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團一營營長劉轉連在最後關頭開始組織正麵強攻,力圖給被包圍的紅軍殺開一條血路。副營長樊曉洲命令機槍火力掩護二連衝擊。紅軍士兵手扒著陡峭的崖壁縫隙,頭頂著如雨的槍彈向上爬。不斷地有人掉下來,不斷地又有紅軍接著擁上去。在一排長的帶領下,二連最終爬上了敵人的陣地。司號員蔡百海在爬上崖頂的瞬間,一手提著號一手提著馬刀喊:“營長命令,沖呀!”二連終於用血肉之軀在敵人的衝擊線上撕開了一條裂縫般的生路。四十九團與五十團的官兵混雜在一起從這道裂縫間向南撤去——他們不知道前麵一個叫羊東坳的山澗會成為他們的死亡之地。
羊東坳山深澗狹,隻有一條很窄的水槽從那裏通過。退下來的紅軍官兵擁擠在一起走上水槽,很快,木製的水槽斷了。紅軍在水槽斷裂的那個瞬間聽到了迎麵兩百米處桂軍陣地上響起的機槍射擊聲。桂軍將數挺機槍聚集在一起,射出的子彈被狹窄的山澗擠壓得異常迅疾而鋒利,紅軍即刻便出現大量的傷亡,倒下的人重重疊疊地摞在了一起。到第二天戰鬥結束時,當地四百多位農民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把這條山澗裏的紅軍官兵的屍體全部掩埋掉。
這一天傍晚,接近五時的時候,周仁傑的前衛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他們把重傷員集中放在了鎮東南尖峰山鞍部的草叢中,然後便在當地青年農民陳正財的帶領下匆匆撤離了戰場。邊無際的低吟。留在這裏的紅軍傷員大部分被搜山的敵人發現後就地殺害了,少數還能動的自己爬到懸崖邊滾了下去。
一九三四年十月七日,天快黑下來的時候,甘溪之戰結束了。
受到國民黨軍兇猛追殺的紅軍第六軍團,經過整整兩個月異常頑強的突圍之後,除了流盡鮮血永遠倒下的官兵外,其餘的紅軍相互間都失去了聯繫,他們分散消失在中國西南山高穀深的茫茫密林之中。
逐漸明朗起來的歷史表明,雖然相對整個中國版圖來講麵積很小,但對於聚集在紅色蘇區裏的那些頭戴紅星的政治精英和追隨著他們的青年農民來講,在一九三四年夏秋交替的季節裏,一段新的歷史——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是走向新生還是走向滅亡——的確就要開始了。隻是那時候,沒有人意識到紅軍第六軍團的遭遇,已經成為一個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發生的前兆。
長征 二(1)
井岡山,方圓二百七十五平方公裏,五大隘口雄踞峽穀,一夫擋關萬夫莫開。這裏遠離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毛澤東很快便在這裏建立起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工農兵政府,二十五歲的譚震林被任命為政府主席。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武裝割據”計劃自此開始實施。晚年的時候,毛澤東曾向外國友人談到一九二七年的往事,他說:“國民黨如果不抓人殺人,我也不會去革命。”“中國的事,歷來是有槍為大。”提出“槍桿子裏麵出政權”的毛澤東,曾經指揮過無數次戰鬥和戰役,但他本人卻一輩子不願使用任何型號的槍枝。著名的紅軍
指揮員蕭克說,他隻看見毛澤東掛過一次槍,那次傳說毛澤東被開除了黨籍,從軍長降到了師長,毛澤東就挎了支駁殼槍來到官兵們中間。他說:“身背盒子槍,師長見軍長。我不是個武人,文人隻能動筆桿子。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當師長有點玄乎。”在朱德的記憶中,毛澤東也隻使過一次槍,那是一九二九年初在贛南的一次戰鬥中,形勢危急時他看見毛澤東提著槍親自帶領警衛班向前沖。
朱德和毛澤東會合之後,按照中共湖南特委的決定,兩支部隊被統編成一個軍,名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下轄三個師。工農革命軍成立一個月後,根據中共中央“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的通告,根據中共中央在寫給前敵委員會的一封信中的指示:“關於你們的軍隊,可以正式改稱紅軍。”一九二八年六月,“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正式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和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支紅軍。
那時紅軍的生活艱苦異常,常常因為沒有糧食,官兵們隻能吃野菜和野果。在井岡山,南瓜常常是紅軍的飯。新入伍的紅軍戰士曾經抱怨說:“打倒資產階級吃南瓜。”毛澤東則風趣地說:“這些新同誌認為他們的敵人就是資產階級和南瓜。”在這樣的一支隊伍裏,令紅軍官兵捨生忘死的動因是:隻有在這裏他們才擁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人世間的平等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猶如夢幻中的珍寶。紅軍是這個世界上官兵之間從著裝到待遇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的軍隊。毛澤東和戰士們一起嚐試各種不會令人中毒的野菜,朱德有一根和所有紅軍官兵一樣刻著名字的扁擔。平均年齡不到二十歲的紅軍士兵打仗、訓練、學文化、唱歌、打球、種地,彼此之間沒有歧視,不允許打罵。那些識字又快又多的戰士,能得到一支鉛筆之類的獎勵,紅軍部隊中的所有官兵們都很在乎這樣的榮譽。紅軍因為武器簡陋打仗時格外勇敢兇猛,這使紅軍的傷亡率很高,在這支隊伍裏可以看見許多二十歲不到便少了一條胳臂的少年,但令人驚異的是,縱然如此,他們依舊個個精神飽滿鬥誌高昂。
羊東坳山深澗狹,隻有一條很窄的水槽從那裏通過。退下來的紅軍官兵擁擠在一起走上水槽,很快,木製的水槽斷了。紅軍在水槽斷裂的那個瞬間聽到了迎麵兩百米處桂軍陣地上響起的機槍射擊聲。桂軍將數挺機槍聚集在一起,射出的子彈被狹窄的山澗擠壓得異常迅疾而鋒利,紅軍即刻便出現大量的傷亡,倒下的人重重疊疊地摞在了一起。到第二天戰鬥結束時,當地四百多位農民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把這條山澗裏的紅軍官兵的屍體全部掩埋掉。
這一天傍晚,接近五時的時候,周仁傑的前衛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他們把重傷員集中放在了鎮東南尖峰山鞍部的草叢中,然後便在當地青年農民陳正財的帶領下匆匆撤離了戰場。邊無際的低吟。留在這裏的紅軍傷員大部分被搜山的敵人發現後就地殺害了,少數還能動的自己爬到懸崖邊滾了下去。
一九三四年十月七日,天快黑下來的時候,甘溪之戰結束了。
受到國民黨軍兇猛追殺的紅軍第六軍團,經過整整兩個月異常頑強的突圍之後,除了流盡鮮血永遠倒下的官兵外,其餘的紅軍相互間都失去了聯繫,他們分散消失在中國西南山高穀深的茫茫密林之中。
逐漸明朗起來的歷史表明,雖然相對整個中國版圖來講麵積很小,但對於聚集在紅色蘇區裏的那些頭戴紅星的政治精英和追隨著他們的青年農民來講,在一九三四年夏秋交替的季節裏,一段新的歷史——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是走向新生還是走向滅亡——的確就要開始了。隻是那時候,沒有人意識到紅軍第六軍團的遭遇,已經成為一個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發生的前兆。
長征 二(1)
井岡山,方圓二百七十五平方公裏,五大隘口雄踞峽穀,一夫擋關萬夫莫開。這裏遠離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毛澤東很快便在這裏建立起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工農兵政府,二十五歲的譚震林被任命為政府主席。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武裝割據”計劃自此開始實施。晚年的時候,毛澤東曾向外國友人談到一九二七年的往事,他說:“國民黨如果不抓人殺人,我也不會去革命。”“中國的事,歷來是有槍為大。”提出“槍桿子裏麵出政權”的毛澤東,曾經指揮過無數次戰鬥和戰役,但他本人卻一輩子不願使用任何型號的槍枝。著名的紅軍
指揮員蕭克說,他隻看見毛澤東掛過一次槍,那次傳說毛澤東被開除了黨籍,從軍長降到了師長,毛澤東就挎了支駁殼槍來到官兵們中間。他說:“身背盒子槍,師長見軍長。我不是個武人,文人隻能動筆桿子。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當師長有點玄乎。”在朱德的記憶中,毛澤東也隻使過一次槍,那是一九二九年初在贛南的一次戰鬥中,形勢危急時他看見毛澤東提著槍親自帶領警衛班向前沖。
朱德和毛澤東會合之後,按照中共湖南特委的決定,兩支部隊被統編成一個軍,名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王爾琢任參謀長,下轄三個師。工農革命軍成立一個月後,根據中共中央“在割據區域所建立之軍隊,可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以前工農革命軍的名義”的通告,根據中共中央在寫給前敵委員會的一封信中的指示:“關於你們的軍隊,可以正式改稱紅軍。”一九二八年六月,“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正式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毛澤東和朱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是中國革命史上第一支紅軍。
那時紅軍的生活艱苦異常,常常因為沒有糧食,官兵們隻能吃野菜和野果。在井岡山,南瓜常常是紅軍的飯。新入伍的紅軍戰士曾經抱怨說:“打倒資產階級吃南瓜。”毛澤東則風趣地說:“這些新同誌認為他們的敵人就是資產階級和南瓜。”在這樣的一支隊伍裏,令紅軍官兵捨生忘死的動因是:隻有在這裏他們才擁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人世間的平等在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猶如夢幻中的珍寶。紅軍是這個世界上官兵之間從著裝到待遇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的軍隊。毛澤東和戰士們一起嚐試各種不會令人中毒的野菜,朱德有一根和所有紅軍官兵一樣刻著名字的扁擔。平均年齡不到二十歲的紅軍士兵打仗、訓練、學文化、唱歌、打球、種地,彼此之間沒有歧視,不允許打罵。那些識字又快又多的戰士,能得到一支鉛筆之類的獎勵,紅軍部隊中的所有官兵們都很在乎這樣的榮譽。紅軍因為武器簡陋打仗時格外勇敢兇猛,這使紅軍的傷亡率很高,在這支隊伍裏可以看見許多二十歲不到便少了一條胳臂的少年,但令人驚異的是,縱然如此,他們依舊個個精神飽滿鬥誌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