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的政治工作製度,後來在軍校教導團、第1軍和國民革命軍各軍中全麵推廣。北伐前夕,在國民革命軍8個軍中均實行了黨代表製和政治部製。李富春、朱克靖、廖幹吾、林伯渠分別擔任了第2、第3、第4、第6軍黨代表,周恩來任第1軍政治部主任。第1軍3個師中有兩個師的黨代表是共產黨員;9個團的黨代表中,有7個是共產黨員。政治工作製度的建立,對提高軍隊的政治素質和戰鬥力,對推動北伐戰爭的迅猛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黃埔軍校開拓的政治工作製度,也為後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提供了寶貴經驗。
黃埔島平崗分校校址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留下的是轟轟烈烈的業績,使軍校的麵貌發生了嶄新的變化。孫中山、廖仲愷對此十分滿意,稱讚周恩來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黃埔英傑”、“共產黨的大將”。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時期拍攝有一張廣為流傳的半身戎裝經典照片。看著照片上他那張英俊甚至帶點稚氣的麵孔,後人很難想像年僅26歲的他,竟會在黃埔軍校的政治文化教育、軍紀法規建設和宣傳鼓動工作中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以致幾年後當國共分裂,蔣介石排斥共產黨,周恩來被迫離開黃埔軍校時,就連一些蔣介石的骨幹親信都扼腕長嘆。胡宗南就對蔣介石說過:“周恩來是一個非常人物,校長失去這樣一個人,真是太可惜了。再過幾十年,你們才會明白啊!”但是,歷史是不會重寫的。
在孫中山、周恩來等黃埔先驅的直接教誨下,一大批黃埔軍校學生茁壯成長。
黃埔青春歲月(1)
先期黃埔軍校畢業生在晚年每當回憶起火熱的軍校生活,無不情緒激昂,猶如回到了年輕的時候。他們說,軍校生活如同一杯上好的香茶,有著苦中翻甜的滋味,課堂、飯堂、寢室、操場,苦和累,笑和樂,都在這緊張的“四點一線”中。有時在周末,批假後,一夥人乘交通船“大南洋”,一氣直奔廣州大小書店,喘息不停地問店員有無《中國青年》、《創造月刊》、郭沫若的新詩和劇本;搜購書刊之後,同吃一盤“窩蛋牛肉炒河粉”;有時也上街演說,聲援省港大罷工,等等。黃埔軍校學生除在本校駐地外,在黃埔島及附近還有魚珠、平崗、沙路、蝴蝶崗駐地;在廣州市區有沙河駐地、北校場駐地和陳家祠駐地。除黃埔本校外,當時在省內外還設有潮州、南寧、長沙和武漢分校。
黃埔軍校學生們每天的生活是“三操(3次出操)”、“二講(2次授課)”,分步兵、工兵、炮兵、輜重等科接受教育;除了下雨天,學生每天都要列隊環繞長洲島做10多裏的馬拉鬆式跑步,最冷時僅著襯衫。校園內的大廳、走廊、講堂、操場、飯廳,甚至廁所裏,抬頭就能看到醒目的“碧血千秋”、“臥薪嚐膽”等標語;晚飯後學生們在操場上席地而坐,請廣東同學唱粵曲,蘇南同學唱彈詞,山東人講評書,客家人唱山歌,自編自演,自賞自樂,陶醉在其中。
黃埔軍校實行新式軍隊的經濟民主,夥食由軍需部管理,每隊學生每天派出採買2人、監廚2人共同負責。黃埔軍校初建時,由於軍校經濟窘迫,每人每月的夥食費隻有6元毫洋,平均每天隻有2角。6人一桌,對麵而坐,每桌4菜1湯,每人麵前放著一個小湯碗和小菜盒子,實行“共食製”,有一段時間因物資睏乏曾以蘿蔔苗充飢。
黃埔軍校特別製定的《飯廳規則》有11條:1.學生聞食飯號音,即
赴各隊指定地點集合,由隊值日生檢查人數,按次帶上飯廳。2.飯廳座
位均有規定,學生須按指定位置列坐,不得調換爭執。3.值星區隊長臨
飯廳時,由隊值日生發立正之口令,學生一同就席,立正敬禮。4.學生
黃埔軍校最早的校歌
須待值星區隊長用箸後,方可開始食飯。5.上飯廳將帽子摘下,放在指定掛帽之處,不準解脫服裝。6.食時務須靜肅,不得談話或故意將碗箸作響。7.食飯姿勢須端正,不得任意將二肘置於桌麵,或將腳居於凳上。8.飯菜如未得其宜者,學生不得逕責廚役,或將碗箸毀壞等情,由值日生報告區隊長處理。9.飯廳不得自備私菜,及令廚役調換菜飯。10.學生除因病假外,均須上飯廳會食,不得另外自備飯菜,在飯廳以外私食。11.食畢由隊值日生發立正口令,俟值星區隊長退後,方可按次退出,乃由隊值日官或值日生帶至指定地點解散。
這些嚴格到吃飯也要提心弔膽的紀律和規則,使許多剛入校的學生在開始時很不習慣。每天吃飯時,學生們列隊到飯廳集合就位。當大家都坐下來舉筷時,由區值星官吹哨和發出“開動”的口令,同時快吃。時間限定在10分鍾之內,剛來的同學不習慣這種吃飯方式,常常是一碗飯還沒有吃完,值星官已經發出了“起立”的口令,這時就必須立即放下碗筷,列隊離開飯廳。許多學生是在半個多月之後,才逐漸習慣了這種軍人特有的就餐方式。
由於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家的飲食習慣就有差異。如北方人喜歡吃饅頭,吃米飯就吃不飽,早餐時常悄悄地把南方同學剩下的饅頭藏在軍服口袋中。等出操訓練回來,饅頭浸濕了汗水,但為了充飢,仍是津津有味地吃下。左權這些來自湖南等省的學生喜歡吃辣椒,有的還李濟深副校長要越辣越好,廣東籍的學生則幾乎不能吃一點辣。為此,學生們為吃辣椒常互相爭吵。最後,炊事人員採取將辣味的菜單獨做,不能吃的可吃別的,“辣椒糾紛”才得到圓滿解決。
黃埔島平崗分校校址周恩來在黃埔軍校留下的是轟轟烈烈的業績,使軍校的麵貌發生了嶄新的變化。孫中山、廖仲愷對此十分滿意,稱讚周恩來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黃埔英傑”、“共產黨的大將”。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時期拍攝有一張廣為流傳的半身戎裝經典照片。看著照片上他那張英俊甚至帶點稚氣的麵孔,後人很難想像年僅26歲的他,竟會在黃埔軍校的政治文化教育、軍紀法規建設和宣傳鼓動工作中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以致幾年後當國共分裂,蔣介石排斥共產黨,周恩來被迫離開黃埔軍校時,就連一些蔣介石的骨幹親信都扼腕長嘆。胡宗南就對蔣介石說過:“周恩來是一個非常人物,校長失去這樣一個人,真是太可惜了。再過幾十年,你們才會明白啊!”但是,歷史是不會重寫的。
在孫中山、周恩來等黃埔先驅的直接教誨下,一大批黃埔軍校學生茁壯成長。
黃埔青春歲月(1)
先期黃埔軍校畢業生在晚年每當回憶起火熱的軍校生活,無不情緒激昂,猶如回到了年輕的時候。他們說,軍校生活如同一杯上好的香茶,有著苦中翻甜的滋味,課堂、飯堂、寢室、操場,苦和累,笑和樂,都在這緊張的“四點一線”中。有時在周末,批假後,一夥人乘交通船“大南洋”,一氣直奔廣州大小書店,喘息不停地問店員有無《中國青年》、《創造月刊》、郭沫若的新詩和劇本;搜購書刊之後,同吃一盤“窩蛋牛肉炒河粉”;有時也上街演說,聲援省港大罷工,等等。黃埔軍校學生除在本校駐地外,在黃埔島及附近還有魚珠、平崗、沙路、蝴蝶崗駐地;在廣州市區有沙河駐地、北校場駐地和陳家祠駐地。除黃埔本校外,當時在省內外還設有潮州、南寧、長沙和武漢分校。
黃埔軍校學生們每天的生活是“三操(3次出操)”、“二講(2次授課)”,分步兵、工兵、炮兵、輜重等科接受教育;除了下雨天,學生每天都要列隊環繞長洲島做10多裏的馬拉鬆式跑步,最冷時僅著襯衫。校園內的大廳、走廊、講堂、操場、飯廳,甚至廁所裏,抬頭就能看到醒目的“碧血千秋”、“臥薪嚐膽”等標語;晚飯後學生們在操場上席地而坐,請廣東同學唱粵曲,蘇南同學唱彈詞,山東人講評書,客家人唱山歌,自編自演,自賞自樂,陶醉在其中。
黃埔軍校實行新式軍隊的經濟民主,夥食由軍需部管理,每隊學生每天派出採買2人、監廚2人共同負責。黃埔軍校初建時,由於軍校經濟窘迫,每人每月的夥食費隻有6元毫洋,平均每天隻有2角。6人一桌,對麵而坐,每桌4菜1湯,每人麵前放著一個小湯碗和小菜盒子,實行“共食製”,有一段時間因物資睏乏曾以蘿蔔苗充飢。
黃埔軍校特別製定的《飯廳規則》有11條:1.學生聞食飯號音,即
赴各隊指定地點集合,由隊值日生檢查人數,按次帶上飯廳。2.飯廳座
位均有規定,學生須按指定位置列坐,不得調換爭執。3.值星區隊長臨
飯廳時,由隊值日生發立正之口令,學生一同就席,立正敬禮。4.學生
黃埔軍校最早的校歌
須待值星區隊長用箸後,方可開始食飯。5.上飯廳將帽子摘下,放在指定掛帽之處,不準解脫服裝。6.食時務須靜肅,不得談話或故意將碗箸作響。7.食飯姿勢須端正,不得任意將二肘置於桌麵,或將腳居於凳上。8.飯菜如未得其宜者,學生不得逕責廚役,或將碗箸毀壞等情,由值日生報告區隊長處理。9.飯廳不得自備私菜,及令廚役調換菜飯。10.學生除因病假外,均須上飯廳會食,不得另外自備飯菜,在飯廳以外私食。11.食畢由隊值日生發立正口令,俟值星區隊長退後,方可按次退出,乃由隊值日官或值日生帶至指定地點解散。
這些嚴格到吃飯也要提心弔膽的紀律和規則,使許多剛入校的學生在開始時很不習慣。每天吃飯時,學生們列隊到飯廳集合就位。當大家都坐下來舉筷時,由區值星官吹哨和發出“開動”的口令,同時快吃。時間限定在10分鍾之內,剛來的同學不習慣這種吃飯方式,常常是一碗飯還沒有吃完,值星官已經發出了“起立”的口令,這時就必須立即放下碗筷,列隊離開飯廳。許多學生是在半個多月之後,才逐漸習慣了這種軍人特有的就餐方式。
由於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大家的飲食習慣就有差異。如北方人喜歡吃饅頭,吃米飯就吃不飽,早餐時常悄悄地把南方同學剩下的饅頭藏在軍服口袋中。等出操訓練回來,饅頭浸濕了汗水,但為了充飢,仍是津津有味地吃下。左權這些來自湖南等省的學生喜歡吃辣椒,有的還李濟深副校長要越辣越好,廣東籍的學生則幾乎不能吃一點辣。為此,學生們為吃辣椒常互相爭吵。最後,炊事人員採取將辣味的菜單獨做,不能吃的可吃別的,“辣椒糾紛”才得到圓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