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主持的北伐勝少敗多,付出多收穫少。曹魏駐西部戰線的司馬懿的戰略基本是避其鋒芒,堅守不出。而蜀漢國力有限,諸葛亮始終不敢弄險,用兵謹慎。亮每患糧不繼,使己誌不申。國力不足是束縛諸葛亮施展拳腳的主要原因。蜀漢與曹魏真正的主力決戰的機會並不多。但是蜀漢作為主動出擊的一方,成本付出更大。連年的征戰消耗了蜀漢大量的國力,不僅有兵員上的,也有物資上的,更有人才上的。除了最後一次北伐外(這是休養了兩年的結果),諸葛亮發動的戰爭規模一次不如一次。到諸葛亮死時,蜀漢再也沒有實力發起先前的攻勢了。
如果蜀漢依險要,據地形,內斂自守又當如何呢?蜀漢在防守的基礎上休養生息,可能實力積蓄得優於積極進攻,但是在政治態勢將會惡化。諸葛亮的連年北伐,使曹魏在他身前及死後的數十年中處於消極被動防守的態勢。蜀漢以土狹民寡的一州之地,迫使擁有九州之地的曹魏被迫採取戰略防守數十年,蜀軍在與強大的曹魏軍隊對峙中保持主動權,這不能不說是諸葛亮連年征戰的積極結果。如果消極防守,曹魏必定憑藉自身的強大國力,對蜀漢北部構成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蜀漢依然需要增兵設將,以重兵在邊界與曹魏對峙。這依然會消耗蜀漢的大量實力。
不能忽視的一點是,蜀漢的國家體製使得積極進攻態勢難以停止。戰時體製不改變,進攻態勢不會變。諸葛亮的繼承人們似乎很少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了,這種局麵既有不斷削弱的國力的限製,也包含著始終沒有停止的小規模的軍事騷擾和進攻。最為重要的是,諸葛亮之後,蜀漢再也找不出諸葛亮這樣的強權人物來維持權威統治了。戰時體製正在慢慢改變。
蔣琬、費和薑維是諸葛亮的三大繼承人,主持了蜀漢後期的政治與軍事。
督農楊敏曾批評蔣琬說: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有人向蔣琬打楊敏的小報告,有人要求將楊敏治罪。蔣琬憨厚地說:我真的是比不上前人啊,這有什麽可以怪罪的。
蔣琬就是這樣的主政者。他曾上疏說:臣長年領兵在外,卻規方無成,因此日夜寢食難安。現在魏國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已經很難消滅了。如果蜀漢能夠和東吳東西併力,首尾犄角,雖然不能迅速實現滅魏的目標,但可以分裂蠶食魏國。但是東吳也是勝少敗多,自身也有困難。我和費等人商議,認為涼州是胡塞要地,進退有資;而且羌、胡等民族人心思漢。以前我國偏軍進入羌地,已經有些基礎了,建議以薑維為涼州刺史再圖隴右。如果薑維能在黃河右岸有所進展,臣當率軍配合薑維。如果東北有事,就可能有所突破了。
正文 第35節:六、割據南國第一朝(1)
蔣琬對南北對峙的局勢判斷是客觀而相對悲觀的,他常常為自己主政後蜀漢局勢難以有所突破而寢食難安。他對攻取天下的設計基本上是老生常談:一是繼續與東吳聯盟,希望能夠東西協同,並力滅魏;二是繼承了諸葛亮經略隴右的戰略主張,建議派遣薑維加強對隴右的工作。如果這兩項事情處理好了,等待虛無縹緲的東北有事情況出現,蔣琬認為可能局勢就有所突破了。
薑維則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積極性和圖謀隴右的思想。他熟悉西北風俗,對自己的才能和武力非常自信,所以計劃招誘羌、胡諸部落作為羽翼,截斷曹魏的右翼。但是薑維每次想大規模興軍的時候,續起主政的費就製約他的計劃。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費每次授予他的軍隊都隻有一萬人左右。費對薑維說:我們的才能遠遠比不上諸葛丞相,丞相他尚不能平定中原,何況是我們啊!我們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不能希冀僥倖而將國家成敗決定於一場冒險啊。如果主力決戰失敗,那時候大家就悔之不及了。費的主政思路是在蔣琬的基礎上又向著穩重保守的方向退了一步。他們倆都是老成持重的治世之人。
薑維以少量兵力在隴右地區取得了一些戰術成功,卻離撼動曹魏的西部局勢還很遠。而薑維的連年興兵,客觀上加劇了蜀漢的國力衰弱。這是諸葛亮之後的主政者不願看到的。
隨著權威統治和高度集權體製的消退,蜀漢內部的派係之爭和不同政論開始出現。首先是宦官開始掌權,大有重蹈東漢末期覆轍的架勢。劉禪親信宦官黃皓,繼承費的董允在世時,每次見到黃皓都嚴厲訓斥他,壓製他的官職,防止宦官幹政,所以黃皓早期不能有所作為。董允之後,戰爭體製進一步瓦解,部分朝臣和將領開始與黃皓相勾結,宦官幹政局麵終於出現。其次,薑維仿效前人,常年領兵在外。他也想除去黃皓,但遭到劉禪的反對。黃皓因此忌恨薑維,在部分將領的鼓動下琢磨著奪去薑維的兵權,廢黜薑維。薑維知道自己為朝廷所忌,更是堅持常年領兵在外了。最後,蜀漢內部的堅守論調、投降觀點頻繁出現,在外交戰略、軍事戰略上再也形成不了諸葛亮時期的統一觀點了。
263年,魏軍三路攻蜀,薑維在劍閣抗拒魏鍾會大軍,而魏鄧艾則輕軍出陰平險道南下,於這年冬包圍了成都。鄧艾偷渡陰平關是刺向蜀漢的一把尖刀,但是當時成都城池堅固,軍隊數萬,完全可以與人馬不足一萬的鄧艾決一死戰。蜀漢朝廷戰、降、逃決策不定。最終在譙周等投降派的勸說下,劉禪納印出降,蜀漢滅亡。
如果蜀漢依險要,據地形,內斂自守又當如何呢?蜀漢在防守的基礎上休養生息,可能實力積蓄得優於積極進攻,但是在政治態勢將會惡化。諸葛亮的連年北伐,使曹魏在他身前及死後的數十年中處於消極被動防守的態勢。蜀漢以土狹民寡的一州之地,迫使擁有九州之地的曹魏被迫採取戰略防守數十年,蜀軍在與強大的曹魏軍隊對峙中保持主動權,這不能不說是諸葛亮連年征戰的積極結果。如果消極防守,曹魏必定憑藉自身的強大國力,對蜀漢北部構成越來越大的軍事壓力。蜀漢依然需要增兵設將,以重兵在邊界與曹魏對峙。這依然會消耗蜀漢的大量實力。
不能忽視的一點是,蜀漢的國家體製使得積極進攻態勢難以停止。戰時體製不改變,進攻態勢不會變。諸葛亮的繼承人們似乎很少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了,這種局麵既有不斷削弱的國力的限製,也包含著始終沒有停止的小規模的軍事騷擾和進攻。最為重要的是,諸葛亮之後,蜀漢再也找不出諸葛亮這樣的強權人物來維持權威統治了。戰時體製正在慢慢改變。
蔣琬、費和薑維是諸葛亮的三大繼承人,主持了蜀漢後期的政治與軍事。
督農楊敏曾批評蔣琬說: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有人向蔣琬打楊敏的小報告,有人要求將楊敏治罪。蔣琬憨厚地說:我真的是比不上前人啊,這有什麽可以怪罪的。
蔣琬就是這樣的主政者。他曾上疏說:臣長年領兵在外,卻規方無成,因此日夜寢食難安。現在魏國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已經很難消滅了。如果蜀漢能夠和東吳東西併力,首尾犄角,雖然不能迅速實現滅魏的目標,但可以分裂蠶食魏國。但是東吳也是勝少敗多,自身也有困難。我和費等人商議,認為涼州是胡塞要地,進退有資;而且羌、胡等民族人心思漢。以前我國偏軍進入羌地,已經有些基礎了,建議以薑維為涼州刺史再圖隴右。如果薑維能在黃河右岸有所進展,臣當率軍配合薑維。如果東北有事,就可能有所突破了。
正文 第35節:六、割據南國第一朝(1)
蔣琬對南北對峙的局勢判斷是客觀而相對悲觀的,他常常為自己主政後蜀漢局勢難以有所突破而寢食難安。他對攻取天下的設計基本上是老生常談:一是繼續與東吳聯盟,希望能夠東西協同,並力滅魏;二是繼承了諸葛亮經略隴右的戰略主張,建議派遣薑維加強對隴右的工作。如果這兩項事情處理好了,等待虛無縹緲的東北有事情況出現,蔣琬認為可能局勢就有所突破了。
薑維則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積極性和圖謀隴右的思想。他熟悉西北風俗,對自己的才能和武力非常自信,所以計劃招誘羌、胡諸部落作為羽翼,截斷曹魏的右翼。但是薑維每次想大規模興軍的時候,續起主政的費就製約他的計劃。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費每次授予他的軍隊都隻有一萬人左右。費對薑維說:我們的才能遠遠比不上諸葛丞相,丞相他尚不能平定中原,何況是我們啊!我們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不能希冀僥倖而將國家成敗決定於一場冒險啊。如果主力決戰失敗,那時候大家就悔之不及了。費的主政思路是在蔣琬的基礎上又向著穩重保守的方向退了一步。他們倆都是老成持重的治世之人。
薑維以少量兵力在隴右地區取得了一些戰術成功,卻離撼動曹魏的西部局勢還很遠。而薑維的連年興兵,客觀上加劇了蜀漢的國力衰弱。這是諸葛亮之後的主政者不願看到的。
隨著權威統治和高度集權體製的消退,蜀漢內部的派係之爭和不同政論開始出現。首先是宦官開始掌權,大有重蹈東漢末期覆轍的架勢。劉禪親信宦官黃皓,繼承費的董允在世時,每次見到黃皓都嚴厲訓斥他,壓製他的官職,防止宦官幹政,所以黃皓早期不能有所作為。董允之後,戰爭體製進一步瓦解,部分朝臣和將領開始與黃皓相勾結,宦官幹政局麵終於出現。其次,薑維仿效前人,常年領兵在外。他也想除去黃皓,但遭到劉禪的反對。黃皓因此忌恨薑維,在部分將領的鼓動下琢磨著奪去薑維的兵權,廢黜薑維。薑維知道自己為朝廷所忌,更是堅持常年領兵在外了。最後,蜀漢內部的堅守論調、投降觀點頻繁出現,在外交戰略、軍事戰略上再也形成不了諸葛亮時期的統一觀點了。
263年,魏軍三路攻蜀,薑維在劍閣抗拒魏鍾會大軍,而魏鄧艾則輕軍出陰平險道南下,於這年冬包圍了成都。鄧艾偷渡陰平關是刺向蜀漢的一把尖刀,但是當時成都城池堅固,軍隊數萬,完全可以與人馬不足一萬的鄧艾決一死戰。蜀漢朝廷戰、降、逃決策不定。最終在譙周等投降派的勸說下,劉禪納印出降,蜀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