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件末了,國民政府遷往洛陽,校長蔣公駐節徐州,戴雨農留在南京。
這一天,戴雨農來找我,他手裏拿著一個沉甸甸的大信封,背麵還打著火漆。說是“託付”我克日專程送到徐州,要當麵交給侍從參謀戴頌儀。
我聽說校長正駐節徐州,他既然要我到徐州去,又囑咐我麵交戴參謀,其重要可想而知。我未加考慮就答應了。他給我兩張乘車證,以及少許路費,行前,他又告訴我:“有一列專車停在徐州火車站,車站附近有武裝警衛,也有便衣警衛,我想你一定看得出來,無論問誰,都可以找到這位戴參謀,信件送到,請他簽收就可以了。”
我當天夜裏就到了徐州,沒走出月台就找到戴頌儀參謀,我把那個火漆信封當麵交給他,他翻來覆去看了看,拿了一張名片寫上幾個字算是簽收了,口頭上也沒有交代什麽,就叫我回來了。
看名片,我才知道他的階級是中校,雲南人,後來一打聽,原來也是軍校同學。
回到南京後,我第一次到雞鵝巷五十三號戴公館。這是一所不大整齊的平房,進門後,彎彎曲曲地轉了好幾轉才是客廳。考究的人家,地上鋪的是地毯,他這裏鋪的是草蓆。因為地上反潮,沒辦法,隻好窮對付。
我把那張等於簽收的名片交給戴雨農,算是完成了他的“付託”。我看他忙,正待辭出時,他突然問我:“有沒有相知的福建省籍同學?”我思索了一下,想到四期同學也是好朋友的連謀又名連良順。我回說有這麽一個人,無論是才具、儀表,都可以列入第一流,但不知找福建人做什麽?戴雨農不作正麵答覆,隻希望火速介紹一見。
我介紹他們見了麵。
戴雨農派連謀到福州建立工作站去了,這事當時我並不知情,良順兄行前也沒有向我告別。
從以上兩件事判斷,戴雨農任務何在?當可思過半矣。
三月間,我從忠義巷搬到了明瓦廊,隻身住在小旅館裏。炳華兄已經派去廣東,又一說是到了香港,和他同行的還有吳勁夫(乃憲)。當我們惜別時,雖然沒有說明去做什麽,可是彼此間已經是心照了。
劍秋兄也把嫂夫人接來了,另外租了房子。他對我表示過,不準備參加戴雨農所領導的工作,寧願居於協助地位。此後果然如此。
明瓦廊離著三道高井很近,軍校同學會就在三道高井這條街上。以此為軸心,附近一帶的小旅館裏,住了不少軍校同學,有的在等工作,有的在辦登記,一時攪和得非常熱鬧。我之所以搬到明瓦廊,既非找工作,也不是辦登記,完全是戴雨農的意思,他希望我能夠多留意同學們的動態,尤其是超乎常軌的非分活動。看的單純些,這是他委託我辦的一點小事情,換個角度說,也等於是交付我任務。我當時也不太了了--這就是所謂的“情報工作”?不過,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未曾給付任何待遇。也就是說,我尚在客串階段。
據一般記載,在民國二十年(1931)二月底,戴雨農已被圈定為“特務處”處長。這個“特務處”,並非政府機構,乃隸屬於新成立的秘密革命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之下。經過籌備,至四月一日始正式成立於南京,所以爾後的“軍統”訂“四一”為成立紀念日。
戴雨農於三十五年(1946)三月十七日空難殉職,特將“四一紀念”改在“三一七”合併舉行,簡稱為“三一七紀念大會”。之後,“三一七大會”年年舉行,遷台後仍繼續不斷,先總統在日,每年均蒞臨講話。這的確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回想起來,在我們初識的那段時間裏,戴雨農原已負有“聯絡”任務了。
那個時候,是否有一個稱為“聯絡組”的單位?不得而知。唯在“戴雨農先生年譜”中看到的記載是:“民國二十年十二月,蔣公為促成團結,共赴國難,辭去國民政府主席等職務,離京返鄉。行前令先生(戴笠)主持聯絡組,主要任務為團結以黃埔學生為中心之革命力量,偵察敵情,鎮壓反動。於是,在京、滬、杭、平、津、漢、港、穗、贛等地建立組織,積極活動。”
於此可見,戴雨農此刻負有“聯絡”任務,自是無疑。不過,所謂的“聯絡組”,可能不是正式編組,而是一個暫用的名稱,用以代表此項活動而已。
至於說:於二十年(1931)十二月,就在“京、滬、杭、平、津、漢、港、穗、贛等地建立組織,積極活動”一節,也不盡然,別的地區不敢說,我就是北平工作的建立者,可是我在二十一(1932)年十一月才派往北平的。
這是一個證明,編寫歷史性的文字,實在是大不易嗬。
戴雨農之任“特務處”,也有許多傳說,因為他在“力行社”高級幹部中的期別、地位,都比不上別人,此一重任,怎麽會交付給他呢?根據戴雨農自己所說:
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下午八時,在南京中山陵園,我接受領袖成立特務處的命令,領袖支持我,固然絕對負責;但次日上午有一位同誌,現已出國,名字我不便說了,要來打倒我。他說“關於特務處的人事經費,校長叫他負責”。次日,我就報告領袖,請求辭職,結果沒有準,及至一年以後,領袖告訴我,仍有人來攻擊我……
這一天,戴雨農來找我,他手裏拿著一個沉甸甸的大信封,背麵還打著火漆。說是“託付”我克日專程送到徐州,要當麵交給侍從參謀戴頌儀。
我聽說校長正駐節徐州,他既然要我到徐州去,又囑咐我麵交戴參謀,其重要可想而知。我未加考慮就答應了。他給我兩張乘車證,以及少許路費,行前,他又告訴我:“有一列專車停在徐州火車站,車站附近有武裝警衛,也有便衣警衛,我想你一定看得出來,無論問誰,都可以找到這位戴參謀,信件送到,請他簽收就可以了。”
我當天夜裏就到了徐州,沒走出月台就找到戴頌儀參謀,我把那個火漆信封當麵交給他,他翻來覆去看了看,拿了一張名片寫上幾個字算是簽收了,口頭上也沒有交代什麽,就叫我回來了。
看名片,我才知道他的階級是中校,雲南人,後來一打聽,原來也是軍校同學。
回到南京後,我第一次到雞鵝巷五十三號戴公館。這是一所不大整齊的平房,進門後,彎彎曲曲地轉了好幾轉才是客廳。考究的人家,地上鋪的是地毯,他這裏鋪的是草蓆。因為地上反潮,沒辦法,隻好窮對付。
我把那張等於簽收的名片交給戴雨農,算是完成了他的“付託”。我看他忙,正待辭出時,他突然問我:“有沒有相知的福建省籍同學?”我思索了一下,想到四期同學也是好朋友的連謀又名連良順。我回說有這麽一個人,無論是才具、儀表,都可以列入第一流,但不知找福建人做什麽?戴雨農不作正麵答覆,隻希望火速介紹一見。
我介紹他們見了麵。
戴雨農派連謀到福州建立工作站去了,這事當時我並不知情,良順兄行前也沒有向我告別。
從以上兩件事判斷,戴雨農任務何在?當可思過半矣。
三月間,我從忠義巷搬到了明瓦廊,隻身住在小旅館裏。炳華兄已經派去廣東,又一說是到了香港,和他同行的還有吳勁夫(乃憲)。當我們惜別時,雖然沒有說明去做什麽,可是彼此間已經是心照了。
劍秋兄也把嫂夫人接來了,另外租了房子。他對我表示過,不準備參加戴雨農所領導的工作,寧願居於協助地位。此後果然如此。
明瓦廊離著三道高井很近,軍校同學會就在三道高井這條街上。以此為軸心,附近一帶的小旅館裏,住了不少軍校同學,有的在等工作,有的在辦登記,一時攪和得非常熱鬧。我之所以搬到明瓦廊,既非找工作,也不是辦登記,完全是戴雨農的意思,他希望我能夠多留意同學們的動態,尤其是超乎常軌的非分活動。看的單純些,這是他委託我辦的一點小事情,換個角度說,也等於是交付我任務。我當時也不太了了--這就是所謂的“情報工作”?不過,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他未曾給付任何待遇。也就是說,我尚在客串階段。
據一般記載,在民國二十年(1931)二月底,戴雨農已被圈定為“特務處”處長。這個“特務處”,並非政府機構,乃隸屬於新成立的秘密革命組織“三民主義力行社”之下。經過籌備,至四月一日始正式成立於南京,所以爾後的“軍統”訂“四一”為成立紀念日。
戴雨農於三十五年(1946)三月十七日空難殉職,特將“四一紀念”改在“三一七”合併舉行,簡稱為“三一七紀念大會”。之後,“三一七大會”年年舉行,遷台後仍繼續不斷,先總統在日,每年均蒞臨講話。這的確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回想起來,在我們初識的那段時間裏,戴雨農原已負有“聯絡”任務了。
那個時候,是否有一個稱為“聯絡組”的單位?不得而知。唯在“戴雨農先生年譜”中看到的記載是:“民國二十年十二月,蔣公為促成團結,共赴國難,辭去國民政府主席等職務,離京返鄉。行前令先生(戴笠)主持聯絡組,主要任務為團結以黃埔學生為中心之革命力量,偵察敵情,鎮壓反動。於是,在京、滬、杭、平、津、漢、港、穗、贛等地建立組織,積極活動。”
於此可見,戴雨農此刻負有“聯絡”任務,自是無疑。不過,所謂的“聯絡組”,可能不是正式編組,而是一個暫用的名稱,用以代表此項活動而已。
至於說:於二十年(1931)十二月,就在“京、滬、杭、平、津、漢、港、穗、贛等地建立組織,積極活動”一節,也不盡然,別的地區不敢說,我就是北平工作的建立者,可是我在二十一(1932)年十一月才派往北平的。
這是一個證明,編寫歷史性的文字,實在是大不易嗬。
戴雨農之任“特務處”,也有許多傳說,因為他在“力行社”高級幹部中的期別、地位,都比不上別人,此一重任,怎麽會交付給他呢?根據戴雨農自己所說:
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六日下午八時,在南京中山陵園,我接受領袖成立特務處的命令,領袖支持我,固然絕對負責;但次日上午有一位同誌,現已出國,名字我不便說了,要來打倒我。他說“關於特務處的人事經費,校長叫他負責”。次日,我就報告領袖,請求辭職,結果沒有準,及至一年以後,領袖告訴我,仍有人來攻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