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時,劉縯道:“師傅,您不是說咱們的槍法有一百單八路嗎,怎麽又成了八十四路?”
師傅也不理劉縯,繼續講下去:“我曾祖父原是武癡,自從鬥過了雙槍組合,便被其奇妙的招式深深地吸引著,弄的是茶、飯不香。他獨自悶在屋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著那兄弟倆的一招一式。半年以後,終於徹底想明白了。雙槍組合,隻有四處是真正的破綻,而第五處是兄弟倆配合不默契所至。而這幾處破綻,於武功見識上不足的人也不會輕易看出。如此看來,這雙槍組合,端的非同小可,天下已少有匹敵。我曾祖父又精心鑽研了半年有餘,終於將戚家長兵器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單八路,其中有四招,是專門克製雙槍組合的。七十年過去了,我祖父也已作古,終於沒有再見到仇家。”
第二回 第二節
劉縯道:“師傅,我和子豐兄學槍,孝孫兄和劉仲學戟,我們能不能也一正一反的學,學成以後也組合組合?”
師傅道:“世上的事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由於雙槍組合過多的把招式用在了防守和相互照應上,其進攻必然大打折扣。他們的雙槍組合雖然招法奇妙,若是單打獨鬥,便非絕頂武功,比我們戚家槍法就遜色多了。等你們把槍法學全,也可連手試試,其中也有不少組合的味道。”
劉嘉道:“師傅說的真是令徒兒神往。”
劉秀道:“師傅,您老人家不公平,他們學全後都能組合,偏我一人學大刀,我學全之後和誰組合!”
眾人聽後哈哈大笑。
劉仲道:“你不會去央求母親,讓她再生一個弟弟,你們倆一起組合。”
眾人復笑。
師傅道:“文叔,師傅教你們的武功,學成之後,隻單獨一人便可行走天下。況且刀、槍、戟雖然招法不同,其路數還是有許多相通之處的,你可以和哥哥們任意組合。”
劉秀聽後方才高興。
師傅又道:“文叔,你現在還小,石鎖你千萬別碰,傷了筋骨可不是耍的,我已讓人給你量身做了一把小長木刀,你可用來練習。目前,你可和哥哥們一起學習拳法。”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戚忠師傅腿疾早已痊癒,日間教導徒兒練力氣、練輕身、習武功。於晚上和雨天教徒兒們學兵法、習戰策。
中秋佳節,劉欽設家宴,請戚師傅入席。劉欽道:“先生來此,已二年有餘,幾個孩子的武功已大有長進,先生的人品、見識更令人敬佩,能得先生來調教幾個孩子,是他們的福份,甚幸。”戚忠道:“大人客氣了,我落難於此,承蒙大人收留,又相待甚厚,實在是感激不盡了,幾個孩子又都聰明好學,我很是喜歡。”劉欽道:“先生大才,隻留於我府中做教師,實在是委屈先生了,我有個不情之請,想請先生暫時出任縣都尉一職,閑時也可繼續調教幾個孩子,等有機會,自當舉薦先生高就,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戚忠道:“大人言重了,現時,我已無意做官了,我能來此,並與你們相聚甚歡,亦乃天意,幾個徒兒學成以後,以待天時,望能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青史垂名,我願足矣!孫子曰:兵,凶也,萬不得已,不得用之。我觀天下,等徒兒們長大,或有用武之時。”
劉秀時年八歲,小小年紀,偏愛種植,何時播種,何時收穫,分辨五穀,竟十分嫻熟。閑時,躲在堂側,觀父親聽政,到也十分用心。父親對文叔也十分偏愛,母親為此兒卻常常嘆息:“秀兒喜歡春種秋收,樂於田園,勤於稼穡,性格穩重,男孩子卻一點也不頑皮。”劉欽道:“孩子還小嘛,性格穩重,也是好事。我觀此兒練功、讀書也是頗用心的,我看著挺好。”
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南郡縣蝗蟲成災,大麵積秋糧被蝗蟲蠶食。百姓們看到一年辛勤勞作,快到收穫時竟顆粒無歸。當地百姓捕捉蝗蟲以食之,也於事無補,欲哭無淚,眾多鄉民流離失所,乞討他鄉。作為縣令的劉欽,日夜操勞國事,憂心忡忡。望著漫天飛舞的蝗蟲,遮天蔽日,聽著田地裏哢哢作響的豪嚼聲,無可奈何,仰天長嘆:“遭此天災,非我人力可為,急煞我也!”終於積勞成疾,溘然長逝。
劉欽病故,劉家似天塌一般。
十九歲的劉縯,頓感重擔壓肩,和族兄劉稷、劉嘉,封官印、封庫府,泣報郡府。南郡是呆不下去了,隻好變賣田產、家物,帶著家人,扶著劉欽的靈柩,返回舂陵。
師傅戚忠,送至舂陵地界,伯升等苦留不住,離去。
劉良得到消息,幫哥哥一家清掃住舍,安置完畢,主持安葬兄長。
漢都長安,熱鬧繁華,街道寬闊,皇宮富麗堂皇。時平帝已歿。公元六年,安漢公王莽為了能使自己獨霸朝綱,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帝,稱為“孺子”,由王莽攝政,改元居攝。
居攝元年三月己醜日,任命王舜作太傅左輔,甄豐作太阿右弼,甄邯作太保後承,俸祿二千石。王莽上朝處理政事的時候,令柱下史五人立於旁,記錄自己的言行。
四月,宛城,安眾侯劉崇與其所封國國師張紹密謀:“安漢公王莽專斷朝政,一定會危害劉氏社稷,現在全國反莽聲日趨高漲,可時至今日也沒有人敢率先豎起大旗,這是皇族的恥辱,幹脆我先率宛城皇族、門客一百餘人起事,攻破府衙,全國必定紛紛響應。”張紹答到:“小聲點,我的侯爺,此事幹係甚大,麻痹大意不得。我想,他鄉尚未舉事,不是不想起事,而是擔心初舉事時人心不齊,力量不夠啊!於今,侯爺雖然能聚百餘人,但於準備不足之時倉忙起事,攻打郡府,力量是萬萬不夠的,不如徐徐圖之,免遭大禍。”劉崇麵色一沉:“我觀國師,並非膽小怕事之人,所以請你密商,現在看來,大失所望。我今舉事,有備而來,郡府兵吏定無防備,況府衙兵吏尚不足百,我以有備而攻無備,勝算豈不大乎!”張紹道:“府衙之內守兵雖然不多,可城防四門守兵卻有五千之眾,城外三十裏還駐有三萬大軍,得到消息,不消半個時辰便會趕來,後果不堪設想。”劉崇道:“國師難道忘了,郡太守李冉和我交情甚厚,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府衙後,再和其相商,共同抵禦城外大軍,若能聯手城外大軍,大事可成矣。”張紹道:“侯爺,有道是,不打無準備之仗,更不打無把握之仗,若要起事,就要首先做好充足的準備,此事何等重大,把侯爺及臣下近千族人的性命都押上了,實乃擔著天一般的幹係。依臣看來,通過種種跡象分析,王莽篡國,那是早早晚晚的事,現在起事,時機遠未成熟。等到天下大亂之後,我們再動手,當可事半功倍。”劉崇道:“國師,你難道沒有聽懂我的意思?我是要率先舉起反莽大旗,以安劉氏天下,失去了先機,我劉崇顏麵何在?”張紹道:“臣跟隨侯爺多年,侯爺的意思臣哪會聽不懂呢?不如這樣,咱們先把李冉請來,試探試探再說,您說呢?”劉崇揮手止之,道:“沒有必要。”立即出密室,召集家眾百餘,動員曰:“王莽亂政,將會禍我社稷,我們劉姓子孫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禍國殃民,我今天宣布舉事,我們都是同族親人,凡是有血性的漢子,抄起刀槍,同心協力,攻破府衙,統帥郡眾,號令全國,必定紛紛響應!”眾人拿起武器跟著劉崇,浩浩蕩蕩殺向府衙。守護府衙的兵吏倉忙應戰,得知消息的護城兵紛紛趕來參戰。劉崇所率家眾從未經過戰陣,愈戰心膽愈寒,還沒攻下郡府便敗下陣來。起事之人悉數被殺,郡太守李冉下令捕其全家誅殺於市。
師傅也不理劉縯,繼續講下去:“我曾祖父原是武癡,自從鬥過了雙槍組合,便被其奇妙的招式深深地吸引著,弄的是茶、飯不香。他獨自悶在屋中,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著那兄弟倆的一招一式。半年以後,終於徹底想明白了。雙槍組合,隻有四處是真正的破綻,而第五處是兄弟倆配合不默契所至。而這幾處破綻,於武功見識上不足的人也不會輕易看出。如此看來,這雙槍組合,端的非同小可,天下已少有匹敵。我曾祖父又精心鑽研了半年有餘,終於將戚家長兵器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單八路,其中有四招,是專門克製雙槍組合的。七十年過去了,我祖父也已作古,終於沒有再見到仇家。”
第二回 第二節
劉縯道:“師傅,我和子豐兄學槍,孝孫兄和劉仲學戟,我們能不能也一正一反的學,學成以後也組合組合?”
師傅道:“世上的事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由於雙槍組合過多的把招式用在了防守和相互照應上,其進攻必然大打折扣。他們的雙槍組合雖然招法奇妙,若是單打獨鬥,便非絕頂武功,比我們戚家槍法就遜色多了。等你們把槍法學全,也可連手試試,其中也有不少組合的味道。”
劉嘉道:“師傅說的真是令徒兒神往。”
劉秀道:“師傅,您老人家不公平,他們學全後都能組合,偏我一人學大刀,我學全之後和誰組合!”
眾人聽後哈哈大笑。
劉仲道:“你不會去央求母親,讓她再生一個弟弟,你們倆一起組合。”
眾人復笑。
師傅道:“文叔,師傅教你們的武功,學成之後,隻單獨一人便可行走天下。況且刀、槍、戟雖然招法不同,其路數還是有許多相通之處的,你可以和哥哥們任意組合。”
劉秀聽後方才高興。
師傅又道:“文叔,你現在還小,石鎖你千萬別碰,傷了筋骨可不是耍的,我已讓人給你量身做了一把小長木刀,你可用來練習。目前,你可和哥哥們一起學習拳法。”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戚忠師傅腿疾早已痊癒,日間教導徒兒練力氣、練輕身、習武功。於晚上和雨天教徒兒們學兵法、習戰策。
中秋佳節,劉欽設家宴,請戚師傅入席。劉欽道:“先生來此,已二年有餘,幾個孩子的武功已大有長進,先生的人品、見識更令人敬佩,能得先生來調教幾個孩子,是他們的福份,甚幸。”戚忠道:“大人客氣了,我落難於此,承蒙大人收留,又相待甚厚,實在是感激不盡了,幾個孩子又都聰明好學,我很是喜歡。”劉欽道:“先生大才,隻留於我府中做教師,實在是委屈先生了,我有個不情之請,想請先生暫時出任縣都尉一職,閑時也可繼續調教幾個孩子,等有機會,自當舉薦先生高就,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戚忠道:“大人言重了,現時,我已無意做官了,我能來此,並與你們相聚甚歡,亦乃天意,幾個徒兒學成以後,以待天時,望能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青史垂名,我願足矣!孫子曰:兵,凶也,萬不得已,不得用之。我觀天下,等徒兒們長大,或有用武之時。”
劉秀時年八歲,小小年紀,偏愛種植,何時播種,何時收穫,分辨五穀,竟十分嫻熟。閑時,躲在堂側,觀父親聽政,到也十分用心。父親對文叔也十分偏愛,母親為此兒卻常常嘆息:“秀兒喜歡春種秋收,樂於田園,勤於稼穡,性格穩重,男孩子卻一點也不頑皮。”劉欽道:“孩子還小嘛,性格穩重,也是好事。我觀此兒練功、讀書也是頗用心的,我看著挺好。”
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南郡縣蝗蟲成災,大麵積秋糧被蝗蟲蠶食。百姓們看到一年辛勤勞作,快到收穫時竟顆粒無歸。當地百姓捕捉蝗蟲以食之,也於事無補,欲哭無淚,眾多鄉民流離失所,乞討他鄉。作為縣令的劉欽,日夜操勞國事,憂心忡忡。望著漫天飛舞的蝗蟲,遮天蔽日,聽著田地裏哢哢作響的豪嚼聲,無可奈何,仰天長嘆:“遭此天災,非我人力可為,急煞我也!”終於積勞成疾,溘然長逝。
劉欽病故,劉家似天塌一般。
十九歲的劉縯,頓感重擔壓肩,和族兄劉稷、劉嘉,封官印、封庫府,泣報郡府。南郡是呆不下去了,隻好變賣田產、家物,帶著家人,扶著劉欽的靈柩,返回舂陵。
師傅戚忠,送至舂陵地界,伯升等苦留不住,離去。
劉良得到消息,幫哥哥一家清掃住舍,安置完畢,主持安葬兄長。
漢都長安,熱鬧繁華,街道寬闊,皇宮富麗堂皇。時平帝已歿。公元六年,安漢公王莽為了能使自己獨霸朝綱,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帝,稱為“孺子”,由王莽攝政,改元居攝。
居攝元年三月己醜日,任命王舜作太傅左輔,甄豐作太阿右弼,甄邯作太保後承,俸祿二千石。王莽上朝處理政事的時候,令柱下史五人立於旁,記錄自己的言行。
四月,宛城,安眾侯劉崇與其所封國國師張紹密謀:“安漢公王莽專斷朝政,一定會危害劉氏社稷,現在全國反莽聲日趨高漲,可時至今日也沒有人敢率先豎起大旗,這是皇族的恥辱,幹脆我先率宛城皇族、門客一百餘人起事,攻破府衙,全國必定紛紛響應。”張紹答到:“小聲點,我的侯爺,此事幹係甚大,麻痹大意不得。我想,他鄉尚未舉事,不是不想起事,而是擔心初舉事時人心不齊,力量不夠啊!於今,侯爺雖然能聚百餘人,但於準備不足之時倉忙起事,攻打郡府,力量是萬萬不夠的,不如徐徐圖之,免遭大禍。”劉崇麵色一沉:“我觀國師,並非膽小怕事之人,所以請你密商,現在看來,大失所望。我今舉事,有備而來,郡府兵吏定無防備,況府衙兵吏尚不足百,我以有備而攻無備,勝算豈不大乎!”張紹道:“府衙之內守兵雖然不多,可城防四門守兵卻有五千之眾,城外三十裏還駐有三萬大軍,得到消息,不消半個時辰便會趕來,後果不堪設想。”劉崇道:“國師難道忘了,郡太守李冉和我交情甚厚,我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府衙後,再和其相商,共同抵禦城外大軍,若能聯手城外大軍,大事可成矣。”張紹道:“侯爺,有道是,不打無準備之仗,更不打無把握之仗,若要起事,就要首先做好充足的準備,此事何等重大,把侯爺及臣下近千族人的性命都押上了,實乃擔著天一般的幹係。依臣看來,通過種種跡象分析,王莽篡國,那是早早晚晚的事,現在起事,時機遠未成熟。等到天下大亂之後,我們再動手,當可事半功倍。”劉崇道:“國師,你難道沒有聽懂我的意思?我是要率先舉起反莽大旗,以安劉氏天下,失去了先機,我劉崇顏麵何在?”張紹道:“臣跟隨侯爺多年,侯爺的意思臣哪會聽不懂呢?不如這樣,咱們先把李冉請來,試探試探再說,您說呢?”劉崇揮手止之,道:“沒有必要。”立即出密室,召集家眾百餘,動員曰:“王莽亂政,將會禍我社稷,我們劉姓子孫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禍國殃民,我今天宣布舉事,我們都是同族親人,凡是有血性的漢子,抄起刀槍,同心協力,攻破府衙,統帥郡眾,號令全國,必定紛紛響應!”眾人拿起武器跟著劉崇,浩浩蕩蕩殺向府衙。守護府衙的兵吏倉忙應戰,得知消息的護城兵紛紛趕來參戰。劉崇所率家眾從未經過戰陣,愈戰心膽愈寒,還沒攻下郡府便敗下陣來。起事之人悉數被殺,郡太守李冉下令捕其全家誅殺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