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皇帝也瘋狂:歷史上的玩鬧皇帝 作者:陳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參加這場混戰是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長沙王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加上已經被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一共有八個諸侯王,史稱“八王之亂”。這場禍亂長達十六年之久,令晉室元氣大傷,更使生靈塗炭。都城洛陽及關中是主戰場,受害尤烈。而且忙於內戰,邊備廢弛,諸王混戰中又引胡人參戰,雜居北方的胡人乘時而起,最終種下了西晉覆亡的種子。
傻乎乎的晉惠帝屢經戰亂,雖然沒能變得聰明,一直都搞不清自己被這麽轉來轉去到底是因為什麽,但也慢慢地有了點閱歷。趙王司馬倫作亂篡位把惠帝關到了金墉城,他經過一番折騰,就對那個掰他手指的義陽王司馬威念念不忘。等到司馬倫倒台,義陽王司馬威也被抓了起來。諸王商議想饒他不死,一直呆呆坐在上座的惠帝忽然發話:“阿皮(司馬威小名)掰我手指,奪我璽綬,不可不殺。” 於是這個阿皮隻得萬分不情願地上了刑場,恐怕這也是惠帝一生中所下的唯一一次體現自已意誌的詔令。後來在成都王司馬穎與東海王司馬越兩方軍隊的混戰中,惠帝處境極其危險,臉上給砍了一刀,身中了三箭,周圍的侍從都跑光了,隻有侍中嵇紹用自己的身軀擋住皇帝。亂兵到了,惠帝大喊:“這是忠臣,你們不要害他。”那些亂兵卻說:“我們奉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的命令,隻不傷害陛下一人。”結果嵇紹死在亂刀之下,他的血濺到了皇帝衣服上。後來皇帝給挪到了安全的地方,侍從們要把血跡洗掉。惠帝卻說:“這是嵇侍中的血啊,為何要洗呢。”這話說得實在是入情入理,便成了這個傻皇帝的又一句名言。後來文天祥在《正氣歌》裏還特地提出“為嵇侍中血”。史家記錄至此,也不由得驚嘆一句:孰言惠帝憨愚哉。這個嵇紹也很有名,他就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嵇康死於司馬昭之手,他的兒子卻成了晉朝的忠臣,世事變幻如此,也真可使人感嘆了。
晉惠帝回到了洛陽,又成了東海王司馬越的傀儡。可這位王爺慢慢覺得這個傻皇帝越來越不順眼,就在光熙元年(306年)十二月,下手毒死了他。因司馬越是晉室疏宗,沒敢自已當皇帝,便擁立武帝二十子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晉懷帝為匈奴漢國所俘,西晉名存實亡,建興四年(316年),匈奴兵又攻入長安,俘獲了晉湣帝,西晉正式滅亡,僅僅立國51年。
宋前廢帝劉子業
“子承父業”惡少登基(1)
大明八年(464年)五月,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因病去世,太子劉子業登基。
按說,老子死了,當兒子的應該悲哀傷心才是。就算是那些殺了老子登基的皇帝,在先皇的葬禮上也不得不幹嚎幾聲,以示他大孝格天,好掩人耳目。但這個新皇帝劉子業卻表現得與眾不同。他不但沒有號啕大哭,反而麵目欣然,似有得色。吏部尚書蔡興宗親自奉上皇帝的璽綬,劉子業就懶洋洋地接在手中,毫無莊重之態。於是蔡興宗憂心忡忡,私下對人說:“看今日的情景,國家之禍不遠了。”
國家的確是要有禍,劉子業之後的種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行徑都顯示了這一點。但禍也並非此時才起,頑劣的劉子業正如他的名字所顯示的一樣,正是“子”承父“業”,雖然他對老爸十分不感冒,但他的種種劣行,往往不過是他老爸的放大加強版而已。
劉子業的父親宋孝武帝劉駿,生前奢侈無度。他大修宮室,極盡奢華之能事;任意賞賜,把國庫淘光了也在所不惜。他拆毀了祖父劉裕簡樸的宮殿,在原址上修建了豪華的“玉燭”的新宮。新宮未蓋之前,劉駿和群臣一起去觀看劉裕生前住的房屋,隻見床頭土砌屏障,牆上掛著紙糊的燈籠和麻繩搓的拂塵。於是大臣在他麵前盛讚劉裕的儉素和美德,他卻認為祖父本來就是個“田舍公”,能混到這步,就算不錯了,住那樣的房屋已是過分。至於他自己,這個“田舍公”的孫子,可不打算再那麽寒傖下去了。他既然對自己的祖父這麽無禮,他兒子劉子業也就對他十分不恭,在他的喪禮上毫無哀戚之容。劉子業即位之後,有一次前往太廟,發現廟裏隻單單供著祖宗牌位,沒有畫像,便傳召畫工進來,自宋武帝劉裕以下的遺容,一一畫來。等到畫完,劉子業到太廟觀看,一邊看一邊還品頭論足。先用手指武帝劉裕的像說:“他算是個大英雄,能活擒數天子。”接著指文帝劉義隆的像說:“他容貌也不差,可惜到了晚年,被兒子砍了腦袋。”後來看到他老爸的畫像,就指著說:“這傢夥是個酒糟鼻子,你們怎麽沒有畫出來。”立即召來畫工,給劉駿增畫了酒糟鼻子,他這才滿意回宮。
劉駿除了奢侈無度,還有一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閨門無禮”。他看上了叔父劉義宣的幾個女兒,就趁她們入宮朝見太後的機會,把她們強留在宮中,那時他自己的爹才死了幾個月,喪服還不曾除去。劉義宣得知此事,憤恨不已,就開始起兵造反,後來被劉駿鎮壓了下去。於是,劉駿便堂而皇之的把他這幾個堂姐堂妹收入宮中。他最喜歡其中的一個,就叫她改姓殷,以掩人耳目,接著封她為淑儀,寵幸無比。後來,這個殷淑儀給他生了個兒子,取名劉子鸞。劉駿特別喜歡這個孩子,封他為新安王,而對王皇後所生的劉子業卻越來越不順眼。有一次,劉駿出去西巡,劉子業就寫信問安,劉駿見信後非但沒有感到高興,反而責備他字跡潦草。劉子業聽了誠惶誠恐,上表謝罪。劉駿卻又大罵了他一頓,還說字寫得不好也就罷了,平時學業也不用心,總是這麽頑劣,這怎麽能行呢。劉駿幾次三番想把劉子鸞立為太子,經過大臣們的多次勸阻才算作罷。對此劉子業心知肚明,但也他無可奈何,隻能心中暗暗懷恨。
傻乎乎的晉惠帝屢經戰亂,雖然沒能變得聰明,一直都搞不清自己被這麽轉來轉去到底是因為什麽,但也慢慢地有了點閱歷。趙王司馬倫作亂篡位把惠帝關到了金墉城,他經過一番折騰,就對那個掰他手指的義陽王司馬威念念不忘。等到司馬倫倒台,義陽王司馬威也被抓了起來。諸王商議想饒他不死,一直呆呆坐在上座的惠帝忽然發話:“阿皮(司馬威小名)掰我手指,奪我璽綬,不可不殺。” 於是這個阿皮隻得萬分不情願地上了刑場,恐怕這也是惠帝一生中所下的唯一一次體現自已意誌的詔令。後來在成都王司馬穎與東海王司馬越兩方軍隊的混戰中,惠帝處境極其危險,臉上給砍了一刀,身中了三箭,周圍的侍從都跑光了,隻有侍中嵇紹用自己的身軀擋住皇帝。亂兵到了,惠帝大喊:“這是忠臣,你們不要害他。”那些亂兵卻說:“我們奉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的命令,隻不傷害陛下一人。”結果嵇紹死在亂刀之下,他的血濺到了皇帝衣服上。後來皇帝給挪到了安全的地方,侍從們要把血跡洗掉。惠帝卻說:“這是嵇侍中的血啊,為何要洗呢。”這話說得實在是入情入理,便成了這個傻皇帝的又一句名言。後來文天祥在《正氣歌》裏還特地提出“為嵇侍中血”。史家記錄至此,也不由得驚嘆一句:孰言惠帝憨愚哉。這個嵇紹也很有名,他就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嵇康死於司馬昭之手,他的兒子卻成了晉朝的忠臣,世事變幻如此,也真可使人感嘆了。
晉惠帝回到了洛陽,又成了東海王司馬越的傀儡。可這位王爺慢慢覺得這個傻皇帝越來越不順眼,就在光熙元年(306年)十二月,下手毒死了他。因司馬越是晉室疏宗,沒敢自已當皇帝,便擁立武帝二十子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晉懷帝為匈奴漢國所俘,西晉名存實亡,建興四年(316年),匈奴兵又攻入長安,俘獲了晉湣帝,西晉正式滅亡,僅僅立國51年。
宋前廢帝劉子業
“子承父業”惡少登基(1)
大明八年(464年)五月,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因病去世,太子劉子業登基。
按說,老子死了,當兒子的應該悲哀傷心才是。就算是那些殺了老子登基的皇帝,在先皇的葬禮上也不得不幹嚎幾聲,以示他大孝格天,好掩人耳目。但這個新皇帝劉子業卻表現得與眾不同。他不但沒有號啕大哭,反而麵目欣然,似有得色。吏部尚書蔡興宗親自奉上皇帝的璽綬,劉子業就懶洋洋地接在手中,毫無莊重之態。於是蔡興宗憂心忡忡,私下對人說:“看今日的情景,國家之禍不遠了。”
國家的確是要有禍,劉子業之後的種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行徑都顯示了這一點。但禍也並非此時才起,頑劣的劉子業正如他的名字所顯示的一樣,正是“子”承父“業”,雖然他對老爸十分不感冒,但他的種種劣行,往往不過是他老爸的放大加強版而已。
劉子業的父親宋孝武帝劉駿,生前奢侈無度。他大修宮室,極盡奢華之能事;任意賞賜,把國庫淘光了也在所不惜。他拆毀了祖父劉裕簡樸的宮殿,在原址上修建了豪華的“玉燭”的新宮。新宮未蓋之前,劉駿和群臣一起去觀看劉裕生前住的房屋,隻見床頭土砌屏障,牆上掛著紙糊的燈籠和麻繩搓的拂塵。於是大臣在他麵前盛讚劉裕的儉素和美德,他卻認為祖父本來就是個“田舍公”,能混到這步,就算不錯了,住那樣的房屋已是過分。至於他自己,這個“田舍公”的孫子,可不打算再那麽寒傖下去了。他既然對自己的祖父這麽無禮,他兒子劉子業也就對他十分不恭,在他的喪禮上毫無哀戚之容。劉子業即位之後,有一次前往太廟,發現廟裏隻單單供著祖宗牌位,沒有畫像,便傳召畫工進來,自宋武帝劉裕以下的遺容,一一畫來。等到畫完,劉子業到太廟觀看,一邊看一邊還品頭論足。先用手指武帝劉裕的像說:“他算是個大英雄,能活擒數天子。”接著指文帝劉義隆的像說:“他容貌也不差,可惜到了晚年,被兒子砍了腦袋。”後來看到他老爸的畫像,就指著說:“這傢夥是個酒糟鼻子,你們怎麽沒有畫出來。”立即召來畫工,給劉駿增畫了酒糟鼻子,他這才滿意回宮。
劉駿除了奢侈無度,還有一個最大的毛病,那就是“閨門無禮”。他看上了叔父劉義宣的幾個女兒,就趁她們入宮朝見太後的機會,把她們強留在宮中,那時他自己的爹才死了幾個月,喪服還不曾除去。劉義宣得知此事,憤恨不已,就開始起兵造反,後來被劉駿鎮壓了下去。於是,劉駿便堂而皇之的把他這幾個堂姐堂妹收入宮中。他最喜歡其中的一個,就叫她改姓殷,以掩人耳目,接著封她為淑儀,寵幸無比。後來,這個殷淑儀給他生了個兒子,取名劉子鸞。劉駿特別喜歡這個孩子,封他為新安王,而對王皇後所生的劉子業卻越來越不順眼。有一次,劉駿出去西巡,劉子業就寫信問安,劉駿見信後非但沒有感到高興,反而責備他字跡潦草。劉子業聽了誠惶誠恐,上表謝罪。劉駿卻又大罵了他一頓,還說字寫得不好也就罷了,平時學業也不用心,總是這麽頑劣,這怎麽能行呢。劉駿幾次三番想把劉子鸞立為太子,經過大臣們的多次勸阻才算作罷。對此劉子業心知肚明,但也他無可奈何,隻能心中暗暗懷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