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這個耿直倔強從來不肯低頭的硬漢,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裏,隻要一回憶起會理會議上發生的事,便會心情沉悶:“當時也未介意,以為這就是戰場指揮唄,一、三軍團在戰鬥中早就形成了這種關係:有時一軍團指揮三軍團,有時三軍團指揮一軍團,有時就自動配合。”盡管彭德懷並不知道林彪給中央寫信的事,但在會上麵對毛澤東的批評他沒有辯解——“當時聽了也有些難過,但大敵當前,追敵又迫近金沙江了,心想人的誤會總是有的……我就沒有申明,等他們將來自己去申明,我採取了事久自然明的態度……”但是,在以後的歲月裏毛澤東曾四次提到會理會議。直到一九五九年廬山會議召開時,林彪才表明:“那封信與彭德懷同誌無關。” 三十五年後,為了新中國浴血奮戰了一生的彭德懷身陷囹圄,他在一份又一份的自述材料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從現在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應當談清楚好。”
會理會議召開的時候,紅三軍團和幹部團對會理縣城的攻擊始終沒有停止。五月十五日,隨著一聲巨響,會理城牆終於被紅軍利用挖地道的辦法炸開了一個缺口。但是,由於守城的川軍還在大量灌水,爆炸的威力受到了嚴重減損,城牆坍塌出的缺口不大,雖然紅軍官兵拚死突擊,但是最終仍被川軍的火力所封堵。這個夜晚,會理成了一個癲狂之地,槍炮的閃光橫貫縣城上空,川軍點燃的大火將四野照得一片通亮,城牆上的川軍大喊大叫如同開了鍋一樣,劉元瑭甚至把城裏的小學生都動員起來上了城牆跟著喊叫,似乎喊叫得越凶會理縣城就越安全。結果,成百上千的人叫喊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震盪夜空。
但是,喊叫了一個晚上,清晨時分,劉元瑭卻發現紅軍沒了蹤影。
五月十五日,中央紅軍從會理出發了。
這支經歷了重重艱難困苦的紅軍此刻已經有了十分明確前進目標:北上,與強大的紅四方麵軍會合。
長征 八
駐守川南德昌的原來隻有許劍霜旅的一個營。當得知中央紅軍放棄會理繼續北上,並很快就要達到德昌時,川康邊防軍司令劉元璋本來準備把德昌也放棄,以便集中兵力守衛川南重鎮西昌。但是,德昌是一個富裕的縣城,縣城裏的不少豪紳又是他的相識,在這些豪紳的懇求下,劉元璋覺得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不能拋棄朋友,於是命令許劍霜帶一個團前往德昌加
強防守。
一九三五年五月十六日黃昏,中央紅軍先遣部隊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到達德昌外圍的隘口豐站營和八鬥沖,僅僅打了幾槍川軍就撤退了,而且一退便退得毫無蹤影,中央紅軍順利地進入了德昌縣城。德昌果然物資豐富。中央紅軍的後續部隊在這裏休整了兩天,想必劉元璋的那些豪紳朋友們損失巨大。
天很藍,風很猛,從會理北上,中央紅軍的隊伍一直沿著安寧河穀地前進,河穀東為大涼山,西為雅礱江流域山脈。這裏是四川西南部最荒涼的地區,但卻草木蔥鬱,山花怒放,整個河穀猶如一條景色秀麗的走廊。
過了德昌,再向北就是西昌了。
劉元璋坐鎮西昌,決定死守,並且調集自己指揮的所有部隊向西昌靠攏。
在西昌,比劉元璋的國民黨正規軍更霸道的部隊,是地方武裝鄧秀廷的隊伍。
鄧家世代居住在這裏,家族上溯幾代就已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地方勢力,其祖父被稱為“九蠻王”,在這裏的彝民中有相當的號召力。鄧秀廷接了其祖父的班,當上了地方團總,並被國民黨當局正式任命為“彝務指揮官”。鄧秀廷的“正規部隊”雖然僅有兩個團,但是他有隨時調集上萬彝兵的能力。中央紅軍北渡金沙江的時候,鄧秀廷被命令防守距西昌上百多公裏的寧南一帶。他率領一個團和五千彝兵趕赴寧南,中途遇到了從金沙江前線潰逃回來的劉元璋的部隊。國民黨正規軍的狼狽潰逃令鄧秀廷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恐懼。這一次,在接到增援西昌的命令後,他的部隊一路行動遲緩,走到一個叫黃水塘的地方,鄧秀廷接到了劉伯承的一封信。信的內容有兩點:一是紅軍不以彝民為敵,即使彝兵向紅軍開槍紅軍也不會還擊;二是紅軍北上的目的是去抗日,因此路是一定要過的,如何對待紅軍請鄧秀廷自己考慮。這個著名的紅軍將領曾經也是著名的川軍將領,劉伯承的信讓鄧秀廷很是猶豫不決。打吧,劉伯承的厲害人人皆知,恐怕打不過紅軍;不打吧,在劉氏兄弟那裏怕說不過去。鄧秀廷召集手下人反覆商量對策,最後決定看情況再說,能打就打一下,不能打就趕快跑,當然要是能乘機撿回點槍枝彈藥什麽的更好。鄧秀廷把部隊布置在安寧河穀兩邊的山上,然後對彝兵軍官們說:“今天的事,不比往常,要當心些,非有我的命令,不能開槍。”
在德昌通向西昌的河穀中,中央紅軍的先頭部隊走進了鄧秀廷的防區。趴在草叢中觀察的鄧秀廷,在看見紅軍的那一瞬間,就決定絕不能開槍,因為“紅軍的部隊來得很密”。眼看著紅軍陸陸續續地過了河穀,突然,槍聲響了!是一個不聽約束的彝兵開了槍。這一槍響過之後,不少彝兵跟著開了槍。鄧秀廷怒火萬丈地用彝話大聲製止,而河穀裏的紅軍不但沒有還擊,而且也大聲地喊叫起來。懂得漢話的鄧秀廷聽見紅軍在喊“漢彝一家”和“漢彝是兄弟”。混亂很快地平息了。但是,紅軍剛過去,國民黨軍的飛機飛來了。彝兵絕大多數沒見過飛機,於是他們像打鳥一樣開始朝飛機射擊。鄧秀廷馬上命令他的副官把事先發下來的對空識別標誌拿出來鋪在地上。但是,副官僅僅記得標誌似乎是在哪個馬馱子裏,於是開始一個挨一個地找。正找著,炸彈就朝他們扔下來了。一陣猛烈的轟炸之後,鄧秀廷的部隊二十多人被炸死。收拾了混亂不堪的部隊,鄧秀廷一撤就撤到了西昌以北六十公裏處的冕寧。他的撤退使西昌外圍沒有了任何防守部隊,川南這座重要城市被徹底暴露在了中央紅軍的麵前。
會理會議召開的時候,紅三軍團和幹部團對會理縣城的攻擊始終沒有停止。五月十五日,隨著一聲巨響,會理城牆終於被紅軍利用挖地道的辦法炸開了一個缺口。但是,由於守城的川軍還在大量灌水,爆炸的威力受到了嚴重減損,城牆坍塌出的缺口不大,雖然紅軍官兵拚死突擊,但是最終仍被川軍的火力所封堵。這個夜晚,會理成了一個癲狂之地,槍炮的閃光橫貫縣城上空,川軍點燃的大火將四野照得一片通亮,城牆上的川軍大喊大叫如同開了鍋一樣,劉元瑭甚至把城裏的小學生都動員起來上了城牆跟著喊叫,似乎喊叫得越凶會理縣城就越安全。結果,成百上千的人叫喊此起彼伏,連綿不斷,震盪夜空。
但是,喊叫了一個晚上,清晨時分,劉元瑭卻發現紅軍沒了蹤影。
五月十五日,中央紅軍從會理出發了。
這支經歷了重重艱難困苦的紅軍此刻已經有了十分明確前進目標:北上,與強大的紅四方麵軍會合。
長征 八
駐守川南德昌的原來隻有許劍霜旅的一個營。當得知中央紅軍放棄會理繼續北上,並很快就要達到德昌時,川康邊防軍司令劉元璋本來準備把德昌也放棄,以便集中兵力守衛川南重鎮西昌。但是,德昌是一個富裕的縣城,縣城裏的不少豪紳又是他的相識,在這些豪紳的懇求下,劉元璋覺得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不能拋棄朋友,於是命令許劍霜帶一個團前往德昌加
強防守。
一九三五年五月十六日黃昏,中央紅軍先遣部隊紅一軍團一師一團到達德昌外圍的隘口豐站營和八鬥沖,僅僅打了幾槍川軍就撤退了,而且一退便退得毫無蹤影,中央紅軍順利地進入了德昌縣城。德昌果然物資豐富。中央紅軍的後續部隊在這裏休整了兩天,想必劉元璋的那些豪紳朋友們損失巨大。
天很藍,風很猛,從會理北上,中央紅軍的隊伍一直沿著安寧河穀地前進,河穀東為大涼山,西為雅礱江流域山脈。這裏是四川西南部最荒涼的地區,但卻草木蔥鬱,山花怒放,整個河穀猶如一條景色秀麗的走廊。
過了德昌,再向北就是西昌了。
劉元璋坐鎮西昌,決定死守,並且調集自己指揮的所有部隊向西昌靠攏。
在西昌,比劉元璋的國民黨正規軍更霸道的部隊,是地方武裝鄧秀廷的隊伍。
鄧家世代居住在這裏,家族上溯幾代就已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地方勢力,其祖父被稱為“九蠻王”,在這裏的彝民中有相當的號召力。鄧秀廷接了其祖父的班,當上了地方團總,並被國民黨當局正式任命為“彝務指揮官”。鄧秀廷的“正規部隊”雖然僅有兩個團,但是他有隨時調集上萬彝兵的能力。中央紅軍北渡金沙江的時候,鄧秀廷被命令防守距西昌上百多公裏的寧南一帶。他率領一個團和五千彝兵趕赴寧南,中途遇到了從金沙江前線潰逃回來的劉元璋的部隊。國民黨正規軍的狼狽潰逃令鄧秀廷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恐懼。這一次,在接到增援西昌的命令後,他的部隊一路行動遲緩,走到一個叫黃水塘的地方,鄧秀廷接到了劉伯承的一封信。信的內容有兩點:一是紅軍不以彝民為敵,即使彝兵向紅軍開槍紅軍也不會還擊;二是紅軍北上的目的是去抗日,因此路是一定要過的,如何對待紅軍請鄧秀廷自己考慮。這個著名的紅軍將領曾經也是著名的川軍將領,劉伯承的信讓鄧秀廷很是猶豫不決。打吧,劉伯承的厲害人人皆知,恐怕打不過紅軍;不打吧,在劉氏兄弟那裏怕說不過去。鄧秀廷召集手下人反覆商量對策,最後決定看情況再說,能打就打一下,不能打就趕快跑,當然要是能乘機撿回點槍枝彈藥什麽的更好。鄧秀廷把部隊布置在安寧河穀兩邊的山上,然後對彝兵軍官們說:“今天的事,不比往常,要當心些,非有我的命令,不能開槍。”
在德昌通向西昌的河穀中,中央紅軍的先頭部隊走進了鄧秀廷的防區。趴在草叢中觀察的鄧秀廷,在看見紅軍的那一瞬間,就決定絕不能開槍,因為“紅軍的部隊來得很密”。眼看著紅軍陸陸續續地過了河穀,突然,槍聲響了!是一個不聽約束的彝兵開了槍。這一槍響過之後,不少彝兵跟著開了槍。鄧秀廷怒火萬丈地用彝話大聲製止,而河穀裏的紅軍不但沒有還擊,而且也大聲地喊叫起來。懂得漢話的鄧秀廷聽見紅軍在喊“漢彝一家”和“漢彝是兄弟”。混亂很快地平息了。但是,紅軍剛過去,國民黨軍的飛機飛來了。彝兵絕大多數沒見過飛機,於是他們像打鳥一樣開始朝飛機射擊。鄧秀廷馬上命令他的副官把事先發下來的對空識別標誌拿出來鋪在地上。但是,副官僅僅記得標誌似乎是在哪個馬馱子裏,於是開始一個挨一個地找。正找著,炸彈就朝他們扔下來了。一陣猛烈的轟炸之後,鄧秀廷的部隊二十多人被炸死。收拾了混亂不堪的部隊,鄧秀廷一撤就撤到了西昌以北六十公裏處的冕寧。他的撤退使西昌外圍沒有了任何防守部隊,川南這座重要城市被徹底暴露在了中央紅軍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