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載灃


    載灃,滿族,北京人。世襲罔替醇親王。載湉之胞弟,溥儀之父。1908年任清軍機大臣。同年11月溥儀繼位後,任監國攝政王。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辛亥革命後,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1928年,遷往天津幽居,後又去東北,1951年病逝於北京。


    生於清光緒九年正月初五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末代皇帝溥儀的生父。


    光緒十六年襲王爵,成為第二代醇親王。光緒三十四年其子溥儀入承大統,載灃成為攝政王。因此,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載灃繼承了其父懦弱的性格,才疏識短,難當大任。他麵對鼎沸的局勢,又屢屢舉措失當,加速了清朝的滅亡。宣統三年八月,辛亥革命爆發,次年他被迫同意溥儀退位。


    早在載灃出使德國之前,美國駐華公使康格就曾經發出邀請,要求他出使時順道訪問美國,以促進兩國友好。載灃認為“於勢不能不允”。他又曾預料到,其他國家也可能會提出同樣的要求,覺得都不便拒絕。因此他曾經奏請西安行在,給以方便,允許他不必一一請示,從權答允。果然不出所料,後來日本、比利時等國也提出了同樣的邀請。


    然而載灃認為訪問太多也不可能,打算隻訪美、日兩國。但西安行在卻在9月18日下諭說,在德國辦完了事情就直接回國,連美國、日本也不去了。


    這件事在當時曾經引起中外輿論界的紛紛猜測,弄不清是什麽用意。後來忽然有外電傳說:光緒皇帝年已三十,結婚多年而並無後嗣,而且體弱多病。因此慈禧皇太後和光緒皇帝都在為將來皇位的繼承問題而擔憂。他們急於讓載灃回國完婚,生子繼承帝位。


    這種傳說當時似乎是解除了人們心中的疑團,其實細想起來,卻是頗為牽強的。即使慈禧果真已有這樣的計劃,而結婚生子卻並不是那麽急如星火的事情,並且事實上載灃回國後也沒有馬上結婚,而是在第二年的秋天才結婚的。當時如果再多走幾個國家,結婚也不會受到影響。


    慈禧下令載灃很快回國,表麵上還有一條理由,就是載灃在德國不服水土,飲食減少。但這也不是主要的。慈禧怕得罪德國。因為德國方麵強調親王道歉是“專程”而去的,如果繞道他國,就被認為“有違專誠之意”。慈禧急召載灃歸國,實在是德國對清廷施加壓力的結果。


    在王府貽養天年。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安詳地病逝於北京醇王府。


    在載灃出使中,人們發現了他,便把扭轉大清敗局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現在他回國了,人們又把繼承帝位的希望也寄托在他的身上。這反映了一種並不美妙的現實情況,在龐大的皇族中實在難以找到足以寄託希望的人。


    載灃匆匆回國,於十一月三日到達上海。九日登輪北上,十五日到天津即乘火車入京。他於12月10日受到自西安返京途中駐蹕開封的慈禧的接見。慈禧並賜膳表示慰勞。12月12日慈禧又一次召見載灃。12月14日兩宮自開封啟鑾北上,1月3日抵達保定,駐蹕四天。太後乘在保定暫住的機會。向載灃宣布了指定他同瓜爾佳氏結婚的懿旨。


    中國一方麵已經淪為飽受列強欺淩的半殖民地,另一方麵又受到慈禧的極其嚴密的封建統治。這就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人民所麵臨的,也是載灃所麵臨的歷史現實。這個現實給億萬中國普通人民所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災難。就連載灃這樣一位顯達的貴人,也無法擺脫這個現實的影響。最明顯的事實是,他的婚姻先後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君主這兩種強暴勢力的破壞和幹擾。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安詳地病逝於北京醇王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沐藍格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沐藍格格並收藏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