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崔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作者:[蘇]B·N·崔可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是1945年5月1日前夜。在柏林,在我近衛第8集團軍指揮所裏發生的事情。
......從史達林格勒到柏林的路程,按今天的概念來看並不算長,乘坐現代化的渦輪噴氣飛機,不過幾個小時。但是,如果要冒著槍林彈雨,闖過無數的地雷場,穿過敵人構築的一個個防禦區,越過一條條江河障礙,用你的雙腳徒步走完這段路程,那麽你會為那些經歷過無數次浴血戰鬥、用兩年多的時間走完這段路程的蘇聯的神奇的勇士們而感自豪。
我已經80歲了,在這個年紀裏,忘記一點什麽,或是因為年代久遠而遺漏些什麽細節,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與保衛史達林格勒戰役有關的事件,與近衛第8集團軍從伏爾加河到施普雷河的戰鬥道路有關的事件,與攻打柏林有關的事件,都在我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痕跡,就象發生在昨天,而不是發生在50年以前。
當然,我著手寫《從史達林格勒到柏林》這本書時,是憑藉那個時期的一些文獻。我也總結了在歷次的防禦和進攻戰鬥中、我所指揮的集團軍所屬各師、團的戰鬥經驗。沒有文獻作靠山,沒有目擊者的證詞,我就不可能進行這項工作,就象不能建造沒有基礎的樓房一樣。
但是,應該著重指出,除了記載在文獻上和學術專著上的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以外,今天的諸者應當了解,在過去那個非凡的年代裏。那些曾參與各種事件的人的思想、情感、感受、疑慮和喜悅。為此,依我的想法,這本書不僅應該有助於提高讀者對歷史知識的興趣,而且應該幫助讀者形成堅強的意誌,幫助讀者錘鍊世界觀。如果衛國戰爭中的目擊者、有戰鬥經驗的人和在各種條件下都經受住了考驗的人,能用生動的語言將所回憶起的鮮為人知的事實都描述出來,那麽,這樣的坦率態度應該受到鼓勵,他們的回憶應該收藏到社會的精神寶庫中。
我思考的主線,是第62集團軍(史達林格勒戰役後改編為近衛第8集團軍)的戰鬥道路。我將盡可能詳細地敘述這支部隊所經歷過的、包括攻打柏林在內的光榮的戰鬥經歷。我思考的基礎,是我的活生生的記憶,它使我能更全麵、更深入地從今天的立場來理解那些曾經歷過、曾目睹過的種種事件。
我們國家的銅牆鐵壁是人。令人信服的證據是,我們的軍人在任何時候,甚至在幾乎毫無求生希望、處處都是死神影子的時候,仍然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念。這一點,對於希特勒的戰略家們來說始終是個不解之謎。這種精神上的力量,正如那些意識到自己對時代、對人民擔負著責任的人的智慧一樣,是不能用普通尺度衡量的。隻能以他們所創造的業績來評介。望眼欲穿的日子終於來到了,我們經受住了一切,我們開始向西挺進,我們打到了柏林!
在我們這樣一個沒有地主和資本家的國家裏,人民早已當家做主,正是對這樣的人民所具有的無限創造力的列寧式的信任,成為並將永遠成為我軍的戰鬥力,成為我軍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的能力的取之不盡的源泉。這一切是我們社會主義製度的敵人註定不能理解的。我們為此自豪,我們為此感激我們的共產黨。是黨在蘇維埃政權建立的最初日子裏,就開始在每個人心中建造這樣一座精神堡壘,就開始培養鍛鍊我們去為我們的後代而經受嚴峻的考驗。
偉大的列寧曾經預言:懂得為什麽而戰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我們懂得為什麽而戰,所以我們勝利了!讓那些反對我們的國家、敵視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的人懂得這一點吧:誰去策劃新的狂妄的戰爭冒險計劃,誰就將遭到第三帝國的罪魁禍首的1945年5月所遭到的命運!
在我的回憶和思考中所要談的,就是從伏爾加河打到施普雷河的近衛軍軍人在炮火中戰鬥與生存的本領,就是他們在炮火中形成的那種頑強的戰鬥精神。
遠接近地1
每一個偉大衛國戰爭的參加者,在達到勇敢無畏和堅韌頑強的崇高境界之前,都有自己的一段漫長的經歷。盡管命運各不相同,但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祖國——世界上第一個工農國家的兒女,條條道路都可以建立偉大的戰鬥功勳。
我1900年2月12日出生在一個叫做謝列布裏亞內普魯德村的農民家庭裏。那時,這個村子屬於圖拉省,現在它是莫斯科省的一個地區中心。
我12歲那年,就背著背囊離家出走,來到彼得堡掙錢餬口。告別家鄉就意味著我告別了童年。我開始過自食其力的生活。
我經常回憶彼得·薩韋利耶夫工廠。這個工廠當時製造響聲清脆的馬刺,很有些名氣。它位於彼得格勒市中心,在喀山大街上。
1915年到了,上工的是一些孩子和上了年紀的人,因為工人們被硬性派到前線,同德國人打仗去了。我們從早到晚忙得直不起腰來。你還沒來得及加工頭一批鍛件,另一捆就叮噹作響地扔到了你的腳邊。你要鉗起燒成雪青色的帶角的毛胚,再放進張開大口的台鉗裏......身邊到處都是鐵製品、鑄鐵和鋼材。你要想對付得了它們,就得加油幹,別想休息。你不想買勁,就別想拿到工資。
中午時分,工廠裏悶熱得令人窒息,空氣中飛揚著稠密的金屬粉末,搞得人人嗓子裏發癢。雙手又沉又重,脊背和雙肩就像灌滿了鉛一樣。想喘口氣嗎,那可不行,領班就在身後。隻有上廁所,他才允許你暫時放下手中的活。
......從史達林格勒到柏林的路程,按今天的概念來看並不算長,乘坐現代化的渦輪噴氣飛機,不過幾個小時。但是,如果要冒著槍林彈雨,闖過無數的地雷場,穿過敵人構築的一個個防禦區,越過一條條江河障礙,用你的雙腳徒步走完這段路程,那麽你會為那些經歷過無數次浴血戰鬥、用兩年多的時間走完這段路程的蘇聯的神奇的勇士們而感自豪。
我已經80歲了,在這個年紀裏,忘記一點什麽,或是因為年代久遠而遺漏些什麽細節,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與保衛史達林格勒戰役有關的事件,與近衛第8集團軍從伏爾加河到施普雷河的戰鬥道路有關的事件,與攻打柏林有關的事件,都在我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痕跡,就象發生在昨天,而不是發生在50年以前。
當然,我著手寫《從史達林格勒到柏林》這本書時,是憑藉那個時期的一些文獻。我也總結了在歷次的防禦和進攻戰鬥中、我所指揮的集團軍所屬各師、團的戰鬥經驗。沒有文獻作靠山,沒有目擊者的證詞,我就不可能進行這項工作,就象不能建造沒有基礎的樓房一樣。
但是,應該著重指出,除了記載在文獻上和學術專著上的一些著名的歷史事件以外,今天的諸者應當了解,在過去那個非凡的年代裏。那些曾參與各種事件的人的思想、情感、感受、疑慮和喜悅。為此,依我的想法,這本書不僅應該有助於提高讀者對歷史知識的興趣,而且應該幫助讀者形成堅強的意誌,幫助讀者錘鍊世界觀。如果衛國戰爭中的目擊者、有戰鬥經驗的人和在各種條件下都經受住了考驗的人,能用生動的語言將所回憶起的鮮為人知的事實都描述出來,那麽,這樣的坦率態度應該受到鼓勵,他們的回憶應該收藏到社會的精神寶庫中。
我思考的主線,是第62集團軍(史達林格勒戰役後改編為近衛第8集團軍)的戰鬥道路。我將盡可能詳細地敘述這支部隊所經歷過的、包括攻打柏林在內的光榮的戰鬥經歷。我思考的基礎,是我的活生生的記憶,它使我能更全麵、更深入地從今天的立場來理解那些曾經歷過、曾目睹過的種種事件。
我們國家的銅牆鐵壁是人。令人信服的證據是,我們的軍人在任何時候,甚至在幾乎毫無求生希望、處處都是死神影子的時候,仍然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和對勝利的堅定信念。這一點,對於希特勒的戰略家們來說始終是個不解之謎。這種精神上的力量,正如那些意識到自己對時代、對人民擔負著責任的人的智慧一樣,是不能用普通尺度衡量的。隻能以他們所創造的業績來評介。望眼欲穿的日子終於來到了,我們經受住了一切,我們開始向西挺進,我們打到了柏林!
在我們這樣一個沒有地主和資本家的國家裏,人民早已當家做主,正是對這樣的人民所具有的無限創造力的列寧式的信任,成為並將永遠成為我軍的戰鬥力,成為我軍創造性地完成各項任務的能力的取之不盡的源泉。這一切是我們社會主義製度的敵人註定不能理解的。我們為此自豪,我們為此感激我們的共產黨。是黨在蘇維埃政權建立的最初日子裏,就開始在每個人心中建造這樣一座精神堡壘,就開始培養鍛鍊我們去為我們的後代而經受嚴峻的考驗。
偉大的列寧曾經預言:懂得為什麽而戰的人民是不可戰勝的。我們懂得為什麽而戰,所以我們勝利了!讓那些反對我們的國家、敵視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的人懂得這一點吧:誰去策劃新的狂妄的戰爭冒險計劃,誰就將遭到第三帝國的罪魁禍首的1945年5月所遭到的命運!
在我的回憶和思考中所要談的,就是從伏爾加河打到施普雷河的近衛軍軍人在炮火中戰鬥與生存的本領,就是他們在炮火中形成的那種頑強的戰鬥精神。
遠接近地1
每一個偉大衛國戰爭的參加者,在達到勇敢無畏和堅韌頑強的崇高境界之前,都有自己的一段漫長的經歷。盡管命運各不相同,但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祖國——世界上第一個工農國家的兒女,條條道路都可以建立偉大的戰鬥功勳。
我1900年2月12日出生在一個叫做謝列布裏亞內普魯德村的農民家庭裏。那時,這個村子屬於圖拉省,現在它是莫斯科省的一個地區中心。
我12歲那年,就背著背囊離家出走,來到彼得堡掙錢餬口。告別家鄉就意味著我告別了童年。我開始過自食其力的生活。
我經常回憶彼得·薩韋利耶夫工廠。這個工廠當時製造響聲清脆的馬刺,很有些名氣。它位於彼得格勒市中心,在喀山大街上。
1915年到了,上工的是一些孩子和上了年紀的人,因為工人們被硬性派到前線,同德國人打仗去了。我們從早到晚忙得直不起腰來。你還沒來得及加工頭一批鍛件,另一捆就叮噹作響地扔到了你的腳邊。你要鉗起燒成雪青色的帶角的毛胚,再放進張開大口的台鉗裏......身邊到處都是鐵製品、鑄鐵和鋼材。你要想對付得了它們,就得加油幹,別想休息。你不想買勁,就別想拿到工資。
中午時分,工廠裏悶熱得令人窒息,空氣中飛揚著稠密的金屬粉末,搞得人人嗓子裏發癢。雙手又沉又重,脊背和雙肩就像灌滿了鉛一樣。想喘口氣嗎,那可不行,領班就在身後。隻有上廁所,他才允許你暫時放下手中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