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革命期間,黃埔軍校因為首創了嶄新的革命製度,並以黃埔畢業生為骨幹,建立起一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型軍隊,從東徵到北伐,由國共兩黨合作建立的這支軍隊,取得了反帝反封建鬥爭的赫赫戰功。蔣介石能夠統一中國,就是靠黃埔建軍,靠黃埔起家,靠黃埔打天下。1927年南昌八一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一支真正的革命軍隊。這支軍隊建立初期,大量來自黃埔軍校的廣大師生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以後的革命鬥爭中,這支革命軍隊依靠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不斷發展壯大,最終贏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由此可見,由國共兩黨合作建立的黃埔軍校,不僅為國民黨,同時也為共產黨培養了大量的軍事、政治人材。它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產生過深遠的影響。b
1928年黃埔軍校遷到南京,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我考入黃埔軍校時,它已經成立了整整十年。軍校位於南京城東北角。進軍校大門沿黃埔大道前行,大道左側為馬標營、右側為炮標營,大道頂頭是校辦公樓和教室、教官宿舍。辦公樓後有一個碩大的練兵場。練兵場頂頭是軍校禮堂,禮堂曾在1945年9月9日作為中國戰區接受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投降簽字的地方。禮堂東北側有一幢二層樓房,就是校長蔣介石的住處,樓房前是一花木茂盛的花園。練兵場兩側各建有六幢二層樓房,是學生宿舍。東邊六幢樓為第十期學生,西邊就作為我們十一期新生的宿舍。十一期700名正取生,編為入伍生第一團,稱十一期一總隊,總隊長是唐冠英,少將軍銜,保定軍校畢業。700名備取生,稱入伍生預備班,編為十一期二總隊,修業期延長半年,主要是補文化課,總隊長為易龍。軍校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通訊兵五科。步科人數最多,下設大隊,大隊之下再設一、二、三隊,每隊設三個區隊,每個區隊又設三個班。我為步科步兵大隊第二隊四班學員。二隊隊長是陳懷勛。
我們住在操場西邊由南向北數第二幢一樓左邊一間大房子。說來湊巧,全國解放後,國民黨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改建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從1956年起軍事學院開辦函授係,我又連續三年,每年到軍事學院學習三個月,每次又都住在我上軍校時所住的那幢樓房。黃埔軍校自廣州遷入南京,正是國民黨完成二次北伐,統一全國之時,因此學校建設更加規範,成為一所名符其實的正規軍事院校。所謂正規是指它主要以培養軍隊基層軍官為目標,根據這個要求製定訓練計劃和教學內容,通過三年正規、係統的學習,使學員掌握一個軍官所必須具備的軍事知識和技術。此時的黃埔軍校,更類似於日本的士官學校和美國的西點軍校。黃埔8~12期(最早1928年入學,最晚1938年畢業),由於局勢相對穩定,當局注意抓軍隊現代化、正規化教育,注意培養基層軍事指揮員。學員的學習相對正規和係統,水平比較高。盡管此前黃埔軍校早已名揚天下,但它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它是近代中國第一所新型軍事院校,培養了一代擁有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的人才。從軍事訓練角度考察,那時黃埔軍校的教學計劃更多的還是政治思想教育,最重視培養學員的革命精神。由於大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專注於軍事訓練,教學內容主要是根據革命形勢和戰爭發展需要而定。以第1~6期為例,前後學習僅半年,其間還參加了東征,有的學員甚至在校學習時間隻有兩三個月就上了戰場。但他們正是依靠在軍校培養的這股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有可能戰勝人數眾多的北洋軍閥。相對而言,8~12期處在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所以能夠堅持三年教學。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軍校一度遷到武漢。第12期比我們晚入學一年(郝柏村就是該期學生),他們是1938年秋畢業的,也是經過了三年的嚴格軍事教育。
軍校訓練極為嚴格,凡入伍生不能完成訓練課程者,都要淘汰。訓練目的就是嚴格地按照一名士兵的要求,通過一年的集訓,將一個普通老百姓,培養成一名合格的士兵。射擊、刺殺、投手榴彈、器械體操等都要掌握。其中最嚴格的是軍姿和射擊訓練。軍姿主要是在操場上練習立正、稍息、正步走。那時軍校的所有訓練科目都以德國陸軍為模範,因為德國陸軍是當時世界各國公認最強的。軍校的顧問也都是德國人。出操時,德國顧問會到操場上檢查。德式的正步走很難掌握,我對它印象最深。它要求行進時上臂不許擺動,非常不舒服,掌握不好,節奏很難一致。學員們使用的武器基本上也是德國造的。步兵武器比較簡單,同日本武器比較優越性並不明顯,隻是更精密準確而已。德式武器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炮兵、坦克和裝甲器材方麵。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生產的火炮精密度極高,射擊的有效距離更遠。德國炮兵的技術和戰術,在那個時代都是比較先進的。
軍校還非常重視入伍生的體操課程,特別是單、雙槓,要求比較嚴格,全套動作必須掌握。我中學時代愛打籃球,所以動作還比較協調,很快就能掌握要領。平時的日常起居,也要嚴格按照士兵的要求。聽到命令或號聲,必須跑步排隊,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完畢。特別是夜間緊急集合,最初沒有經驗,也不知應該先穿什麽,後穿什麽,總是手忙腳亂。此外,內務衛生要求也很嚴,被褥必須疊得有稜有角,上級會隨時檢查。因此,訓練結束後回到房間休息時,大家都是輕易不敢躺在床上。一個房間16個人,大都坐在地板上休息,生怕把被褥坐亂。按校規規定,學員是不準吸菸的,但也有個別學員偷著在廁所抽菸。
1928年黃埔軍校遷到南京,更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我考入黃埔軍校時,它已經成立了整整十年。軍校位於南京城東北角。進軍校大門沿黃埔大道前行,大道左側為馬標營、右側為炮標營,大道頂頭是校辦公樓和教室、教官宿舍。辦公樓後有一個碩大的練兵場。練兵場頂頭是軍校禮堂,禮堂曾在1945年9月9日作為中國戰區接受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投降簽字的地方。禮堂東北側有一幢二層樓房,就是校長蔣介石的住處,樓房前是一花木茂盛的花園。練兵場兩側各建有六幢二層樓房,是學生宿舍。東邊六幢樓為第十期學生,西邊就作為我們十一期新生的宿舍。十一期700名正取生,編為入伍生第一團,稱十一期一總隊,總隊長是唐冠英,少將軍銜,保定軍校畢業。700名備取生,稱入伍生預備班,編為十一期二總隊,修業期延長半年,主要是補文化課,總隊長為易龍。軍校分步兵、騎兵、炮兵、工兵、通訊兵五科。步科人數最多,下設大隊,大隊之下再設一、二、三隊,每隊設三個區隊,每個區隊又設三個班。我為步科步兵大隊第二隊四班學員。二隊隊長是陳懷勛。
我們住在操場西邊由南向北數第二幢一樓左邊一間大房子。說來湊巧,全國解放後,國民黨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改建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從1956年起軍事學院開辦函授係,我又連續三年,每年到軍事學院學習三個月,每次又都住在我上軍校時所住的那幢樓房。黃埔軍校自廣州遷入南京,正是國民黨完成二次北伐,統一全國之時,因此學校建設更加規範,成為一所名符其實的正規軍事院校。所謂正規是指它主要以培養軍隊基層軍官為目標,根據這個要求製定訓練計劃和教學內容,通過三年正規、係統的學習,使學員掌握一個軍官所必須具備的軍事知識和技術。此時的黃埔軍校,更類似於日本的士官學校和美國的西點軍校。黃埔8~12期(最早1928年入學,最晚1938年畢業),由於局勢相對穩定,當局注意抓軍隊現代化、正規化教育,注意培養基層軍事指揮員。學員的學習相對正規和係統,水平比較高。盡管此前黃埔軍校早已名揚天下,但它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為它是近代中國第一所新型軍事院校,培養了一代擁有革命理想和革命精神的人才。從軍事訓練角度考察,那時黃埔軍校的教學計劃更多的還是政治思想教育,最重視培養學員的革命精神。由於大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專注於軍事訓練,教學內容主要是根據革命形勢和戰爭發展需要而定。以第1~6期為例,前後學習僅半年,其間還參加了東征,有的學員甚至在校學習時間隻有兩三個月就上了戰場。但他們正是依靠在軍校培養的這股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有可能戰勝人數眾多的北洋軍閥。相對而言,8~12期處在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所以能夠堅持三年教學。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軍校一度遷到武漢。第12期比我們晚入學一年(郝柏村就是該期學生),他們是1938年秋畢業的,也是經過了三年的嚴格軍事教育。
軍校訓練極為嚴格,凡入伍生不能完成訓練課程者,都要淘汰。訓練目的就是嚴格地按照一名士兵的要求,通過一年的集訓,將一個普通老百姓,培養成一名合格的士兵。射擊、刺殺、投手榴彈、器械體操等都要掌握。其中最嚴格的是軍姿和射擊訓練。軍姿主要是在操場上練習立正、稍息、正步走。那時軍校的所有訓練科目都以德國陸軍為模範,因為德國陸軍是當時世界各國公認最強的。軍校的顧問也都是德國人。出操時,德國顧問會到操場上檢查。德式的正步走很難掌握,我對它印象最深。它要求行進時上臂不許擺動,非常不舒服,掌握不好,節奏很難一致。學員們使用的武器基本上也是德國造的。步兵武器比較簡單,同日本武器比較優越性並不明顯,隻是更精密準確而已。德式武器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炮兵、坦克和裝甲器材方麵。德國克虜伯兵工廠生產的火炮精密度極高,射擊的有效距離更遠。德國炮兵的技術和戰術,在那個時代都是比較先進的。
軍校還非常重視入伍生的體操課程,特別是單、雙槓,要求比較嚴格,全套動作必須掌握。我中學時代愛打籃球,所以動作還比較協調,很快就能掌握要領。平時的日常起居,也要嚴格按照士兵的要求。聽到命令或號聲,必須跑步排隊,以最快的速度集合完畢。特別是夜間緊急集合,最初沒有經驗,也不知應該先穿什麽,後穿什麽,總是手忙腳亂。此外,內務衛生要求也很嚴,被褥必須疊得有稜有角,上級會隨時檢查。因此,訓練結束後回到房間休息時,大家都是輕易不敢躺在床上。一個房間16個人,大都坐在地板上休息,生怕把被褥坐亂。按校規規定,學員是不準吸菸的,但也有個別學員偷著在廁所抽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