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天光大亮李係舟匆匆忙忙吃了早飯趕到英王府唯恐上班遲到。


    其實李係舟對於遲到還不是最擔心的他現在憂慮的是錢財能否夠花畢竟家裏又多了一口人。思前想後他終於靈光一現打算在象棋上做點文章。如果能說服英王投資或者介紹個大財主一起經營象棋這種玩具多半有利可圖。


    等李係舟一路小跑來到王府時早有王爺貼身伺候的小廝等候。


    李係舟惶恐道:“莫非在下來遲了耽誤了殿下學習?”


    那小廝客氣道:“李侍讀不必緊張殿下不用像其他王爺一樣上朝議政所以一貫晚起。殿下吩咐小人在此等候倘若李侍讀來早了就由小人招待用些早點熟悉府內環境。”


    李係舟心想莫非英王小小年紀就夜生活豐富弄得早上起不來床?不過這樣也好他以後可以晚些來上班雖說上班內容並不辛苦但是能多睡一會兒就多睡一會兒是李係舟奉行的享樂主義核心原則之一。


    李係舟出門前吃的挺飽糕點就不必再用了他在那位小廝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遊覽王府。


    秋高氣爽日光溫和不冷不熱正是遊園的好天氣李係舟心情極是放鬆感覺自己就像是現代社會裏某個到公園視察工作的大領導一樣閑雜人等一律退避有專人畢恭畢敬地帶路講解陪同賞玩。不錯啊一個王府就有如此規模不知道皇宮之內又會是怎樣一番氣派景象?


    英王尚未娶妃所以整個王府沒有明顯的內眷禁區李係舟隨意遊玩那小廝並不阻攔。在夏國民間多是十五六歲婚配而皇室成員往往晚婚多是要考慮政治聯姻自己根本不能做主。英王也不例外隻不過他剛滿十六歲母妃早喪宮內無人撐腰宮外名聲也不好無才無德暫時還沒有引起各方政治勢力的關注。


    李係舟逛著逛著忽然聽到不遠處飄來古琴之聲悠揚婉轉猶如天籟。他循聲而去隻見花木假山掩映之中有一處精巧的涼亭。亭中一位素衣女子正在撫琴。素衣女子身後站著一名紅衣少女李係舟看著有些麵熟忽然想起那名紅衣少女是昨晚見過的英王七名侍女中的一人。而撫琴的素衣女子穿著高雅舉止端莊不似普通人年紀又在三十上下雖然歲數上有可能但理論上不該是英王的母親那是何身份呢?


    李係舟不會彈琴可是自小就很愛聽古曲如今遇到一個會彈的他怎會輕易放過?在這個沒有音響的時代要想聽聽音樂隻能靠人力彈奏了。李係舟懶得自己學彈琴卻想找個機會鼓動小芸學學。他心中存了這樣的念頭所以才會琢磨那名素衣女子的身份考慮是否能請動教導小芸彈琴。


    李係舟小聲問身旁的小廝:“不知亭中彈琴的是府上何人?在下若貿然過去是否衝撞唐突?”


    那小廝據實答道:“李侍讀亭中撫琴之人是萍小姐。英王殿下平時尊稱她為萍姨負責管理教導府內所有侍女。”


    李係舟一聽這位萍小姐來頭不小多半是英王母妃的娘家人猶豫再三覺得還是不便打擾轉身要走。


    可是此時萍小姐已經看到李係舟他們停了琴望了過來。


    如果此時再轉走似乎缺了禮數李係舟隻好硬著頭皮上前見禮:“在下是英王殿下新聘的侍讀李溪誤闖寶地打擾萍小姐彈琴雅興請小姐恕罪。”


    萍小姐昨日已經聽人說起這位李侍讀就連英王對他也是讚賞寵愛有佳甚至不惜把她千辛萬苦調教的七名侍女都叫過去送人情。這李溪真的是天縱奇才麽?他值得殿下花如此心思籠絡麽?萍小姐上下打量著李溪左右又沒有閑雜人等心想不如趁機試一下此人的人品才華。


    這位萍小姐可真的不是一般人。介紹她先要從英王殿下的生母梁氏說起。


    梁氏本是民間選送的秀女姓梁閨名穎怡因為容貌出眾聰慧乖巧被皇帝一眼看中脫穎而出封為九嬪之一[注1]後來生下九皇子榮寵一時晉升為四夫人之賢妃地位僅次於太子生母張皇後與貴妃、淑妃、德妃並列。到了這個品級就可以有獨立的宮室居住還有專職的女官總理內務。萍小姐正是那時皇帝禦賜給梁氏的女官。


    萍小姐姓寧閨名浮萍祖父是夏國三朝元老寧承起因為卷入當年的奪嫡風暴站錯了隊當今聖上登基的時候就被罷免官職。後來寧承起被奸臣構陷弄得滿門抄斬族中男丁全被砍了頭女眷則降為奴籍送去教坊和宮中。寧浮萍是寧承起嫡親孫女天資聰穎精通六藝才華尤勝男子是遠近聞名的才女家中遭難之時剛滿十四歲幸得忠義之士庇護沒有淪落教坊成為官妓而是進入皇宮作了女官。


    寧浮萍為梁氏女官之時年僅十七歲她在宮中隱忍多年費盡心思才爬到這樣的位置不為別的就是想借助權貴為祖父翻案。


    梁氏來自民間天真善良雖然在朝中沒有勢力但是對聰慧多才的寧浮萍言聽計從借著聖眷正濃的時機終於為寧家平反昭雪。寧浮萍也銷去奴籍可以離開皇宮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寧浮萍感念梁氏恩德並未離去反而死心塌地衷心耿耿輔助梁氏在後宮立足。


    皇帝劉翯一共有九位皇子長子劉玕立為太子是張皇後嫡出;魯貴妃育有三皇子劉璣和八皇子劉璁;淑妃薑氏所出的二皇子、德妃吳氏所出的七皇子早夭;其餘皇四五六子都是地位較低的婕妤、美人、才人所生。相比較而言賢妃梁氏所生的九皇子更受皇帝關注。


    皇帝的寵愛對沒有外戚支持的梁氏母子而言帶來的不是幸福而是明槍暗箭。幸虧有寧浮萍全力維護巧妙斡旋為梁氏母子擺脫困境逃離危難。可惜梁氏命薄在九皇子剛滿六歲的時候就染病去世臨終托孤讓寧浮萍照顧兒子並囑咐兒子以長輩之禮侍奉寧浮萍尊稱寧浮萍為萍姨視為親母聽從教誨。


    寧浮萍信守承諾多年來苦心經營九皇子才能在爾虞我詐的皇室中順利長大成*人並獲封英王搬出皇宮居住韜光養晦。


    寧浮萍目光高遠胸中才學不讓須眉倘若是男子必可為國之棟梁。可惜她是女子也正因為她是女子才能在滅門之禍中保住性命才有機會為祖父申冤。曆經這番劫難她的心智已經與普通女子完全不同。她不想嫁為人婦相夫教子受命運擺布她要一展所學成就尋常女子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寧浮萍清楚地記得小的時候爺爺拉著她的手說道:“萍兒你知道麽?爺爺畢生的心願是輔助明君結束亂世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幸福安定的日子。可是明君難求治世艱辛。”


    她當時不知天高地厚地回答:“結束亂世唯有天下一統明君難求不如親手打造一個。”


    爺爺驚異地看著年僅十二歲的孫女半晌說不出話來隻是不住歎息喃喃自語道:“可惜萍兒不是男子可惜老夫已經罷官在家老夫空有理想抱負但後繼無人啊!”


    寧浮萍一直不服氣她偏偏要以女子之身打造千古明君成就爺爺的理想。而幼年喪母對她信任依賴又聰穎的英王一直是她傾力培養的對象。


    <a href="http:///"></a>


    寧浮萍讓英王收斂鋒芒裝成不學無術的樣子沉迷享樂讓其他皇子對他少些戒備之心多些拉攏之意韜光養晦暗中積蓄實力等待時機奪嫡。白天英王練習弓馬射獵與侍衛們打鬧嬉戲看似荒廢學業其實夜深人靜之時英王會準時來到密室寧浮萍將一身才學傾囊相授。所以英王每每都睡到日上三竿實在是晚上學習辛苦導致。


    另外寧浮萍還為英王訓練了七名侍女每人精通一樣特殊技藝琴、棋、書、畫、醫藥、機關、武學。前五種技藝是寧浮萍本身就會的親自教授而機關和武學都是她費盡心思尋到的名師秘密授課。她用心良苦培養這七名侍女如果英王將來把她們留在身邊無疑是得力的助手另一方麵也可以被英王用來籠絡近臣賢才充當臥底監控。


    當然寧浮萍也明白英王不能隻有女子扶持在外必須齊聚賢臣才行。


    昨晚密室之中英王興奮地對寧浮萍提起李溪讚不絕口寧浮萍因為沒有親見總有些懷疑。如今良機偶遇寧浮萍便起了試探之意。她知道李溪十二歲中秀才尋常的詩書文章不必考了其他本事由英王慧眼甄別她放心她最想弄清楚的是假定李溪真的胸懷錦繡那麽他出世究竟為了什麽?


    想到這些寧浮萍麵上微微一笑並不受李係舟的禮起身道:“李侍讀客氣了妾身隻是府中女官不敢當小姐的稱呼。平時殿下敬妾身年長才尊稱‘萍姨’李侍讀與殿下年紀相仿不妨也如此稱呼妾身。”


    李係舟見她和藹可親心中甚是喜歡言語也親近不少笑道:“萍姨琴藝高李溪剛才聽得入迷不知要練習多久才能達到如此境界?”


    李係舟生得俊美說話溫柔又是誇讚推崇寧浮萍的琴藝寧浮萍得意欣喜多了幾分好感口中卻謙虛道:“妾身自幼習琴苦練十餘載才能有今日成績。怎麽李侍讀對音律也有研究?可否指點一二?”


    李係舟趕緊搖頭:“李溪不懂音律隻是喜歡聽而已。”心中一盤算要練十幾年才能有這樣的效果等小芸學會了黃瓜菜都涼了還不如將來有了富裕的錢雇人彈琴唱曲。


    寧浮萍怎知李係舟想的是這些以為是他謙虛便道:“既然喜歡聽就是知音那妾身再彈一曲請李侍讀品評如何?”說罷坐回原位調好琴弦。


    曲聲再度響起與剛才的婉轉舒緩完全不同琴音急促跌宕仿佛千軍萬馬的戰場刀光劍影馬斯人啼充斥耳目。李係舟聽得心跳加腦中浮想聯翩都是過往在電視電影中看過的血腥戰爭場麵不斷湧現。突然琴音急轉悲涼長鳴猶如戰後荒蕪沙場滿地屍骸無人掩埋淒淒慘慘切切。李係舟忽然想起雲軒城外的流血事件想起客死異鄉的神童秀才想起至今杳無音訊的春生隻覺得悲痛傷懷禁不住熱淚滿眶。


    琴音戛然而止。


    李係舟這才恢複神智急忙用衣袖拭去淚水輕輕歎息。


    寧浮萍沒想到李係舟如此輕易就被琴音左右見他傷懷流淚卻原來也是個多情的人。她輕聲道:“剛才妾身彈的這曲子名為《悲亂世》不知李侍讀聽過沒有?”


    “好一曲《悲亂世》!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注2]”李係舟信口竊了古人的名句整段詩詞他記不住隻想起這兩句一知半解覺得還像那麽個意思。


    “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寧浮萍細細玩味這位李侍讀果然是個才子短短十個字竟然道盡此曲精髓。她看似借題揮不經意地問道:“蒼生無罪有何良法可以救民於水火脫離戰亂之苦呢?”


    李係舟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寧浮萍的試探他隨口說道:“如果這世上隻有一個國家紛爭就會少許多了。”李係舟沒什麽真才實學但是偶爾提出一些人們總結了千年的經驗教訓還是綽綽有餘。倘若李係舟知道寧浮萍在英王府裏的真實地位知道寧浮萍的抱負理想他絕對不會亂說。他現在隻當寧浮萍是個普通的女官兩人聊些琴曲的感受談天說地而已。


    寧浮萍聽了李係舟的回答眼睛一亮繼續問道:“李侍讀認為天下一統是好事?可是這必然會經曆殺伐百姓流離失所。”


    李係舟憑著他那點半吊子曆史理論說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目前而言一統是趨勢啊。長痛不如短痛與其放任各國紛爭戰禍不斷不如出現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滅掉他國一舉平定天下長治久安。”


    “那李侍讀認為這樣的國家會出現麽?”


    李係舟心想我又不是神仙怎麽會知道。到現在他還沒弄清楚這個世界有多少個國家怎敢胡亂猜測?所以他笑而不答反問:“萍姨以為如何?”


    李係舟這原本是推托借口奈何寧浮萍有英王介紹先入為主把這位李侍讀想得太高明了以為他這是故意在考她。


    於是寧浮萍微微一笑道:“小國不論如果真能出現一統的國家必然是大國。大國人口多地大物博可以支持更長久的戰爭。觀今之天下六大國各有所長似乎很難分辨優劣。就連我夏國收複昭國都要處心積慮經營這麽多年才兵也未必有全盤勝算若真的征戰四方一統天下豈非難如登天?”


    李係舟對征戰天下沒什麽興趣覺得話題從琴曲開始越跑越偏隻好想辦法就此打住於是他借用算命先生們常說的那套模糊理論:“大勢所趨順應天命萬事不可操之過急。”然後他又有感而“天下不是帝王家的玩物百姓根本不在乎誰當政他們隻求安穩生活而已。所以是分是合出點隻要是以民為本為民謀福定然能獲得擁護。得天下者必是民心所向之人。”


    這些大道理對於現代人而言再平常不過可是寧浮萍卻是頭一回聽人如此透徹地分析。她記得爺爺在世的時候就告訴她民為國之根本但她一直沒有深思如今頓覺醍醐灌頂。“得天下者必是民心所向之人。”李侍讀看似信手拈來毫無章法的話卻一語道破真諦寧浮萍敬佩之情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寧浮萍心道:原來李溪眼界如此高遠道理看得如此透徹胸懷天下百姓那他出世定然是為了尋找賢明君主結束亂世而來。如果英王能得此人全心輔佐不愁大事不成。此人有如此智慧應該早已看破英王的刻意偽裝如今又直言不諱在她麵前論天下之事可見有意投誠。那一句“萬事不可操之過急”難道是在提點她?想到這裏她抑製不住激動的心情起身盈盈下拜凝重道:“妾身多謝李侍讀教誨。”


    寧浮萍自小才華橫溢平時接觸的人很少庸碌之輩她慣於用複雜的心思忖度旁人處處算計見這位李侍讀不露痕跡對答得體言談精妙再加上被他動人的外表淡然的氣度蒙蔽已然認定此人為深藏不露的絕世奇才。她心中敬佩折服之人又是英王欣賞的人才她當然要拜要拉攏。


    李係舟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該如何應對的時候抬眼看到英王走了過來如獲大赦。


    寧浮萍看到英王身後還跟著竇公公立刻收斂心神站直身體恢複常態。


    英王笑道:“李侍讀你和萍姨聊得好像很投機都談什麽呢?”


    竇公公飽含深意地看了一眼李係舟也問道:“剛才老奴看到萍小姐竟然對李侍讀行禮下拜莫非老奴眼花?”


    寧浮萍心道竇公公倒是眼尖的很她淡淡一笑道:“妾身與李侍讀探討琴藝獲益匪淺自當下拜受教。”她說謊話的時候麵不改色心不跳神態自如談笑風生。


    竇公公奇怪道:“久聞萍小姐琴藝冠蓋京城怎麽李侍讀也是個中高手?”他心想當初這位李侍讀不是自稱琴棋書畫樣樣不懂的麽?


    李係舟尷尬道:“在下剛才隻是聽了萍小姐琴曲有感而胡亂說了兩句想是萍小姐太多禮了。”他是實話實說當然神情真摯沒有半分作偽。


    寧浮萍暗笑原本認為自己演戲的功夫一流沒想到這位李侍讀大智若愚裝傻充愣起來如此逼真。她哪裏知道李係舟不是大智若愚實乃大於弱智而已。


    [注1]


    書中所寫的這個世界各國後宮品級與中國古代唐製類似。皇帝正妻為皇後一般都是盟國公主或朝中重臣的女兒;皇後之下設四夫人分別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四夫人之下設九嬪封號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九嬪之下還有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七寶林、二十七禦女、二十七采女。


    [注1]


    “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此句出自唐&#8226;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


    堅持填坑奈何工作較忙周一至周五更新不固定了謝謝大家支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美人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寸相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寸相思並收藏美人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