出邀請,那五位國君定然早早的大道之旁迎接他的到來,可大出襄公的料想,在會盟之地迎接他的,僅有曹共公與邾君兩人,衛、滕、鄫三國之君蹤影皆無。
宋襄公隻覺得渾身的血液轟的湧到了臉上,又依稀看見眾文物大臣全在嘲笑他。
大國不服倒也罷了,幾個彈丸小邦也輕視於他,這令他圖霸天下的信心為之一冷,同時他為了教訓一下幾個不聽話的小國,於是一場征討之戰便拉開序幕。
幾日後,他便囚了滕君,斬了鄫君,並殺了鄫君祭祀小神。這消息很快傳遍天下,令眾諸侯--尤其是與宋相連的諸侯們震驚不已。
宋的世仇鄭國見勢不妙,這宋襄公如此殘暴,好戰成性,下一個必定打我鄭國,於是鄭文公借懼宋之名,親至郢都朝拜楚成王。
楚成王正欲借勢北上,當既大喜,賜楚產赤銅三萬斤於鄭,並與其盟誓--互不侵犯,永遠和好,共阻外敵。
見鄭朝楚大得好處,陳、蔡兩國亦先後朝楚。
而楚成王唯一擔心的便是齊國,據說此次派最親信的上大夫屈晃朝聖,其主要目的便是與齊一晤,以達到其壓宋北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