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浩聽的是不勝唏噓,在他看來,狄青在當時那個情況下,寧可自己入獄,也不願連累自己,這份情義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換做自己那個年代,自己酒肉朋友有很多,可這樣的朋友,可謂鳳毛麟角,幾不可尋。所以,他還是相當珍惜和狄青之間的友誼的。隻要自己有辦法,隻要自己能做到,他是可以為狄青做任何事的。
而狄青則不同,他眼裏的李明浩,那可是神一樣的人。自己的武功就是李明浩教的,他又一個人打過熊,這是大哥的勇。現在又搖身一變,成了範大人帳下教頭,又通過範大人免了自己的牢獄之災,更讓自己也在範大人帳下做了指揮使。這是大哥的謀。所以,他眼裏的大哥,是有勇有謀的。而且,狄青對範仲淹也是知道的,這是個不畏權貴,敢於直言,又一心為百姓著想的好官。能在範仲淹帳下效力,狄青心裏是一百個願意。而這一切,都是這大哥給的。這讓他怎麽能對李明浩不敬佩有加?
短暫的分離加深了兄弟二人之間的友誼,這份友誼也讓他們在以後的戰場上,沒有猜疑,互相信任,無往不利,成為領袖全軍的靈魂人物,並最終將狄青推向了一生最為輝煌的頂點——宰相。
這一路上,李明浩也沒閑著,將自己以前在軍中學習的體能訓練方法,盡可能的教給軍中的將士,更教給狄青,什麽臂力訓練,吊掛訓練,仰臥起坐,倒功訓練是傾囊相授。任何人都可以不信,但他知道,狄青終有一日,會一飛沖天,成為千古名將。
現在的李明浩,既是軍中教頭,又是自己大哥,他的話對狄青來說,無異於聖旨。所以,他的訓練比任何人都苦。對自己手下兵士,也嚴加督促。
自第二天早間開始,所有兵士每天一百個伏地挺身就成了必修課。既是行軍,李明浩自然加入了負重越野訓練,以前行軍,軍中糧草輜重等物,都是用輜重車拉著的,李明浩卻讓兵士每人準備了一個小袋子,背著糧食行軍。軍隊行軍一般要準備近一個月的糧食,試想分配到每一個士兵頭上,會是多少重量?何況還有戰馬所需的草料?這個要求得到了不少將領的反對,他們平日裏哪受過這個?然而李明浩可不管這些,跟個瘋子似的命令,自己背的糧食自己吃,背的少的就少吃。不背的就餓著。李明浩雖然有時候會耍滑。這時候卻也以身作則,和其它人一樣,背著重重的一袋子糧食,棄馬走路。教頭都背了,別人還有什麽說的?背吧,結果自是,汗水灑遍行軍路,怨聲裝滿輜重車。
第三十六章 終至巴陵
更新時間:2011-4-26 8:10:01 字數:1846
嶽陽樓,始建於三國時期,當時東吳大將魯肅奉命鎮守巴陵,在此操練水軍,在巴陵山上修建了一座閱軍樓,這就是嶽陽樓的前身,後來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此題詩,稱此樓為嶽陽樓,這名字才流傳至今。
嶽陽樓屢經戰火,到宋朝時已經破敗不堪,剛好範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被貶至此,滕子京到此處遊玩時,驚嘆於此地的險要位置,更加欽佩魯肅的高瞻遠矚,於是在廣大民眾的支持下,重修了嶽陽樓。滕子京也是位頗具遠見卓識的一代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於是,在嶽陽樓修葺完畢後,力邀當時集文學,政治,軍事為一身的範仲淹為此樓做記。
而範仲淹此行,就是來赴好友之約,為嶽陽樓題字作記來的。
一路上的艱辛就別提了,連範仲淹這個文官,為配合李明浩的練兵計劃,都背著袋糧食上路,這一天中午,終於熬到了巴陵。
滕子京對範仲淹的到來,熱情自不必說,早就迎出了城外。他見這些個官兵,人人背著個袋子,不禁大是奇怪,再看範仲淹既不騎馬,也不坐轎,竟然也是背著個袋子,一頭汗水走過來,趕緊迎上去道:“哎呀我說範大人,您這是唱的哪出啊?”
“哈哈,滕大人,你不知道,我這可是在練兵哪。”範仲淹放下手中糧袋道。
“練兵?這是練的啥兵?有這麽練兵的嘛?”滕子京滿臉詫異。
“哈哈,你還別說,我這一路走來,汗沒少出,可還真是感覺越來越精神了。”範仲淹朗聲笑道。
“行行行,可真有你的,這是您這回可真是一路辛苦了,快快進城歇歇吧。”滕子京肅手讓客道。
範仲淹與滕子京也是多年不見,自是難免一陣寒喧,二人一路說笑,分外的親近。巴陵城很大,原來就是練兵的場所,所以,一眾官兵也得以進城歇息。
酒宴早就準備好了,整整三大桌,包括了滕子京的部屬和範仲淹手下一眾將領。李明浩因是範仲淹親選的教頭,自是有份參與,但狄青卻因官職卑微,無緣與會。
滕子京顯然對範仲淹推崇倍至,頻頻敬酒,自有一番歡鬧,滕子京對李明浩也是大感好奇,能讓範仲淹背著糧袋子棄轎走路的人,誰會不感興趣?但他對李明浩的這種練兵方法卻明顯的持懷疑態度,李明浩也不在意。畢竟這在先前是從沒有過的。甚至肌肉訓練,體能訓練這些詞,他們都沒聽說過,想要他們接受,哪有那麽容易?
“我本以為範大人無暇抽身,寫了題記派人送來就行了,想不到範大人竟親自來了,這叫子京感動不已啊。”滕子京轉頭向範仲淹道。
而狄青則不同,他眼裏的李明浩,那可是神一樣的人。自己的武功就是李明浩教的,他又一個人打過熊,這是大哥的勇。現在又搖身一變,成了範大人帳下教頭,又通過範大人免了自己的牢獄之災,更讓自己也在範大人帳下做了指揮使。這是大哥的謀。所以,他眼裏的大哥,是有勇有謀的。而且,狄青對範仲淹也是知道的,這是個不畏權貴,敢於直言,又一心為百姓著想的好官。能在範仲淹帳下效力,狄青心裏是一百個願意。而這一切,都是這大哥給的。這讓他怎麽能對李明浩不敬佩有加?
短暫的分離加深了兄弟二人之間的友誼,這份友誼也讓他們在以後的戰場上,沒有猜疑,互相信任,無往不利,成為領袖全軍的靈魂人物,並最終將狄青推向了一生最為輝煌的頂點——宰相。
這一路上,李明浩也沒閑著,將自己以前在軍中學習的體能訓練方法,盡可能的教給軍中的將士,更教給狄青,什麽臂力訓練,吊掛訓練,仰臥起坐,倒功訓練是傾囊相授。任何人都可以不信,但他知道,狄青終有一日,會一飛沖天,成為千古名將。
現在的李明浩,既是軍中教頭,又是自己大哥,他的話對狄青來說,無異於聖旨。所以,他的訓練比任何人都苦。對自己手下兵士,也嚴加督促。
自第二天早間開始,所有兵士每天一百個伏地挺身就成了必修課。既是行軍,李明浩自然加入了負重越野訓練,以前行軍,軍中糧草輜重等物,都是用輜重車拉著的,李明浩卻讓兵士每人準備了一個小袋子,背著糧食行軍。軍隊行軍一般要準備近一個月的糧食,試想分配到每一個士兵頭上,會是多少重量?何況還有戰馬所需的草料?這個要求得到了不少將領的反對,他們平日裏哪受過這個?然而李明浩可不管這些,跟個瘋子似的命令,自己背的糧食自己吃,背的少的就少吃。不背的就餓著。李明浩雖然有時候會耍滑。這時候卻也以身作則,和其它人一樣,背著重重的一袋子糧食,棄馬走路。教頭都背了,別人還有什麽說的?背吧,結果自是,汗水灑遍行軍路,怨聲裝滿輜重車。
第三十六章 終至巴陵
更新時間:2011-4-26 8:10:01 字數:1846
嶽陽樓,始建於三國時期,當時東吳大將魯肅奉命鎮守巴陵,在此操練水軍,在巴陵山上修建了一座閱軍樓,這就是嶽陽樓的前身,後來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此題詩,稱此樓為嶽陽樓,這名字才流傳至今。
嶽陽樓屢經戰火,到宋朝時已經破敗不堪,剛好範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被貶至此,滕子京到此處遊玩時,驚嘆於此地的險要位置,更加欽佩魯肅的高瞻遠矚,於是在廣大民眾的支持下,重修了嶽陽樓。滕子京也是位頗具遠見卓識的一代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於是,在嶽陽樓修葺完畢後,力邀當時集文學,政治,軍事為一身的範仲淹為此樓做記。
而範仲淹此行,就是來赴好友之約,為嶽陽樓題字作記來的。
一路上的艱辛就別提了,連範仲淹這個文官,為配合李明浩的練兵計劃,都背著袋糧食上路,這一天中午,終於熬到了巴陵。
滕子京對範仲淹的到來,熱情自不必說,早就迎出了城外。他見這些個官兵,人人背著個袋子,不禁大是奇怪,再看範仲淹既不騎馬,也不坐轎,竟然也是背著個袋子,一頭汗水走過來,趕緊迎上去道:“哎呀我說範大人,您這是唱的哪出啊?”
“哈哈,滕大人,你不知道,我這可是在練兵哪。”範仲淹放下手中糧袋道。
“練兵?這是練的啥兵?有這麽練兵的嘛?”滕子京滿臉詫異。
“哈哈,你還別說,我這一路走來,汗沒少出,可還真是感覺越來越精神了。”範仲淹朗聲笑道。
“行行行,可真有你的,這是您這回可真是一路辛苦了,快快進城歇歇吧。”滕子京肅手讓客道。
範仲淹與滕子京也是多年不見,自是難免一陣寒喧,二人一路說笑,分外的親近。巴陵城很大,原來就是練兵的場所,所以,一眾官兵也得以進城歇息。
酒宴早就準備好了,整整三大桌,包括了滕子京的部屬和範仲淹手下一眾將領。李明浩因是範仲淹親選的教頭,自是有份參與,但狄青卻因官職卑微,無緣與會。
滕子京顯然對範仲淹推崇倍至,頻頻敬酒,自有一番歡鬧,滕子京對李明浩也是大感好奇,能讓範仲淹背著糧袋子棄轎走路的人,誰會不感興趣?但他對李明浩的這種練兵方法卻明顯的持懷疑態度,李明浩也不在意。畢竟這在先前是從沒有過的。甚至肌肉訓練,體能訓練這些詞,他們都沒聽說過,想要他們接受,哪有那麽容易?
“我本以為範大人無暇抽身,寫了題記派人送來就行了,想不到範大人竟親自來了,這叫子京感動不已啊。”滕子京轉頭向範仲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