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學生違反校規軍紀後,常被關禁閉。黃埔軍校特製定有《禁閉室規則》10條:(1)禁閉室為犯規學生而設,凡被罰入禁閉室者,均須嚴守禁閉室規則。(2)在禁閉室內,不準唱歌、喧譁或在壁間寫字,倘有以上行為,即屬不知悔過,應照原罰加等。(3)凡入禁閉室者,準其攜帶寢具及修業應用之書籍,其他一概不準攜入。(4)凡罰入禁閉室者,每餐隻白飯開水若幹。(5)凡罰入禁閉室者,大小便均由衛兵開門帶往廁所,事畢仍帶回禁閉室。(6)凡罰入禁閉室者,一概不準通信、會客。如有萬不得已之事,須報告值星區隊長,候示遵行。(7)凡掌禁閉室夫役人等,不準代受罰學生購買食物及紙菸等,違者重罰。該買食物之學生亦必加罰。(8)禁閉日期之計算,係自執行初日起,至滿罰翌日起床時止。(9)禁閉室門除有特別情形外,均應一律上鎖,室內不準燃燈。(10)凡受罰禁閉室期滿之學生,由值星區隊長帶至隊長處,該學生須申明知悔,從此不復再蹈前轍。
在紀律教育時,軍校特別重視軍人對民眾的紀律。要求學生必須懂得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侵犯群眾利益,這是黨軍、革命軍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又一重要標誌。軍校政治部對民眾紀律的要求:第一,“紮營不要懶,莫去人家取門板。莫拆民房搬磚頭,莫踏禾苗壞田產。莫打民間鴨和雞,莫借民間鍋和碗。莫派民夫來挖壕,莫到民間去打館。築牆莫攔街前路,砍柴莫砍墳山樹。挑水莫挑有魚塘,凡事都要讓一步。”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支帳房。莫進城市占鋪店,莫向鄉間借村莊。”“無錢莫扯道旁柴,無錢莫吃便宜菜。”第三,“號令要嚴明,兵勇不許亂出門。”這三條是革命軍人必須遵守的紀律,任何人均不可違抗,“違者則受紀律製裁”。如1926年11月,革命軍中發生一軍人肆意行兇,侵犯民眾利益,經查實後給予了嚴厲的懲治。由於政治部狠抓了紀律教育,因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使軍校學生在個性方麵養成了集體觀念,在行動方麵養成了紀律觀念、群眾觀念。並決心要永久“臥薪嚐膽”,遵守革命紀律,為革命為群眾的利益而奮鬥。
在所有的軍紀中還有一種《革命軍之禁令》,讓人們看到了新型軍隊的風采。禁令由周恩來親自製定。其中規定:凡搶劫財物、姦汙婦女、縱兵殃民者,一律陣中槍斃;凡強占民房、借勢淩人、強迫買賣、借端勒索、奪取禽畜者,一律監禁。作為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當時也叮囑官兵嚴守紀律,說:“能守法就是革命軍,否則就是反革命軍。”
以俄為師,以爭主義之勝利(6)
平日的嚴格要求,養成了學生們的自覺行動。如軍校學生參加鎮壓商團軍叛變進城演習時,“正大雨如傾,永漢路積水二三尺,學生軍軍容嚴肅、氣勢高昂,雖行軍於大雨積水之中,但步伐整齊、行陣不亂,無人低頭縮頸或東張西望,真是一往無前,旁若無人。”廣州市民稱讚說,像這樣的軍隊,在廣州前所未見。在統一廣東的歷次戰鬥中,“軍行所至,不擾民間一草一木……入夜無公家空房,即紮營露宿。東江人民父老,謂民國以來僅此次所見,乃真正保國保民的革命軍。”另外,校軍在出發東征之前,規定了“連坐法”,用以臨陣之際約束軍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軍紀是取得戰鬥勝利的重要保證,維護軍隊紀律,就是維護軍隊的生命。1925年2月,在第一次東征淡水戰役中,教導第2團有1個連長擅自從前線率隊逃到距離前線數十裏的龍岡,政治部主任兼軍法處處長周恩來發現後,當即麵報蔣介石,要求嚴厲製裁,以張法紀。這個連長是蔣介石的一個親戚,蔣欲徇私情猶豫不決;周恩來義正詞嚴地責以臨陣脫逃之罪,督促蔣介石明正軍法,執行槍決。軍令如山,軍法無情。這件事給予學生以深刻教育,從而造就了萬眾一心,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軍校在各個方麵的政治教育與訓練,使軍校學生的思想覺悟、政治覺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高,在革命鬥爭中產生了巨大效力。
兼容並包,生動活潑(1)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由於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它一反舊式軍校之常規,首創嶄新的革命製度,培養了大量的軍事政治人才,很多師生成了當時國民政府所屬各部門中的核心和骨幹。究其原因,這不能不歸功於軍校與之舊軍校顯著不同點在於其政治教育,且當時的軍校政治教育頗具特色。軍校以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為主導,對不同黨派和不同學派的思想理論實行兼容並包的政治教育方針。
黃埔軍校繼承和發展了中國歷史上優良的軍事傳統,吸收了國外先進的軍事思想。軍校建校之初,開設內容豐富的政治課,對學生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同時也注意向學生灌輸馬列主義。這是黃埔軍校區別於以往任何舊式的講武場所的顯著標誌之一。黃埔第1期畢業生鄭洞國回憶說:“黃埔軍校非常重視政治思想教育,把它提高到和軍事訓練同等重要的地位。軍校積極地向學生進行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同時也注意向學生灌輸馬列主義思想。”黃埔軍校建校初,其政治教育多是進行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教育,馬列主義則相對提得少一些。但孫中山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開明的政治領袖,他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導思想之下,允許軍校中存在與傳播其他有利於國民革命的不同政見,實行兼容並包的政治教育方針,這對黃埔軍校的蓬勃發展開拓了壯麗的前景。
在紀律教育時,軍校特別重視軍人對民眾的紀律。要求學生必須懂得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侵犯群眾利益,這是黨軍、革命軍區別於一切舊軍隊的又一重要標誌。軍校政治部對民眾紀律的要求:第一,“紮營不要懶,莫去人家取門板。莫拆民房搬磚頭,莫踏禾苗壞田產。莫打民間鴨和雞,莫借民間鍋和碗。莫派民夫來挖壕,莫到民間去打館。築牆莫攔街前路,砍柴莫砍墳山樹。挑水莫挑有魚塘,凡事都要讓一步。”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支帳房。莫進城市占鋪店,莫向鄉間借村莊。”“無錢莫扯道旁柴,無錢莫吃便宜菜。”第三,“號令要嚴明,兵勇不許亂出門。”這三條是革命軍人必須遵守的紀律,任何人均不可違抗,“違者則受紀律製裁”。如1926年11月,革命軍中發生一軍人肆意行兇,侵犯民眾利益,經查實後給予了嚴厲的懲治。由於政治部狠抓了紀律教育,因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使軍校學生在個性方麵養成了集體觀念,在行動方麵養成了紀律觀念、群眾觀念。並決心要永久“臥薪嚐膽”,遵守革命紀律,為革命為群眾的利益而奮鬥。
在所有的軍紀中還有一種《革命軍之禁令》,讓人們看到了新型軍隊的風采。禁令由周恩來親自製定。其中規定:凡搶劫財物、姦汙婦女、縱兵殃民者,一律陣中槍斃;凡強占民房、借勢淩人、強迫買賣、借端勒索、奪取禽畜者,一律監禁。作為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當時也叮囑官兵嚴守紀律,說:“能守法就是革命軍,否則就是反革命軍。”
以俄為師,以爭主義之勝利(6)
平日的嚴格要求,養成了學生們的自覺行動。如軍校學生參加鎮壓商團軍叛變進城演習時,“正大雨如傾,永漢路積水二三尺,學生軍軍容嚴肅、氣勢高昂,雖行軍於大雨積水之中,但步伐整齊、行陣不亂,無人低頭縮頸或東張西望,真是一往無前,旁若無人。”廣州市民稱讚說,像這樣的軍隊,在廣州前所未見。在統一廣東的歷次戰鬥中,“軍行所至,不擾民間一草一木……入夜無公家空房,即紮營露宿。東江人民父老,謂民國以來僅此次所見,乃真正保國保民的革命軍。”另外,校軍在出發東征之前,規定了“連坐法”,用以臨陣之際約束軍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軍紀是取得戰鬥勝利的重要保證,維護軍隊紀律,就是維護軍隊的生命。1925年2月,在第一次東征淡水戰役中,教導第2團有1個連長擅自從前線率隊逃到距離前線數十裏的龍岡,政治部主任兼軍法處處長周恩來發現後,當即麵報蔣介石,要求嚴厲製裁,以張法紀。這個連長是蔣介石的一個親戚,蔣欲徇私情猶豫不決;周恩來義正詞嚴地責以臨陣脫逃之罪,督促蔣介石明正軍法,執行槍決。軍令如山,軍法無情。這件事給予學生以深刻教育,從而造就了萬眾一心,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軍校在各個方麵的政治教育與訓練,使軍校學生的思想覺悟、政治覺悟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提高,在革命鬥爭中產生了巨大效力。
兼容並包,生動活潑(1)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由於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它一反舊式軍校之常規,首創嶄新的革命製度,培養了大量的軍事政治人才,很多師生成了當時國民政府所屬各部門中的核心和骨幹。究其原因,這不能不歸功於軍校與之舊軍校顯著不同點在於其政治教育,且當時的軍校政治教育頗具特色。軍校以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為主導,對不同黨派和不同學派的思想理論實行兼容並包的政治教育方針。
黃埔軍校繼承和發展了中國歷史上優良的軍事傳統,吸收了國外先進的軍事思想。軍校建校之初,開設內容豐富的政治課,對學生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同時也注意向學生灌輸馬列主義。這是黃埔軍校區別於以往任何舊式的講武場所的顯著標誌之一。黃埔第1期畢業生鄭洞國回憶說:“黃埔軍校非常重視政治思想教育,把它提高到和軍事訓練同等重要的地位。軍校積極地向學生進行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同時也注意向學生灌輸馬列主義思想。”黃埔軍校建校初,其政治教育多是進行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教育,馬列主義則相對提得少一些。但孫中山是一個非常偉大的、開明的政治領袖,他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主導思想之下,允許軍校中存在與傳播其他有利於國民革命的不同政見,實行兼容並包的政治教育方針,這對黃埔軍校的蓬勃發展開拓了壯麗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