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島上的孫中山銅像和紀念碑(1986年11月攝影)


    銅像是由孫中山先生的生前好友梅屋莊吉贈送的。梅屋莊吉是日本實業家,中國民主革命的支持者,生於1868年11月,卒於1934年11月。他早年興辦各種實業,曾在香港開設照相館,購入法國哈特公司產的電影,在新加坡、東京逐步興起電影事業,是日本電影界的元老。孫中山在革命活動中,在香港結識了梅屋莊吉。孫中山第二次流亡日本時,就住在梅屋莊吉的寓所,並得以資助,他們就此結下了30年不渝的深厚友誼。孫中山逝世後,梅屋莊吉悲痛萬分,他被孫中山的革命精神和為人所感動,決定自己出資鑄造孫中山銅像,希望通過形象的方式來宣傳孫中山的思想。梅屋莊吉在當時正逢生意破產,經濟十分窘困。他為了籌集鑄造銅像的費用,一麵投入米市經營,一麵向他的女兒借錢。女兒非常理解父親的想法,私下將嫁妝費交給了父親。鑄造銅像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但當時緊張的中日兩國關係險些終止了銅像的鑄造計劃。1928年5月日本製造了濟南慘案,6月炸死張作霖,圖謀占領東北三省。10月29日,日本東京警視廳發出指令,聲稱“銅像建設一事,礙難照準”,其原因,據報導:“孫中山是革命家,考慮到他的思想及其後果,由內務省發下禁止的內部指令。”梅屋莊吉在極其艱難的困境中努力爭取,使銅像的鑄造工作最終得以勉強進行,他委託日本當時的第一流的銅像製作商篠原雕金店的店主篠原金作具體負責策劃,著名雕塑家牧田祥哉製作,根據孫中山生前宣傳講演時的神態鑄造銅像。銅像高2.6米,重1噸餘。雕塑成形的孫中山銅像身穿西服,麵向正前方,神態安詳,右手前伸,左手叉腰,仿佛正在宣講自己的政治主張。


    孫中山銅像於1928年底鑄造完成。1929年3月4日,由梅屋莊吉和他的妻子、女兒,以及自民黨議員森下國厷等護送,乘日本郵船“伏見丸”號運抵上海,後又分送各地。這4尊銅像中較為著名的又因安放地而顯赫的有兩座,其一是南京中山陵的銅像,其二便是黃埔軍校舊址的銅像。


    安放在南京的銅像,於1929年3月6日由專車從上海運抵南京。最初安放地也在黃埔軍校校本部校園內,當時軍校名稱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是日,正值軍校在南京建校1周年,慶祝銅像安放儀式非常隆重。1937年底,日軍占領南京後,曾將銅像扳倒。從日軍隨軍記者在當時拍攝的照片中可看到,日軍士兵們騎在傾倒的孫中山銅像上,擺出了淩辱的姿勢,以慶祝他們占領中國首都的勝利。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政權,為了標榜自己,掩飾漢奸的罪惡行徑,拆除了原新街口廣場中心的一座噴水塔,在1942年將軍校內的孫中山銅像遷移到廣場中心。這座銅像也就是在這裏迎來了1949年4月南京的解放。“文化大革命”開始時的1966年夏,有些人在“左”傾思潮影響下,曾企圖將銅像毀壞掉,中共南京市委、市政府負責人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在中山陵園管理處、市公安局等有關單位的協助下,秘密將孫中山銅像運往中山陵等地保藏。前後三易其地,終於完整無損地將這座銅像保存了下來。1980年,梅屋莊吉的後人專程來南京瞻仰中山陵和中山銅像。當他們架梯登高看到銅像底座上“篠原金作工場謹造”的鑄印字後,非常敬佩中國人民對這尊銅像的妥善保管。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的前一個月,江蘇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將這尊銅像安放在中山陵牌坊前原銅鼎處,至此,這尊銅像又與民眾見麵。1985年,時值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60周年,為恢復中山陵原貌和紀念活動的需要,大銅鼎又放回原處,孫中山銅像仍安放在陵園內紀念館。


    第十六章 尋蹤黃埔島(8)


    黃埔島上的孫中山銅像和紀念碑(2002年11月攝影)


    南京的孫中山銅像歷經波折,備遭磨難。而廣州黃埔軍校舊址上的孫中山銅像則從安放時起,始終穩立在黃埔島上,從未移動過。


    黃埔軍校是在孫中山親手創建下成長發展起來的,孫中山親任軍校總理,對軍校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幾年時間,就實現了先建校後建軍的夙願,培養出了一大批將帥之才。黃埔軍校師生對孫中山先生是有著深厚感情的,當他們得知有一尊孫中山銅像將要安放在廣州黃埔軍校校園內時,便積極捐助集資,先建基座。孫中山銅像的安放位置選在了軍校西側名為八卦山的高地上,紀念碑於1928年10月11日奠基,由軍校主要負責人、代校務何遂主持籌建。這一期間,由於經費不足,工程一度停頓。紀念碑的建造分為3期工程,第一期平整山頭,建築塔碑;第二期調裝銅像,舉行揭幕典禮;第三期把銅像下的大平台鋪上石板和鋪砌上山的水泥台階,並以銅像為中心,進行全麵裝飾。1930年5月,梅屋莊吉和他的兩個侄子護送銅像於28日抵達廣州。9月26日,整個紀念碑落成,廣州黃埔軍校師生隆重舉行孫中山銅像揭幕暨第7期學生畢業典禮大會。


    紀念碑工程設計者將黃埔島上的這座建築別具匠心地設計成了一個“文”字,孫中山名“孫文”,以代表紀念“孫文”之意。“文”字的一撇一捺相互交叉,是通往紀念碑基座下的兩條石階小道,外有欄杆相護。上麵一橫是紀念碑基座平台前的一條貫通的欄杆。這一“撇”一“捺”,從下拾級而上,直通“橫”的兩端,然後進入一塊平地,紀念碑在平地正中拔地而起,這正是“文”字上的那一點。從山下往上望去,登山台階與平台相連,與銅像結合,恰好構成一個“文”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黃埔軍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宇並收藏中國黃埔軍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