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帝沒有說話,隻是隱藏起心底的殺意,用欣賞的眼光看著夏國太子,這顯然已經表明太子所料不錯。
高赫恍然大悟,禁不住讚歎道:“殺掉格木圖,這招棋妙啊。格木圖想殺阿爾薩,阿爾薩何嚐不想殺格木圖?這兩個人誰死了,活著的那個人都脫不掉嫌疑。如果阿爾薩死了,突厥兵力很有可能集中到克察沁手中,對咱們十分不利。但是如果格木圖死了,至少格木圖的人不會懷疑到咱們頭上,咱們再適當栽贓,那麽矛頭就會指向阿爾薩。倘若阿爾薩被人慫恿控製了格木圖的兵力,就會威脅到克察沁的可汗寶座。再加上克察沁喪子之痛,新仇舊恨不可能不與阿爾薩清算。而阿爾薩絕非坐等宰割之輩,如果梁國出麵暗中他造反,突厥後院就會起火,克察沁就不得不退兵,先去平息內亂。”
楊丞相與張元帥也如此附和。
梁帝頗有深意地瞄了一眼那個一直不曾發言的絕美的人,柔聲問道:“李大人認為此計如何?”
經過高赫一番分析解釋,李係舟對此事的認識清晰了不少,他其實挺佩服能提出如此陰謀詭計的人的智慧。所以他講了一些冠冕堂皇的恭維之辭,並且運用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做了一下判斷,認為凡事沒有十分完美,也即是說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所以他提出,這個計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當然是細節還是大方向,如何去完善,李係舟沒有具體說,他也說不出來。
不過梁帝認為李溪一定是比旁人看得更透徹且胸有成竹才會如此說.16K電腦站他心下佩服李溪的聰慧和沉著,為了在心愛的人麵前進一步顯示自己的才智。他也不再賣關子,繼續講道:“刺殺格木圖隻是第一步。朕會從太上皇那裏弄到門路,想要暗殺格木圖並不難。格木圖死後。阿爾薩一定會蠢蠢欲動,向東上都調兵。以圖可汗之位。接下來朕會做一次小人,泄漏消息給克察沁,讓他知道格木圖是死在你們夏國人的手裏。”
夏國太子壓下驚駭,強作鎮定道:“陛下此舉有何用意?”
“太上皇一向膽小懦弱,唯恐得罪突厥。所以偷偷將格木圖被夏國人謀害地消息告訴克察沁,以求平息克察沁的怒火。朕會假裝屈服於突厥的威脅以求自保,將夏國太子秘密押解到突厥可汗地營盤。而太子殿下自然對出賣您的梁國懷恨在心,並且舉出人證物證告訴克察沁真相,格木圖是死於梁國人之手,以此說服克察沁與你們夏國結盟,共同瓜分梁國。一旦你們取得克察沁地信任,想要刺殺他並且摧毀他的指揮中樞輕而易舉。於此同時朕會傾盡全力除掉阿爾薩。隻有克察沁、格木圖和阿爾薩這三人都死了,突厥勢力才會徹底分崩離析。至少幾十年間都不會再對中原產生威脅。”
在場諸人聽後都倒吸一口冷氣,不得不承認這連環暗殺,背叛與出賣之計的毒辣與高明。
<a href="http:///"></a>
楊丞相畢竟老謀深算。他第一時間想到了其中破綻,禁不住問道:“陛下。此計雖妙。但是倘若夏國借機與突厥假戲真做,結成盟友。吞並我梁國,我們該如何是好?”
梁帝懇切道:“是啊,這就是朕要與夏國太子殿下商量的地方。其實克察沁是沒有見過夏國太子的,所以朕也不會把真太子送到突厥人那裏。朕希望太子殿下能夠留在燕都,受到朕地嚴密保護。雖然朕知道夏國人一向講信譽,但是事關國家存亡,朕隻能用太子殿下為質,以確保計劃不偏離正軌。不知道太子殿下願不願意呢?”
梁帝描述的前景十分誘人,但是畢竟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夏國太子不敢馬虎,他沉思片刻,反問道:“那麽孤在陛下手中,又如何確保安全呢?先不說突厥那三人能否被成功暗殺,就算都能順利死亡,突厥兵敗,北方再無威脅。那麽誰來保證孤不會成為陛下威脅夏國的籌碼呢?”
“的確,那三人有一個人不死都會留有後患。”高赫也接口道,“而且太子殿下被貴國控製,對我國很不利。”
楊丞相不以為然道:“貴國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既然已經來我梁國為質,還在乎時間長短麽?再說以我國的實力,就算脅迫貴國太子有什麽不良企圖,貴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高手如雲,我國不是自討苦吃麽?”
夏國太子想想也對,隻要能徹底消除突厥的威脅,梁國根本就沒有實力與夏國抗衡。如果梁國強行扣押他為人質,夏國反而有借口發兵攻梁。而且夏國太子手下確實有幾個高手,想要把他從梁國營救出去並非難事,這也是他敢放膽來梁國為人質的主要原因。那麽梁帝提出的這個計劃是可以接受地了?
梁帝充滿誠意道:“殿下,事不宜遲,希望您能盡快給朕答複。”他見夏國太子臉上仍有猶豫之色,又歎息道,“其實朕也是被逼無奈,朕曾經想過獨自實現這個計劃,但是梁國國小力微,又剛經曆一場內亂,人才匱乏,實在無法確保能同時幹掉克察沁、格木圖和阿爾薩三人,這才求助貴國。”
其實高赫本來也想問,既然梁帝計劃如此周全,為何梁國不獨自去完成,免得計劃外泄,甚至梁國找人假扮夏國太子也不是難事,因為世人都知道夏國太子確實在梁國為質。現在聽梁帝開誠布公說起國弱勢單人才匱乏,所以才如此迫切希望與夏國合作,似乎很有道理。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微妙,當覺得對方弱小的時候,自己地防禦也會不自覺地降低。通過梁帝的不斷努力,現在夏國對待梁國地態度已經從最初地懷疑防範到友好結盟,最後轉化成為有一點點輕視的地步。
權衡再三,夏國太子終於禁不住巨大地誘惑,點頭同意:“好,就依陛下之計。不過其中細節,還需要考慮周詳。”
梁帝笑道:“這個自然。”看到大家的投票選擇,都比較傾向於番外寫“愛李係舟的人的情感隱秘”,那麽有麽有大家最關心的人呢,不可能每個都寫到呢。
[]
!
高赫恍然大悟,禁不住讚歎道:“殺掉格木圖,這招棋妙啊。格木圖想殺阿爾薩,阿爾薩何嚐不想殺格木圖?這兩個人誰死了,活著的那個人都脫不掉嫌疑。如果阿爾薩死了,突厥兵力很有可能集中到克察沁手中,對咱們十分不利。但是如果格木圖死了,至少格木圖的人不會懷疑到咱們頭上,咱們再適當栽贓,那麽矛頭就會指向阿爾薩。倘若阿爾薩被人慫恿控製了格木圖的兵力,就會威脅到克察沁的可汗寶座。再加上克察沁喪子之痛,新仇舊恨不可能不與阿爾薩清算。而阿爾薩絕非坐等宰割之輩,如果梁國出麵暗中他造反,突厥後院就會起火,克察沁就不得不退兵,先去平息內亂。”
楊丞相與張元帥也如此附和。
梁帝頗有深意地瞄了一眼那個一直不曾發言的絕美的人,柔聲問道:“李大人認為此計如何?”
經過高赫一番分析解釋,李係舟對此事的認識清晰了不少,他其實挺佩服能提出如此陰謀詭計的人的智慧。所以他講了一些冠冕堂皇的恭維之辭,並且運用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做了一下判斷,認為凡事沒有十分完美,也即是說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所以他提出,這個計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當然是細節還是大方向,如何去完善,李係舟沒有具體說,他也說不出來。
不過梁帝認為李溪一定是比旁人看得更透徹且胸有成竹才會如此說.16K電腦站他心下佩服李溪的聰慧和沉著,為了在心愛的人麵前進一步顯示自己的才智。他也不再賣關子,繼續講道:“刺殺格木圖隻是第一步。朕會從太上皇那裏弄到門路,想要暗殺格木圖並不難。格木圖死後。阿爾薩一定會蠢蠢欲動,向東上都調兵。以圖可汗之位。接下來朕會做一次小人,泄漏消息給克察沁,讓他知道格木圖是死在你們夏國人的手裏。”
夏國太子壓下驚駭,強作鎮定道:“陛下此舉有何用意?”
“太上皇一向膽小懦弱,唯恐得罪突厥。所以偷偷將格木圖被夏國人謀害地消息告訴克察沁,以求平息克察沁的怒火。朕會假裝屈服於突厥的威脅以求自保,將夏國太子秘密押解到突厥可汗地營盤。而太子殿下自然對出賣您的梁國懷恨在心,並且舉出人證物證告訴克察沁真相,格木圖是死於梁國人之手,以此說服克察沁與你們夏國結盟,共同瓜分梁國。一旦你們取得克察沁地信任,想要刺殺他並且摧毀他的指揮中樞輕而易舉。於此同時朕會傾盡全力除掉阿爾薩。隻有克察沁、格木圖和阿爾薩這三人都死了,突厥勢力才會徹底分崩離析。至少幾十年間都不會再對中原產生威脅。”
在場諸人聽後都倒吸一口冷氣,不得不承認這連環暗殺,背叛與出賣之計的毒辣與高明。
<a href="http:///"></a>
楊丞相畢竟老謀深算。他第一時間想到了其中破綻,禁不住問道:“陛下。此計雖妙。但是倘若夏國借機與突厥假戲真做,結成盟友。吞並我梁國,我們該如何是好?”
梁帝懇切道:“是啊,這就是朕要與夏國太子殿下商量的地方。其實克察沁是沒有見過夏國太子的,所以朕也不會把真太子送到突厥人那裏。朕希望太子殿下能夠留在燕都,受到朕地嚴密保護。雖然朕知道夏國人一向講信譽,但是事關國家存亡,朕隻能用太子殿下為質,以確保計劃不偏離正軌。不知道太子殿下願不願意呢?”
梁帝描述的前景十分誘人,但是畢竟關係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夏國太子不敢馬虎,他沉思片刻,反問道:“那麽孤在陛下手中,又如何確保安全呢?先不說突厥那三人能否被成功暗殺,就算都能順利死亡,突厥兵敗,北方再無威脅。那麽誰來保證孤不會成為陛下威脅夏國的籌碼呢?”
“的確,那三人有一個人不死都會留有後患。”高赫也接口道,“而且太子殿下被貴國控製,對我國很不利。”
楊丞相不以為然道:“貴國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既然已經來我梁國為質,還在乎時間長短麽?再說以我國的實力,就算脅迫貴國太子有什麽不良企圖,貴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高手如雲,我國不是自討苦吃麽?”
夏國太子想想也對,隻要能徹底消除突厥的威脅,梁國根本就沒有實力與夏國抗衡。如果梁國強行扣押他為人質,夏國反而有借口發兵攻梁。而且夏國太子手下確實有幾個高手,想要把他從梁國營救出去並非難事,這也是他敢放膽來梁國為人質的主要原因。那麽梁帝提出的這個計劃是可以接受地了?
梁帝充滿誠意道:“殿下,事不宜遲,希望您能盡快給朕答複。”他見夏國太子臉上仍有猶豫之色,又歎息道,“其實朕也是被逼無奈,朕曾經想過獨自實現這個計劃,但是梁國國小力微,又剛經曆一場內亂,人才匱乏,實在無法確保能同時幹掉克察沁、格木圖和阿爾薩三人,這才求助貴國。”
其實高赫本來也想問,既然梁帝計劃如此周全,為何梁國不獨自去完成,免得計劃外泄,甚至梁國找人假扮夏國太子也不是難事,因為世人都知道夏國太子確實在梁國為質。現在聽梁帝開誠布公說起國弱勢單人才匱乏,所以才如此迫切希望與夏國合作,似乎很有道理。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微妙,當覺得對方弱小的時候,自己地防禦也會不自覺地降低。通過梁帝的不斷努力,現在夏國對待梁國地態度已經從最初地懷疑防範到友好結盟,最後轉化成為有一點點輕視的地步。
權衡再三,夏國太子終於禁不住巨大地誘惑,點頭同意:“好,就依陛下之計。不過其中細節,還需要考慮周詳。”
梁帝笑道:“這個自然。”看到大家的投票選擇,都比較傾向於番外寫“愛李係舟的人的情感隱秘”,那麽有麽有大家最關心的人呢,不可能每個都寫到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