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第三軍轉戰在湖南西部,中國革命史中稱那片開滿高高的巴茅花的土地為湘西。紅三軍的領導人名叫賀龍。
第六軍團在撤出根據地後的一次次突圍中損失嚴重,唯一的收穫是他們發現在所有企圖消滅紅軍的國民黨軍隊中,黔軍的戰鬥力是最弱的。於是,第六軍團決定迎著黔軍打開缺口以衝出包圍圈。這個判斷果然正確,紅軍最終擊潰了黔軍的阻擊一路進入貴州,占領了貴州東北部的一個小城鎮——舊州。在舊州,軍團長蕭克萬分驚喜,因為他得到了一張一平方米大的地圖。這張珍貴的地圖上的文字是紅軍不認識的洋文,為此,蕭克把舊州天主教堂裏一個叫薄復禮的英國傳教士叫來了。
三十六歲的薄復禮原名魯道夫·阿爾弗雷德·勃沙特·比亞吉特,出生在瑞士德語區,後移居到英國曼徹斯特。他在一個從中國回到曼徹斯特國的傳教士那裏知道了中國,並開始嚮往去中國傳播上帝的福音。這天夜裏,這位又細又瘦又貧窮的傳教士在擔心失去生命的巨大恐懼中,就著一盞煤油燈的亮光,用了大半夜的時間將那張地圖上的法文全部翻譯成了中文。這個舉動一下就緩解了紅軍與傳教士之間的敵對情緒。但最終薄復禮還是被要求留在紅軍隊伍中,因為麵對日益嚴重的傷亡紅軍認為他能搞到藥。傳教士薄復禮就這樣跟隨著中國
工農紅軍踏上了長征之路,並且在歷盡艱難困苦之後活了下來。他於一九三六年四月在昆明附近被釋放,當時軍團長蕭克主持了一個小小的歡送會,紅軍特地為他準備了一隻雞讓他品嚐。薄復禮離開中國回到英國後對全世界說:“中國紅軍那種令人驚異的熱情,對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對自己信仰的執著,是前所未聞的。”
對舊州的占領並沒有緩解第六軍團所麵臨的危機,蕭克在地圖上找到了與紅三軍會合的準確位置,而去往那個方向必會陷入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第六軍團決定暫時放棄直接向北,轉向西,渡過縱貫貴州境內的水流湍急的烏江,再以烏江為屏障尋找機會向紅三軍靠近。但是,當第六軍團到達烏江岸邊準備衝破黔軍防線的時候,中革軍委的電報又到了,電報嚴令他們“無論如何不得再向西移動”。電報同時說,賀龍的部隊已經占領貴州與湖南交界處的印江,作好了接應第六軍團的準備;而追擊的國民黨軍正在向南移動,第六軍團應該立即向貴州東北部的石阡一帶前進。從地圖上看,這確實是與紅三軍會合的最近的一條路線。但是,隨後發生的事實證明,國民黨軍已經向南移動的情報是毫無根據的推測,而這一推測幾乎斷送了整個第六軍團。此刻,敵人已準確地判斷出第六軍團如果急切地想與賀龍的部隊會合,於是,當第六軍團在烏江岸邊研究如何執行中革軍委的命令的時候,國民黨中央軍、黔軍、桂軍和湘軍已經製訂出了完整的大規模合圍計劃。第六軍團就這樣從烏江邊折回,一步步走進了一個埋伏著巨大危險的包圍圈中。
十月七日淩晨,第六軍團從烏江邊的走馬坪出發了。三營為前衛團的前衛營,三營營長周仁傑處在團偵察班與營尖兵排之間,他認為這個位置有利於處置隨時發生的各種情況。
前衛營進入甘溪鎮後,團偵察班和營尖兵排伸出鎮外,向石阡方向觀察警戒。此時,第六軍團的大部已行至官莊至甘溪的十幾公裏的山路上。盡管中革軍委的電報說敵人已經向南移動了,也就是說,至少今天可以放心地按照預定路線前進,因為無論是前麵和還是後麵都沒有敵情,但是軍團指揮員們還是無法完全放心。隊伍出發後不久,軍團部特別詢問了在路上遇到的郵差,並且仔細研讀了從郵差那裏獲得的報紙,而無論郵差的話還是報紙的報導,都證明中革軍委提供的情報是準確的——這一切似乎很好,因為很久沒有這樣的情況了。數月來第六軍團一直處在被堵截和追擊之中,每天傳給部隊的行軍命令隻能含糊地把宿營地點寫成“相機宿營”,而今天關於宿營地點的命令中明確地寫著:甘溪。可是,盡管情況很好,卻總是好得令人有點不那麽放心。此刻,第六軍團的士兵們坐在濕漉漉的路邊開始休息,女戰士甚至開始梳理讓雨水淋濕的頭髮。馬上就要到達宿營地了,如果太陽能夠出來,找到些幹柴燒些熱水把腫脹的腳泡一泡,幸運的話再找到些包穀山芋什麽的塞到嘴裏,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但是,第六軍團紅軍官兵的所有美好的期望,都被那三個在雨霧突然出現的穿著土黃色上衣和短褲的人以及跟在他們身後的那條土黃色的狗徹底粉碎了。
周仁傑的手下意識地伸進衣服摸出駁殼槍,同時向穿著便衣的偵察班長周來仔遞了個極特殊的眼神。周來仔帶領幾個同樣穿著便衣的偵察員迅速迎了上去,然後突然撲倒了兩個穿著土黃色上衣和短褲的人,另一個人連同那條土黃色的狗跑掉了。狗在奔跑時狂吠不已,悽厲的叫聲打破了山野的寂靜。被紅軍偵察員抓獲的人咿哩哇啦,說的是周仁傑聽不大懂的土話,這些發音奇怪的土話和瘋狂不止的狗叫混雜在一起,使周仁傑頓時緊張起來。土話是廣西方言,可以肯定,眼前的這兩個人是桂軍的偵察員。接著,俘虜的口供令周仁傑的腦袋像炸開了一樣:桂軍十九師的先頭部隊已經接近甘溪鎮北麵的山脊了。
第六軍團在撤出根據地後的一次次突圍中損失嚴重,唯一的收穫是他們發現在所有企圖消滅紅軍的國民黨軍隊中,黔軍的戰鬥力是最弱的。於是,第六軍團決定迎著黔軍打開缺口以衝出包圍圈。這個判斷果然正確,紅軍最終擊潰了黔軍的阻擊一路進入貴州,占領了貴州東北部的一個小城鎮——舊州。在舊州,軍團長蕭克萬分驚喜,因為他得到了一張一平方米大的地圖。這張珍貴的地圖上的文字是紅軍不認識的洋文,為此,蕭克把舊州天主教堂裏一個叫薄復禮的英國傳教士叫來了。
三十六歲的薄復禮原名魯道夫·阿爾弗雷德·勃沙特·比亞吉特,出生在瑞士德語區,後移居到英國曼徹斯特。他在一個從中國回到曼徹斯特國的傳教士那裏知道了中國,並開始嚮往去中國傳播上帝的福音。這天夜裏,這位又細又瘦又貧窮的傳教士在擔心失去生命的巨大恐懼中,就著一盞煤油燈的亮光,用了大半夜的時間將那張地圖上的法文全部翻譯成了中文。這個舉動一下就緩解了紅軍與傳教士之間的敵對情緒。但最終薄復禮還是被要求留在紅軍隊伍中,因為麵對日益嚴重的傷亡紅軍認為他能搞到藥。傳教士薄復禮就這樣跟隨著中國
工農紅軍踏上了長征之路,並且在歷盡艱難困苦之後活了下來。他於一九三六年四月在昆明附近被釋放,當時軍團長蕭克主持了一個小小的歡送會,紅軍特地為他準備了一隻雞讓他品嚐。薄復禮離開中國回到英國後對全世界說:“中國紅軍那種令人驚異的熱情,對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對自己信仰的執著,是前所未聞的。”
對舊州的占領並沒有緩解第六軍團所麵臨的危機,蕭克在地圖上找到了與紅三軍會合的準確位置,而去往那個方向必會陷入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中。第六軍團決定暫時放棄直接向北,轉向西,渡過縱貫貴州境內的水流湍急的烏江,再以烏江為屏障尋找機會向紅三軍靠近。但是,當第六軍團到達烏江岸邊準備衝破黔軍防線的時候,中革軍委的電報又到了,電報嚴令他們“無論如何不得再向西移動”。電報同時說,賀龍的部隊已經占領貴州與湖南交界處的印江,作好了接應第六軍團的準備;而追擊的國民黨軍正在向南移動,第六軍團應該立即向貴州東北部的石阡一帶前進。從地圖上看,這確實是與紅三軍會合的最近的一條路線。但是,隨後發生的事實證明,國民黨軍已經向南移動的情報是毫無根據的推測,而這一推測幾乎斷送了整個第六軍團。此刻,敵人已準確地判斷出第六軍團如果急切地想與賀龍的部隊會合,於是,當第六軍團在烏江岸邊研究如何執行中革軍委的命令的時候,國民黨中央軍、黔軍、桂軍和湘軍已經製訂出了完整的大規模合圍計劃。第六軍團就這樣從烏江邊折回,一步步走進了一個埋伏著巨大危險的包圍圈中。
十月七日淩晨,第六軍團從烏江邊的走馬坪出發了。三營為前衛團的前衛營,三營營長周仁傑處在團偵察班與營尖兵排之間,他認為這個位置有利於處置隨時發生的各種情況。
前衛營進入甘溪鎮後,團偵察班和營尖兵排伸出鎮外,向石阡方向觀察警戒。此時,第六軍團的大部已行至官莊至甘溪的十幾公裏的山路上。盡管中革軍委的電報說敵人已經向南移動了,也就是說,至少今天可以放心地按照預定路線前進,因為無論是前麵和還是後麵都沒有敵情,但是軍團指揮員們還是無法完全放心。隊伍出發後不久,軍團部特別詢問了在路上遇到的郵差,並且仔細研讀了從郵差那裏獲得的報紙,而無論郵差的話還是報紙的報導,都證明中革軍委提供的情報是準確的——這一切似乎很好,因為很久沒有這樣的情況了。數月來第六軍團一直處在被堵截和追擊之中,每天傳給部隊的行軍命令隻能含糊地把宿營地點寫成“相機宿營”,而今天關於宿營地點的命令中明確地寫著:甘溪。可是,盡管情況很好,卻總是好得令人有點不那麽放心。此刻,第六軍團的士兵們坐在濕漉漉的路邊開始休息,女戰士甚至開始梳理讓雨水淋濕的頭髮。馬上就要到達宿營地了,如果太陽能夠出來,找到些幹柴燒些熱水把腫脹的腳泡一泡,幸運的話再找到些包穀山芋什麽的塞到嘴裏,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但是,第六軍團紅軍官兵的所有美好的期望,都被那三個在雨霧突然出現的穿著土黃色上衣和短褲的人以及跟在他們身後的那條土黃色的狗徹底粉碎了。
周仁傑的手下意識地伸進衣服摸出駁殼槍,同時向穿著便衣的偵察班長周來仔遞了個極特殊的眼神。周來仔帶領幾個同樣穿著便衣的偵察員迅速迎了上去,然後突然撲倒了兩個穿著土黃色上衣和短褲的人,另一個人連同那條土黃色的狗跑掉了。狗在奔跑時狂吠不已,悽厲的叫聲打破了山野的寂靜。被紅軍偵察員抓獲的人咿哩哇啦,說的是周仁傑聽不大懂的土話,這些發音奇怪的土話和瘋狂不止的狗叫混雜在一起,使周仁傑頓時緊張起來。土話是廣西方言,可以肯定,眼前的這兩個人是桂軍的偵察員。接著,俘虜的口供令周仁傑的腦袋像炸開了一樣:桂軍十九師的先頭部隊已經接近甘溪鎮北麵的山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