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島教思亭(2002年攝影)仲愷公園,是為了紀念軍校黨代表廖仲愷而興建的。該公園位於島中部的平岡,北臨珠江,南靠東征陣亡烈士墓園,麵積約有1萬平方米,由原來的軍校平崗療養院改建而成。由於經費不足,公園建設曾中途停工,直到1928年,公園才勉強建成。其建築和設施雖然簡陋,但四周林木繁茂,林陰小道迂迴曲折。1936年蔣介石來廣州巡視時,決定擴建東征墓園,仲愷公園被併入東征陣亡烈士墓園。今日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停車場和東征史跡陳列室一帶的地方,就是當年仲愷公園的園區範圍。


    濟深公園,是1928年11月黃埔軍校總部為紀念副校長李濟深命名並建立的,是繼中山、中正、仲愷公園之後在本島上設立的第4個公園。該公園位於島中部的平崗,東連蝴蝶崗,西臨仲愷公園,占地約4萬平方米。公園東西路口各設有石柱門樓,中間豎立著一塊高140厘米,寬80厘米的花崗岩海青石,上書“濟深公園”4個大字,落款是“蔣中正題”,由此也可見修建此公園有蔣介石拉攏李濟深之意。當年,這裏地勢高平,林茂景幽,古木參天,氣象恢弘。登高望遠,全島景物盡收眼底。公園內還建有“教思亭”和未完工的“迎日亭”、“愛晚亭”,1930年又建立了北伐紀念碑。教思亭,有人考證是當時對師生進行反共思想感化的地方,另外兩個空架據說是為了建“迎日亭”和“愛晚亭”,隻建了框架就停了下來;但也有人說是有意造成這樣,用以祭祀天地用,但具體是用來做什麽的,現在無人能具體說得清楚。1984年黃埔軍校60周年校慶前夕,有關部門曾對濟深公園舊址的“教思亭”進行過一次整修。亭身是一座六角柱式涼亭,亭匾為黃謙題寫,亭內石柱上分別刻有標語和對聯,其中有“立誌作軍隊中的健兒”、“寧殉主義以成仁,不願偷生以受辱”、“身心許黨國,鐵血濟蒼生”、“犧牲奮鬥是革命軍人的本職,殺敵治國是革命軍人的誌願”、“繼續增長革命活力,努力促進世界大同”、“聯合士農工商,聯合中華民族,建設新邦”等語句。如今濟深公園早已麵目全非,因時光流逝,環境多已變遷。在軍校北遷後,濟深公園年久失修,衰敗荒蕪。現在大門柱上“濟深公園”4字匾額亦剝落殆盡,門柱坍塌,遺蹟猶在,由蔣介石題詞的“濟深公園”石碑亦已遭破壞,園內其餘景觀已是不復當年,惟有高聳的北伐紀念碑,古樸的教思亭,蔥蘢的林木,可以依稀追尋昔日的風采。


    第十六章 尋蹤黃埔島(10)


    俱樂部——軍校文化中心黃埔軍校俱樂部在孫中山紀念碑之西約50米處,當年稱為大禮堂,是軍校師生集會、節日慶典、舉辦文藝演出等文化娛樂活動的公共場所。從一定意義上說,在今天留下的黃埔軍校舊址的各個建築中,俱樂部是少數沒有重建的設施之一,基本上保持了原建築的風貌,而且見證了軍校的發展過程及學生生活豐富多彩的一麵,最具有歷史文物考古價值。


    黃埔軍校俱樂部1925年4月,黃埔軍校政治部為了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決定建立軍人俱樂部,並在走馬樓內劃出場地作為俱樂部的活動之處。俱樂部包括政治、經濟、美術、戲劇、音樂、體育6個小組。隨著軍校的迅速發展,學生宣傳、娛樂活動的日益頻繁,原有的房子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建設新的俱樂部迫在眉睫。為此,1926年3月學校決定在珠江畔建設新的俱樂部,麵積約為2000平方米,可容納4000人,鋼筋混凝土結構。1926年11月1日,俱樂部落成,正好趕上11月15日第5期學生開學典禮。新修建的俱樂部規模頗大,高大寬敞,建成時已有舞台,裝有電燈和風扇,配備了近千個座位。俱樂部內大禮堂常用於開大會、上大課和文藝演出。據一些“老黃埔”回憶,國共兩黨著名活動家經常來這裏演講或授課,也在這裏舉行宣傳和演出,大禮堂成為宣傳革命思想的課堂。


    俱樂部布置得莊嚴而政治氣氛濃烈。外麵樓頂正麵半圓形的裝飾牆上有“俱樂部”3個大字。俱樂部內的擺設,不同的時期有所不同。最初,俱樂部禮堂正麵高懸著3幅油畫,一幅是林則徐在廣州虎門焚燒鴉片,一幅是義和團在天津追擊八國聯軍,一幅是沙基慘案。四壁懸掛著廖仲愷、朱執信、史堅如、陳秋霖等22人的畫像,供師生瞻仰和作為學習的楷模。之後,俱樂部的擺設發生變化。在禮堂舞台正中懸掛著身著戎裝的孫中山像,兩旁掛著國民黨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下麵是譚延闓手書的孫總理遺囑,四周為國民黨領導人的畫像。舞台南北兩側和禮堂西側的牆壁上,除了原先的3幅油畫之外,增加了反映第二次東征中的攻打惠州城的油畫。


    俱樂部是軍校舉辦文藝演出、舉行重大集會的重要場所。特別是每逢節日或慶祝會,經常舉辦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1926年1月4日,軍校舉行新年各界聯歡大會,前來參加慶典的來賓和在校師生約有6000多人,聲勢蔚為壯觀。白天在大操場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晚上則在俱樂部舉行遊藝大會,節目琳琅滿目,直到深夜,晚會才結束。文藝演出既有明星表演,也有學校文藝社團自己的演出,如軍校的“血花劇社”即主要在這裏排練和演出。“血花劇社”是當時很出名的學校文藝社團,取意於“革命之血,主義之花”。這個劇社成立之初主要由“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掌握,在共產黨員蔣先雲等人的推動下,曾演出了《還我自由》、《鴨綠江》、《黃花崗》等反帝反封建的著名劇目,在廣州、武漢乃至戰爭前線,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漢口,劇社還曾與世界著名的鄧肯舞蹈團同台,觀者人山人海。廣州大新公司的名角金艷秋曾在軍校俱樂部演出過《空城計》、《紡棉花》、《大劈棺》等劇目,名噪一時的交際花紫羅蘭也曾應邀到校表演舞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黃埔軍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宇並收藏中國黃埔軍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