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甲午戰爭後的半個世紀以來,東北地區的廣大中國同胞就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老一代的共產黨人楊靖宇、趙尚誌、趙一曼等人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在同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東北三省不僅地大物博,而且交通便利,鐵路長度占當時全國的一半,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尤其是東北的工業,在中國並不發達的工業體係中占有重要地位。據日本1943年統計,東北的鋼鐵產量占中國的90%左右,煤產量占一半,發電能力和水泥產量占70%,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勢力就完全撤出東北,沒有留下一兵一卒。而隨著日本對東北的統治日趨嚴酷,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聯軍在東北的活動也受到削弱。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共兩黨都非常重視東北地區,雙方都想獨占東北。隨著抗日戰爭勝利的來臨,國共雙方都開始考慮戰後東北問題。蔣介石在一次秘密的軍事會議上就說:“國民黨命運在東北,蓋東北之礦產、鐵路、物產均甲冠全國,如東北為共產黨所有,則華北就不保。”的確,如國民黨占據東北,不僅可以占有東北的工業資源,而且可以對共產黨的主要根據地華北構成合圍之勢,戰略上將占極大的優勢。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對日宣戰。百萬紅軍分兵三路,橫掃號稱擁兵70萬的日本關東軍,很快就解放了東北全境。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徹底勝利。
就在日本投降僅半個月後的8月31日,國民黨就成立了以熊式輝為主任的東北行營,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官,蔣經國為外交特派員,還分別委任了東北各省政府主席和各市市長,並利用東北老百姓的“正統”觀念,收編大批偽滿部隊、土匪武裝,著手接收東北。同時,在美國的支援下,從海、陸、空三方麵源源不斷地向東北調兵,企圖獨占東北。
中國共產黨對東北的戰略地位同樣重視。毛主席在抗戰勝利前夕召開的中共“七大”上就明確提出:“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隻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麽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為什麽這麽講?這主要是由於東北特殊的戰略地位所決定的。如果國民黨占領了東北,將切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同蘇聯的聯繫,並將利用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對關內解放區造成南北夾擊之勢。相反,如果我們控製了東北,一方麵可以改變自己薄弱的物質基礎,同時形成不受國民黨包圍的戰略基地,徹底擺脫長期被敵人四麵包圍的被動局麵。
抗戰勝利後,黨中央及時確定了以東北為爭奪重點的戰略方針,將這一方針簡稱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9月15日,中央決定成立由彭真、陳雲、程子華、伍修權、林楓組成東北局,以彭真為書記。以後又陸續派林彪、羅榮桓、高崗、張聞天、李富春等到東北。最終到達東北的有4位政治局委員,20位中央委員,占中共七屆中央委員的三分之一。同時,中央還決定調派10萬軍隊和一百個團的幹部配置迅速進入東北。10月31日,成立了以林彪為司令員的東北人民自治軍,統一指揮。
正是在這一重大歷史關頭,我們三五九旅南下二支隊於9月2日正式在河南林縣受命,進軍東北,指定我們占領嫩江地區,建立政權。為了與國民黨軍搶時間,盡快趕到東北,旅長劉轉連決定從各團、營抽調政治作風、軍事素質好的幹部組成先遣隊,由旅參謀長賀慶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帶隊先行出關。先遣隊共45人,其中營、團、旅級幹部28人,警衛員17人。由於領導對我的信任,我榮幸地被選為先遣隊成員。
為了搶在國民黨部隊之前到達東北,先遣隊每人配一匹騾馬,一天走一百多裏。我們幾十人一路上得到地方黨組織大力支持,每到一個村子,都已安排好住宿,準備好飯菜,備足馬料,出發前還有嚮導帶路。由河南林縣出發,沿平漢路北上,經冀中深縣、固安等地,我們在廊坊一帶深夜順利通過平津鐵路。當我們北上路過平漢路時,我看到沿平漢鐵路兩側,日軍挖了一條連綿不斷、數百公裏長的封鎖溝,溝寬約三四米、深二三米。日本侵略者挖這條封鎖溝的目的,就是要切斷八路軍在敵後各個抗日根據地之間的聯繫。為了有效控製封鎖溝,日軍還沿線修建了無數的炮樓、據點,小村莊駐守一個班,大村莊駐守一個排,交通樞紐或縣城至少要駐守一個連或一個營,甚至是一個團的兵力。由此可見,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開展的遊擊戰不僅令日本侵略者膽寒,更是有效牽製了大量日偽軍。此前在延安“七大”會議上,朱總司令講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戰場共抵抗了64%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通過我眼前看到的事實,可見八路軍在華北大地上對日本侵略者構成的巨大威脅。
我們向東北挺進時,日軍大都集中收縮到縣城附近。就在我們順利通過平津鐵路的那天夜裏,我恰巧遇見了一起到延安的軍校同學廖政武,他也同是一個幹部隊奔赴東北。我們已經好幾年未見,這次能在行軍途中相遇真是太高興了,但由於行動緊張,彼此未談幾句話就隨各自部隊前進。先遣隊再經香河、遵化等地,向東北疾行,於9月14日抵達山海關。
就在日本投降僅半個月後的8月31日,國民黨就成立了以熊式輝為主任的東北行營,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官,蔣經國為外交特派員,還分別委任了東北各省政府主席和各市市長,並利用東北老百姓的“正統”觀念,收編大批偽滿部隊、土匪武裝,著手接收東北。同時,在美國的支援下,從海、陸、空三方麵源源不斷地向東北調兵,企圖獨占東北。
中國共產黨對東北的戰略地位同樣重視。毛主席在抗戰勝利前夕召開的中共“七大”上就明確提出:“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隻要我們有了東北,那麽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為什麽這麽講?這主要是由於東北特殊的戰略地位所決定的。如果國民黨占領了東北,將切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同蘇聯的聯繫,並將利用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對關內解放區造成南北夾擊之勢。相反,如果我們控製了東北,一方麵可以改變自己薄弱的物質基礎,同時形成不受國民黨包圍的戰略基地,徹底擺脫長期被敵人四麵包圍的被動局麵。
抗戰勝利後,黨中央及時確定了以東北為爭奪重點的戰略方針,將這一方針簡稱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9月15日,中央決定成立由彭真、陳雲、程子華、伍修權、林楓組成東北局,以彭真為書記。以後又陸續派林彪、羅榮桓、高崗、張聞天、李富春等到東北。最終到達東北的有4位政治局委員,20位中央委員,占中共七屆中央委員的三分之一。同時,中央還決定調派10萬軍隊和一百個團的幹部配置迅速進入東北。10月31日,成立了以林彪為司令員的東北人民自治軍,統一指揮。
正是在這一重大歷史關頭,我們三五九旅南下二支隊於9月2日正式在河南林縣受命,進軍東北,指定我們占領嫩江地區,建立政權。為了與國民黨軍搶時間,盡快趕到東北,旅長劉轉連決定從各團、營抽調政治作風、軍事素質好的幹部組成先遣隊,由旅參謀長賀慶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帶隊先行出關。先遣隊共45人,其中營、團、旅級幹部28人,警衛員17人。由於領導對我的信任,我榮幸地被選為先遣隊成員。
為了搶在國民黨部隊之前到達東北,先遣隊每人配一匹騾馬,一天走一百多裏。我們幾十人一路上得到地方黨組織大力支持,每到一個村子,都已安排好住宿,準備好飯菜,備足馬料,出發前還有嚮導帶路。由河南林縣出發,沿平漢路北上,經冀中深縣、固安等地,我們在廊坊一帶深夜順利通過平津鐵路。當我們北上路過平漢路時,我看到沿平漢鐵路兩側,日軍挖了一條連綿不斷、數百公裏長的封鎖溝,溝寬約三四米、深二三米。日本侵略者挖這條封鎖溝的目的,就是要切斷八路軍在敵後各個抗日根據地之間的聯繫。為了有效控製封鎖溝,日軍還沿線修建了無數的炮樓、據點,小村莊駐守一個班,大村莊駐守一個排,交通樞紐或縣城至少要駐守一個連或一個營,甚至是一個團的兵力。由此可見,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開展的遊擊戰不僅令日本侵略者膽寒,更是有效牽製了大量日偽軍。此前在延安“七大”會議上,朱總司令講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後戰場共抵抗了64%的侵華日軍和95%的偽軍。通過我眼前看到的事實,可見八路軍在華北大地上對日本侵略者構成的巨大威脅。
我們向東北挺進時,日軍大都集中收縮到縣城附近。就在我們順利通過平津鐵路的那天夜裏,我恰巧遇見了一起到延安的軍校同學廖政武,他也同是一個幹部隊奔赴東北。我們已經好幾年未見,這次能在行軍途中相遇真是太高興了,但由於行動緊張,彼此未談幾句話就隨各自部隊前進。先遣隊再經香河、遵化等地,向東北疾行,於9月14日抵達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