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頁
皇帝也瘋狂:歷史上的玩鬧皇帝 作者:陳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七月初七,又到了李煜的生日,他回憶在江南的時節,群臣祝賀,賜酒賜宴,歌舞歡飲,是何等的繁華熱鬧。而現在孤零零的一人,是何等的冷落淒涼。妻子小周後被宋太宗召去,至今未歸,又是何等的屈辱無奈。百感交集之下,他填出了著名的《虞美人》詞: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讓伶工們演唱這首詞,很快被密探報告給了宋太宗,宋太宗大怒,派人送給他一杯毒酒。於是,在他生日的那天,李煜被宋太宗毒死,時年四十二歲,他死後,小周後悲傷過度,不久也鬱鬱而終。
李煜也許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他在詞上的傑出成就,卻使他不愧“詞中之帝”的稱號。他的全部生命都傾注到詞的寫作上,使這個原本用於佐酒調笑的“小道”,上升到可與
唐詩並稱的“一代之文學”。王國維說:“詞到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正說明了這一點。一千年過去了,當年的征戰硝煙已經泯滅於歷史煙塵之中,而李煜的詞作,卻依然流傳不衰,膾炙人口,正如一江春水,滾滾東流。
宋徽宗趙佶
“輕佻”天子執掌天下(1)
大宋哲宗皇帝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皇帝死了,沒兒子,兄弟倒是有幾個,誰來接任就成了個問題。宰相章惇要立簡王,理由是簡王是哲宗的同母弟;向太後卻要立端王。說來說去,倆人就吵起來,章惇氣呼呼地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結果胳膊擰不過大腿,宰相頂不過太後。神宗皇帝的第十一個兒子端王趙佶繼位做了皇帝,時年十九歲,廟號徽宗。章惇敢說皇帝“輕佻”,自然沒好果子吃,最終被貶而死。可是他說端王不適合當皇帝,卻不幸言中了。就連給他扣了一頂奸臣帽子的宋史,也不由感嘆:若是當時有人肯聽章惇一句話,大宋哪裏還有後來那麽多波折。
說起徽宗皇帝的為人,《水滸傳》上有一段好評價:“是個聰明俊俏人物。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如此這般,可見宰相章惇的“輕佻”所言不虛。不過也能看出這年輕的天子倒也聰明博學,多才多藝。當年向太後堅持要立他,或許也是看上了這一點。可聰明人盡管來得琴棋書畫,作賦吟詩,卻未必當得好皇帝。後來有人把徽宗皇帝和他祖上仁宗作對比,仁宗皇帝百般不會,就是會做官家,徽宗皇帝倒是百般都會,可就是不會做官家。
也許這就是為什麽章惇會說他“輕佻不可君天下”了,可這“輕佻”也不是憑空而來。在徽宗成為皇帝之前,還是端王的時候,給他影響最大的人是駙馬都尉王詵,王詵是神宗皇帝妹妹的駙馬,也是當時有名的書畫家和收藏家,和蘇東坡、黃庭堅這樣的書畫大家都有很深的交往,那個有名的西園雅集,就是在他府上。他自己在繪畫上的造詣也很高,傳世的作品尚有《煙江疊嶂圖》。端王本來在書畫上就有天分,在這個姑父的影響下,自然更是精進不少。可此君不僅僅是個風雅之士,還是一個放蕩不羈的主兒。《水滸》裏那“小王都太尉”說的就是他,從他推薦那“踢的一腳好氣毬”的高俅給端王,就可想見此君是何等人物。正是鬥雞走狗,聲色犬馬,一個也不能少。按說他“尚”了公主,公主又是個極賢惠不妒嫉的,允許他左一房小老婆,右一房小老婆地討在家裏,也就該知足了,可他還往花街柳巷跑得歡。這倒也罷了,公主病重,他居然當著公主的麵,就拉來一個小妾胡搞。神宗皇帝知道這事,心裏那個氣啊,可是由於宋代不殺大臣的傳統,也不好把他怎樣,隻好貶官了事。年輕的端王和這麽個主兒混在一起,能學好,才叫見怪。不過如果他隻是個親王,就是愛玩愛鬧,“輕佻”點,也無傷大雅。畢竟,當皇帝之前,沒人把他當作皇位繼承人來培養,隻要老老實實地做一個王爺,不要參與政事,吃喝玩樂即可。結果卻由於哥哥短命,在太後和宰相鬧意氣中成了皇帝,於是當皇帝時把當王爺的“輕佻”發揚光大,最後隻好把國家折騰完蛋了事。
不過這徽宗皇帝剛剛登基,還有向太後看著他呢。他自己也很想好好幹。在即位的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就表明他決心把鬥得亂七八糟的新舊兩黨好好整頓一下。於是進賢臣,遠小人,平冤獄,納諫言,幹得有聲有色。向太後很滿意,半年後就撤簾還政,放手讓他自己親政了。可這皇帝幹著幹著卻煩了起來,老臣們太嘮叨,總是說自己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奏章太多,看得頭疼,哪有王羲之的字、吳道子的畫吸引人呢。還有這平息新舊黨爭,看起來簡單,以為隻要作皇帝的公平中正,不偏不倚,大臣們還爭個啥勁。誰知卻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皇帝的也不知道聽誰的好。皇帝發現這和稀泥的政策不但不能平息爭論,反而讓自己挺沒麵子,再加上那些叨叨他的人多是舊黨老臣,使他心中的天平,不由的偏向到新黨一麵去了。而最後使皇帝決定贊同新黨的,則是大臣們提出的新黨執政人選——蔡京。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讓伶工們演唱這首詞,很快被密探報告給了宋太宗,宋太宗大怒,派人送給他一杯毒酒。於是,在他生日的那天,李煜被宋太宗毒死,時年四十二歲,他死後,小周後悲傷過度,不久也鬱鬱而終。
李煜也許實在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他在詞上的傑出成就,卻使他不愧“詞中之帝”的稱號。他的全部生命都傾注到詞的寫作上,使這個原本用於佐酒調笑的“小道”,上升到可與
唐詩並稱的“一代之文學”。王國維說:“詞到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正說明了這一點。一千年過去了,當年的征戰硝煙已經泯滅於歷史煙塵之中,而李煜的詞作,卻依然流傳不衰,膾炙人口,正如一江春水,滾滾東流。
宋徽宗趙佶
“輕佻”天子執掌天下(1)
大宋哲宗皇帝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皇帝死了,沒兒子,兄弟倒是有幾個,誰來接任就成了個問題。宰相章惇要立簡王,理由是簡王是哲宗的同母弟;向太後卻要立端王。說來說去,倆人就吵起來,章惇氣呼呼地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結果胳膊擰不過大腿,宰相頂不過太後。神宗皇帝的第十一個兒子端王趙佶繼位做了皇帝,時年十九歲,廟號徽宗。章惇敢說皇帝“輕佻”,自然沒好果子吃,最終被貶而死。可是他說端王不適合當皇帝,卻不幸言中了。就連給他扣了一頂奸臣帽子的宋史,也不由感嘆:若是當時有人肯聽章惇一句話,大宋哪裏還有後來那麽多波折。
說起徽宗皇帝的為人,《水滸傳》上有一段好評價:“是個聰明俊俏人物。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如此這般,可見宰相章惇的“輕佻”所言不虛。不過也能看出這年輕的天子倒也聰明博學,多才多藝。當年向太後堅持要立他,或許也是看上了這一點。可聰明人盡管來得琴棋書畫,作賦吟詩,卻未必當得好皇帝。後來有人把徽宗皇帝和他祖上仁宗作對比,仁宗皇帝百般不會,就是會做官家,徽宗皇帝倒是百般都會,可就是不會做官家。
也許這就是為什麽章惇會說他“輕佻不可君天下”了,可這“輕佻”也不是憑空而來。在徽宗成為皇帝之前,還是端王的時候,給他影響最大的人是駙馬都尉王詵,王詵是神宗皇帝妹妹的駙馬,也是當時有名的書畫家和收藏家,和蘇東坡、黃庭堅這樣的書畫大家都有很深的交往,那個有名的西園雅集,就是在他府上。他自己在繪畫上的造詣也很高,傳世的作品尚有《煙江疊嶂圖》。端王本來在書畫上就有天分,在這個姑父的影響下,自然更是精進不少。可此君不僅僅是個風雅之士,還是一個放蕩不羈的主兒。《水滸》裏那“小王都太尉”說的就是他,從他推薦那“踢的一腳好氣毬”的高俅給端王,就可想見此君是何等人物。正是鬥雞走狗,聲色犬馬,一個也不能少。按說他“尚”了公主,公主又是個極賢惠不妒嫉的,允許他左一房小老婆,右一房小老婆地討在家裏,也就該知足了,可他還往花街柳巷跑得歡。這倒也罷了,公主病重,他居然當著公主的麵,就拉來一個小妾胡搞。神宗皇帝知道這事,心裏那個氣啊,可是由於宋代不殺大臣的傳統,也不好把他怎樣,隻好貶官了事。年輕的端王和這麽個主兒混在一起,能學好,才叫見怪。不過如果他隻是個親王,就是愛玩愛鬧,“輕佻”點,也無傷大雅。畢竟,當皇帝之前,沒人把他當作皇位繼承人來培養,隻要老老實實地做一個王爺,不要參與政事,吃喝玩樂即可。結果卻由於哥哥短命,在太後和宰相鬧意氣中成了皇帝,於是當皇帝時把當王爺的“輕佻”發揚光大,最後隻好把國家折騰完蛋了事。
不過這徽宗皇帝剛剛登基,還有向太後看著他呢。他自己也很想好好幹。在即位的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就表明他決心把鬥得亂七八糟的新舊兩黨好好整頓一下。於是進賢臣,遠小人,平冤獄,納諫言,幹得有聲有色。向太後很滿意,半年後就撤簾還政,放手讓他自己親政了。可這皇帝幹著幹著卻煩了起來,老臣們太嘮叨,總是說自己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奏章太多,看得頭疼,哪有王羲之的字、吳道子的畫吸引人呢。還有這平息新舊黨爭,看起來簡單,以為隻要作皇帝的公平中正,不偏不倚,大臣們還爭個啥勁。誰知卻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皇帝的也不知道聽誰的好。皇帝發現這和稀泥的政策不但不能平息爭論,反而讓自己挺沒麵子,再加上那些叨叨他的人多是舊黨老臣,使他心中的天平,不由的偏向到新黨一麵去了。而最後使皇帝決定贊同新黨的,則是大臣們提出的新黨執政人選——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