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巴托夫悍然下令:“決不要放空槍,也不要可惜子彈!”一些殘暴的軍官也瘋狂叫囂:“不要抓人而要無情地行動!”
在敵人的瘋狂屠殺下,雖然這場革命很快被鎮壓了下去,但人們預感到沙皇製度的末日即將來臨。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俄國歷史的轉折點,為1917年的革命做好了準備,進行了一次“總演習”。
“諾貝爾獎金”的由來
1901年12月10日下午4時30分,在瑞典王國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音樂廳內,舉行了一次世界性盛會。
在這次盛會中,由瑞典科學院等機構推薦的物理、化學、醫藥學、文學、和平等方麵的傑出人才,接受“諾貝爾基金會”頒發的榮譽證書和巨額獎金,以表彰他們對社會和人類的傑出貢獻。
在音樂聲中,這些來自不同國別的優秀科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由獎金基金會成員的陪同,邁步進入大廳。音樂廳內頓時爆發出雷鳴般掌聲,人們不僅對這些優秀人才表示崇敬,更重要的是紀念瑞典著名的科學家阿爾弗列德-伯裏哈德-諾貝爾。
授獎儀式開始先是由基金會主席用瑞典話介紹得獎者在科學或文學上的成就。緊接著,便是得獎者用本國語言致答詞,然後是頒發榮譽證書和金質獎章。最後,由瑞典國王親臨致詞,向得獎者祝福,授獎儀式到此結束。
第二天,得獎者領取一筆巨額獎金,作為對他傑出成就的獎勵。這些獎金就是由諾貝爾的遺產,大約200萬英鎊作為基金,以每年的利息提供的。
從此,諾貝爾獎金就產生了。那麽,為什麽諾貝爾要把這些遺產捐獻出來?他又是怎樣積累這麽多財富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1833年10月21日,諾貝爾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祖父是名軍醫,父親伊曼努厄爾-諾貝爾是一個科學家、發明家,致力炸藥、水雷及其它爆破性化學的研究。並對外科器械設計和造船工程學也很感興趣。他把科學研究的津神傳給自己的兒子阿爾弗列德。
在父親的影響下,阿爾弗列德-諾貝爾從小爇愛化學、物理學和機械工程學。起初,諾貝爾對造船工程極感興趣,17歲時,到美國學習造船工程學。
在此期間,諾貝爾經常到郊外遊玩,看到工人們在荒山野嶺裏用鐵錘砸石頭,為了開通一條鐵路或公路,他們劈山斬嶺,花費很大心血和勞動。這在他的心中留下很深印象,他經常想:能夠發明一種東西,一下子就能把大山劈開,那該多節省力氣呀!
回國後,他便同父兄合作,先後在瑞典和俄國從事硝化甘油和其它烈性炸藥的實驗和製造。
經過他們刻苦的試驗和研究,1866年,諾貝爾終於製造成功了一種液體炸藥。這種炸藥爆炸力極強,人們把它稱為“諾貝爾炸油”,被全世界普遍使用。
但是,這種炸藥有一個極大的弱點,就是容易引起爆炸,尤其是在長途運輸過程之中,受到震動和磨擦,往往會自動引爆。美國舊金山的一輛火車,就是在運送這種炸藥時受到震動,整列火車車毀人亡。還有一次,一艘滿載液體炸藥的巨輪“歐羅巴號”,在大西洋航行的時候,因為風浪顛簸,引起炸藥爆炸,整條船沉沒在大西洋中。
這種事件的不斷發生,一下子使得人們非常緊張。一談到這種“諾貝爾炸油”,便退避三舍,不敢接觸。這樣,許多政府不準它進口,許多運輸公司也拒絕運送這種可怕的東西。諾貝爾並不氣餒,他開始著手實驗一種安全的炸藥,從此以後,他少言寡語,整日躲在實驗室,潛心於新炸藥的研製。
炸藥的研製要經過無數次試驗,而第一次試驗都是非常危險的,稍不注意,便會發生爆炸事件。
1864年9月3日,這一天,諾貝爾一大早便出外辦事。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一下子驚呆了,他的實驗室變成了平地,到處是碎磚破瓦,空中還瀰漫著濃濃的硝煙。空蕩蕩的地麵上,到處沾滿了鮮血。更讓諾貝爾痛心的是,他親愛的弟弟和同甘共苦的5名工作人員,因爆炸身亡,父親也成了終身殘廢。
諾貝爾從此陷入無限的悲痛之中,腦海裏進行著強烈的鬥爭,怎麽辦?是放棄試驗,還是繼續?!。
但諾貝爾明白,科學實驗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如若從此放棄試驗,弟弟和同事的鮮血不是白流了嗎?
於是,在朋友的幫助下,諾貝爾租了一條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馬拉輪湖上搞實驗。這樣,可以避免因爆炸引起其它人員和建築物的傷亡或破壞。
諾貝爾在船上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幾百次的試驗。4年以後,經過自己艱苦、認真的工作,他終於獲得了成功。
他把液體炸藥吸入一種矽土裏麵,這樣,即使遇到一定的溫度或磨擦、震動,這種固體的炸藥也不容易爆炸。這樣,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就問世了。
但這種必須經過引爆後才能爆炸。為此,諾貝爾又發明了人類歷史第一個引爆裝置——雷管。這就給人們提供了很多方便,使人類有計劃的利用炸藥,進行開山劈路,鑽隧打井,節省了很多力氣。
後來,諾貝爾又著手發明更具爆炸力的炸藥,投入了艱苦而又複雜,而且是更加危險的試驗。
在敵人的瘋狂屠殺下,雖然這場革命很快被鎮壓了下去,但人們預感到沙皇製度的末日即將來臨。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俄國歷史的轉折點,為1917年的革命做好了準備,進行了一次“總演習”。
“諾貝爾獎金”的由來
1901年12月10日下午4時30分,在瑞典王國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音樂廳內,舉行了一次世界性盛會。
在這次盛會中,由瑞典科學院等機構推薦的物理、化學、醫藥學、文學、和平等方麵的傑出人才,接受“諾貝爾基金會”頒發的榮譽證書和巨額獎金,以表彰他們對社會和人類的傑出貢獻。
在音樂聲中,這些來自不同國別的優秀科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由獎金基金會成員的陪同,邁步進入大廳。音樂廳內頓時爆發出雷鳴般掌聲,人們不僅對這些優秀人才表示崇敬,更重要的是紀念瑞典著名的科學家阿爾弗列德-伯裏哈德-諾貝爾。
授獎儀式開始先是由基金會主席用瑞典話介紹得獎者在科學或文學上的成就。緊接著,便是得獎者用本國語言致答詞,然後是頒發榮譽證書和金質獎章。最後,由瑞典國王親臨致詞,向得獎者祝福,授獎儀式到此結束。
第二天,得獎者領取一筆巨額獎金,作為對他傑出成就的獎勵。這些獎金就是由諾貝爾的遺產,大約200萬英鎊作為基金,以每年的利息提供的。
從此,諾貝爾獎金就產生了。那麽,為什麽諾貝爾要把這些遺產捐獻出來?他又是怎樣積累這麽多財富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1833年10月21日,諾貝爾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他的祖父是名軍醫,父親伊曼努厄爾-諾貝爾是一個科學家、發明家,致力炸藥、水雷及其它爆破性化學的研究。並對外科器械設計和造船工程學也很感興趣。他把科學研究的津神傳給自己的兒子阿爾弗列德。
在父親的影響下,阿爾弗列德-諾貝爾從小爇愛化學、物理學和機械工程學。起初,諾貝爾對造船工程極感興趣,17歲時,到美國學習造船工程學。
在此期間,諾貝爾經常到郊外遊玩,看到工人們在荒山野嶺裏用鐵錘砸石頭,為了開通一條鐵路或公路,他們劈山斬嶺,花費很大心血和勞動。這在他的心中留下很深印象,他經常想:能夠發明一種東西,一下子就能把大山劈開,那該多節省力氣呀!
回國後,他便同父兄合作,先後在瑞典和俄國從事硝化甘油和其它烈性炸藥的實驗和製造。
經過他們刻苦的試驗和研究,1866年,諾貝爾終於製造成功了一種液體炸藥。這種炸藥爆炸力極強,人們把它稱為“諾貝爾炸油”,被全世界普遍使用。
但是,這種炸藥有一個極大的弱點,就是容易引起爆炸,尤其是在長途運輸過程之中,受到震動和磨擦,往往會自動引爆。美國舊金山的一輛火車,就是在運送這種炸藥時受到震動,整列火車車毀人亡。還有一次,一艘滿載液體炸藥的巨輪“歐羅巴號”,在大西洋航行的時候,因為風浪顛簸,引起炸藥爆炸,整條船沉沒在大西洋中。
這種事件的不斷發生,一下子使得人們非常緊張。一談到這種“諾貝爾炸油”,便退避三舍,不敢接觸。這樣,許多政府不準它進口,許多運輸公司也拒絕運送這種可怕的東西。諾貝爾並不氣餒,他開始著手實驗一種安全的炸藥,從此以後,他少言寡語,整日躲在實驗室,潛心於新炸藥的研製。
炸藥的研製要經過無數次試驗,而第一次試驗都是非常危險的,稍不注意,便會發生爆炸事件。
1864年9月3日,這一天,諾貝爾一大早便出外辦事。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一下子驚呆了,他的實驗室變成了平地,到處是碎磚破瓦,空中還瀰漫著濃濃的硝煙。空蕩蕩的地麵上,到處沾滿了鮮血。更讓諾貝爾痛心的是,他親愛的弟弟和同甘共苦的5名工作人員,因爆炸身亡,父親也成了終身殘廢。
諾貝爾從此陷入無限的悲痛之中,腦海裏進行著強烈的鬥爭,怎麽辦?是放棄試驗,還是繼續?!。
但諾貝爾明白,科學實驗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如若從此放棄試驗,弟弟和同事的鮮血不是白流了嗎?
於是,在朋友的幫助下,諾貝爾租了一條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馬拉輪湖上搞實驗。這樣,可以避免因爆炸引起其它人員和建築物的傷亡或破壞。
諾貝爾在船上冒著生命危險,進行幾百次的試驗。4年以後,經過自己艱苦、認真的工作,他終於獲得了成功。
他把液體炸藥吸入一種矽土裏麵,這樣,即使遇到一定的溫度或磨擦、震動,這種固體的炸藥也不容易爆炸。這樣,能夠安全運輸的固體炸藥——黃色炸藥就問世了。
但這種必須經過引爆後才能爆炸。為此,諾貝爾又發明了人類歷史第一個引爆裝置——雷管。這就給人們提供了很多方便,使人類有計劃的利用炸藥,進行開山劈路,鑽隧打井,節省了很多力氣。
後來,諾貝爾又著手發明更具爆炸力的炸藥,投入了艱苦而又複雜,而且是更加危險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