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傑斐遜固然是鄙視英國,敢作敢為,而且了解民眾求戰的心情,但是,他也知道美國還無力戰勝英國,而且他也不想讓美國捲入歐洲的拿破崙戰爭。在1807年,美國還沒有常備軍,海軍力量單薄得很。當時海岸防禦仍是依靠各州的民兵,海軍隻充當配角。而英國皇家海軍擁有500多艘兵艦,在世界各大海洋耀武揚威,美國海軍肯定不是它的對手。


    因此,盡管美國想要抵抗英國人對美國船舶和海員的襲擊,但卻無抵抗之力。雖然門羅與平克尼分別代表美國與英國談判並簽約,英國答應不再抓捕無辜的美國人,但這一保證毫無約束力,美國人在海上受欺負的事件仍層出不窮。英國知道美國沒有軍事力量進行反擊。


    傑斐遜的財政部長艾伯特·加勒廷指出,若要打仗,就得增發國債和增稅,“所有各方麵的進展均被打斷”。可是傑斐遜不能無所作為。他決定後退一步,從戰略上進一步考慮。美國無力打仗,但也許能防止暴力蔓延,同時又給英法雙方造成一定損失。


    傑斐遜召開內閣會議討論形勢。他動用國會新近批準的防務撥款,下令加固紐約、紐奧良和查爾斯頓這三個最暴露的港口的防禦工事,並要求各州召集10萬民兵,以備必要時進行戰爭。最後,他發布公告,命令所有英國兵艦立即離開美國的水域。公告還禁止美國公民登臨英國兵艦或者給它們提供補給。隻有“遭遇不幸或受到追究”的英國兵艦才可以停留於美國水域。


    傑斐遜的意圖是好的,但這一公告實際上仍是軟弱無力。美國的領海隻有3海裏寬,就連“切薩皮克號”事件也是發生在領海之外相當遠的海域。此外,這一禁令也無力付諸實施。擁有世界最強大海軍的英國對美國的禁令根本不放在眼裏。英軍指揮官們常常公然挑釁,不遵守這些規則。他們繼續跟蹤美國商船,強行登船搜捕逃兵。有一次,維吉尼亞州長命令民兵開赴海濱,可是民兵是在岸上,對海上的事隻有幹瞪眼。美國的海軍和海岸警備隊在英國人眼裏仍微不足道,不屑一顧。


    傑斐遜並不膽怯,他又考慮如何保護已經出海的美國海員。據政府估計,當時已出海的美國人約有4萬人。一旦緊張局勢升級,這些手無寸鐵的人就會成為英國人襲擊的目標。傑斐遜擔心英國人會把美國的船逐一扣留劫走,所以他要求已在地中海的所有美國商船返航,同時籲請各地的友邦給予同情和協助。


    傑斐遜首先想到與英國關係良好的俄國人,希望能說服俄國領導人去勸說英國停止扣留美國商船和海員。但是,俄國人拒絕了。


    傑斐遜又找到法國人,希望說服法國人跟美國配合,在共同的抗英鬥爭中給予支持。他用純熟地道的法語與法國駐美公使蒂雷奧將軍親切交談。他說:“如果英國人不給我們以滿意答覆,我們就占領加拿大,加拿大本來就希望加入美利堅合眾國。”可是在法國公使追問下,傑斐遜不得不承認美國軍隊實際上連軍官都很缺。蒂雷奧向法國政府報告說:“傑斐遜並不想要戰爭。麥迪遜更怕戰爭。我相信這兩個人一定會盡一切可能避免戰爭……這個政府從戰爭中將是一無所獲。”像俄國人一樣,蒂雷奧認識到若給傑斐遜幫忙,將是無利可圖——美國在軍事上出不了力。


    事實上,傑斐遜是真希望通過外交途徑找到辦法來擺脫衝突。即便是美國有可能戰勝英國,傑斐遜也未必會對戰爭的前景感興趣。說到底,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跟他的同時代的人——例如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艾倫·伯爾——不一樣,他從來沒有與人決鬥,從來沒有當過軍人,從歷史記載來看,他也從來沒有參與過害人性命。他在一封信中表達過他的和平願望:“我相信我們的公正、友好的行為會換來別人的公正和友誼。在現今的爭鬥中,交戰各方都會發現我們的友誼是對他們有利的。”


    在這種情況下,傑斐遜採取了一個異乎尋常又史無前例的步驟。他認為,如果說美國無法在軍事上給英國造成損害,那麽他可以利用一點,即英國對於美國的棉花和紡織品等出口物資的依賴。他考慮過戰爭方案並開始採取備戰措施,但他仍反對訴諸武力。相反,他建議實行禁運,停止美國與英國之間的貿易。


    第十二章 總統決定後退一步(4)


    傑斐遜設想禁運能起兩個作用,一是讓美國海員不再出海,一是讓英國經濟陷於困境從而迫使它改變它的海軍的行為。傑斐遜覺得禁運沒有什麽缺點——英國人會很快認識到他們離不開從美國進口的物資,因此會老老實實克製他們欺負美國人的行動。傑斐遜寫道:“我們的商業對於他們(歐洲交戰國)太寶貴了,而我們要求的代價隻是公正對待我們,他們會樂意照付的。”


    現實卻並非如此簡單。國會很快通過了禁運法令,它的目的是要保持美國民眾的安全,可是恰恰是美國民眾馬上對這一舉措是否明智產生了疑問。法令剛一通過,各港口城市的人就急急忙忙搶先把商船弄出海。凡是有點力氣的人都被出口商雇來搬貨裝船。有的船來不及裝貨,就空船出海,指望到別的什麽地方能找到貨物,因為一等禁運實施,船舶就隻有停在港內毫無用處。海員們感到恐慌,禁運會使他們失業,這比冒險出海更糟。商人們搶運貨物,有什麽運什麽,他們估計外國人會認識到這是最後一批貨了,可以抬高價格發意外財。禁運一實施,立即引起災難性後果,不是英國人遇到災難,而是讓美國人遇到災難。海港關閉,3萬多海員失了業。新英格蘭地區的經濟幾乎是完全依賴外貿,外貿一停,經濟就陷於停頓。紐約的各個港口一向是忙忙碌碌,進口和出口的棉花、羊毛、糧食、茶葉、糖、酒等等堆積成山,如今卻空空蕩蕩,變成了鬼城。禁運不但毀了航運公司,也毀了那些依賴外貿的各種經紀商和保險商。港口附近的零售商店再也沒有顧客了。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消失了。為了讓失業的人有點事做,一些大城市啟動了各種公共工程。在費城,商會讓水手們搓纜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危機時刻的大國領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克裏斯·華萊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克裏斯·華萊士並收藏危機時刻的大國領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