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0.
1937.9.〖〗1937年冬
1937.10.
1937.9.〖〗1938.1.
1939.9.
1939.1.〖〗669
1510
1520〖〗係第1總隊。畢業於銅梁安居鎮,與成都分校合併。
係第2總隊。畢業於銅梁。
係第3總隊。是成都分校學生,畢業於成都。十五〖〗成都〖〗1938.1.〖〗1938.1.〖〗1940.7.21.〖〗1831〖〗招考於武昌,畢業於成都。內有代訓空軍生272人。十六〖〗成都
銅梁
成都〖〗1938.10.
1938.10.
1939年春〖〗1938.10.
1938.10.
1939年春〖〗1940.12.
1939.10.
1940.4.〖〗1694
1629
1165〖〗係第1總隊。內有代訓空軍生97人。駐成都南較場。
係第2總隊。駐銅梁。
係第3總隊。駐成都北較場。十七〖〗成都
銅梁
成都〖〗1940.4.15.
1940.5.6.
1940.7.13.〖〗1940.4.
1940.5.
1940.7.〖〗1942.4.
1941.11.20
1942.2.15.〖〗1527
1374
1030〖〗係第1總隊。駐成都西較場。
係第2總隊。駐銅梁。
係第3總隊。駐成都北較場。十八〖〗成都〖〗1941.4.1.
1941.11.25〖〗1941.4.
1941.11.〖〗1943.2.
1943.10.8.〖〗1215
1237〖〗係第1總隊。駐成都草堂寺、青羊宮等地。
係第2總隊。1943年5月教育長陳繼承外調,萬耀煌繼任。駐南較場。十九〖〗成都〖〗1942.12.25〖〗1943.12.〖〗1945.4.14.〖〗1900〖〗本期學生多招收於被日軍占領區。續表
期數〖〗本校
駐地〖〗入校
時間〖〗升學
時間〖〗畢業
時間〖〗畢業
人數〖〗重 大 事 件二十〖〗成都〖〗1944.3.20.〖〗1944.8.20.〖〗1946.12.25〖〗1116〖〗併入昆明第5分校。1945年秋,撤總隊製。1946年元旦改校名“陸軍軍官學校”。二十一〖〗成都〖〗1944.5.
後陸續入校〖〗1944.5.
後陸續升學〖〗1947.8.28.
1948.6.16.〖〗550
5488〖〗係步兵第1、第2大隊。
1946年4月,教育長萬耀煌外調,軍校第1期畢業生關麟徵繼任。本期內多含西安督訓處生。二十二〖〗成都〖〗1947.7.
在大陸時間最長的成都時期(6)
1948.7.〖〗1947.12.
1948.12.〖〗1949.3.
1949.7.〖〗1538
1839〖〗係第1總隊。恢復總隊製。1947年冬,蔣中正免兼校長,關麟徵繼任。
係第2、第3總隊。其中第3總隊865人。二十三〖〗成都〖〗1948年8月後陸續入校〖〗1949年10月倉促升學〖〗1949年12月4日倉促畢業 〖〗1473
712
820〖〗係第1總隊。1949年9月7日關麟徵調任陸軍總司令。
係第2總隊。1949年9月20日軍校第1期畢業生張耀明任校長。
係第3總隊。
本期為在大陸最後一期,12月中旬結束於四川大邑縣一帶地區。本期學生大部起義。
洛陽分校漢中辦公地——古漢台望江樓黃埔軍校在各地還開辦有10多處分校,主要有潮州分校、武漢分校、南昌分校、成都分校、洛陽分校、南寧分校、長沙分校、廣州分校、昆明分校、西安分校、迪化分校、武當山分校等。這些分校皆遵照本校教育大綱實施教學,共約有12.5萬餘名畢業生。加上黃埔總校的52400多名畢業生,黃埔軍校在大陸時期共約有畢業生18萬餘人。有資料統計,黃埔軍校畢業生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兩萬餘人。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自從黃埔軍校創辦後不久,關於“黃埔軍校”一詞,就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的爭論,再加上國共兩黨的政治爭端,軍校遷往台灣後的冠名問題,更使這一概念模糊不清,難以確定。一般說來,從狹義的地域概念上來講,1924年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創辦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及1926年改組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因校址在黃埔,故俗稱為“黃埔軍校”。在黃埔島上,軍校共招收培育了前4期學生。北伐戰爭開始後招收的第5期學生,隨營訓練,此期之後的大部分學生並不在黃埔島本校學習和生活,因此,有人認為狹義上的“黃埔軍校”不應包括這一期及此後的學生。“黃埔軍校學生”的內涵,僅限於在廣州黃埔招收並在此地學成畢業的學生。從軍校沿革體製上的廣義概念來講,則要寬泛得多。該校於1928年3月遷往南京,改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招收第6期學生,廣東黃埔軍校雖然也在招生,但不久被併入南京軍校。1937年軍校又遷往四川,直到1949年再遷台灣。這一階段,人們又通常把這所軍校簡稱為“中央軍校”或“軍校”。由於該校一直延續自1924年始於廣州黃埔招生時的期數,如到1949年大陸解放時畢業的學生為第23期,所以,人們把不同時期設在廣州、南京、成都以至於今日台灣的這所一脈相承的“軍校”,統稱為黃埔軍校。本書採用的即是這種廣義上的“黃埔軍校”。
另外,在此有必要一提的是同時代還有一個曾以正宗“黃埔軍校”自居,也冠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軍校,這就是漢奸汪精衛政權拚湊的偽中央軍校,是那個特殊時代產生的軍校怪胎。汪精衛投降日本後,1941年春在南京光華門外工兵學校舊址,成立了一個“中央陸軍軍士教導團”。其成員多是從南京、北平等地騙來的無業遊民,還有一批從各個戰場上潰敗下來的散兵遊勇,人數有2000多人。這個“教導團”當然不能滿足汪精衛的胃口。不久,汪偽政權又在工兵學校舊址掛起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招牌。汪精衛依照蔣介石好為人師的樣子,也兼任了該校的校長。 學校的招牌是打出來了,而且機構很龐大,設立了校務委員會、教育長、教務處長、政訓處長、總務處長、入伍生團團長、教官等,幾乎和黃埔軍校類同。學校有了,卻沒有學生。按原設想,汪精衛要在淪陷區招收1000名高中畢業的男青年為他的開門弟子。為此,學校各部門在南京、北平等地紛紛設立招生處,各顯神通,然而報考的人還是寥寥無幾。眼看報名截止日期已到,萬般無奈下,汪精衛隻好讓“軍幹教導團”的學兵前來應試充數。放榜之時,考生的成績低得驚人,100分為滿分,而能達50分者即可列入上等,最後以平均30分算及格的變通辦法,勉強湊夠人數。
1937.9.〖〗1937年冬
1937.10.
1937.9.〖〗1938.1.
1939.9.
1939.1.〖〗669
1510
1520〖〗係第1總隊。畢業於銅梁安居鎮,與成都分校合併。
係第2總隊。畢業於銅梁。
係第3總隊。是成都分校學生,畢業於成都。十五〖〗成都〖〗1938.1.〖〗1938.1.〖〗1940.7.21.〖〗1831〖〗招考於武昌,畢業於成都。內有代訓空軍生272人。十六〖〗成都
銅梁
成都〖〗1938.10.
1938.10.
1939年春〖〗1938.10.
1938.10.
1939年春〖〗1940.12.
1939.10.
1940.4.〖〗1694
1629
1165〖〗係第1總隊。內有代訓空軍生97人。駐成都南較場。
係第2總隊。駐銅梁。
係第3總隊。駐成都北較場。十七〖〗成都
銅梁
成都〖〗1940.4.15.
1940.5.6.
1940.7.13.〖〗1940.4.
1940.5.
1940.7.〖〗1942.4.
1941.11.20
1942.2.15.〖〗1527
1374
1030〖〗係第1總隊。駐成都西較場。
係第2總隊。駐銅梁。
係第3總隊。駐成都北較場。十八〖〗成都〖〗1941.4.1.
1941.11.25〖〗1941.4.
1941.11.〖〗1943.2.
1943.10.8.〖〗1215
1237〖〗係第1總隊。駐成都草堂寺、青羊宮等地。
係第2總隊。1943年5月教育長陳繼承外調,萬耀煌繼任。駐南較場。十九〖〗成都〖〗1942.12.25〖〗1943.12.〖〗1945.4.14.〖〗1900〖〗本期學生多招收於被日軍占領區。續表
期數〖〗本校
駐地〖〗入校
時間〖〗升學
時間〖〗畢業
時間〖〗畢業
人數〖〗重 大 事 件二十〖〗成都〖〗1944.3.20.〖〗1944.8.20.〖〗1946.12.25〖〗1116〖〗併入昆明第5分校。1945年秋,撤總隊製。1946年元旦改校名“陸軍軍官學校”。二十一〖〗成都〖〗1944.5.
後陸續入校〖〗1944.5.
後陸續升學〖〗1947.8.28.
1948.6.16.〖〗550
5488〖〗係步兵第1、第2大隊。
1946年4月,教育長萬耀煌外調,軍校第1期畢業生關麟徵繼任。本期內多含西安督訓處生。二十二〖〗成都〖〗1947.7.
在大陸時間最長的成都時期(6)
1948.7.〖〗1947.12.
1948.12.〖〗1949.3.
1949.7.〖〗1538
1839〖〗係第1總隊。恢復總隊製。1947年冬,蔣中正免兼校長,關麟徵繼任。
係第2、第3總隊。其中第3總隊865人。二十三〖〗成都〖〗1948年8月後陸續入校〖〗1949年10月倉促升學〖〗1949年12月4日倉促畢業 〖〗1473
712
820〖〗係第1總隊。1949年9月7日關麟徵調任陸軍總司令。
係第2總隊。1949年9月20日軍校第1期畢業生張耀明任校長。
係第3總隊。
本期為在大陸最後一期,12月中旬結束於四川大邑縣一帶地區。本期學生大部起義。
洛陽分校漢中辦公地——古漢台望江樓黃埔軍校在各地還開辦有10多處分校,主要有潮州分校、武漢分校、南昌分校、成都分校、洛陽分校、南寧分校、長沙分校、廣州分校、昆明分校、西安分校、迪化分校、武當山分校等。這些分校皆遵照本校教育大綱實施教學,共約有12.5萬餘名畢業生。加上黃埔總校的52400多名畢業生,黃埔軍校在大陸時期共約有畢業生18萬餘人。有資料統計,黃埔軍校畢業生在抗日戰爭中犧牲兩萬餘人。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自從黃埔軍校創辦後不久,關於“黃埔軍校”一詞,就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的爭論,再加上國共兩黨的政治爭端,軍校遷往台灣後的冠名問題,更使這一概念模糊不清,難以確定。一般說來,從狹義的地域概念上來講,1924年在廣州黃埔長洲島上創辦的“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及1926年改組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因校址在黃埔,故俗稱為“黃埔軍校”。在黃埔島上,軍校共招收培育了前4期學生。北伐戰爭開始後招收的第5期學生,隨營訓練,此期之後的大部分學生並不在黃埔島本校學習和生活,因此,有人認為狹義上的“黃埔軍校”不應包括這一期及此後的學生。“黃埔軍校學生”的內涵,僅限於在廣州黃埔招收並在此地學成畢業的學生。從軍校沿革體製上的廣義概念來講,則要寬泛得多。該校於1928年3月遷往南京,改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招收第6期學生,廣東黃埔軍校雖然也在招生,但不久被併入南京軍校。1937年軍校又遷往四川,直到1949年再遷台灣。這一階段,人們又通常把這所軍校簡稱為“中央軍校”或“軍校”。由於該校一直延續自1924年始於廣州黃埔招生時的期數,如到1949年大陸解放時畢業的學生為第23期,所以,人們把不同時期設在廣州、南京、成都以至於今日台灣的這所一脈相承的“軍校”,統稱為黃埔軍校。本書採用的即是這種廣義上的“黃埔軍校”。
另外,在此有必要一提的是同時代還有一個曾以正宗“黃埔軍校”自居,也冠名“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軍校,這就是漢奸汪精衛政權拚湊的偽中央軍校,是那個特殊時代產生的軍校怪胎。汪精衛投降日本後,1941年春在南京光華門外工兵學校舊址,成立了一個“中央陸軍軍士教導團”。其成員多是從南京、北平等地騙來的無業遊民,還有一批從各個戰場上潰敗下來的散兵遊勇,人數有2000多人。這個“教導團”當然不能滿足汪精衛的胃口。不久,汪偽政權又在工兵學校舊址掛起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的招牌。汪精衛依照蔣介石好為人師的樣子,也兼任了該校的校長。 學校的招牌是打出來了,而且機構很龐大,設立了校務委員會、教育長、教務處長、政訓處長、總務處長、入伍生團團長、教官等,幾乎和黃埔軍校類同。學校有了,卻沒有學生。按原設想,汪精衛要在淪陷區招收1000名高中畢業的男青年為他的開門弟子。為此,學校各部門在南京、北平等地紛紛設立招生處,各顯神通,然而報考的人還是寥寥無幾。眼看報名截止日期已到,萬般無奈下,汪精衛隻好讓“軍幹教導團”的學兵前來應試充數。放榜之時,考生的成績低得驚人,100分為滿分,而能達50分者即可列入上等,最後以平均30分算及格的變通辦法,勉強湊夠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