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長城對於抵禦匈奴騷擾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動用的人力、物力過於龐大。而且由於無限製地役使民夫,致使百分之六十的民夫被折磨致死,民怨沸騰,對秦朝的滅亡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公元前210年,蒙恬因為支持太子扶蘇,被秦二世胡亥處死。次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王朝迅速瓦解。原來戍守在邊境的士兵、移民一時走散。“北徙十有餘年”的頭曼單於趁機南返,重新渡過黃河,進入河套地區。
但這個頭曼單於是個典型的扶不起來的阿鬥。在中原一片大亂的時候,他也隻是稍稍南下了一點而已,根本不敢去收復河套失地。東邊的東胡根本看不起他,西邊的月氏搶走了河西走廊,而且公然索要質子。北邊的丁零也不時南下。可頭曼卻不思振興,隻知道抱著愛妾遊樂。唯一的一次主動出擊月氏,還是為了加害自己的太子。匈奴的命運走到了拐點,要麽在頭曼統治下一路衰落下去,要麽代之以一個偉大的人物。歷史選擇了後者,著名軍事家、匈奴奴隸主階級的代表----冒頓上台了。
冒頓上台的過程前麵已經介紹,此不贅述。倒是頭曼單於的行為讓人費解。冒頓從月氏逃回,從道理上講,頭曼要麽恢復他的太子資格,重修父子之好;要麽再接再厲,另想除掉冒頓的辦法。昏頭的頭曼卻做出一個讓人莫名其妙的決定:既不恢復冒頓的太子之位,又給他1萬鐵騎。這不是等著讓自己的寶貝兒子來收拾自己嗎?
冒頓也不客氣,鳴鏑一響,頭曼頓時變成了刺蝟。此時長城南邊的各路人馬正熱衷於彼此廝殺,給冒頓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使之可以專心經營自己的草原帝國。他首先策馬東進,親手幹掉了昏睡中的東胡王,然後向西進攻月氏,把他們趕出河西走廊,收復故疆,解除了右側的一大威脅。月氏被迫西遷中亞,擠跑了西徐亞人,後來建立貴霜帝國,成為和漢帝國、羅馬帝國、安息帝國並立的四大帝國之一。歐洲人不明就裏,因為他們皮膚較白,幹脆稱之為“白匈奴”。
西徐亞人丟了家園,沒辦法,隻好向西遷徙,進入烏克蘭地區,進而擠壓了當地的日耳曼部落,迫使他們再向西進,去騷擾羅馬帝國。因此可以說,冒頓單於是第一波西進運動的發動機。在冷兵器時代,來自東方的遊牧部族總是比西方的部族厲害一些,他們大魚吃小魚式地向西擠壓,掀起一波波浪潮,最終倒黴的都是羅馬帝國。因為他們是定居民族,必須保家衛國。而且西邊是浩瀚的大西洋,以他們那一點航海技術,挺進大西洋隻能是送死,要不然也不會再等上1000多年,才有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
解決了左右側的勁敵,冒頓開始向南挺進。東路軍直破原來趙國的外長城,收回被趙武靈王奪取的樓煩;西路軍南渡黃河,進占白羊王的領地,重新奪回被蒙恬占去的河套平原,兵鋒直抵長城腳下。不過,聰明的冒頓保持了足夠的克製,沒有繼續南進,而是改為北上,全力解決自己背後的麻煩,而且取得了一個滿意的結果:北方的丁零、新犁等部落紛紛投降,屈服於他的弓矢之下。
冒頓沒有南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長城以南已經是農業區,並不適合放牧,讓自己剛剛興起、勁頭正足的遊牧騎士們下馬耕田顯然沒有任何好處。二是西段長城以南接近關中地區,那裏是劉邦的老巢。此時忙於和項羽爭奪天下的劉邦正被打得焦頭爛額,連吃敗仗。如果南下襲擊關中,等於幫了項羽的大忙;項羽一旦奪得天下,這位連秦始皇都不放在眼裏、從小就想取而代之的西楚霸王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河套、關中的肥田沃土為他人所占。這等於給自己樹了一個勁敵,對新生的匈奴政權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冒頓收住兵鋒,樂得坐山觀虎鬥。
不過不南下,不等於不東進。因為在遼東、河北一帶,還有很多當年被燕國奪取的匈奴故土沒有收回來。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茶因為當年錯誤地站在項羽一邊,遭到漢朝大將韓信的痛擊。其子臧衍亡入匈奴,準備借匈奴之力,反擊漢朝。冒頓正想恢復舊疆,於是順水推舟,起兵進攻燕、代地區。
“秦人”變成了“漢人”,可“漢人”並沒有繼承往日的榮光。此時的漢朝百廢待興,皇帝連想湊四匹顏色、個頭一致的馬來拉自己的龍輦都困難,將相上朝更是隻能坐牛車。麵對匈奴咄咄逼人的攻勢,劉邦隻好派韓王信率領本部人馬進駐太原,先去抵擋一陣,躲一天算一天。這個韓信不是漢軍統帥韓信,而是原來韓國王室的後裔,趁著秦末天下大亂,在張良的幫助下重新崛起。在楚漢戰爭開始時,韓信就站到了劉邦一邊,算是選對了主子。不過劉邦對異姓諸王並不放心,所以把這個苦差事交給了他。打勝了算是替劉邦又賣了一命,打敗了等於翦除了一個禍患,一箭雙鵰。
韓信到太原後,見防禦工事破壞嚴重,根本來不及修繕,便請示劉邦,準備移師馬邑。馬邑在現在的山西朔州一帶,離匈奴更近,劉邦樂得送個順水人情。韓信到馬邑後立即著手修繕城池,存儲戰備物資。公元前201年秋,各種防禦工程剛剛完工,匈奴大軍即蜂擁而至,把馬邑圍了個水泄不通。馬邑雖然不大,但匈奴騎兵的優勢在於野戰,不擅長攻堅作戰,所以雙方僵持了數日,馬邑依然沒有攻下,倒是匈奴損失不小。冒頓大怒,增兵猛攻。韓信擔心難以長久堅持,連忙飛書告急,同時採取緩兵之計,派人同冒頓談判,謊稱要投降。
公元前210年,蒙恬因為支持太子扶蘇,被秦二世胡亥處死。次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王朝迅速瓦解。原來戍守在邊境的士兵、移民一時走散。“北徙十有餘年”的頭曼單於趁機南返,重新渡過黃河,進入河套地區。
但這個頭曼單於是個典型的扶不起來的阿鬥。在中原一片大亂的時候,他也隻是稍稍南下了一點而已,根本不敢去收復河套失地。東邊的東胡根本看不起他,西邊的月氏搶走了河西走廊,而且公然索要質子。北邊的丁零也不時南下。可頭曼卻不思振興,隻知道抱著愛妾遊樂。唯一的一次主動出擊月氏,還是為了加害自己的太子。匈奴的命運走到了拐點,要麽在頭曼統治下一路衰落下去,要麽代之以一個偉大的人物。歷史選擇了後者,著名軍事家、匈奴奴隸主階級的代表----冒頓上台了。
冒頓上台的過程前麵已經介紹,此不贅述。倒是頭曼單於的行為讓人費解。冒頓從月氏逃回,從道理上講,頭曼要麽恢復他的太子資格,重修父子之好;要麽再接再厲,另想除掉冒頓的辦法。昏頭的頭曼卻做出一個讓人莫名其妙的決定:既不恢復冒頓的太子之位,又給他1萬鐵騎。這不是等著讓自己的寶貝兒子來收拾自己嗎?
冒頓也不客氣,鳴鏑一響,頭曼頓時變成了刺蝟。此時長城南邊的各路人馬正熱衷於彼此廝殺,給冒頓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使之可以專心經營自己的草原帝國。他首先策馬東進,親手幹掉了昏睡中的東胡王,然後向西進攻月氏,把他們趕出河西走廊,收復故疆,解除了右側的一大威脅。月氏被迫西遷中亞,擠跑了西徐亞人,後來建立貴霜帝國,成為和漢帝國、羅馬帝國、安息帝國並立的四大帝國之一。歐洲人不明就裏,因為他們皮膚較白,幹脆稱之為“白匈奴”。
西徐亞人丟了家園,沒辦法,隻好向西遷徙,進入烏克蘭地區,進而擠壓了當地的日耳曼部落,迫使他們再向西進,去騷擾羅馬帝國。因此可以說,冒頓單於是第一波西進運動的發動機。在冷兵器時代,來自東方的遊牧部族總是比西方的部族厲害一些,他們大魚吃小魚式地向西擠壓,掀起一波波浪潮,最終倒黴的都是羅馬帝國。因為他們是定居民族,必須保家衛國。而且西邊是浩瀚的大西洋,以他們那一點航海技術,挺進大西洋隻能是送死,要不然也不會再等上1000多年,才有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
解決了左右側的勁敵,冒頓開始向南挺進。東路軍直破原來趙國的外長城,收回被趙武靈王奪取的樓煩;西路軍南渡黃河,進占白羊王的領地,重新奪回被蒙恬占去的河套平原,兵鋒直抵長城腳下。不過,聰明的冒頓保持了足夠的克製,沒有繼續南進,而是改為北上,全力解決自己背後的麻煩,而且取得了一個滿意的結果:北方的丁零、新犁等部落紛紛投降,屈服於他的弓矢之下。
冒頓沒有南下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長城以南已經是農業區,並不適合放牧,讓自己剛剛興起、勁頭正足的遊牧騎士們下馬耕田顯然沒有任何好處。二是西段長城以南接近關中地區,那裏是劉邦的老巢。此時忙於和項羽爭奪天下的劉邦正被打得焦頭爛額,連吃敗仗。如果南下襲擊關中,等於幫了項羽的大忙;項羽一旦奪得天下,這位連秦始皇都不放在眼裏、從小就想取而代之的西楚霸王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河套、關中的肥田沃土為他人所占。這等於給自己樹了一個勁敵,對新生的匈奴政權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冒頓收住兵鋒,樂得坐山觀虎鬥。
不過不南下,不等於不東進。因為在遼東、河北一帶,還有很多當年被燕國奪取的匈奴故土沒有收回來。公元前202年,燕王臧茶因為當年錯誤地站在項羽一邊,遭到漢朝大將韓信的痛擊。其子臧衍亡入匈奴,準備借匈奴之力,反擊漢朝。冒頓正想恢復舊疆,於是順水推舟,起兵進攻燕、代地區。
“秦人”變成了“漢人”,可“漢人”並沒有繼承往日的榮光。此時的漢朝百廢待興,皇帝連想湊四匹顏色、個頭一致的馬來拉自己的龍輦都困難,將相上朝更是隻能坐牛車。麵對匈奴咄咄逼人的攻勢,劉邦隻好派韓王信率領本部人馬進駐太原,先去抵擋一陣,躲一天算一天。這個韓信不是漢軍統帥韓信,而是原來韓國王室的後裔,趁著秦末天下大亂,在張良的幫助下重新崛起。在楚漢戰爭開始時,韓信就站到了劉邦一邊,算是選對了主子。不過劉邦對異姓諸王並不放心,所以把這個苦差事交給了他。打勝了算是替劉邦又賣了一命,打敗了等於翦除了一個禍患,一箭雙鵰。
韓信到太原後,見防禦工事破壞嚴重,根本來不及修繕,便請示劉邦,準備移師馬邑。馬邑在現在的山西朔州一帶,離匈奴更近,劉邦樂得送個順水人情。韓信到馬邑後立即著手修繕城池,存儲戰備物資。公元前201年秋,各種防禦工程剛剛完工,匈奴大軍即蜂擁而至,把馬邑圍了個水泄不通。馬邑雖然不大,但匈奴騎兵的優勢在於野戰,不擅長攻堅作戰,所以雙方僵持了數日,馬邑依然沒有攻下,倒是匈奴損失不小。冒頓大怒,增兵猛攻。韓信擔心難以長久堅持,連忙飛書告急,同時採取緩兵之計,派人同冒頓談判,謊稱要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