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軍的船隻幾乎控製了長江水路。清乓缺船,隻有投降清廷的劉良佐、左夢庚的水軍尚有為數不多的船隻。張三利用這有利形勢,在長江及敵後內河搜索敵人的船隻、大炮,突然襲擊,焚船炸炮,得手後立即撤走。左夢庚在安慶的戰船全部被張三焚毀。
北兵善陸戰、馬戰,到了南方,水土不服,騎兵無法展開,糧草不繼,加上江南民眾高舉抗清義旗,誓死保衛家鄉,多爾袞無法快速向前推進。
吳江進士吳易、秀才孫兆奎,兩個人變買家產舉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以西山為根據地,四處招慕兵勇,發展勢力。他們極力拉攏太湖民眾領袖張三,欲收編張三的部隊。張三同意合作,而不同意合併。
順治二年,蘇州城中南明政權福王的副總兵魯子璵率鄉勇抗擊清軍。張三的漁船軍從清軍的背後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清軍,死傷無數。當清軍重新組織力量反撲時,卻不見了張三人馬的蹤影。
清總兵土國寶對義軍恨之入骨,攻破盤門後,命令屠城。清軍從盤門殺到飲馬橋,見關羽顯靈橫刀立馬在橋上,嚇得跪倒在地,這才停止了殺戮。
孫兆奎、吳易的白頭軍轉戰常州、宜興、蘇州、鬆江,節節抗擊清軍,多次告捷。清順治三年(1646)白頭軍在吳江白龍橋一帶遭到清軍的偷襲,孫兆奎將軍戰死,吳易隻身逃脫。吳易回到太湖西山重振旗鼓,再次出山,攻占吳江。農曆三月廿六,轉戰蘆墟鎮汾湖一帶,設下埋伏,將尾隨而來的清軍總兵汪茂功部圍在湖心,並分割成幾股,逐股殲滅。這次戰役共斬殺清將二十三員,殲敵三千餘人,繳獲戰艦五百艘。總兵汪茂功逃到龐山湖被張三郎的船隊截獲,被殺死在湖中。清軍汪茂功部被全殲的消息,震驚了清王朝。第二年,清政府加調五萬精兵圍剿白頭軍,卻屢戰屢敗。六月份,吳易攻嘉善,嘉善知縣劉肅之假作反清,約吳易會談。也是吳易大意,未曾識破奸計,被劉肅之誘捕。八月吳易被磔(分裂人體,如車裂、五馬分屍。)於杭州草橋門。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白頭軍的殘部前來投奔張三。張三舉起了白頭軍的反清旗號,逐漸壯大起來。這支隊伍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他們雄踞澱山湖、長白盪、澄湖一帶,以太湖為根據地,經常神出鬼沒地出現在蘇州、鬆江、常州,宜興屢次打敗清兵。起義者立場鮮明,不斷地向地主、富豪、官商“打糧”,然後將糧食財物分發給貧苦農民和漁民;與村農、貧戶實行公平交易,獲得廣大窮苦百姓的擁護。
太湖邊有民謠傳唱:赤腳張三郎,鐵草鞋一雙,神行如太保,聞風敵膽喪。
據說,赤腳張三本領了得。他那一雙腳愛穿一雙鐵草鞋,健步如飛,在岸上一蹬,腳底下的石頭便碾成了粉;他那一對刀,隻要刀光一閃,人頭落地;還有人說他能在水麵上行走。人稱“水上飛”。張三的老婆本領也很高強,她的流星錘,幾丈外就能把人的腦袋敲碎。
有一回,張三夫妻倆搖著一隻破漁船,在無錫太湖邊上過夜,被清兵探子探到。一轉眼工夫,湖邊各處水卡上,兵船一齊出動。那天晚上,正是月半,張三夫妻倆剛好在船梢上吃夜飯,那料到已被清兵密密層層圍住了,可張三夫妻不慌不忙,隻當沒回事,張三“呷呷呷”隻顧喝土燒酒,他老婆“霍落落”喝著薄湯粥。
清兵的船隻靠近過來,沖在最前頭的一隻大船船頭上,站著手執大刀的一個總兵。他直著喉嚨大喊:“活捉張三,白銀一萬。”話聲沒完,“啪”腦袋開了花,隻聽“嗵”的一聲,人已跌進太湖裏去了。蛇無頭不行。主將完蛋,清兵個個嚇得魂飛魄散,手中的大刀全都落進湖裏,變成了白魚,俗稱“官刀魚”。原來,張三老婆手裏的粥缽頭,敲碎了總兵的腦殼,張三順手拎起兩條官刀魚飛舞起來,殺得清兵狼狽逃竄。
那些逃回去的清兵,添油加醬地報告了水戰情況,說張三的漁船還停在湖邊。清兵水師立刻備足火器,出動了大隊船艦。他們學乖了,在湖麵上遠遠地把漁船包圍住了,然後,對準目標發射硫磺火箭。霎時,小船著火了,燒得一幹二淨。水軍將領滿認為已將赤腳張三燒死了,趕忙回去請賞。他們連夢也沒有做到,張三在根據地馬跡山上睡得正香呢。原來,張三料定清兵必然再來,就開個小小的玩笑,把漁船留在湖邊,而他們潛水到了馬跡山。
大明孽子 十二章傳授武術
說著說著,劉漢就困了,其實沒喝多少,在那坐著就打起呼嚕來,王餘佑很佩服這跑船漢子的豪放,自己絕對不會說著話就睡著了。
赤腳張三現在主要活動在太湖水域,這是現在清朝軍隊主力都在福建和廣西作戰,現在這裏都是一些明朝投降的地方部隊,王餘佑不由得為張三他們擔心起來,因為太湖周圍的蘇州無錫太倉嘉興都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隻要清軍騰出手來,一定會來剿滅他們,到那時候再轉移就晚了,他應該聯繫上他們,早留下退路,或者去舟山海上,或者去福建投靠鄭成功。對了,那琉球使節不是從福建來嗎?王餘佑走進那像坐禪一樣的四個人,問最先上船的那個通譯:請問你們從福建來?
那個通譯從靜坐中睜開眼,也是很渴望說話的舔了舔嘴,看了看副使,那個副使沒說話,但也沒動聲色,看來是默許了,就和王餘佑拉開了話匣子:是呀,我們從福建來,坐了七天海船就到了,這晚秋的南風還是很強勁,估計正使還在一天幾十裏地在福建山裏行軍呢。王餘佑笑了,他也了解到潮水的一些傳聞,希望有一天能帶領強大的中華艦隊縱橫在這遼闊的大洋上。(在台灣南部有著名的黑潮,在台灣海峽內則是加利福尼亞寒流與黑潮支流交匯的地方,去日本可以在釣魚島南部趁上黑潮,勢若奔馬,十來天就可以到日本長崎王直據為基地的五個島嶼,而從琉球到福建則要進入釣魚島北部趁加利福尼亞寒流的末支,也是要快很多,從福建向北方長江口黃海一帶,也需要朝外海行駛,跨過南行的寒流,趁上經釣魚島北上的黑潮支流加速前進,但是季風和洋流都是隨季節變化的,隻有有經驗的老船長老舵手才能駕馭得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是周邊海洋的征服者和文化傳播者,隻是在明朝滅亡後,我們失去了駕馭主宰這浩瀚海洋的能力,本書則就這令人痛心的變化進行深入討論。)
北兵善陸戰、馬戰,到了南方,水土不服,騎兵無法展開,糧草不繼,加上江南民眾高舉抗清義旗,誓死保衛家鄉,多爾袞無法快速向前推進。
吳江進士吳易、秀才孫兆奎,兩個人變買家產舉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以西山為根據地,四處招慕兵勇,發展勢力。他們極力拉攏太湖民眾領袖張三,欲收編張三的部隊。張三同意合作,而不同意合併。
順治二年,蘇州城中南明政權福王的副總兵魯子璵率鄉勇抗擊清軍。張三的漁船軍從清軍的背後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清軍,死傷無數。當清軍重新組織力量反撲時,卻不見了張三人馬的蹤影。
清總兵土國寶對義軍恨之入骨,攻破盤門後,命令屠城。清軍從盤門殺到飲馬橋,見關羽顯靈橫刀立馬在橋上,嚇得跪倒在地,這才停止了殺戮。
孫兆奎、吳易的白頭軍轉戰常州、宜興、蘇州、鬆江,節節抗擊清軍,多次告捷。清順治三年(1646)白頭軍在吳江白龍橋一帶遭到清軍的偷襲,孫兆奎將軍戰死,吳易隻身逃脫。吳易回到太湖西山重振旗鼓,再次出山,攻占吳江。農曆三月廿六,轉戰蘆墟鎮汾湖一帶,設下埋伏,將尾隨而來的清軍總兵汪茂功部圍在湖心,並分割成幾股,逐股殲滅。這次戰役共斬殺清將二十三員,殲敵三千餘人,繳獲戰艦五百艘。總兵汪茂功逃到龐山湖被張三郎的船隊截獲,被殺死在湖中。清軍汪茂功部被全殲的消息,震驚了清王朝。第二年,清政府加調五萬精兵圍剿白頭軍,卻屢戰屢敗。六月份,吳易攻嘉善,嘉善知縣劉肅之假作反清,約吳易會談。也是吳易大意,未曾識破奸計,被劉肅之誘捕。八月吳易被磔(分裂人體,如車裂、五馬分屍。)於杭州草橋門。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
白頭軍的殘部前來投奔張三。張三舉起了白頭軍的反清旗號,逐漸壯大起來。這支隊伍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他們雄踞澱山湖、長白盪、澄湖一帶,以太湖為根據地,經常神出鬼沒地出現在蘇州、鬆江、常州,宜興屢次打敗清兵。起義者立場鮮明,不斷地向地主、富豪、官商“打糧”,然後將糧食財物分發給貧苦農民和漁民;與村農、貧戶實行公平交易,獲得廣大窮苦百姓的擁護。
太湖邊有民謠傳唱:赤腳張三郎,鐵草鞋一雙,神行如太保,聞風敵膽喪。
據說,赤腳張三本領了得。他那一雙腳愛穿一雙鐵草鞋,健步如飛,在岸上一蹬,腳底下的石頭便碾成了粉;他那一對刀,隻要刀光一閃,人頭落地;還有人說他能在水麵上行走。人稱“水上飛”。張三的老婆本領也很高強,她的流星錘,幾丈外就能把人的腦袋敲碎。
有一回,張三夫妻倆搖著一隻破漁船,在無錫太湖邊上過夜,被清兵探子探到。一轉眼工夫,湖邊各處水卡上,兵船一齊出動。那天晚上,正是月半,張三夫妻倆剛好在船梢上吃夜飯,那料到已被清兵密密層層圍住了,可張三夫妻不慌不忙,隻當沒回事,張三“呷呷呷”隻顧喝土燒酒,他老婆“霍落落”喝著薄湯粥。
清兵的船隻靠近過來,沖在最前頭的一隻大船船頭上,站著手執大刀的一個總兵。他直著喉嚨大喊:“活捉張三,白銀一萬。”話聲沒完,“啪”腦袋開了花,隻聽“嗵”的一聲,人已跌進太湖裏去了。蛇無頭不行。主將完蛋,清兵個個嚇得魂飛魄散,手中的大刀全都落進湖裏,變成了白魚,俗稱“官刀魚”。原來,張三老婆手裏的粥缽頭,敲碎了總兵的腦殼,張三順手拎起兩條官刀魚飛舞起來,殺得清兵狼狽逃竄。
那些逃回去的清兵,添油加醬地報告了水戰情況,說張三的漁船還停在湖邊。清兵水師立刻備足火器,出動了大隊船艦。他們學乖了,在湖麵上遠遠地把漁船包圍住了,然後,對準目標發射硫磺火箭。霎時,小船著火了,燒得一幹二淨。水軍將領滿認為已將赤腳張三燒死了,趕忙回去請賞。他們連夢也沒有做到,張三在根據地馬跡山上睡得正香呢。原來,張三料定清兵必然再來,就開個小小的玩笑,把漁船留在湖邊,而他們潛水到了馬跡山。
大明孽子 十二章傳授武術
說著說著,劉漢就困了,其實沒喝多少,在那坐著就打起呼嚕來,王餘佑很佩服這跑船漢子的豪放,自己絕對不會說著話就睡著了。
赤腳張三現在主要活動在太湖水域,這是現在清朝軍隊主力都在福建和廣西作戰,現在這裏都是一些明朝投降的地方部隊,王餘佑不由得為張三他們擔心起來,因為太湖周圍的蘇州無錫太倉嘉興都是魚米之鄉,富庶之地,隻要清軍騰出手來,一定會來剿滅他們,到那時候再轉移就晚了,他應該聯繫上他們,早留下退路,或者去舟山海上,或者去福建投靠鄭成功。對了,那琉球使節不是從福建來嗎?王餘佑走進那像坐禪一樣的四個人,問最先上船的那個通譯:請問你們從福建來?
那個通譯從靜坐中睜開眼,也是很渴望說話的舔了舔嘴,看了看副使,那個副使沒說話,但也沒動聲色,看來是默許了,就和王餘佑拉開了話匣子:是呀,我們從福建來,坐了七天海船就到了,這晚秋的南風還是很強勁,估計正使還在一天幾十裏地在福建山裏行軍呢。王餘佑笑了,他也了解到潮水的一些傳聞,希望有一天能帶領強大的中華艦隊縱橫在這遼闊的大洋上。(在台灣南部有著名的黑潮,在台灣海峽內則是加利福尼亞寒流與黑潮支流交匯的地方,去日本可以在釣魚島南部趁上黑潮,勢若奔馬,十來天就可以到日本長崎王直據為基地的五個島嶼,而從琉球到福建則要進入釣魚島北部趁加利福尼亞寒流的末支,也是要快很多,從福建向北方長江口黃海一帶,也需要朝外海行駛,跨過南行的寒流,趁上經釣魚島北上的黑潮支流加速前進,但是季風和洋流都是隨季節變化的,隻有有經驗的老船長老舵手才能駕馭得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是周邊海洋的征服者和文化傳播者,隻是在明朝滅亡後,我們失去了駕馭主宰這浩瀚海洋的能力,本書則就這令人痛心的變化進行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