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瀟南下以後白人的陰影似乎也消散或者說隱藏起來一直沒有來騷擾李係舟。


    李係舟每日跟隨英王忙忙碌碌大到安排建立藩國的各種事物小到籌辦象棋學校等等細節雖然大多數時候用不到李係舟實質性地參與他卻也從中學到了不少處事手段漸漸開始適應自己的身份變得成熟穩重老練起來。


    通常到了三月雍都的天氣就逐漸變暖但今年春來的晚三月初六殿試那一天清晨竟又下起了小雪。各位學子踩著淺淺的雪步入皇城等待著禦駕親臨。


    今年殿試的方法有別於往年不是鋪紙答卷而是分為兩場。一場比文采算是熱身接下來比策論當場議論時政提出自己新穎的觀點駁倒多方才是重頭戲。皇帝今日興致勃勃殿試除了安排會試時各位考官出席還特別命太子、英王攜近臣列席觀摩。其實皇帝是存了心思讓英王在殿試的時候就先接觸到這些人才。


    皇帝在龍椅上坐定環視了一下殿內眾人目光落在十八位千挑萬選進入殿試的學子身上。隻見這十八人個個風度翩翩或俊朗或沉穩無論年紀如何都表現出自信與坦蕩的風骨皇帝對每個人的印象都不錯。


    這時主考官上前一步按照流程宣布殿試各項事宜而後請聖諭出題。


    皇帝朗聲道:“今晨降雪朕踏雪賞梅隻見花瓣似雪雪片如花美麗非常。眾學子不妨以雪或梅為題。賦詩一應景抒情。”


    能進入殿試詩書文采自是非比尋常以雪、梅為題當場賦詩並不難。難在揣摩聖意。皇帝是喜歡雪呢還是喜歡梅?又或二者都欣賞?隻讚美一樣太危險。雪梅並讚又顯得中庸該如何表達才能展現自己的才華同時討得皇帝歡心呢?


    想歸想學子們不敢耽擱時間讓皇帝久等不多時就有幾人主動報上姓名開始吟誦詩句。主考官們將每個學子的姓名和詩文認真記錄下來留存檔案。殿上其他人包括皇帝在內都在細細品味每個人的詩句。


    李係舟也被英王帶來觀摩殿試。


    其實如果是真秀才李溪今科是一定要報名參加會試的。但是李係舟福星高照機緣巧合現在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同進士出身地五品朝廷命官不必再參加科舉了。這正合李係舟心意。文采先不論就那一筆慘不忍睹的爛字他也不敢跑出來丟人現眼。現在倒好堂而皇之列席殿試。估計還能充當候補評委身份已經比那些寒窗苦讀數載的學子們高出許多了。


    等學子們賦詩完畢皇帝讓各位考官點評。原本詩詞品評標準就很難把握。所以眾說紛紜一時沒有定論。很難分高下。


    皇帝又讓列席地眾人言。


    高赫替太子講了幾句。認為十八人中有兩人的詩文更顯出眾一位是詠梅地蘇揚。一位是頌雪的張若懷。


    蘇揚是雍都知名的年輕學子而這位張若懷除了文采確實比較出眾以外背景比蘇揚深多了。幾位主考官都知道張若懷是左丞相高敏的親外甥太子侍讀高赫的表兄。因為這層關係左丞相高敏避嫌沒有參與今年科舉地相關工作。但是誰不賣高家這個麵子?更何況張若懷確實學富五車不是庸才。


    內舉不避親皇帝並不在意高赫為張若懷說話他把目光落在了李溪身上。李溪在越國朝堂上那些精彩的言論皇帝一清二楚此時他很想知道李溪會如何評判。


    英王察覺到皇帝對於李溪的特別關注立刻說道:“父皇兒臣侍讀李溪文采不俗不如請他代兒臣品評


    李係舟有了在越國的經驗對於提前不打招呼臨時被英王抓壯丁推出來基本上能夠表現得鎮定如常從容自若嘴裏謙虛幾句腦子飛轉思考對策。忽然靈光一現李係舟說道:“臣不才妄論幾句還請陛下和諸位不要見笑。梅雪都是人間妙景臣以為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注1]各占春色難分高下。”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好啊評得好。”皇帝滿心歡喜不愧是李溪短短十四個字竟然巧妙地托出梅雪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意在言外的是借雪梅之爭暗喻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回味無窮。結論雖然是不分高下但也沒有得罪旁人而且一語雙關隱含勸誡真是妙啊。


    張若懷早就聽說英王身邊有個秀才侍讀李溪因容貌出眾言語乖巧被封了官還賜同進士出身。他本來是對此等媚主求榮的人不屑一顧的但此番聽了李溪地評論之辭言語巧妙意境深遠單論文采絕非尋常人能比的這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張若懷審時度勢收起浮躁心態說不定日後與李溪同朝為官恐怕還要虛心向李溪多請教。


    因為扶風的事情蘇揚對李溪多了解了一點。從一開始以為李溪是不學無術地登徒子到後來現李溪熱情善良又輔佐英王做了許多大事以致象棋大賽頒獎他才恍然知道原來象棋居然是李溪所創他對李溪的敬仰之情日益生。今日殿試李溪地兩句品評比眾學子地詩更高出一籌讓蘇揚打心底佩服。他暗暗慶幸幸好李溪沒有參加這次科舉否則狀元之位非李溪莫屬他最多當個榜眼探花。


    隨後又進行了策論考評。


    皇帝是聰明人不願意李溪太出風頭遭人妒忌於是在策論環節並沒有給李溪機會表現。


    皇帝的打算李係舟提前當然猜不到學子們在講述策論方略地時候他仔細聽了聽不知不覺收獲良多。


    最後皇帝欽點張若懷為狀元外放地方為官蘇揚為榜眼與探花鄭博留任京中到吏部任職。其餘參加殿試的學子皆入翰林院。


    皇帝出於多方利益平衡的考慮封張若懷為渝山道巡察雖然是五品官權責卻是代君約束協助英王治理藩國。黨派之爭時張若懷尚未出仕與太子黨來往並不明顯但有高丞相這層親戚關係作保障太子與高氏已經自動默認其為自己人。太子一派當然願意安插自己人到英王身邊。


    <a href="http:///"></a>


    英王對此沒有異議一來是為了安撫太子免得太子起了猜忌之心;另外英王通過自己的情報網了解到張若懷的人品和才學都很出色如果是國家大義和太子黨的利益擺在麵前張若懷十有九成會選擇大義而不會局限於太子黨的束縛。英王有信心能與張若懷相處愉快。


    [注1]出自宋-盧梅坡的詩《雪梅》原詩如下: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譯文: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相讓。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明日9點左右更新謝謝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人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寸相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寸相思並收藏美人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