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皇帝也瘋狂:歷史上的玩鬧皇帝 作者:陳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忠賢原來不過是個市井無賴,因為借錢不還,讓人逼債逼急了,就憤而自宮,入宮做了太監。他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狡黠多智,記性特別好,還善於逢迎拍馬,所以不久就在宮中混得不錯。後來又勾搭上極受皇帝寵愛的奶媽客氏,做了客氏的“對食”,成了皇帝身邊親近的人。他善於揣摩皇帝心意,知道
小皇帝愛玩,就想出各種新鮮有趣的玩法讓小皇帝開心不已,因此得到了小皇帝的極大信任,就讓他做了秉筆太監。
“秉筆”太監而不識字,怎麽批答奏摺呢。這倒也難不倒魏忠賢,他自有辦法。他讓親信把奏章上晦澀的文言給他用口語講出來。然後他發號施令,再由那人翻成文言,給他用硃筆寫在奏摺上。這麽一番折騰,倒也弄得有模有樣。小皇帝也是文盲,又糊糊塗塗地愛忘事,自然不會和他計較這些。魏忠賢還和他的前輩劉瑾公公學了一招,也是等皇帝正玩得高興,比如說正在拿著刨子鋸子大作木工活的時候,就拿上公文奏摺請皇帝批示,皇帝興致正高,哪裏想看這些玩意,總是不耐煩地揮揮手,讓他去自行處理。於是,魏忠賢就把朝中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魏忠賢胡作非為,朝中大臣們自然不幹。左副都禦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說:“宮中、府中,大事、小事,無一不是忠賢專擅”,一時間百官響應,彈劾魏忠賢的呼聲甚高,連魏忠賢都有點害怕,對皇帝說自己要出宮避禍。皇帝哪裏肯放,溫言勸諭,百般挽留,還為此輟朝三日;後來又傳下聖旨,敕諸臣不得擅出奏事。於是群臣大嘩,又開始紛紛上奏。可皇帝就是鐵了心要留魏忠賢,大臣們也沒有辦法,首輔葉向高還因此辭職。而魏忠賢看到皇帝對他如此支持,膽子就越來越大了。他總攬朝內外一切大權,人稱“九千歲”,還有人稱他“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和“萬歲”隻差一歲。朝中官吏多投奔到他的門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等名號。他的死黨從中央到地方,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皆有。當然,魏忠賢也不是得到所有人的附合,和他做激烈鬥爭的,就是“東林黨”。
東林黨由其領袖顧憲成所講學的東林書院而得名。顧憲成曾經給東林書院題寫了一幅很有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由此可見此“黨”人的抱負。他們往往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大膽彈劾朝中權貴,甚至敢於冒犯“龍顏”。他們提出反對礦監稅使掠奪、減輕賦役負擔、發展東南地區經濟等主張,同時要求開放言路、抑製宦官和貴族特權、實行改良。這些針砭時政的意見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魏忠賢亂政受到了他們的極力彈劾,就對他們恨之入骨,瘋狂迫害。他搗毀了東林書院,還把全國的書院都關閉了,又誣陷已經退休的東林黨領袖高攀龍貪贓枉法,派遣錦衣衛騎快馬去加以抓捕。高攀龍卻十分鎮定,寫好兩封信交給孫子,讓他們明天交給錦衣衛的人,之後便投入池中而死。
魏忠賢又指使爪牙去蘇州抓另一位東林黨人周順昌,結果在當地激起民憤,數千人聚集在官府衙門外,以顏佩韋等人為首擊鼓鳴冤。太監們驕橫不法,與民眾產生了衝突,當場被打死了一個。東林廠於是,巡撫毛一鷺向朝廷報告“吳人盡反”,派軍隊鎮壓,逮捕了顏佩韋等五人,汙衊他們是“首亂者””,隨即加以殺害。為防止民眾再次造反,竟將五人首級懸於城門之上,來威懾民眾。但當天晚上魏忠賢就做了一個惡夢,夢見五人索要他的首級。他極為恐慌,害怕自己就要死掉。這時手下人給他出了個主意,勸他給自己建祠堂,一來自己的肉身化成了塑像,可以鎮住這些鬼魂;二來可以更好地控製民眾,增添他們的恐懼心。一般祠堂都是為了紀念去世的人而建的,但魏忠賢還活著沒死,所以就叫做“生祠”。於是魏忠賢就命令心腹在蘇州為自己修建生祠。生祠建得富麗堂皇。匾額上是皇帝的禦書“普德”兩字。祠堂裏麵供奉著魏忠賢的肖像,用罕見的香木雕刻,眉眼口鼻,四肢衣著,都與本人一般無二。肖像的肚子裏,裝滿了金玉珠寶。在頭髻上留下一小孔,裏麵插著四季的鮮花,芬芳撲鼻,香氣四溢。一幫馬屁精每天都要到生祠燒香叩拜,命令凡是路過的人,也要行五拜禮,呼九千九百歲。
有了打頭的,別的馬屁精自然紛紛仿效,都把這當成了向魏忠賢獻忠心的手段。一時間“九千歲”生祠滿天下。一座比一座富麗,“極壯麗莊嚴,不但朱戶雕梁,甚有用琉璃瓦,幾同宮殿”,祠中都供奉魏忠賢生像,頭戴官帽,身穿朝服,手持玉笏,竟是帝王的規格了。各地官員在迎奉塑像時也莊嚴肅穆,儼然如迎接皇帝一般。不僅為官者如此,一般商人、土豪,乃至地痞、無賴也都跟著湊熱鬧,規模越搞越大,裝飾越搞越華麗,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拆民房、廟宇甚至於學校來爭建生祠的。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鬆江監生陸萬令,居然奏請在國子監裏為魏忠賢建造一座祠堂,還在奏章中肉麻地說“九千歲”功德蓋世,堪比孔子,把魏忠賢和孔子並提。顧炎武在總結明亡原因時,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士大夫無恥”,可謂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小皇帝愛玩,就想出各種新鮮有趣的玩法讓小皇帝開心不已,因此得到了小皇帝的極大信任,就讓他做了秉筆太監。
“秉筆”太監而不識字,怎麽批答奏摺呢。這倒也難不倒魏忠賢,他自有辦法。他讓親信把奏章上晦澀的文言給他用口語講出來。然後他發號施令,再由那人翻成文言,給他用硃筆寫在奏摺上。這麽一番折騰,倒也弄得有模有樣。小皇帝也是文盲,又糊糊塗塗地愛忘事,自然不會和他計較這些。魏忠賢還和他的前輩劉瑾公公學了一招,也是等皇帝正玩得高興,比如說正在拿著刨子鋸子大作木工活的時候,就拿上公文奏摺請皇帝批示,皇帝興致正高,哪裏想看這些玩意,總是不耐煩地揮揮手,讓他去自行處理。於是,魏忠賢就把朝中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
魏忠賢胡作非為,朝中大臣們自然不幹。左副都禦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說:“宮中、府中,大事、小事,無一不是忠賢專擅”,一時間百官響應,彈劾魏忠賢的呼聲甚高,連魏忠賢都有點害怕,對皇帝說自己要出宮避禍。皇帝哪裏肯放,溫言勸諭,百般挽留,還為此輟朝三日;後來又傳下聖旨,敕諸臣不得擅出奏事。於是群臣大嘩,又開始紛紛上奏。可皇帝就是鐵了心要留魏忠賢,大臣們也沒有辦法,首輔葉向高還因此辭職。而魏忠賢看到皇帝對他如此支持,膽子就越來越大了。他總攬朝內外一切大權,人稱“九千歲”,還有人稱他“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和“萬歲”隻差一歲。朝中官吏多投奔到他的門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等名號。他的死黨從中央到地方,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皆有。當然,魏忠賢也不是得到所有人的附合,和他做激烈鬥爭的,就是“東林黨”。
東林黨由其領袖顧憲成所講學的東林書院而得名。顧憲成曾經給東林書院題寫了一幅很有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由此可見此“黨”人的抱負。他們往往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大膽彈劾朝中權貴,甚至敢於冒犯“龍顏”。他們提出反對礦監稅使掠奪、減輕賦役負擔、發展東南地區經濟等主張,同時要求開放言路、抑製宦官和貴族特權、實行改良。這些針砭時政的意見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魏忠賢亂政受到了他們的極力彈劾,就對他們恨之入骨,瘋狂迫害。他搗毀了東林書院,還把全國的書院都關閉了,又誣陷已經退休的東林黨領袖高攀龍貪贓枉法,派遣錦衣衛騎快馬去加以抓捕。高攀龍卻十分鎮定,寫好兩封信交給孫子,讓他們明天交給錦衣衛的人,之後便投入池中而死。
魏忠賢又指使爪牙去蘇州抓另一位東林黨人周順昌,結果在當地激起民憤,數千人聚集在官府衙門外,以顏佩韋等人為首擊鼓鳴冤。太監們驕橫不法,與民眾產生了衝突,當場被打死了一個。東林廠於是,巡撫毛一鷺向朝廷報告“吳人盡反”,派軍隊鎮壓,逮捕了顏佩韋等五人,汙衊他們是“首亂者””,隨即加以殺害。為防止民眾再次造反,竟將五人首級懸於城門之上,來威懾民眾。但當天晚上魏忠賢就做了一個惡夢,夢見五人索要他的首級。他極為恐慌,害怕自己就要死掉。這時手下人給他出了個主意,勸他給自己建祠堂,一來自己的肉身化成了塑像,可以鎮住這些鬼魂;二來可以更好地控製民眾,增添他們的恐懼心。一般祠堂都是為了紀念去世的人而建的,但魏忠賢還活著沒死,所以就叫做“生祠”。於是魏忠賢就命令心腹在蘇州為自己修建生祠。生祠建得富麗堂皇。匾額上是皇帝的禦書“普德”兩字。祠堂裏麵供奉著魏忠賢的肖像,用罕見的香木雕刻,眉眼口鼻,四肢衣著,都與本人一般無二。肖像的肚子裏,裝滿了金玉珠寶。在頭髻上留下一小孔,裏麵插著四季的鮮花,芬芳撲鼻,香氣四溢。一幫馬屁精每天都要到生祠燒香叩拜,命令凡是路過的人,也要行五拜禮,呼九千九百歲。
有了打頭的,別的馬屁精自然紛紛仿效,都把這當成了向魏忠賢獻忠心的手段。一時間“九千歲”生祠滿天下。一座比一座富麗,“極壯麗莊嚴,不但朱戶雕梁,甚有用琉璃瓦,幾同宮殿”,祠中都供奉魏忠賢生像,頭戴官帽,身穿朝服,手持玉笏,竟是帝王的規格了。各地官員在迎奉塑像時也莊嚴肅穆,儼然如迎接皇帝一般。不僅為官者如此,一般商人、土豪,乃至地痞、無賴也都跟著湊熱鬧,規模越搞越大,裝飾越搞越華麗,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拆民房、廟宇甚至於學校來爭建生祠的。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鬆江監生陸萬令,居然奏請在國子監裏為魏忠賢建造一座祠堂,還在奏章中肉麻地說“九千歲”功德蓋世,堪比孔子,把魏忠賢和孔子並提。顧炎武在總結明亡原因時,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士大夫無恥”,可謂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