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鳳三年十月,王莽派平蠻將軍馮茂率軍攻打句町。士兵不服水土,加之瘟疫流行,死亡者達到十分之六、七,戰鬥力已大為削弱,加之橫徵暴斂,遷徙邊民,使得益州郡財空力盡,攻打句町屢屢不見成效。王莽下令,招回馮茂,投獄處死。重新派寧始將軍廉丹和庸部牧史熊統軍。兩人結轡而行,史熊道:“廉將軍,這次我們倆可是領了一份苦差事,以馮茂之能,尚不能取勝,反而把性命也丟了,我等得用心為之。”廉丹道:“馮茂為時運所累,疾病流行兵士死之甚眾,哪有戰鬥力可言,所以不能打勝仗,若我等先至,也當遷徙鄉民,遇到瘟疫,這等罪過已有馮茂頂了。今瘟疫已過,大軍又得以休整,況又注入這些新兵,戰鬥力已非昔日可比。我等到後,當激勵士兵,打敗句町,報喜於長安!”史熊道:“如此甚好,莫步馮茂後塵。隻是地近高原,空氣稍薄,且山多林茂,不利於大軍團作戰,仗到底如何打,等到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再說吧。”
第六回 第二節
兩人到得中軍大帳,亦不卸裝,宣布升帳,眾將軍前來報到。廉丹道:“前馮茂督軍不利,已被處死。我今前來,眾將軍應各自效命,以報皇恩。在來的途中,我和史將軍已到前沿看過地形。山中地勢複雜,樹林茂密,及有利於小股部隊穿插。現我軍之眾,數倍於敵,況南蠻小國兵力分駐,我將率領大軍向南推進,步步為營,多放明哨、暗哨,多組織小分隊進行穿插迂迴,兼之穩紮穩打,徐徐推進,各個擊破之。我就不信打不進他們的老巢,征服不了小小的句町。我要讓每個士兵都成為山地叢林中的英雄。”探馬報:“報,前麵山穀中發現小股敵人,兵力不足二百。”“再探再報。”廉丹令一偏將前去擊之。偏將領命而出,得勝而返。“報廉將軍,斬首二十餘級,餘者逃去。”“好,首功一件,我當上報朝庭為你請功。”廉丹親自寫奏章:所到之日,即與敵大戰於山穀中,托聖上之福,將校用命,首戰告捷。使快馬速報長安。
於是捷報頻傳,或斬首二百,或殺敵三百。王莽又得到密報,得知句町兵已被打怕龜縮不出,況且那裏瘴氣瀰漫,進攻受阻,召廉丹、史熊返回。二人望增加支援,表示一定要克敵而返。於是大肆斂財。催促大尹馮英供應軍資,馮英不肯,上書道:“前統軍馮茂,隻顧眼前,不計後果。道縣以南地區,山高路險,馮茂卻把大量民眾趕到遠處居住,花費數以億計。將士遭受毒疫而死的占十之六、七。如今廉丹、史熊對於自己不能如期打敗敵人感到憂懼,向各郡徵調糧草、兵員、財物。征斂的比例達到十分之四,毀了地方而不能取勝,應該停止攻伐,讓軍隊屯田,以自養之。宣布殺死蠻夷頭領者獲獎賞。”王莽大怒:“馮英此人,不識時務,歷來用兵之事,為國家重中之重,大軍屯處,自然影響當地,罷兵之後,方可恢復,這個淺顯的道理卻不懂,免去其大尹之職。”拿過馮英奏章又看了一遍,有些醒悟,說:“馮英之言,卻也有些道理,無可厚非。”於是,將馮英調任長沙連率。
長安太學府內,強華的親戚給強華送來錢、物,以補充學費。來人走後,劉秀悄悄對莊光說:“於今算算日子,我來長安已經三年了,眼看完成學業還得一年光景,不知所剩的錢能不能撐下去。”莊光說:“我更難呢,我的僕人還住在太學府外,住宿吃飯也需要用度。”劉秀道:“鄧禹在這裏有親戚,他不要緊,最難的就是我倆,有件事我已想了很長時間,想和你商量一下,也不知你願意否!”莊光道:“說來聽聽。”劉秀道:“我已觀察過多次了,長安城內有些推車的,牽牲口的,幫別人帶個腳,生意還不錯,正好你的僕人住在這裏也無事,不如咱倆合錢買頭驢,讓你的家人趕個短腳,掙些補貼,不知你意下如何!”莊光道:“好主意呀,僕人向我說過幾次了,想找個活幹幹,不然的話,光吃飯不幹活,東溜溜,西轉轉,比我過的都神仙,隻是我不許。咱們說幹就幹,趁明天休息,就辦這事。”還別說,這辦法還真不錯,每天都有進項,有時掙的多了,幾個人還改善改善。
天鳳四年(公元十七年)六月,王莽重申六管命令。每一管命令下達,都設立禁令條款,犯禁者最高刑罰處以死刑。官吏、百姓犯罪被罰者日益增多。又令上公以下占有奴隸的人全部徵稅,一個奴隸征三千六百錢。天下愁苦,盜賊雲湧。納言馮常就六管製度進行諫諍:“實行‘六管五均’賒貸令,不利於發展社會經濟,漁、獵、樵、采、養蠶、繅絲乃至醫、卜都要納稅,而官府則會層層盤剝,加重百姓負擔,使民不得休養生息,終年勞作,不得飽食,以至農商失業,食貨俱廢,百姓哭泣垂淚。而一人私鑄錢,鄰裏雖不知情,也要連坐,妻子沒入官府為婢,隻此一項受誣之人不知有多少,鄉宦也不知榨取了多少錢財,而交不起錢的被送往長安。我聞之,被送往長安的百姓達十萬之多,差官又強迫他們互易夫妻,因而愁苦之死者十有六、七。”王莽大怒,罷了馮常的官。
琅邪海曲縣城,有一人家,廣有田產,在城中繁華地段開有一偌大鋪麵,經營著衣、酒、百貨。女主人主持著家政,人稱呂母,其夫早亡,隻有一子育。呂母帶著孩子管理著僕從、田農,經營著商鋪、田產,日子到也十分富足。育兒已漸漸長大,卻不喜歡商鋪和稼穡之事,常與城中賦閑子弟一起喝酒、遊樂,呂母為此子發愁。一日呂母對兒子道:“育兒,你年齡越來越大,整天不務正事,雖然我們家不愁吃不愁喝的,可你能不能靜下心來,讀讀書,以後也能搏取個功名。”呂育道:“母親,你也知道,我根本不是讀書的材料,一看書頭就疼,手裏捧著書,心思不知飛到哪裏去了,根本就看不下去嘛。”呂母道:“娘也知道,你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可我總盼著你哪一天開竅了,回心轉意,能夠好好的讀書,我看你整天的無所事事,心裏就不好受。你父親不在了,這麽大的家業,就靠母親一個婦道人家撐著,你也多少幫襯些,學學管理家務也行,若我百年之後,你又沒有一技之長,再大的家業,你也守不住,母親真為你擔心。”
第六回 第二節
兩人到得中軍大帳,亦不卸裝,宣布升帳,眾將軍前來報到。廉丹道:“前馮茂督軍不利,已被處死。我今前來,眾將軍應各自效命,以報皇恩。在來的途中,我和史將軍已到前沿看過地形。山中地勢複雜,樹林茂密,及有利於小股部隊穿插。現我軍之眾,數倍於敵,況南蠻小國兵力分駐,我將率領大軍向南推進,步步為營,多放明哨、暗哨,多組織小分隊進行穿插迂迴,兼之穩紮穩打,徐徐推進,各個擊破之。我就不信打不進他們的老巢,征服不了小小的句町。我要讓每個士兵都成為山地叢林中的英雄。”探馬報:“報,前麵山穀中發現小股敵人,兵力不足二百。”“再探再報。”廉丹令一偏將前去擊之。偏將領命而出,得勝而返。“報廉將軍,斬首二十餘級,餘者逃去。”“好,首功一件,我當上報朝庭為你請功。”廉丹親自寫奏章:所到之日,即與敵大戰於山穀中,托聖上之福,將校用命,首戰告捷。使快馬速報長安。
於是捷報頻傳,或斬首二百,或殺敵三百。王莽又得到密報,得知句町兵已被打怕龜縮不出,況且那裏瘴氣瀰漫,進攻受阻,召廉丹、史熊返回。二人望增加支援,表示一定要克敵而返。於是大肆斂財。催促大尹馮英供應軍資,馮英不肯,上書道:“前統軍馮茂,隻顧眼前,不計後果。道縣以南地區,山高路險,馮茂卻把大量民眾趕到遠處居住,花費數以億計。將士遭受毒疫而死的占十之六、七。如今廉丹、史熊對於自己不能如期打敗敵人感到憂懼,向各郡徵調糧草、兵員、財物。征斂的比例達到十分之四,毀了地方而不能取勝,應該停止攻伐,讓軍隊屯田,以自養之。宣布殺死蠻夷頭領者獲獎賞。”王莽大怒:“馮英此人,不識時務,歷來用兵之事,為國家重中之重,大軍屯處,自然影響當地,罷兵之後,方可恢復,這個淺顯的道理卻不懂,免去其大尹之職。”拿過馮英奏章又看了一遍,有些醒悟,說:“馮英之言,卻也有些道理,無可厚非。”於是,將馮英調任長沙連率。
長安太學府內,強華的親戚給強華送來錢、物,以補充學費。來人走後,劉秀悄悄對莊光說:“於今算算日子,我來長安已經三年了,眼看完成學業還得一年光景,不知所剩的錢能不能撐下去。”莊光說:“我更難呢,我的僕人還住在太學府外,住宿吃飯也需要用度。”劉秀道:“鄧禹在這裏有親戚,他不要緊,最難的就是我倆,有件事我已想了很長時間,想和你商量一下,也不知你願意否!”莊光道:“說來聽聽。”劉秀道:“我已觀察過多次了,長安城內有些推車的,牽牲口的,幫別人帶個腳,生意還不錯,正好你的僕人住在這裏也無事,不如咱倆合錢買頭驢,讓你的家人趕個短腳,掙些補貼,不知你意下如何!”莊光道:“好主意呀,僕人向我說過幾次了,想找個活幹幹,不然的話,光吃飯不幹活,東溜溜,西轉轉,比我過的都神仙,隻是我不許。咱們說幹就幹,趁明天休息,就辦這事。”還別說,這辦法還真不錯,每天都有進項,有時掙的多了,幾個人還改善改善。
天鳳四年(公元十七年)六月,王莽重申六管命令。每一管命令下達,都設立禁令條款,犯禁者最高刑罰處以死刑。官吏、百姓犯罪被罰者日益增多。又令上公以下占有奴隸的人全部徵稅,一個奴隸征三千六百錢。天下愁苦,盜賊雲湧。納言馮常就六管製度進行諫諍:“實行‘六管五均’賒貸令,不利於發展社會經濟,漁、獵、樵、采、養蠶、繅絲乃至醫、卜都要納稅,而官府則會層層盤剝,加重百姓負擔,使民不得休養生息,終年勞作,不得飽食,以至農商失業,食貨俱廢,百姓哭泣垂淚。而一人私鑄錢,鄰裏雖不知情,也要連坐,妻子沒入官府為婢,隻此一項受誣之人不知有多少,鄉宦也不知榨取了多少錢財,而交不起錢的被送往長安。我聞之,被送往長安的百姓達十萬之多,差官又強迫他們互易夫妻,因而愁苦之死者十有六、七。”王莽大怒,罷了馮常的官。
琅邪海曲縣城,有一人家,廣有田產,在城中繁華地段開有一偌大鋪麵,經營著衣、酒、百貨。女主人主持著家政,人稱呂母,其夫早亡,隻有一子育。呂母帶著孩子管理著僕從、田農,經營著商鋪、田產,日子到也十分富足。育兒已漸漸長大,卻不喜歡商鋪和稼穡之事,常與城中賦閑子弟一起喝酒、遊樂,呂母為此子發愁。一日呂母對兒子道:“育兒,你年齡越來越大,整天不務正事,雖然我們家不愁吃不愁喝的,可你能不能靜下心來,讀讀書,以後也能搏取個功名。”呂育道:“母親,你也知道,我根本不是讀書的材料,一看書頭就疼,手裏捧著書,心思不知飛到哪裏去了,根本就看不下去嘛。”呂母道:“娘也知道,你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可我總盼著你哪一天開竅了,回心轉意,能夠好好的讀書,我看你整天的無所事事,心裏就不好受。你父親不在了,這麽大的家業,就靠母親一個婦道人家撐著,你也多少幫襯些,學學管理家務也行,若我百年之後,你又沒有一技之長,再大的家業,你也守不住,母親真為你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