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那禮物正是基普留在飛船上的電子遊戲板。
“謝謝您,吉姆。”基普接過遊戲板,緊緊抱在懷裏,“我老早就想念‘彗星’號機長和‘正義軍團’的朋友們了。現在,他們回來了,我真高興。不過,我不會像以前那樣,成天玩遊戲了。”
突然,基普注意到了斯坦伯格的孩子們。隻見他們穿著鄭博士為他們裁剪的太空衣,隻是衣服太大了,不合身,穿在他們身上,顯得很滑稽。他們愉快地笑著,與黛緊緊擁抱。
“我原以為我們完了,”基普說道,“沒想到你們還活著。現在好了,隻要大家太平無事,就還有希望。”
【全書完】
書評1 “我們需要的科幻”
劉慈欣
如果您想做一個終身難忘的夢,我可以介紹個經驗:在一個冬夜(最好是我們北方的冬天),到一間沒有暖氣溫度接近冰點的空蕩蕩的黑暗的大倉庫中,睡在一個硬板床上,蓋的越少越好,剛剛不至於冷得讓你睡不著為止。這一夜的夢肯定是高質量的,寒冷中的夢最逼真,而且當你醒來時,寒冷又會令你分不清夢境和現實。
《黑太陽》就是一個這樣的夢。
在這個夢裏,你站在一個黑白兩色的宇宙中,白的是腳下無際的冰原,黑的是上麵深不見底的太空,更黑的是那個死太陽,但就在那個比太空更黑的圓盤上,有發著暗紅色光芒的交錯的裂紋。你們幾個人在這冰原上夢遊般地走著,眼神呆滯,控製你們意識的小黑石在腦後反射著星星的寒光。你們看到了億萬年前留下的黑色的高塔和廟宇,廟宇的黑牆上怪獸的黃眼睛在盯著你們……這裏距地球可能有百萬光年,這個時間距我們的現實已有十億年之久,在那遙遠得無法想像的地球故鄉,人類文明早已消失,可能地球本身也不存在了。整個冷寂的宇宙中,中剩下你們,幾個在黑太陽下的冰凍海洋上呆滯夢遊的人類……這就是威廉森為我們創造的世界,一個令人戰慄又著迷的世界。
為什麽要讀科幻小說?對於普通的讀者,這是個1+1=2的問題,但同樣是這個問題,對於中國科幻界卻是科幻文學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中國如遊絲般漂忽不定時隱時現的百年科幻史中,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答案,至今,中國科幻人仍在為這個問題感到迷惑,這也是科幻小說的一個根本問題,是這個文學種類存在的基石。《黑太陽》雖不能為這個問題帶來明確的答案,卻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這個問題最早的答案來自於魯迅先生,他認為科幻小說能在中國普及科學,驅除愚昧。不可否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一個偉大的見解,對於當時的中國,它可能比後來那些更合理的見解具有更大的意義,事實上在那個時代,科幻文學在中國如果選擇了其它的目標是愚蠢的,甚至是不可原諒的。這個理論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這個本該完成其歷史使命的理論,卻變得更加牢固,也更加功利化,科幻小說成了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的一個工具,現在在社會上,科幻在許多人的眼中仍是這個形象。那麽,讀者能從《黑太陽》中學到什麽科學知識呢?也許能學到一些,但更多得到的是誤導。即使從不太嚴格的科學眼光看,波態飛行中那些遇到恆星的引力場而由波態恢復到常態的飛船、黑太陽行星上那些歷經十億年仍能控製不同星球物種的思維的長生石,都經不起起碼的推敲。
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什麽要讀科幻小說問題終於出現了第二個答案:為了在科幻的背景上更深刻地認識社會。不錯,《黑太陽》中真的有不少人性和社會的內容,那艘飛船就是一個人類社會的縮影,自私、狹隘、貪婪,勾心鬥角、貪汙腐化等等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同時,在眾多的九十年代未的西方科幻作品中,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也較為鮮明。但如果您在幾十年後還能記得這部小說的話,那記住的肯定不是這些東西。如果真的有人為了這些而看《黑太陽》,那他最好去買一套《人間喜劇》,對於人性和社會,巴爾紮克拉下的那點兒也比這本書深刻。事實上幾十年後這部小說中的人物你可能一個都記不起來,但你絕對不會忘記人類做為一個整體在這個黑太陽下的冷寂世界中的恐懼和迷茫。
對於為什麽要讀科幻小說還有一個答案:它能使我們對人類麵臨的各種各樣的未來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以使我們能夠提前預防,或至少是從容麵對未來的災難。《黑太陽》描寫的確實是未來,也確實是災難,但那是在距今十億年之後的未來裏,距地球百萬光年之遙的世界中的災難,從我們的太陽的質量等級看,它在那時將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結束生命,如果那時地球上仍存在著文明的話,它將終結於火海中而不是嚴寒裏。描述那樣的未來災難以增強我們的心理承受力,多少有些牽強附會。
但盡管如此,為什麽《黑太陽》還是讓我們著迷?答案很簡單,我們想去那裏,想去威廉森為我們創造的那個百萬光年之遙的十億年之後的黑太陽下的世界,我們自願把威廉森遞過來的這顆黑色的長生石貼在腦門上,以便在它的控製下夢遊。
有時候我們懷疑,上帝可能是一位科幻小說家,因為科幻小說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個不同的世界,盡管對於科幻而言這些世界僅能存在於想像之中。事實上,早期的科幻小說並沒有試圖去創造完整的世界,而隻滿足於創造某種東西,比如凡爾納的那些大機器。後來,科幻小說由創造大機器發展到創造世界,標誌著科幻文學由工程師向造物主的飛越。但這造物主的活兒並不好幹,科幻史上留下的能稱之為經典的想像世界是屈指可數的,就像文學史上留下了哈姆雷特、唐吉訶德這些人物形象一樣,科幻史上留下了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克拉克的拉瑪飛船和郝伯特的沙丘行星。《黑太陽》誕生不久,我們當然無法斷言它的世界能成為經典,但可以肯定這個世界是創造得極為出色的。
“謝謝您,吉姆。”基普接過遊戲板,緊緊抱在懷裏,“我老早就想念‘彗星’號機長和‘正義軍團’的朋友們了。現在,他們回來了,我真高興。不過,我不會像以前那樣,成天玩遊戲了。”
突然,基普注意到了斯坦伯格的孩子們。隻見他們穿著鄭博士為他們裁剪的太空衣,隻是衣服太大了,不合身,穿在他們身上,顯得很滑稽。他們愉快地笑著,與黛緊緊擁抱。
“我原以為我們完了,”基普說道,“沒想到你們還活著。現在好了,隻要大家太平無事,就還有希望。”
【全書完】
書評1 “我們需要的科幻”
劉慈欣
如果您想做一個終身難忘的夢,我可以介紹個經驗:在一個冬夜(最好是我們北方的冬天),到一間沒有暖氣溫度接近冰點的空蕩蕩的黑暗的大倉庫中,睡在一個硬板床上,蓋的越少越好,剛剛不至於冷得讓你睡不著為止。這一夜的夢肯定是高質量的,寒冷中的夢最逼真,而且當你醒來時,寒冷又會令你分不清夢境和現實。
《黑太陽》就是一個這樣的夢。
在這個夢裏,你站在一個黑白兩色的宇宙中,白的是腳下無際的冰原,黑的是上麵深不見底的太空,更黑的是那個死太陽,但就在那個比太空更黑的圓盤上,有發著暗紅色光芒的交錯的裂紋。你們幾個人在這冰原上夢遊般地走著,眼神呆滯,控製你們意識的小黑石在腦後反射著星星的寒光。你們看到了億萬年前留下的黑色的高塔和廟宇,廟宇的黑牆上怪獸的黃眼睛在盯著你們……這裏距地球可能有百萬光年,這個時間距我們的現實已有十億年之久,在那遙遠得無法想像的地球故鄉,人類文明早已消失,可能地球本身也不存在了。整個冷寂的宇宙中,中剩下你們,幾個在黑太陽下的冰凍海洋上呆滯夢遊的人類……這就是威廉森為我們創造的世界,一個令人戰慄又著迷的世界。
為什麽要讀科幻小說?對於普通的讀者,這是個1+1=2的問題,但同樣是這個問題,對於中國科幻界卻是科幻文學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中國如遊絲般漂忽不定時隱時現的百年科幻史中,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答案,至今,中國科幻人仍在為這個問題感到迷惑,這也是科幻小說的一個根本問題,是這個文學種類存在的基石。《黑太陽》雖不能為這個問題帶來明確的答案,卻給了我們許多啟示。
這個問題最早的答案來自於魯迅先生,他認為科幻小說能在中國普及科學,驅除愚昧。不可否認,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是一個偉大的見解,對於當時的中國,它可能比後來那些更合理的見解具有更大的意義,事實上在那個時代,科幻文學在中國如果選擇了其它的目標是愚蠢的,甚至是不可原諒的。這個理論一直持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那時這個本該完成其歷史使命的理論,卻變得更加牢固,也更加功利化,科幻小說成了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的一個工具,現在在社會上,科幻在許多人的眼中仍是這個形象。那麽,讀者能從《黑太陽》中學到什麽科學知識呢?也許能學到一些,但更多得到的是誤導。即使從不太嚴格的科學眼光看,波態飛行中那些遇到恆星的引力場而由波態恢復到常態的飛船、黑太陽行星上那些歷經十億年仍能控製不同星球物種的思維的長生石,都經不起起碼的推敲。
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什麽要讀科幻小說問題終於出現了第二個答案:為了在科幻的背景上更深刻地認識社會。不錯,《黑太陽》中真的有不少人性和社會的內容,那艘飛船就是一個人類社會的縮影,自私、狹隘、貪婪,勾心鬥角、貪汙腐化等等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同時,在眾多的九十年代未的西方科幻作品中,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也較為鮮明。但如果您在幾十年後還能記得這部小說的話,那記住的肯定不是這些東西。如果真的有人為了這些而看《黑太陽》,那他最好去買一套《人間喜劇》,對於人性和社會,巴爾紮克拉下的那點兒也比這本書深刻。事實上幾十年後這部小說中的人物你可能一個都記不起來,但你絕對不會忘記人類做為一個整體在這個黑太陽下的冷寂世界中的恐懼和迷茫。
對於為什麽要讀科幻小說還有一個答案:它能使我們對人類麵臨的各種各樣的未來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以使我們能夠提前預防,或至少是從容麵對未來的災難。《黑太陽》描寫的確實是未來,也確實是災難,但那是在距今十億年之後的未來裏,距地球百萬光年之遙的世界中的災難,從我們的太陽的質量等級看,它在那時將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結束生命,如果那時地球上仍存在著文明的話,它將終結於火海中而不是嚴寒裏。描述那樣的未來災難以增強我們的心理承受力,多少有些牽強附會。
但盡管如此,為什麽《黑太陽》還是讓我們著迷?答案很簡單,我們想去那裏,想去威廉森為我們創造的那個百萬光年之遙的十億年之後的黑太陽下的世界,我們自願把威廉森遞過來的這顆黑色的長生石貼在腦門上,以便在它的控製下夢遊。
有時候我們懷疑,上帝可能是一位科幻小說家,因為科幻小說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個不同的世界,盡管對於科幻而言這些世界僅能存在於想像之中。事實上,早期的科幻小說並沒有試圖去創造完整的世界,而隻滿足於創造某種東西,比如凡爾納的那些大機器。後來,科幻小說由創造大機器發展到創造世界,標誌著科幻文學由工程師向造物主的飛越。但這造物主的活兒並不好幹,科幻史上留下的能稱之為經典的想像世界是屈指可數的,就像文學史上留下了哈姆雷特、唐吉訶德這些人物形象一樣,科幻史上留下了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克拉克的拉瑪飛船和郝伯特的沙丘行星。《黑太陽》誕生不久,我們當然無法斷言它的世界能成為經典,但可以肯定這個世界是創造得極為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