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研究] 《三國大外交》作者:張程【完結】


    在群雄割據的三國亂世,強者如何才能越做越大,最終以壓倒性的優勢成就統一霸業?弱者怎樣才能避戰避強,在夾縫中艱難成長而不致被消滅?


    曹操的戰略起點是亂世群雄中最差的,但卻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混戰中脫穎而出。先弱後強,注重自我壯大;穩定外圈,集中力量消滅近敵……曹操打出了不同尋常的五張外交大牌。


    吳、蜀在兵臨城下時倉促結盟,結盟不久便圍繞荊州兵刃相見。主政者更換頻繁、局勢變化微妙、實力不斷消長,在經歷過血的教訓之後,同盟之路將何去何從?


    南北對峙的僵局給遼東主政者公孫淵扮演天平中“關鍵少數”角色的機會。但對於一個弱者來說,首鼠兩端、玩轉三角的狀態究竟能持續多久?


    ……


    本書以現代外交理論解讀三國歷史,為我們揭開了三國時期縱橫捭闔的外交戰略的多彩麵貌。


    正文 第1節:一、 帝國的外交遺產(1)


    一、帝國的外交遺產


    【七哀詩】(之一)


    王粲(魏·侍中)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


    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


    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違。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


    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亂世門口的軍閥


    開啟三國時代亂世大門的人,是董卓。


    董卓這個人,不是什麽好人,但也不像後人描述得那麽不堪。公元189年,職業軍人出身的董卓以地方將領的身份,戲劇性地率軍進入洛陽,開始掌握朝政。他所麵臨著的是一個矛盾重重、政弊纏身的朝廷。東漢政治大潮正處於或者撥亂反正或者全盤崩潰的十字路口。董卓的無知、魯莽和他麾下涼州兵團的殘暴,使得矛盾衝突如洪水般決堤而出,加速了亂世的到來。之前的中國歷史上尚未出現這樣的現象,之後的中國歷史上董卓這樣的人物經常出現。後來人們專門造了一個名詞,來形容董卓這樣的政治角色——軍閥。


    作為中國軍閥的先輩,董卓為這個群體的後來者樹立了許多典範。首先是在外貌上,董卓極胖。他兵敗被殺後,橫屍街頭。據說有人在他的肚臍眼上插了根燈芯,其肚中的脂肪足足燃燒了三天三夜。唐代的大軍閥安祿山的肚子也極大,據說需要五匹馬才能載得動他。這足可見董卓和他的小老弟安祿山都不是一般的胖了。


    其次是在個人履歷上。董卓始終與軍隊牢固地聯繫在一起,親自掌握著隊伍。


    軍閥的出身一般都比較貧寒。董卓就出生於涼州隴西郡臨洮縣的一戶小官吏人家,漢族。父親董君雅是個小官,最高做到了潁川綸氏縣的縣尉。董卓小的時候好遊俠,結識了不少羌中少數民族豪帥。涼州地區是中國優質戰馬和彪悍戰士的出產地,騎兵素質甲天下。董卓與少數民族的良好關係,為他日後涼州軍團的形成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年長後,董卓在郡衙門中謀了個監領盜賊的差事。漢桓帝末年,他以良家子的身份被提拔為羽林郎(中級軍官)。史載當時董卓膂力過人,可以在飛奔的馬上左右開弓射箭。憑著過人的武力和累積的戰功,董卓一路升遷,歷任軍司馬、廣武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並州刺史、河東太守,終於晉升為高級將領。


    董卓有武力、愛恤士兵,帶領的部隊戰鬥力強,在東漢王朝多次西部征伐作戰中屢立戰功。但是這支以涼州人主的部隊卻成了東漢王朝的不穩定因素。先是西部各政府軍紛紛潰敗,而董卓部坐大,引起了朝廷的擔心。中平六年(189年),漢朝升董卓為並州牧,命令他交出部隊去上任。董卓上書說:臣在行伍中十多年了,與軍中上下的士卒日久情深。士卒們也都依戀臣的畜養之恩。臣願意為了國家,率軍到並州去,效力邊陲。不等朝廷同意,董卓就率領軍隊去上任去了。一個軍閥的身影開始出現了!


    軟弱的東漢王朝並不能對董卓採取實質性的懲罰措施。


    漢靈帝的東漢朝廷立國已久,龐大的政治肌體內病毒日積月累,百姓怨聲載道,最終在184年以農民起義的形式生了一場大病。政局稍微恢復後,惡性膨脹的世族大家勢力、分崩離析的地方政權和中央政府內部宦官、外戚的明爭暗鬥依然如故。漢靈帝除了在最危急的時刻上朝與群臣麵議朝政外,一直待在深宮,與宦官相伴。病根未除,症狀依舊。


    天下的黎民百姓都在盼望著病除政清,誌士仁人無不思考政治的澄清之路。


    漢靈帝不久駕崩,少帝即位。為了破解中央政府內宦官專權的弊端,洛陽城內的知識分子、朝臣和外戚們醞釀起了盡誅閹宦的計謀。掌握外朝實權的國舅、大將軍何進對這一計劃表示贊同。


    遺憾的是,何進能力太差,是典型的依靠裙帶關係上台的外戚。他不僅辦事不密,而且優柔寡斷。在調兵遣將完畢後,何進覺得必須徵得自己的妹妹即皇太後的同意。終日需要宦官伺候的何皇太後自然是不同意。何進就覺得事情難辦了,因此想出了一個調外省軍隊入京兵諫逼宮的餿主意來。董卓的部隊就是何進以朝廷名義徵調的兵諫隊伍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大外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程並收藏三國大外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