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青年時代考入黃埔,畢業後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從士兵到將軍。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實現了一個革命軍人的崇高理想和自我價值。晚年擔任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繼續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事業發揮餘熱,我感到自豪和欣慰。我的家庭是幸福的,我和老伴梅林風雨同舟、相濡以沫,共同走過了40餘年的人生歲月,孩子們也非常孝順。我的晚年是快樂的,生活是充實的,我是一個幸福的老人。在這部回憶錄即將付梓之際,迎來了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帕運會。中國在北京奧運會上取得51枚金牌,為奧運金牌之首,在帕運會上取得金、銀、銅獎牌全部第一的好成績。
9月27日,我國又成功發射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實現了中國人首次完成太空行走的壯舉。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
奧運的成功舉辦和神舟七號發射的圓滿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成就和嶄新形象。中國人民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洗刷了所謂“東亞病夫”的恥辱,以體育強國的雄姿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實現了我們老一代人為之奮鬥一生的崇高目標。百年奧運,圓夢北京。我在耄耋之年見證了這一輝煌的歷史時刻,親眼目睹國家這兩件大喜事,我是一個既幸福又幸運的老人。黎原 2008年10月 1日
第14部分、補記
老伴黎原耗費近十年心血,收集求證史料撰寫的回憶錄,今天終於和大家見麵了,而他卻在該書出版之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該書是他留給我們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情感記憶。
在最後整理編輯出版回憶錄的日子裏,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閱他的遺作,風風雨雨、酸甜苦辣湧上心頭。回憶我們共同生活的歲月,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他從來沒有離去,他隻是在那扇虛掩的門後靜靜地午休,或是坐在家裏的暖廊中輕輕地翻閱著手中的報紙。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了我和孩子們的心中。他不隻是回憶錄中那個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的將軍,忍辱負重鞠躬盡瘁的領導幹部,心係統一餘熱生輝的老人,他還是一個無私無畏、光明磊落、愛憎分明、聰敏睿智、有血有肉的人,是我的好老伴和孩子們的好父親。他從滄海橫流驚濤駭浪中走來。早年,他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離休後,才回歸到家……這個寧靜的港灣,家人和孩子們對他傾注了全部的愛。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都盡量滿足他的需求。無論工作多忙,也要抽時間陪他外出,陪他聊天。他和我們在一起,度過了非常溫馨快樂的晚年。這些美好的回憶,將永遠陪伴著我和孩子們。
他是一個興趣特別廣泛、求知慾極強的人。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以後,就發起成立了總政白石橋幹管處老年大學。他既是校長,也是一名積極、認真的學員。二十多年來,除住院、外出,他都堅持聽課、記筆記。哪怕是戴著助聽器,吸著氧也決不放棄!晚年,他仍然思路清晰、記憶力超凡,對所有的新生事物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比如他非常關心經濟問題,自己學習經濟學知識,鑽研股票期貨、通貨膨脹、流通性、貨幣投放量等等。有時,他還認真地上網查找資料,事先把問題寫成小條,向做金融的孩子當麵"請教"。孩子看他求知心切,除了回答他的問題外,還專門為他買了幾本《經濟學圖解》供他自學。
他一生孜孜不倦,與時俱進,離而不休,壯心不已,晚年生活充實多彩。他關心國家大事和軍隊建設,《新聞聯播》和《海峽兩岸》是必看的電視節目,住院期間也不例外。每天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報紙,他的小本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各種事關國民經濟,人民生活的數據,貼滿了剪輯的報紙資料。對國民生產總值、消費指數、物價指數等繁雜的數字倒背如流。他對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讚不絕口。參觀世紀壇的奧運展覽,從一層看到頂層,認真看了,細心聽了,把奧運會的歷史和發展弄的清清楚楚。逢會必講,逢人必談,滿懷激情地宣傳奧運精神,為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感到驕傲自豪!他多次到奧運場館中心區-水立方、鳥巢、體育館,森林公園等地參觀留影。2008年8月18日到鳥巢觀看田徑比賽,可以說是十萬觀眾中年齡最大的老人。他參觀各種紀念館、展覽館都十分認真,有時提出的問題把死記硬背講解詞的解說員問倒了。我們常風趣的說:他的門票錢花得值!
他尋找當年戰鬥和生活的足跡,激情滿懷話今昔。每到一地他都要去烈士陵園或烈士紀念塔敬獻花圈、默哀,緬懷為國捐軀的烈士和戰友。1999年7月他到黑山阻擊戰紀念館參觀,在瞻仰烈士陵園時發現有一座1994年修建的陵墓,冒充是阻擊戰101高地的總指揮。其墓大、碑高為該陵園之首,比真正的101高地總指揮賀慶積同誌的墓大出幾倍。墓碑上刻有編造的鄭三、丹紅的"簡歷",墓是他們的女兒維麗亞阿伊木汗修建的。黎原看後非常氣憤,當時就向地方民政部門反映了情況,回京後又打電話給一些原359旅和47軍的老同誌核實有關情況,他們均表示沒有此人,並無不感到震驚和義憤!為了進一步澄清事實,9月9日他還召集部分在京(共8人)原359旅機關幹部後又一同到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工作的老同誌座談,他們均參加了黑山阻擊戰,有的還親自參加了101高地的戰鬥。大家一致認為這兩個人的歷史純屬虛構。2002年7月,他又來到黑山,看到墓地依然如故。為此,他再次向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總政、軍委領導書麵反映情況,要求嚴肅查處此事,還歷史本來麵目,以告慰先烈英靈。他是一個生活態度積極、達觀向上的人。到了晚年,他也經常到外地或京郊旅遊走訪,他的足跡遍布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北京的各個區縣。無論是到農村還是工廠,他都進行深入的社會調查,到農民家中聊家常,詢問當地的支柱產業、人均收入、養老問題、教育問題、醫療衛生等等;參觀雞舍、豬圈、牛場、果園、養魚塘、沼氣池等,了解農民利用沼氣做飯、照明的情況;走訪農村汙水淨化站,詳細詢問水的循環利用問題。到京郊南村地熱宮參觀了解用地熱養魚種植瓜果蔬菜等技術。他經常坐著輪椅、戴著氧去超市或農貿市場了解肉、蛋、蔬菜的價格、產地……,菜農們好奇而熱情地一一作答。
9月27日,我國又成功發射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實現了中國人首次完成太空行走的壯舉。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
奧運的成功舉辦和神舟七號發射的圓滿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成就和嶄新形象。中國人民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洗刷了所謂“東亞病夫”的恥辱,以體育強國的雄姿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實現了我們老一代人為之奮鬥一生的崇高目標。百年奧運,圓夢北京。我在耄耋之年見證了這一輝煌的歷史時刻,親眼目睹國家這兩件大喜事,我是一個既幸福又幸運的老人。黎原 2008年10月 1日
第14部分、補記
老伴黎原耗費近十年心血,收集求證史料撰寫的回憶錄,今天終於和大家見麵了,而他卻在該書出版之前永遠地離開了我們。該書是他留給我們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情感記憶。
在最後整理編輯出版回憶錄的日子裏,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閱他的遺作,風風雨雨、酸甜苦辣湧上心頭。回憶我們共同生活的歲月,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他從來沒有離去,他隻是在那扇虛掩的門後靜靜地午休,或是坐在家裏的暖廊中輕輕地翻閱著手中的報紙。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了我和孩子們的心中。他不隻是回憶錄中那個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的將軍,忍辱負重鞠躬盡瘁的領導幹部,心係統一餘熱生輝的老人,他還是一個無私無畏、光明磊落、愛憎分明、聰敏睿智、有血有肉的人,是我的好老伴和孩子們的好父親。他從滄海橫流驚濤駭浪中走來。早年,他把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之中,離休後,才回歸到家……這個寧靜的港灣,家人和孩子們對他傾注了全部的愛。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都盡量滿足他的需求。無論工作多忙,也要抽時間陪他外出,陪他聊天。他和我們在一起,度過了非常溫馨快樂的晚年。這些美好的回憶,將永遠陪伴著我和孩子們。
他是一個興趣特別廣泛、求知慾極強的人。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以後,就發起成立了總政白石橋幹管處老年大學。他既是校長,也是一名積極、認真的學員。二十多年來,除住院、外出,他都堅持聽課、記筆記。哪怕是戴著助聽器,吸著氧也決不放棄!晚年,他仍然思路清晰、記憶力超凡,對所有的新生事物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比如他非常關心經濟問題,自己學習經濟學知識,鑽研股票期貨、通貨膨脹、流通性、貨幣投放量等等。有時,他還認真地上網查找資料,事先把問題寫成小條,向做金融的孩子當麵"請教"。孩子看他求知心切,除了回答他的問題外,還專門為他買了幾本《經濟學圖解》供他自學。
他一生孜孜不倦,與時俱進,離而不休,壯心不已,晚年生活充實多彩。他關心國家大事和軍隊建設,《新聞聯播》和《海峽兩岸》是必看的電視節目,住院期間也不例外。每天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報紙,他的小本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各種事關國民經濟,人民生活的數據,貼滿了剪輯的報紙資料。對國民生產總值、消費指數、物價指數等繁雜的數字倒背如流。他對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讚不絕口。參觀世紀壇的奧運展覽,從一層看到頂層,認真看了,細心聽了,把奧運會的歷史和發展弄的清清楚楚。逢會必講,逢人必談,滿懷激情地宣傳奧運精神,為在北京舉辦奧運會感到驕傲自豪!他多次到奧運場館中心區-水立方、鳥巢、體育館,森林公園等地參觀留影。2008年8月18日到鳥巢觀看田徑比賽,可以說是十萬觀眾中年齡最大的老人。他參觀各種紀念館、展覽館都十分認真,有時提出的問題把死記硬背講解詞的解說員問倒了。我們常風趣的說:他的門票錢花得值!
他尋找當年戰鬥和生活的足跡,激情滿懷話今昔。每到一地他都要去烈士陵園或烈士紀念塔敬獻花圈、默哀,緬懷為國捐軀的烈士和戰友。1999年7月他到黑山阻擊戰紀念館參觀,在瞻仰烈士陵園時發現有一座1994年修建的陵墓,冒充是阻擊戰101高地的總指揮。其墓大、碑高為該陵園之首,比真正的101高地總指揮賀慶積同誌的墓大出幾倍。墓碑上刻有編造的鄭三、丹紅的"簡歷",墓是他們的女兒維麗亞阿伊木汗修建的。黎原看後非常氣憤,當時就向地方民政部門反映了情況,回京後又打電話給一些原359旅和47軍的老同誌核實有關情況,他們均表示沒有此人,並無不感到震驚和義憤!為了進一步澄清事實,9月9日他還召集部分在京(共8人)原359旅機關幹部後又一同到東北野戰軍第十縱隊工作的老同誌座談,他們均參加了黑山阻擊戰,有的還親自參加了101高地的戰鬥。大家一致認為這兩個人的歷史純屬虛構。2002年7月,他又來到黑山,看到墓地依然如故。為此,他再次向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總政、軍委領導書麵反映情況,要求嚴肅查處此事,還歷史本來麵目,以告慰先烈英靈。他是一個生活態度積極、達觀向上的人。到了晚年,他也經常到外地或京郊旅遊走訪,他的足跡遍布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和北京的各個區縣。無論是到農村還是工廠,他都進行深入的社會調查,到農民家中聊家常,詢問當地的支柱產業、人均收入、養老問題、教育問題、醫療衛生等等;參觀雞舍、豬圈、牛場、果園、養魚塘、沼氣池等,了解農民利用沼氣做飯、照明的情況;走訪農村汙水淨化站,詳細詢問水的循環利用問題。到京郊南村地熱宮參觀了解用地熱養魚種植瓜果蔬菜等技術。他經常坐著輪椅、戴著氧去超市或農貿市場了解肉、蛋、蔬菜的價格、產地……,菜農們好奇而熱情地一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