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囂見建武帝不但識破己計,緊跟著回了一計。自己將長子送入洛陽,早已萬分後悔,怎肯再將次子隗純送入洛陽為人質。思來想去,以自己的實力是不足以抗漢的,隻好投公孫述做靠山,遂遣使向公孫述稱臣。
建武七年三月,公孫述封隗囂“朔寧王”。
五月,大司空宋弘免職,任命前將軍李通為大司空,率本部回京。任命漢忠將軍王常為橫野大將軍。
秋天,隗囂集三萬馬、步軍攻安定,馮異率諸將於陰槃布陣阻擊,隗囂無法推進。又遣別將下隴攻祭遵,馮異請來歙至汧城助之。
朝中大臣再次請帝誅隗恂,帝未應,打算率兵親征,派使詔告竇融,命其率兵東進,參加會戰,剿滅隗囂。卻逢秋雨連綿,道路泥濘難行,西北洪水頻發,橋斷路毀,無法開戰,乃罷親征。
竇融已率兵至姑藏。接詔退兵河西。
來歙奉帝詔,作書招降王遵。王遵,霸陵人,字子春,攜家眷東歸洛陽,帝拜為太中大夫。
建武八年初,大年尚未過完,來歙、祭遵率兵欲攻打略陽。途中祭遵病重,由軍中郎中調理著,堅持前行。可天空中突然飄起了雪花,祭遵道:“來中郎,我記得,去年八月十五,咱們是在雨中渡過的,這民諺說的好呀,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天不正好是正月十五嗎?”來歙見祭遵騎在馬上直打晃道:“還真是,這就是經驗之言,是百姓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祭將軍,我聽你這咳嗽是越來越重了,身體還行不?如不能堅持,先回去。”祭遵道:“本來就是去突襲,若就此罷戰,過完年戰機就全失了。”來歙問郎中,郎中道:“體中生痰症,高燒一時難退。”來歙意欲回兵,祭遵死活不幹,來歙道:“將軍病的這麽重,無法指揮戰鬥,況且主帥染恙,則會影響士氣。”祭遵態度堅決,執意前行,來歙苦勸不住。可雪越下越大,來歙道:“將軍,你率大軍回去,我隻選兩千精兵前往,可期一舉成功!”祭遵也實在無法再堅持,退回汧城。
來歙帶著兩千精兵,抬著雲梯,避開大道,冒著暴雪,繞過番須、回中,神不知,鬼不覺直抵略陽城下,突然攻入城中,殺死守將金梁,一舉將略陽城占領。
來歙派人速回汧城,調一萬兵馬來守略陽,並報大司馬、征西及橫野等將。
隗囂得知略陽已失,大驚失色道:“漢兵從何而至,竟有這般神速?來歙果有大將之才也。”派王元據隴抵、行巡駐番須口、王孟堵雞頭山道、牛邯屯瓦亭,親率數萬大軍攻打略陽,誓要將略陽奪回。公孫述也派大將李育、田弇帶兵相助。
第五十六回 第三節
捷報傳到洛陽,建武帝龍顏大悅。眾大臣不解,帝道:“來將軍在西北數年,又獨具戰略眼光,略陽雖小,卻是心腹重鎮,心腹已壞,肢體易解矣!”
又聞吳漢率大兵前去援助來歙,帝道:“去年洪水泛濫,收成大減,略陽城小,屯糧不足,無法供應大軍,番須、回中等地未收,通途受阻,不利於城外野戰。略陽城堅,一萬餘軍守之可也,囂久攻不克,方有隙可乘。命快馬加鞭,換馬不換人,速將吳漢追回。”
卻說隗囂將略陽圍住,四麵攻打,搭雲梯、築土山,均無法攻克。來歙與將士們固守城池已歷時三月,拆屋斷木以為兵器,所幸城中糧草未斷,士氣尚存。
四月,建武帝調岑彭入長安,著大司空李通監國,起大兵禦駕親征。光祿勛汝南人郭憲攔駕諫曰:“東方初定,車駕未可遠征。”帝不從。郭憲拔出佩刀將車靷斬斷,帝命衛士將其推開,大軍一路西行。將到漆邑,由建威將軍耿弇接入城中。眾大臣以王師之重,不宜涉遠入險進諫。帝曰:“已入三輔之地,眾卿不必復言。”知馬援也入漆邑城候見,招來問計。馬援進言道:“陛下,隗囂將士,已兆土崩,王師一進,必破無疑。”說完,在帝前聚米為山,指畫地勢,詳解途徑,又言何處可攻、何處可守、何處可伏。帝眼前一亮,大悟道:“虜已在朕目中了。”
竇融起五郡之兵,及小月氐騎兵、輜重五千餘輛,再次進入姑藏。派使入漆邑,請示拜見聖君之禮儀,帝聞而善之,起駕至高平,設酒會請融,並引百官相見,遍犒三軍。命大軍分數路發起進攻,漢兵勢如破竹,隗囂兵敗,退回天水,蜀將李育、田弇退保上邽,略陽之圍頓解。
建武帝進入略陽城中,大排盛宴,犒勞將士。為彰來歙首功,賜坐特席,位居諸將之首。又賜來歙之妻縑千匹,封竇融安豐侯,食邑四縣。竇友為顯親侯;武威太守梁統為成義侯;酒泉太守竺曾為助義侯;張掖太守史苞為褒義侯;金城太守庫均為輔義侯;敦煌太守辛彤為扶義侯。
眾臣謝恩畢,竇融以久專方麵轄製五郡,手握重兵自是惴惴不安,懇請帝另擇賢臣鎮守涼州,願隨駕從征。帝曰:“朕與將軍,如左右手耳!執辭謙退,何不曉朕意!勉循士民,無擅離部曲。”命其率部回河西,竇融拜辭而去。
太中大夫王遵,自應來歙之勸棄隗囂歸漢後,深得信用。王遵與牛邯甚厚,知隗囂不久見滅,恐禍及好友,乃作書至瓦亭勸說牛邯,書曰:“遵與隗囂歃盟為漢,自經歷虎口,踐履死地,已十數矣。於是周洛以西,無所統一,故為王策,欲東收關中,北取上郡,進以奉天人之用,退以懲外夷之亂,數年之間,冀聖漢復存,當挈河隴奉舊都以歸本朝。生民以來,臣人之勢,未有便於此時者也。而囂之將吏,群居穴處徒,人人抵掌,欲為不善之計。遵與孺卿日夜所爭,害己及身者,豈一事哉!前計抑絕,後策不從,所以呤嘯扼腕,垂涕登車,幸蒙封拜,得延議論,每及西州之事,未嚐敢忘孺卿之言。今車駕大眾,已在道路,吳、耿驍將,雲集四境,而孺卿以奔離之卒,拒要厄,當軍沖,視其形勢何如哉?夫智者睹危思變,賢者泥而不渾,是以功名終申,策畫復得。故管仲束縛而相齊,黥布仗劍以歸漢,去愚就義,功名並著。今孺卿當成敗之際,遇嚴兵之鋒,可為怖慄。宜斷之心胸,參之有識,毋使古人得專美於前,則功成名立,在此時矣。幸孺卿圖之!”
建武七年三月,公孫述封隗囂“朔寧王”。
五月,大司空宋弘免職,任命前將軍李通為大司空,率本部回京。任命漢忠將軍王常為橫野大將軍。
秋天,隗囂集三萬馬、步軍攻安定,馮異率諸將於陰槃布陣阻擊,隗囂無法推進。又遣別將下隴攻祭遵,馮異請來歙至汧城助之。
朝中大臣再次請帝誅隗恂,帝未應,打算率兵親征,派使詔告竇融,命其率兵東進,參加會戰,剿滅隗囂。卻逢秋雨連綿,道路泥濘難行,西北洪水頻發,橋斷路毀,無法開戰,乃罷親征。
竇融已率兵至姑藏。接詔退兵河西。
來歙奉帝詔,作書招降王遵。王遵,霸陵人,字子春,攜家眷東歸洛陽,帝拜為太中大夫。
建武八年初,大年尚未過完,來歙、祭遵率兵欲攻打略陽。途中祭遵病重,由軍中郎中調理著,堅持前行。可天空中突然飄起了雪花,祭遵道:“來中郎,我記得,去年八月十五,咱們是在雨中渡過的,這民諺說的好呀,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今天不正好是正月十五嗎?”來歙見祭遵騎在馬上直打晃道:“還真是,這就是經驗之言,是百姓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祭將軍,我聽你這咳嗽是越來越重了,身體還行不?如不能堅持,先回去。”祭遵道:“本來就是去突襲,若就此罷戰,過完年戰機就全失了。”來歙問郎中,郎中道:“體中生痰症,高燒一時難退。”來歙意欲回兵,祭遵死活不幹,來歙道:“將軍病的這麽重,無法指揮戰鬥,況且主帥染恙,則會影響士氣。”祭遵態度堅決,執意前行,來歙苦勸不住。可雪越下越大,來歙道:“將軍,你率大軍回去,我隻選兩千精兵前往,可期一舉成功!”祭遵也實在無法再堅持,退回汧城。
來歙帶著兩千精兵,抬著雲梯,避開大道,冒著暴雪,繞過番須、回中,神不知,鬼不覺直抵略陽城下,突然攻入城中,殺死守將金梁,一舉將略陽城占領。
來歙派人速回汧城,調一萬兵馬來守略陽,並報大司馬、征西及橫野等將。
隗囂得知略陽已失,大驚失色道:“漢兵從何而至,竟有這般神速?來歙果有大將之才也。”派王元據隴抵、行巡駐番須口、王孟堵雞頭山道、牛邯屯瓦亭,親率數萬大軍攻打略陽,誓要將略陽奪回。公孫述也派大將李育、田弇帶兵相助。
第五十六回 第三節
捷報傳到洛陽,建武帝龍顏大悅。眾大臣不解,帝道:“來將軍在西北數年,又獨具戰略眼光,略陽雖小,卻是心腹重鎮,心腹已壞,肢體易解矣!”
又聞吳漢率大兵前去援助來歙,帝道:“去年洪水泛濫,收成大減,略陽城小,屯糧不足,無法供應大軍,番須、回中等地未收,通途受阻,不利於城外野戰。略陽城堅,一萬餘軍守之可也,囂久攻不克,方有隙可乘。命快馬加鞭,換馬不換人,速將吳漢追回。”
卻說隗囂將略陽圍住,四麵攻打,搭雲梯、築土山,均無法攻克。來歙與將士們固守城池已歷時三月,拆屋斷木以為兵器,所幸城中糧草未斷,士氣尚存。
四月,建武帝調岑彭入長安,著大司空李通監國,起大兵禦駕親征。光祿勛汝南人郭憲攔駕諫曰:“東方初定,車駕未可遠征。”帝不從。郭憲拔出佩刀將車靷斬斷,帝命衛士將其推開,大軍一路西行。將到漆邑,由建威將軍耿弇接入城中。眾大臣以王師之重,不宜涉遠入險進諫。帝曰:“已入三輔之地,眾卿不必復言。”知馬援也入漆邑城候見,招來問計。馬援進言道:“陛下,隗囂將士,已兆土崩,王師一進,必破無疑。”說完,在帝前聚米為山,指畫地勢,詳解途徑,又言何處可攻、何處可守、何處可伏。帝眼前一亮,大悟道:“虜已在朕目中了。”
竇融起五郡之兵,及小月氐騎兵、輜重五千餘輛,再次進入姑藏。派使入漆邑,請示拜見聖君之禮儀,帝聞而善之,起駕至高平,設酒會請融,並引百官相見,遍犒三軍。命大軍分數路發起進攻,漢兵勢如破竹,隗囂兵敗,退回天水,蜀將李育、田弇退保上邽,略陽之圍頓解。
建武帝進入略陽城中,大排盛宴,犒勞將士。為彰來歙首功,賜坐特席,位居諸將之首。又賜來歙之妻縑千匹,封竇融安豐侯,食邑四縣。竇友為顯親侯;武威太守梁統為成義侯;酒泉太守竺曾為助義侯;張掖太守史苞為褒義侯;金城太守庫均為輔義侯;敦煌太守辛彤為扶義侯。
眾臣謝恩畢,竇融以久專方麵轄製五郡,手握重兵自是惴惴不安,懇請帝另擇賢臣鎮守涼州,願隨駕從征。帝曰:“朕與將軍,如左右手耳!執辭謙退,何不曉朕意!勉循士民,無擅離部曲。”命其率部回河西,竇融拜辭而去。
太中大夫王遵,自應來歙之勸棄隗囂歸漢後,深得信用。王遵與牛邯甚厚,知隗囂不久見滅,恐禍及好友,乃作書至瓦亭勸說牛邯,書曰:“遵與隗囂歃盟為漢,自經歷虎口,踐履死地,已十數矣。於是周洛以西,無所統一,故為王策,欲東收關中,北取上郡,進以奉天人之用,退以懲外夷之亂,數年之間,冀聖漢復存,當挈河隴奉舊都以歸本朝。生民以來,臣人之勢,未有便於此時者也。而囂之將吏,群居穴處徒,人人抵掌,欲為不善之計。遵與孺卿日夜所爭,害己及身者,豈一事哉!前計抑絕,後策不從,所以呤嘯扼腕,垂涕登車,幸蒙封拜,得延議論,每及西州之事,未嚐敢忘孺卿之言。今車駕大眾,已在道路,吳、耿驍將,雲集四境,而孺卿以奔離之卒,拒要厄,當軍沖,視其形勢何如哉?夫智者睹危思變,賢者泥而不渾,是以功名終申,策畫復得。故管仲束縛而相齊,黥布仗劍以歸漢,去愚就義,功名並著。今孺卿當成敗之際,遇嚴兵之鋒,可為怖慄。宜斷之心胸,參之有識,毋使古人得專美於前,則功成名立,在此時矣。幸孺卿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