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序也做出一副很委屈的樣子:“我也是被謝玄欺騙了啊。”
苻堅想了好一會兒,還是相信了朱序,沒有殺掉他。當日,苻堅與苻融登城瞭望,隻見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此時正是十一月仲冬,淮河流域的草木正是繁盛的時候。草木隨風搖曳,殺氣瀰漫,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苻堅不覺心驚,對苻融道:“這明明是勁敵,誰說是弱旅呢?”苻堅由此創造了一個成語“草木皆兵”。
這時建康城中也充滿了不安和緊張的情緒,絕大多數人都被百萬秦兵壓境的恐懼所圍繞著,隻有謝安遊玩於山水之中,不出去玩的時候便找幾個朋友下幾盤圍棋,晚上還聽幾場音樂會,過得很是安閑。京城朝野見丞相都這樣淡定,於是也都心安下來。
謝玄見秦軍緊逼在河岸,晉軍無法渡河,隻能隔岸對峙。但謝玄把對己不利的條件很巧妙地轉化為有利條件。他激苻堅說:”你不是自恃兵強馬壯,想要速戰速決麽?你緊逼在河岸之前,我們怎麽對決?如果你真有膽氣的話,你往後讓一讓,給我在淝水北岸讓出一塊空地來,咱們好好地幹一仗。”
苻堅認為可以趁謝玄的軍隊渡河到一半的時候出擊,將晉軍殲滅。苻融也認為這個作戰計劃很周密,可以實施。但實際情況是秦軍士氣低落,其中漢、鮮卑、匈羯、西羌等族的將士都很厭戰,指揮也不統一。向後撤時亂了步伐,陣形大亂。而且很多部隊都不知道為什麽撤退。更糟糕的是,朱序、張天錫等人組織了一批起義士兵在秦軍中故意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一部分秦軍便信以為真,爭相奔逃。晉軍趁勢發起進攻,秦軍於是大潰,沒怎麽抵抗就紛紛奔逃。苻融急忙帶著親兵跑到陣前,想要穩住陣腳,但亂兵如洪水一般後撤,就是前麵的想止住步,後邊的也停不下來。苻融在混亂的人群中被衝倒,竟然被踩死了。這時朱序的起義士兵又在喊:“苻融死啦,苻融死啦。”秦軍更是無心戀戰,拚命北逃。晉軍如驅趕羊群一樣在後掩殺。其實根本不用晉軍動手,秦兵自相踐踏和擠入淮河中淹死的就不計其數。
在壽陽城頭上觀察戰場的苻堅當時目瞪口呆,愣在那裏半天沒有回過神來,他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個結果!等他回過神來後,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城中不多的還算有組織有紀律的士兵逃跑。
秦軍以後的任務就是不斷地逃跑,拚命向北奔逃,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的聲音鶴的叫聲,都以為是晉軍追來,這就是著名典故“風聲鶴唳”的來歷。
當淝水之戰的捷報送到京城時,謝安正在府中與客人下圍棋。他看過捷報之後,拚命壓抑著激動的心情,不動聲色地把捷報隨手放在一邊,繼續下棋,就好像什麽也沒有看到一般。對麵的客人著急地追問道:“前方戰事是什麽情況?”
謝安輕輕說道:“小兒輩遂已破賊。”說完此話,走向內室,但他已經難以抑製心中的喜悅,走過門檻的同時竟然把屐齒給弄折了。
淝水之戰後,晉軍趁勢收復了東南的蜀漢以及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而對前秦打擊更大的是,慕容垂、姚萇、呂光、拓跋等人紛紛獨立,原本強盛的前秦頓時四分五裂,北方再一次陷入大混亂時期。
前秦裂數國
苻堅一直逃到淮北才敢停下。很快各處傳來消息,百萬秦軍隻剩下三十多萬,其餘除少量戰死被俘外,大多潰散逃亡。龍驤將軍姚萇的十萬水軍在巴東遇到晉將桓石虔的阻擊,多日不能前進,得知秦軍主力大敗後,又退回成都。冠軍將軍慕容垂所率三萬鮮卑兵全師而退,正駐守在許昌。苻堅遂帶領自己的三千名親軍去投奔慕容垂。
慕容垂本來帶兵在鄖城與桓沖十萬大軍對峙。苻堅在淝水潰敗後,他便打算北撤,但又擔心桓沖追擊,於是派士兵晚上把盡可能多的火炬點燃,係在樹梢之上,光照數十裏。桓沖看到晚上的火把,估摸對方至少有二十幾萬人,以為慕容垂的援軍到了,所以不敢追擊。慕容垂這才從容北退。
慕容垂等人聽說苻堅來投。慕容寶建議趁此機會殺死苻堅起義。慕容垂不同意,他說自己這樣做就是恩將仇報。他要在不違背良心的原則下得到天下,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慕容德勸說他道:“我們是為國家報仇雪恥,並不是違背良心!”
參軍趙秋說:“如果你想復興燕國,現在就是機會。殺死苻堅後,占據鄴都,然後帶兵西進。天下必是你的!”
慕容垂仍是不為所動,不但把苻堅接到營中好好招待,甚至把兵權交給苻堅。苻堅對慕容垂既感激又信任,於是領著這支兵馬從許昌出發向西,一路收容被打散的小股部隊,等到了洛陽的時候,部隊已經有十五萬之眾,後勤儲備也比較充實。苻堅在洛陽待了半個月後,開始向長安進發。
慕容垂的三子慕容農這一次向父親請求帶兵離開苻堅,到河北謀求發展。慕容垂再一次拒絕。
苻堅的軍隊來到澠池時,隴西鮮卑酋乞伏步頹造反了。正巧秦軍的前鋒將軍乞伏國仁是乞伏步頹的侄兒,乞伏國仁忙向苻堅表示忠心,並請命去征討乞伏步頹。乞伏鮮卑部落是從乞伏山(今賀蘭山東北抵黃河的銀川一帶)遷徙到苑川(今甘肅省蘭州市東)的一支少數民族部落,開始隻是鬆散的遊牧部落,隻有簡單的官製,沒有固定的國界,隻是為了生存而戰爭。東晉鹹和(326—334)年間,石勒的後趙勢力漸漸伸入秦隴,乞伏部的首領乞伏傉大寒隻得北遷到麥田無孤山(今甘肅省靖遠縣北)遊牧。前秦苻健在位的時候(351—355),傉大寒的兒子司繁又東遷到度堅山(今甘肅省靖遠縣西)。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派將軍王統率兵討伐。司繁統領三萬騎兵在苑川抗擊,被王統打敗。乞伏司繁投降苻堅。後因乞伏司繁幫助前秦屢建戰功,授使持節、都督討西胡諸軍事、鎮西將軍。乞伏司繁死後,由其子乞伏國仁代行其職。也就是說,乞伏國仁是乞伏部落中傳統意義上的最高首領。
苻堅想了好一會兒,還是相信了朱序,沒有殺掉他。當日,苻堅與苻融登城瞭望,隻見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此時正是十一月仲冬,淮河流域的草木正是繁盛的時候。草木隨風搖曳,殺氣瀰漫,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苻堅不覺心驚,對苻融道:“這明明是勁敵,誰說是弱旅呢?”苻堅由此創造了一個成語“草木皆兵”。
這時建康城中也充滿了不安和緊張的情緒,絕大多數人都被百萬秦兵壓境的恐懼所圍繞著,隻有謝安遊玩於山水之中,不出去玩的時候便找幾個朋友下幾盤圍棋,晚上還聽幾場音樂會,過得很是安閑。京城朝野見丞相都這樣淡定,於是也都心安下來。
謝玄見秦軍緊逼在河岸,晉軍無法渡河,隻能隔岸對峙。但謝玄把對己不利的條件很巧妙地轉化為有利條件。他激苻堅說:”你不是自恃兵強馬壯,想要速戰速決麽?你緊逼在河岸之前,我們怎麽對決?如果你真有膽氣的話,你往後讓一讓,給我在淝水北岸讓出一塊空地來,咱們好好地幹一仗。”
苻堅認為可以趁謝玄的軍隊渡河到一半的時候出擊,將晉軍殲滅。苻融也認為這個作戰計劃很周密,可以實施。但實際情況是秦軍士氣低落,其中漢、鮮卑、匈羯、西羌等族的將士都很厭戰,指揮也不統一。向後撤時亂了步伐,陣形大亂。而且很多部隊都不知道為什麽撤退。更糟糕的是,朱序、張天錫等人組織了一批起義士兵在秦軍中故意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一部分秦軍便信以為真,爭相奔逃。晉軍趁勢發起進攻,秦軍於是大潰,沒怎麽抵抗就紛紛奔逃。苻融急忙帶著親兵跑到陣前,想要穩住陣腳,但亂兵如洪水一般後撤,就是前麵的想止住步,後邊的也停不下來。苻融在混亂的人群中被衝倒,竟然被踩死了。這時朱序的起義士兵又在喊:“苻融死啦,苻融死啦。”秦軍更是無心戀戰,拚命北逃。晉軍如驅趕羊群一樣在後掩殺。其實根本不用晉軍動手,秦兵自相踐踏和擠入淮河中淹死的就不計其數。
在壽陽城頭上觀察戰場的苻堅當時目瞪口呆,愣在那裏半天沒有回過神來,他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個結果!等他回過神來後,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城中不多的還算有組織有紀律的士兵逃跑。
秦軍以後的任務就是不斷地逃跑,拚命向北奔逃,沿途不敢停留,聽到風的聲音鶴的叫聲,都以為是晉軍追來,這就是著名典故“風聲鶴唳”的來歷。
當淝水之戰的捷報送到京城時,謝安正在府中與客人下圍棋。他看過捷報之後,拚命壓抑著激動的心情,不動聲色地把捷報隨手放在一邊,繼續下棋,就好像什麽也沒有看到一般。對麵的客人著急地追問道:“前方戰事是什麽情況?”
謝安輕輕說道:“小兒輩遂已破賊。”說完此話,走向內室,但他已經難以抑製心中的喜悅,走過門檻的同時竟然把屐齒給弄折了。
淝水之戰後,晉軍趁勢收復了東南的蜀漢以及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而對前秦打擊更大的是,慕容垂、姚萇、呂光、拓跋等人紛紛獨立,原本強盛的前秦頓時四分五裂,北方再一次陷入大混亂時期。
前秦裂數國
苻堅一直逃到淮北才敢停下。很快各處傳來消息,百萬秦軍隻剩下三十多萬,其餘除少量戰死被俘外,大多潰散逃亡。龍驤將軍姚萇的十萬水軍在巴東遇到晉將桓石虔的阻擊,多日不能前進,得知秦軍主力大敗後,又退回成都。冠軍將軍慕容垂所率三萬鮮卑兵全師而退,正駐守在許昌。苻堅遂帶領自己的三千名親軍去投奔慕容垂。
慕容垂本來帶兵在鄖城與桓沖十萬大軍對峙。苻堅在淝水潰敗後,他便打算北撤,但又擔心桓沖追擊,於是派士兵晚上把盡可能多的火炬點燃,係在樹梢之上,光照數十裏。桓沖看到晚上的火把,估摸對方至少有二十幾萬人,以為慕容垂的援軍到了,所以不敢追擊。慕容垂這才從容北退。
慕容垂等人聽說苻堅來投。慕容寶建議趁此機會殺死苻堅起義。慕容垂不同意,他說自己這樣做就是恩將仇報。他要在不違背良心的原則下得到天下,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慕容德勸說他道:“我們是為國家報仇雪恥,並不是違背良心!”
參軍趙秋說:“如果你想復興燕國,現在就是機會。殺死苻堅後,占據鄴都,然後帶兵西進。天下必是你的!”
慕容垂仍是不為所動,不但把苻堅接到營中好好招待,甚至把兵權交給苻堅。苻堅對慕容垂既感激又信任,於是領著這支兵馬從許昌出發向西,一路收容被打散的小股部隊,等到了洛陽的時候,部隊已經有十五萬之眾,後勤儲備也比較充實。苻堅在洛陽待了半個月後,開始向長安進發。
慕容垂的三子慕容農這一次向父親請求帶兵離開苻堅,到河北謀求發展。慕容垂再一次拒絕。
苻堅的軍隊來到澠池時,隴西鮮卑酋乞伏步頹造反了。正巧秦軍的前鋒將軍乞伏國仁是乞伏步頹的侄兒,乞伏國仁忙向苻堅表示忠心,並請命去征討乞伏步頹。乞伏鮮卑部落是從乞伏山(今賀蘭山東北抵黃河的銀川一帶)遷徙到苑川(今甘肅省蘭州市東)的一支少數民族部落,開始隻是鬆散的遊牧部落,隻有簡單的官製,沒有固定的國界,隻是為了生存而戰爭。東晉鹹和(326—334)年間,石勒的後趙勢力漸漸伸入秦隴,乞伏部的首領乞伏傉大寒隻得北遷到麥田無孤山(今甘肅省靖遠縣北)遊牧。前秦苻健在位的時候(351—355),傉大寒的兒子司繁又東遷到度堅山(今甘肅省靖遠縣西)。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派將軍王統率兵討伐。司繁統領三萬騎兵在苑川抗擊,被王統打敗。乞伏司繁投降苻堅。後因乞伏司繁幫助前秦屢建戰功,授使持節、都督討西胡諸軍事、鎮西將軍。乞伏司繁死後,由其子乞伏國仁代行其職。也就是說,乞伏國仁是乞伏部落中傳統意義上的最高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