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第6期《中國軍人》雜誌刊載《反共產與反革命》一文,以犀利的語言,駁斥了國民黨右派分子造謠中傷中國共產黨的反動言論,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什麽參加國民黨組織的原因。這是因為共產主義者,加入國民黨,是自願替國民黨宣傳主義,宣傳政綱與黨章,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並且,共產主義者也聲言像現在的中國,隻有帝國主義和軍閥才是革命的對象。所以,也隻有實行國民革命,才可挽救中國的危亡,而絕對否認現在就實行共產主義的可能。因此,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現在的革命工作與革命對象,彼此是完全相同的,因而兩黨的合作是完全必要的。反之,如果排斥國民黨中的共產黨員,國民革命就不可能完成,也就違背了孫中山之遺囑,也就便是反對孫中山,是國民黨中的反革命分子。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6)
“雙十節”時,《中國軍人》雜誌第7期刊行,發表了一組反對蔣介石獨裁的文章。《反共產?》一文著重闡述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政策,對蔣介石已露端倪的反共排俄行為進行抵製,撕破他假孫文主義之名,實際反對孫中山的外衣。《革命軍人與地方主義》一文直接揭露說,自民國以來,即有許多封建餘孽,如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之流,利《中國軍人》雜誌刊載的李之龍的文章用南北皖直奉直湘鄂川滇粵貴等軍閥部落和地方觀念,驅民相殺,爭相雄長。而“在廣東革命政府之下,也不幸有此敗類,掛起部落招牌,充滿部落思想”。“如果一個革命軍人,還帶有地方主義和部落思想的色彩,那麽就談不上是個革命軍人,隻可說是個封建社會裏的酋長”。這些激烈的言詞,顯然給在黃埔島上掛著“蔣”字帥旗招搖過市,妄圖做“酋長”的蔣介石當頭一棒。也就在本文發表的月底,蔣介石惱羞成怒,逼迫周恩來交出軍中和校中的共產黨員以及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又極力主張撤換改組在軍校的蘇聯參謀團顧問人員,陰謀未得逞後。不久,就公然逮捕共產黨員,發生了“中山艦事件”。
一年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明目張膽地向中國共產黨人舉起了屠刀,國共兩黨合作局麵破裂。中共中央在集體領導下,從血泊中徹底醒悟過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至此,反對蔣介石的反革命獨裁統治,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之一。
《中國軍人》雜誌以反蔣思想的先聲,載譽史冊。
3.首倡女同誌軍,開一代革命新風。
當大革命的洪流蕩滌著一切汙泥濁水之時,女子從軍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在慶祝國際婦女節15周年之際,《軍人與婦女》(載第3期)一文,號召中國婦女“速武裝完成國民革命,以追取應得之平等自由,以洗女界之舊汙,發揚女權,以追求人類最高之幸福。”文章論述了婦女在封建社會的悲慘地位,高歌了古今中外巾幗英雄的從戎偉績,動員中國女子在男子們已衝鋒肉搏於血泊之時,趕快拿起武器,“須知權力歸於最大努力者”。
該刊首倡女同誌軍思想,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許多女青年千裏迢迢來到廣州,堅決要求參加革命軍。金慧淑女士即是其中一個。她先後上書蔣介石、廖仲愷和軍校政治部,並親自到黃埔軍校要求參軍。她在信中寫道:“若貴校不能收為正學生,情願為旁聽生,吃食服裝自備,多一人聽講恐不礙事耳,一腔熱血統希鑒原。”(載第6期)女同誌軍問題招來很多非議,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進行大肆詆毀,大叫“以滿足男子性的需要,這是萬萬不可能的。”(1925年7月13日廣州《民國日報》)李之龍《陸軍軍官學校招收女生問題》(載第6期)一文立即反駁道:“用侮辱男性或侮辱女性的言辭來反對軍校招收女生,是為我們所不齒的。若是在女子體格上說,或是在管理不便上說,那就很值得我們來討論。”文章用充分的說理論證了招收女生的可行性,回擊了那些流言蜚語的攻擊。原來並不贊成女同誌軍的廖仲愷在爭論最後也明確表示:“隻要那位女子身體強壯,真能吃得下苦,我也是同意的。”
黃埔軍校政治部對女子從軍問題極表同情,在校內壁報上發表了關於招收女生的提議,星期特刊發表“女同誌軍”專號以為宣傳。《中國軍人》雜誌就此作了大量的介紹,極力促進女子們衝破封建綱常的束縛。
由於受各種條件限製,女同誌軍的提議在當時並未能成為現實。但《中國軍人》雜誌倡導的女同誌軍思想,一經植根於民眾,就變成了任何勢力也阻擋不住的社會力量。一年之後,武漢分校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向全國公開招收女生,數百名女兵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舞台上。從此起,中國女兵披荊斬棘,開闢了在軍事領域男女平等的嶄新天地。
此外,《中國軍人》雜誌也存在有不足之處,如:對蔣介石勒令解散“青軍會”,顯得措手不及,反擊無力;對廖仲愷被刺案,幾乎沒有什麽悼念文章,等等。但該刊所做出的貢獻遠遠大於這些缺陷,特別是對黃埔軍校建設和國共兩黨建軍在理論、思想、組織等方麵所起的奠基作用已經被歷史所證明。
第十一章 校刊《中國軍人》述評(6)
“雙十節”時,《中國軍人》雜誌第7期刊行,發表了一組反對蔣介石獨裁的文章。《反共產?》一文著重闡述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政策,對蔣介石已露端倪的反共排俄行為進行抵製,撕破他假孫文主義之名,實際反對孫中山的外衣。《革命軍人與地方主義》一文直接揭露說,自民國以來,即有許多封建餘孽,如袁世凱、段祺瑞、吳佩孚之流,利《中國軍人》雜誌刊載的李之龍的文章用南北皖直奉直湘鄂川滇粵貴等軍閥部落和地方觀念,驅民相殺,爭相雄長。而“在廣東革命政府之下,也不幸有此敗類,掛起部落招牌,充滿部落思想”。“如果一個革命軍人,還帶有地方主義和部落思想的色彩,那麽就談不上是個革命軍人,隻可說是個封建社會裏的酋長”。這些激烈的言詞,顯然給在黃埔島上掛著“蔣”字帥旗招搖過市,妄圖做“酋長”的蔣介石當頭一棒。也就在本文發表的月底,蔣介石惱羞成怒,逼迫周恩來交出軍中和校中的共產黨員以及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又極力主張撤換改組在軍校的蘇聯參謀團顧問人員,陰謀未得逞後。不久,就公然逮捕共產黨員,發生了“中山艦事件”。
一年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明目張膽地向中國共產黨人舉起了屠刀,國共兩黨合作局麵破裂。中共中央在集體領導下,從血泊中徹底醒悟過來,“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至此,反對蔣介石的反革命獨裁統治,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之一。
《中國軍人》雜誌以反蔣思想的先聲,載譽史冊。
3.首倡女同誌軍,開一代革命新風。
當大革命的洪流蕩滌著一切汙泥濁水之時,女子從軍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在慶祝國際婦女節15周年之際,《軍人與婦女》(載第3期)一文,號召中國婦女“速武裝完成國民革命,以追取應得之平等自由,以洗女界之舊汙,發揚女權,以追求人類最高之幸福。”文章論述了婦女在封建社會的悲慘地位,高歌了古今中外巾幗英雄的從戎偉績,動員中國女子在男子們已衝鋒肉搏於血泊之時,趕快拿起武器,“須知權力歸於最大努力者”。
該刊首倡女同誌軍思想,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許多女青年千裏迢迢來到廣州,堅決要求參加革命軍。金慧淑女士即是其中一個。她先後上書蔣介石、廖仲愷和軍校政治部,並親自到黃埔軍校要求參軍。她在信中寫道:“若貴校不能收為正學生,情願為旁聽生,吃食服裝自備,多一人聽講恐不礙事耳,一腔熱血統希鑒原。”(載第6期)女同誌軍問題招來很多非議,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進行大肆詆毀,大叫“以滿足男子性的需要,這是萬萬不可能的。”(1925年7月13日廣州《民國日報》)李之龍《陸軍軍官學校招收女生問題》(載第6期)一文立即反駁道:“用侮辱男性或侮辱女性的言辭來反對軍校招收女生,是為我們所不齒的。若是在女子體格上說,或是在管理不便上說,那就很值得我們來討論。”文章用充分的說理論證了招收女生的可行性,回擊了那些流言蜚語的攻擊。原來並不贊成女同誌軍的廖仲愷在爭論最後也明確表示:“隻要那位女子身體強壯,真能吃得下苦,我也是同意的。”
黃埔軍校政治部對女子從軍問題極表同情,在校內壁報上發表了關於招收女生的提議,星期特刊發表“女同誌軍”專號以為宣傳。《中國軍人》雜誌就此作了大量的介紹,極力促進女子們衝破封建綱常的束縛。
由於受各種條件限製,女同誌軍的提議在當時並未能成為現實。但《中國軍人》雜誌倡導的女同誌軍思想,一經植根於民眾,就變成了任何勢力也阻擋不住的社會力量。一年之後,武漢分校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向全國公開招收女生,數百名女兵第一次出現在中國歷史的舞台上。從此起,中國女兵披荊斬棘,開闢了在軍事領域男女平等的嶄新天地。
此外,《中國軍人》雜誌也存在有不足之處,如:對蔣介石勒令解散“青軍會”,顯得措手不及,反擊無力;對廖仲愷被刺案,幾乎沒有什麽悼念文章,等等。但該刊所做出的貢獻遠遠大於這些缺陷,特別是對黃埔軍校建設和國共兩黨建軍在理論、思想、組織等方麵所起的奠基作用已經被歷史所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