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也無意幫慕容超說多少好話,他的政策和慕容德時期相似,處在安於自保的邊緣,使南燕這樣的小國難以維持長久。慕容超為了把母親和妻子從後秦接回,和姚興一番談判,網羅了境內的一些樂伎,與姚興進行交換。之後,慕容超不僅重新見到久別的母、妻,也與西邊的後秦結成友國。但是,他卻要為了補充樂伎的數量,出兵伐晉,在淮北地區搶掠一陣,把自己的自保局麵給打破,又給了東晉一個藉口(雖說沒有這藉口,劉裕那樣的人也早晚會出兵)。他在太上五年(公元409年)遇到劉裕水陸大軍的猛烈進攻,無力抵抗。
劉裕的發跡得拜謝桓溫之子桓玄的稱帝,而桓玄的稱帝則源於東晉末年的混亂局麵。
淝水之戰僥倖的勝利,使謝安、謝玄集團勢力一度強大,於是遭到了朝中其他人的排擠。謝安在淝水之戰後去世,孝武帝的弟弟會稽王司馬道子獨攬了軍政大權。孝武帝是個酒色之徒,司馬道子更是如此,在朝中日益驕恣奢逸。孝武帝極不滿,又提拔自己的心腹王恭、殷仲堪限製司馬道子。
孝武帝在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隻因說了一句“你年紀大啦,該廢掉了”的戲言,就被自己寵愛的張貴人用被子悶死。他的太子、古今第一弱智皇帝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自小就是個聾啞智障兒童,從來沒有獨立做過一件事,司馬懿父子當年惡事做盡,卻沒想到百年之後自己的子孫竟成了這般模樣。
司馬道子乘著新帝登基,讓心腹王國寶等人參掌朝權,排斥鎮守在外的王恭和殷仲堪。京口的王恭和江陵的殷仲堪就在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起兵,迫使司馬道子殺了王國寶。
王恭得了便宜,於次年再次起兵,殷仲堪與桓玄一同響應。王恭所倚仗的北府兵將領劉牢之卻臨陣倒戈,將他殺死。在荊州,桓玄於隆安三年吞滅了殷仲堪的勢力。桓玄和劉牢之分別控製了長江中遊和長江下遊北岸,東晉中央隻剩下江東八郡的彈丸之地。這些地區的人民負擔陡然加重,苦不堪言。
琅玡大族孫泰以五鬥米道組織起義,被東晉政府誅殺,侄子孫恩逃到東海上。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在八郡大量徵兵,引起大規模騷動。孫恩便率領一百來人從上虞登陸,其部眾很快發展到數萬人,攻陷了會稽(今浙江紹興),其他七郡也一同響應,東晉政府不得已遣出劉牢之的北府兵前往鎮壓。
孫恩聽說劉牢之來攻打自己,對手下人說:“孤割據浙江,好歹也還能做個勾踐。”誰知江東一帶多年不打仗,那些跟著孫恩的民眾都荒於作戰,根本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劉牢之很快就渡過浙江,向會稽殺來。孫恩留下一句有當年魏武帝遺風的“孤不羞走”,率領二十多萬人退回海島。孫恩又先後四次進入江東,但在最後一次登陸攻打臨海時,不幸失利,投水自殺。孫恩的部下由他妹夫盧循率領,繼續在江南沿海地區作戰。
劉裕就在這一次次與孫恩盧循的戰鬥中成長起來,他從小亡母,家裏很窮,認不得幾個字,隻能在集市上賣草鞋過活。劉牢之討伐孫恩,他本來隻是個參軍。在一次偵察任務中,他與幾十名部下遭到圍攻,部下大多戰死,而他卻手執長刀,越戰越勇,殺退上百敵人。劉牢之兒子劉敬宣前來支援,大獲全勝。劉牢之欣賞劉裕是員勇將,讓他守城,劉裕每逢戰事,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毫不含糊,在北府兵中威名漸揚,隻過短短三年就官至彭城內史。
---------------
十三 劉裕滅南燕(2)
---------------
東晉的時局一日不得安寧,最後的一點本錢,也被消耗無存。桓玄拒絕司馬元顯的節製,在元興元年(公元402年)興兵從江陵順流東下,攻入建康,把司馬道子、司馬元顯和劉牢之這些掌握東晉大權的人,全部殺光。
次年十二月,他廢掉晉安帝,自立為帝,國號為楚。隻過三個月,劉裕被眾人推為盟主,帶著北府兵南下,將桓玄擊敗,重新迎立晉安帝,這一次,東晉的大權就落到了劉裕的手中。
桓玄是軍閥,劉裕也是軍閥。謝安之後,醉生夢死的孝武帝、口不能言的安帝之流,八字再好,也隻有聽從軍閥發號施令的份。劉裕比桓玄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並不急於稱王、做皇帝,而是先把目光投到了擴充自身和消除異己之上,這一點或許與他貧苦的出身有關。他在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徹底摧毀桓氏的餘黨後,開始籌劃北伐。慕容超在這個時候與東晉交兵,我不想說他是不識時務,可實際上大致如此。
劉裕率領水軍從建康北上,沿淮河入泗水,進據琅琊。公孫五樓嚮慕容超建議說:“晉軍初來,士氣旺盛,不可與之相爭。我軍應堅守大峴關(今山東沂水北穆陵關)險地,再從海路斷絕晉軍的糧道,另外派大將段暉率兗州軍邀擊,使其腹背受敵,此乃上策;堅壁清野,據城固守,此乃中策;放劉裕入大峴關,出城迎戰,此乃下策。”
慕容超不接受,隻說:“我京都如此殷實,怎可堅壁清野?不如誘敵深入,到平原上用精騎兵衝擊他們,必能取勝。”眾臣苦諫,慕容超隻是不聽。
劉裕大軍輕易通過天險大峴關,勢頭再難遏止。慕容超派段暉等以五萬步騎兵進據臨朐,他又派公孫五樓帶兵前往川源,截斷晉軍水源,卻被劉裕的前鋒軍隊搶先一步,大敗而回。
劉裕的發跡得拜謝桓溫之子桓玄的稱帝,而桓玄的稱帝則源於東晉末年的混亂局麵。
淝水之戰僥倖的勝利,使謝安、謝玄集團勢力一度強大,於是遭到了朝中其他人的排擠。謝安在淝水之戰後去世,孝武帝的弟弟會稽王司馬道子獨攬了軍政大權。孝武帝是個酒色之徒,司馬道子更是如此,在朝中日益驕恣奢逸。孝武帝極不滿,又提拔自己的心腹王恭、殷仲堪限製司馬道子。
孝武帝在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隻因說了一句“你年紀大啦,該廢掉了”的戲言,就被自己寵愛的張貴人用被子悶死。他的太子、古今第一弱智皇帝司馬德宗繼位,是為晉安帝。晉安帝自小就是個聾啞智障兒童,從來沒有獨立做過一件事,司馬懿父子當年惡事做盡,卻沒想到百年之後自己的子孫竟成了這般模樣。
司馬道子乘著新帝登基,讓心腹王國寶等人參掌朝權,排斥鎮守在外的王恭和殷仲堪。京口的王恭和江陵的殷仲堪就在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起兵,迫使司馬道子殺了王國寶。
王恭得了便宜,於次年再次起兵,殷仲堪與桓玄一同響應。王恭所倚仗的北府兵將領劉牢之卻臨陣倒戈,將他殺死。在荊州,桓玄於隆安三年吞滅了殷仲堪的勢力。桓玄和劉牢之分別控製了長江中遊和長江下遊北岸,東晉中央隻剩下江東八郡的彈丸之地。這些地區的人民負擔陡然加重,苦不堪言。
琅玡大族孫泰以五鬥米道組織起義,被東晉政府誅殺,侄子孫恩逃到東海上。司馬道子的兒子司馬元顯在八郡大量徵兵,引起大規模騷動。孫恩便率領一百來人從上虞登陸,其部眾很快發展到數萬人,攻陷了會稽(今浙江紹興),其他七郡也一同響應,東晉政府不得已遣出劉牢之的北府兵前往鎮壓。
孫恩聽說劉牢之來攻打自己,對手下人說:“孤割據浙江,好歹也還能做個勾踐。”誰知江東一帶多年不打仗,那些跟著孫恩的民眾都荒於作戰,根本不是北府兵的對手。劉牢之很快就渡過浙江,向會稽殺來。孫恩留下一句有當年魏武帝遺風的“孤不羞走”,率領二十多萬人退回海島。孫恩又先後四次進入江東,但在最後一次登陸攻打臨海時,不幸失利,投水自殺。孫恩的部下由他妹夫盧循率領,繼續在江南沿海地區作戰。
劉裕就在這一次次與孫恩盧循的戰鬥中成長起來,他從小亡母,家裏很窮,認不得幾個字,隻能在集市上賣草鞋過活。劉牢之討伐孫恩,他本來隻是個參軍。在一次偵察任務中,他與幾十名部下遭到圍攻,部下大多戰死,而他卻手執長刀,越戰越勇,殺退上百敵人。劉牢之兒子劉敬宣前來支援,大獲全勝。劉牢之欣賞劉裕是員勇將,讓他守城,劉裕每逢戰事,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毫不含糊,在北府兵中威名漸揚,隻過短短三年就官至彭城內史。
---------------
十三 劉裕滅南燕(2)
---------------
東晉的時局一日不得安寧,最後的一點本錢,也被消耗無存。桓玄拒絕司馬元顯的節製,在元興元年(公元402年)興兵從江陵順流東下,攻入建康,把司馬道子、司馬元顯和劉牢之這些掌握東晉大權的人,全部殺光。
次年十二月,他廢掉晉安帝,自立為帝,國號為楚。隻過三個月,劉裕被眾人推為盟主,帶著北府兵南下,將桓玄擊敗,重新迎立晉安帝,這一次,東晉的大權就落到了劉裕的手中。
桓玄是軍閥,劉裕也是軍閥。謝安之後,醉生夢死的孝武帝、口不能言的安帝之流,八字再好,也隻有聽從軍閥發號施令的份。劉裕比桓玄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並不急於稱王、做皇帝,而是先把目光投到了擴充自身和消除異己之上,這一點或許與他貧苦的出身有關。他在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徹底摧毀桓氏的餘黨後,開始籌劃北伐。慕容超在這個時候與東晉交兵,我不想說他是不識時務,可實際上大致如此。
劉裕率領水軍從建康北上,沿淮河入泗水,進據琅琊。公孫五樓嚮慕容超建議說:“晉軍初來,士氣旺盛,不可與之相爭。我軍應堅守大峴關(今山東沂水北穆陵關)險地,再從海路斷絕晉軍的糧道,另外派大將段暉率兗州軍邀擊,使其腹背受敵,此乃上策;堅壁清野,據城固守,此乃中策;放劉裕入大峴關,出城迎戰,此乃下策。”
慕容超不接受,隻說:“我京都如此殷實,怎可堅壁清野?不如誘敵深入,到平原上用精騎兵衝擊他們,必能取勝。”眾臣苦諫,慕容超隻是不聽。
劉裕大軍輕易通過天險大峴關,勢頭再難遏止。慕容超派段暉等以五萬步騎兵進據臨朐,他又派公孫五樓帶兵前往川源,截斷晉軍水源,卻被劉裕的前鋒軍隊搶先一步,大敗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