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經鳳凰山中共中央駐地、紅軍參謀總部前麵的馬路,緩緩駛入位於延安中心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院內,大門門楣上從右到左寫著十個篩子大的字: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門兩側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八字校訓。抗大校址原來在膚施師範學校。我們到延安時,這裏已改為抗大總部。我們在院內下了車,等候分配。


    抗大的前身是中國工農紅軍大學。1936年秋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黨中央在瓦窯堡創辦了紅軍大學,主要是培養紅軍指揮員。西安事變後,實現了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也稍見放鬆,大批愛國青年開始投奔延安,要求進紅大學習。1937年1月,紅大從第二期開始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校也遷到延安。從此,抗大在培養訓練紅軍幹部之外,開始招收外來投奔革命的知識青年,為革命培養抗日軍政幹部。抗大的學習時間一般為6個月,特殊情況有長有短,學製靈活。學員既學軍事,又學政治,還有國內外形勢教育及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教學方法採取啟發式、研究式和實驗式,軍事、政治、文化並重,特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抗日戰爭期間,抗大總校連續辦了8期,連同後來建立的各根據地分校共培養和訓練了20餘萬名軍事、政治幹部,其中有的成為統率千軍萬馬的高級指揮員,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


    我進抗大時,毛主席仍兼任抗大政委,校長是林彪,副校長羅瑞卿,教育長劉亞樓,訓練部長陳伯鈞,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學校編為大隊、中隊、區隊,區隊下設班。


    這時抗大正招收、培訓第四期學員。我們被編入第四期第五大隊,大隊長是何長工,協理員鍾偉。我被編到第四中隊第二區隊,中隊長李文昌、中隊指導員黃滌塵,區隊長楊大易。阮慶、廖斌編入第四中隊第三區隊。抗大第四期學員比前三期都多,共招收學員5562人,編了八個大隊。其中知識青年學員4655人。由於招收的學員多,校本部住不下,除二、三、四、八4個大隊住在延安,其他各大隊分散住在附近的縣、鎮。我們五大隊的駐地距離延安20裏,位於延河南岸的柳樹店。柳樹店是個有二三十戶人家、二百多人的自然村。駐地條件非常簡陋,宿舍還沒有建好,我們暫時分散安排在老鄉家的窯洞裏,也有部分學員住在被人遺棄的破窯洞。第二天早飯後,區隊長楊大易就帶領我們到山坡上挖窯洞,修建宿舍。勞動中,中隊長李文昌、大隊長何長工都來看望我們。他們兩人都是老紅軍。何長工是湖南人,早年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赴法國勤工儉學。回國後,搞過農民運動,參加秋收起義,堅持井岡山鬥爭,當過紅軍軍政委和軍團政委,以後又任紅軍大學校長兼政委。李文昌曾任紅軍團長。他們兩人都沒有官架子,平易近人,穿著打扮和我們完全一樣,同我們一起勞動,與我們拉家常,噓寒問暖。他們總是鼓勵我們要不怕困難,自力更生,建設校園,學好本領,打敗日本鬼子。何長工還詳細了解了我的情況,勉勵我說:"你上過軍校,有軍事基礎,要發揮你的特長,幫助大家搞好學習。同時也要加強自身政治學習,自覺改造世界觀,盡快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主義戰士。"


    4月16日,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各大隊陸續開學。因為這期招收知識青年比二、三期增加很多,黨中央非常重視。毛主席先後出席了幾個大隊的開學典禮並發表講話。在我們學習期間,毛主席還多次到抗大作報告,講《論持久戰》,並看望學員。第四期學員畢業時,他還親自出席畢業典禮,為上前線的學員送行。這些對我們的激勵很大。在革命聖地延安,更堅定了我一生的理想和追求。通過在抗日軍政大學的係統學習,解決了以往我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夠深入的一些理論問題。我在黃埔軍校期間就接觸過不少革命書籍,但因為受客觀環境的影響,不可能係統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隻是在我心中始終憧憬著要建立一個民族獨立、人人平等、富足、自由的理想社會,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認識還是很膚淺的。


    我是帶著這個問題到延安來的。到抗大以後,我係統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如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一文中所說:"馬克思主義學說是人類在十九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成果--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當然繼承者。"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又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它們三者之間有著深刻的內在聯繫和因果關係。


    特別是對歷史的認識,如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做出了科學的分析和判斷。馬克思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分為五大階段,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尤其是馬克思利用剩餘價值學說對資本主義的深刻揭露,使我明白了資本家通過占有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對無產階級的剝削。因此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無產階級隻有依靠革命手段,才能徹底推翻資本主義私有製,建立起一個人人平等的新社會。而社會主義又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首先要建立起一個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社會主義公有製,並最終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黎原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原並收藏黎原回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