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華回到宿遷,被安排在縣工業科。張英華到縣委報到,縣委蔡書記說:“老上級,委屈你到縣工業科和張東奎同誌一起工作吧,我們還有事相求於你。”張英華樂嗬嗬地說:“蔡書記,我到你縣工作,就是你蔡書記手底下的一個兵,有什麽事盡管吩咐。”蔡書記忙說:“不敢,不敢,隻是請求老上級你為家鄉做些事情。”在場的張東奎就把籌建鋼鐵廠苦於等計劃而調撥不到機器設備的事說了。張東奎匯報完,蔡書記又說:“我這芝麻官,官小言微,領著手下一班人,到處求爺爺告奶奶。東奎同誌,人跑瘦了,腿跑細了,要幹等計劃下來,那是猴年馬月了。可我們等不起,廠房已經建好了,工人已經招齊了,就等米下鍋了,真急死人。”張英華見一班人急成這樣,對蔡書記說:“你這縣太爺要我幹啥事情?”張東奎順著蔡書記的意思,接過話說:“老上級,你在上海工作,交際多,路子廣,我們想請你回上海跑跑,從上海搞些機器回來,各方麵手續由我們縣裏去辦。”縣委蔡書記從理論的高度又接過話:“目前各行各業都要掀起‘大躍進’的熱潮,我們宿遷縣也不能落後,要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張東奎和蔡書記說完,大家都等著張英華的話。張英華此次回宿遷老家,一是回老家看看,能有個好心情,再一個從內心講,想為家鄉父老辦些事情。他耐心地聽張東奎和縣委蔡書記說完。心中想:家鄉父老托我這件事,雖然辦起來有些困難,但必須得想辦法辦到。於是就說:“把你們所要的機器設備開成單子,什麽型號,何種機器設備,打成一份材料開給我,那我就去上海跑一趟……”
張英華提包裏揣著宿遷鋼鐵廠急需的生產設備清單及一些相關材料回到上海。上海有許多老家在蘇北而在上海工作的同誌,他們隨軍南征,隨解放軍南下而留在上海工作。這些人都是為革命工作多年的同誌。張英華聯繫到他們,他們聽張英華說家鄉建廠急需設備,就紛紛打電話找關係。這些在上海各單位、各部門工作的同誌,活動能力真強。張英華回上海半個月,就把機器設備拉回了宿遷,另個還從上海請來了老師傅。七、八輛卡車從上海拉著滿車的設備和兩位老師傅趕往蘇北宿遷,張英華也跟車一起回來,縣委蔡書記和張東奎已接聽到從上海打回的長途電話,他們得到設備從上海起運的喜訊喜出望外。張東奎高興地對縣委蔡書記等一些人說:“還是老上級辦事有能辦,有辦法。”
運輸車隊開進宿遷鋼鐵廠廠區,全廠職工組織起來,燃放起長長的鞭炮,慶祝這喜慶的日子。宿遷鋼鐵廠如期開工生產,填補了宿遷沒有象樣的鋼鐵企業的空白。鋼鐵煉出第一爐火紅的鐵水,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員來到鋼鐵廠祝賀。蔡書記高興地對張英華說:“老上級,你早晚要回上海去。但你隻要在宿遷呆一天,就要為宿遷父老做點貢獻。我們縣委研究決定,任命你為宿遷鋼鐵廠掛職廠長。”張英華愉快地說:“拿了大半輩子槍桿子,如今要搞企業,投入社會主義建設,我接受縣委任命。”
張英華和張東奎過去在部隊中,曾經是直接的上下級關係,老家又同在一個地方,相距不遠,還屬於同一宗族。現在張東奎是縣工業科科長,張英華是掛職鋼鐵廠廠長,張東奎又變成了張英華的上級。人生就是這樣捉弄人。張英華在宿遷是單身人生活,起居飲食多有不便。鋼鐵廠有職工食堂,張英華老是吃食堂,吃膩歪了,就到縣委大院張東奎家串門去。兩個在一起拉了拉工作和過去的往事。飯時,張東奎留老上級吃飯。張大嫂到廚房燒菜,燒菜時的香味傳入張英華的鼻中,張英華不由得貪婪地吸入腹中。張東奎看出老上級的表情。張英華就說:“跟你說真話,今天來找你談事是假,想吃夫人燒的菜是真。我口讒了,來到你這解解讒。”張英華說這話正好被端菜進來的張大嫂聽到了,笑著說:“老上級如喜歡我燒的菜,那你就經常到我們家來。”張英華也笑著說:“那就有勞弟妹了。”張英華在上海是縣團級待遇,雖然暫時停職,但工資待遇不變,所以張英華到東奎家吃飯,手中也不空著,今天拎瓶酒,明天帶些熏燒。老戰友吃飯時,在一起拉拉家長,倒也舒心。
一個周末的晚上,張英華在東奎家中吃過飯,兩個兩戰友飯時又喝了兩盅酒,張東奎家裏的收音機正播送著全國各地放出的衛星報導:這個地方畝產小麥幾千斤,那個地方畝產水稻一萬餘斤。最離奇的一顆衛星是湖北省麻城縣麻溪河鄉的“天下第一田”畝產水稻達三萬六千多斤!這個人民公社煉出鋼鐵多少萬斤,那個縣又出鋼多少噸。整個國家工農業都在大放衛星,浮誇風盛行。真正在基屋工作的幹部誰個心裏都清楚,生產力就這麽一點,社會資源就這麽多,說一畝地單產幾千、數萬斤糧食那不是騙人嗎?可全國的宣傳機構上至《人民日報》下至地方各報紙開足馬力宣傳。某地方不放衛星就被視為落後地區,該地方主管官員就要受到批評,誰願意戴落後帽子?於是各地方紛紛效仿,浮誇風愈演愈烈……
正文 第三十八章(d)
張英華提包裏揣著宿遷鋼鐵廠急需的生產設備清單及一些相關材料回到上海。上海有許多老家在蘇北而在上海工作的同誌,他們隨軍南征,隨解放軍南下而留在上海工作。這些人都是為革命工作多年的同誌。張英華聯繫到他們,他們聽張英華說家鄉建廠急需設備,就紛紛打電話找關係。這些在上海各單位、各部門工作的同誌,活動能力真強。張英華回上海半個月,就把機器設備拉回了宿遷,另個還從上海請來了老師傅。七、八輛卡車從上海拉著滿車的設備和兩位老師傅趕往蘇北宿遷,張英華也跟車一起回來,縣委蔡書記和張東奎已接聽到從上海打回的長途電話,他們得到設備從上海起運的喜訊喜出望外。張東奎高興地對縣委蔡書記等一些人說:“還是老上級辦事有能辦,有辦法。”
運輸車隊開進宿遷鋼鐵廠廠區,全廠職工組織起來,燃放起長長的鞭炮,慶祝這喜慶的日子。宿遷鋼鐵廠如期開工生產,填補了宿遷沒有象樣的鋼鐵企業的空白。鋼鐵煉出第一爐火紅的鐵水,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員來到鋼鐵廠祝賀。蔡書記高興地對張英華說:“老上級,你早晚要回上海去。但你隻要在宿遷呆一天,就要為宿遷父老做點貢獻。我們縣委研究決定,任命你為宿遷鋼鐵廠掛職廠長。”張英華愉快地說:“拿了大半輩子槍桿子,如今要搞企業,投入社會主義建設,我接受縣委任命。”
張英華和張東奎過去在部隊中,曾經是直接的上下級關係,老家又同在一個地方,相距不遠,還屬於同一宗族。現在張東奎是縣工業科科長,張英華是掛職鋼鐵廠廠長,張東奎又變成了張英華的上級。人生就是這樣捉弄人。張英華在宿遷是單身人生活,起居飲食多有不便。鋼鐵廠有職工食堂,張英華老是吃食堂,吃膩歪了,就到縣委大院張東奎家串門去。兩個在一起拉了拉工作和過去的往事。飯時,張東奎留老上級吃飯。張大嫂到廚房燒菜,燒菜時的香味傳入張英華的鼻中,張英華不由得貪婪地吸入腹中。張東奎看出老上級的表情。張英華就說:“跟你說真話,今天來找你談事是假,想吃夫人燒的菜是真。我口讒了,來到你這解解讒。”張英華說這話正好被端菜進來的張大嫂聽到了,笑著說:“老上級如喜歡我燒的菜,那你就經常到我們家來。”張英華也笑著說:“那就有勞弟妹了。”張英華在上海是縣團級待遇,雖然暫時停職,但工資待遇不變,所以張英華到東奎家吃飯,手中也不空著,今天拎瓶酒,明天帶些熏燒。老戰友吃飯時,在一起拉拉家長,倒也舒心。
一個周末的晚上,張英華在東奎家中吃過飯,兩個兩戰友飯時又喝了兩盅酒,張東奎家裏的收音機正播送著全國各地放出的衛星報導:這個地方畝產小麥幾千斤,那個地方畝產水稻一萬餘斤。最離奇的一顆衛星是湖北省麻城縣麻溪河鄉的“天下第一田”畝產水稻達三萬六千多斤!這個人民公社煉出鋼鐵多少萬斤,那個縣又出鋼多少噸。整個國家工農業都在大放衛星,浮誇風盛行。真正在基屋工作的幹部誰個心裏都清楚,生產力就這麽一點,社會資源就這麽多,說一畝地單產幾千、數萬斤糧食那不是騙人嗎?可全國的宣傳機構上至《人民日報》下至地方各報紙開足馬力宣傳。某地方不放衛星就被視為落後地區,該地方主管官員就要受到批評,誰願意戴落後帽子?於是各地方紛紛效仿,浮誇風愈演愈烈……
正文 第三十八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