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頭眷轉而擴充自身勢力,先後擊敗了賀蘭部和柔然,聲勢浩大。然而他沒有理睬兒子劉羅辰的勸告,對堂兄劉庫仁的兒子劉顯疏於防備,被其刺殺。劉顯奪了劉頭眷的位子,又深恐代國的嫡傳後人拓跋珪會對他不利,派了刺客去殺害拓跋珪。


    寄人籬下的拓跋珪眼看性命不保,這時全仗了祖輩的名望和地位:劉顯弟弟劉亢埿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母,她得知這個消息,暗中告知賀氏。劉顯的謀士梁六眷則是什翼犍的外甥,也立刻派人密告拓跋珪。賀氏夫人很聰明,她想定了計謀,安排拓跋珪出逃。


    這天深夜她備下酒宴,請劉顯派來的刺客共飲,刺客先生雖然心狠手辣,卻抵不住三十出頭的賀氏的誘惑,痛飲一番後便醉倒在賀氏帳中。拓跋珪乘著夜色和代國的舊臣長孫犍、元他、羅結以輕騎逃離劉氏的部族。


    第二天早晨,賀氏潛入馬廄,故意驚動馬匹,劉顯的刺客從夢中驚醒,急急忙忙到馬廄中探視。賀氏當即朝著刺客大哭說:“我兒子剛才還在這裏,現在忽然找不著了。你們殺了他嗎?”劉顯的刺客被問得不知所措,頭腦裏更是一片糊塗,也就沒有馬上去追尋拓跋珪的下落。(《通鑑》中說被賀氏灌醉的是劉顯本人,似乎有錯。)


    拓跋珪平安逃到舅舅賀訥的賀蘭部,賀訥見到十多年未見的外甥此時已是一表人才,聽了他的經歷,又驚又喜,道:“你若是復了故國,可別忘了我們這些老臣哦!”


    ---------------


    一 拓跋建魏(2)


    ---------------


    拓跋珪笑著說:“果真像舅舅您所說,我可不敢忘記!”


    賀氏的從弟賀悅在劉顯部下做外朝大人,也率領部眾投奔拓跋珪。劉顯發了火,要殺賀氏,賀氏逃到劉亢埿家中藏匿,劉亢埿一家人為賀氏說情,總算讓劉顯赦免了賀氏。


    賀悅歸順拓跋珪引發了劉顯手下各部的“叛逃大行動”,他的南部大人長孫嵩、中部大人庾和辰,都先後離他而去,投往賀蘭部拓跋珪的麾下。庾和辰做得夠“絕”,走時幹脆帶上了賀氏,拓跋珪母子終於重新相聚。


    拓跋珪在賀蘭部待了幾個月,深得人心,唯一不服他的是賀訥的弟弟賀染幹,這人派了自己的死黨侯引七突刺殺拓跋珪。代國舊臣尉古真得知密謀,告訴了拓跋珪,侯引七突無機可乘,下不了手,隻得回去報告賀染幹。賀染幹很毒,懷疑尉古真泄了密,把他拉來拷打問訊,用兩條車軸夾住尉古真的頭,弄傷了他一隻眼睛,尉古真始終不承認,賀染幹隻好把他放掉。(也是條硬漢子!)


    賀染幹親自帶兵包圍拓跋珪營帳,賀氏夫人衝到他麵前,指著賀染幹斥責道:“你還把不把我這個姐姐放在眼裏?為什麽要殺死我兒子?”賀染幹被說得又尷尬又慚愧,隻能悻悻而去。


    半年之後,苻堅身死的消息也傳到了拓跋珪的部族,一直對苻堅又敬又怕的代國舊臣,以及拓跋珪本人,麵對北方大亂的形勢,不再有所顧忌。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正月,拓跋珪在牛川(今內蒙古錫拉木林河畔)大會各部,即代王位,改元登國。他把國都遷到盛樂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推行農業政策。


    三個月後,他改稱魏王,史稱北魏、後魏、拓跋魏。從此,“拓跋”這個名號,和“北魏”一起,成為左右中國命運的重要力量。而這一年,也常被視作北朝的開始。


    ---------------


    二 亂世群雄(1)


    ---------------


    少年即位的拓跋珪,讓人既羨慕又佩服。羨慕的是,他有個好出身,更有個好母親。拓跋珪的母親賀氏,被北魏後世尊奉為獻明皇後,的確是個非凡女性,三國時吳臣趙谘曾經在曹丕麵前稱孫權是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仿照他的邏輯,我們也可以說這位賀氏夫人機智、果敢,帶拓跋珪委身於劉庫仁部,是其機也;巧計騙過劉顯派來的刺客拯救拓跋珪,是其智也;隨庾和辰逃回賀蘭部,是其果也;嚴詞斥退弟弟賀染幹,是其敢也。拓跋珪有這樣的好母親協助他成就大事,當然是很值得羨慕的。


    佩服的是,拓跋珪有了這樣的出身,這樣的母親,日後竟終於取得了成功,成為北魏王朝的開國君主。中國古往今來,好母親、好出身的常有,而因此有所成就的年輕人,並不常有(敗家子倒是比比皆是,如今這社會上不也是如此?),在拓跋珪前數得著的失敗者,就有胡亥、劉禪、孫皓,以及東漢若幹小皇帝。隻這一點,拓跋珪已經很讓人佩服。


    接下來,北魏並沒有與十六國同流合汙而成為第十七國(如黃仁宇先生所說),而是從此往後延續了一個半世紀,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命朝代(屈指數來,隻有漢、唐、宋、明、清五個封建王朝可以超過它),這就更加難得。它是怎樣做到的,我們從史書中不難找到答案,《通鑑》上提到拓跋珪稱王之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徙居定襄之盛樂,務農息民,國人悅之”。天下之事,以民為本,拓跋珪懂得應首先發展農業,取悅於民,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把經濟建設搞上去,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一招是很高明的,和其他那些以開拓地盤為第一目標,勞民傷財的統治者們相比,他是個很特殊的例外。(事實上拓跋氏後來在北方拓展疆土,也不像慕容氏那樣一口氣席捲關東,而是講究蠶食和逐步擴充力量,首先穩固內部,再考慮對外作戰。這種作風恐怕是拓跋魏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縱橫十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羨並收藏縱橫十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