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 作者:沐藍格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幹隆在當皇子時,就已經娶了福晉、側福晉、格格等十人。做了皇帝之後,又納了不少妃嬪。在幹隆的眾多後妃中,孝賢皇後是和幹隆感情最好的,備受幹隆寵愛
(三十二)香妃(幹隆後妃)
在幹隆皇帝的40多個後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幹隆帝隻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在幹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競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編造的,但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以下,我們暫還按習慣稱其為香妃,看看她的真實生平。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誕生在新疆維吾爾和卓族的一個家庭。和卓族是世居葉爾羌的維吾爾族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族稱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貴族首領)圖爾都。幹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伊犁,二次平定準噶爾叛亂,解救了被準噶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噶爾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兩年以後,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稱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噶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此後,圖爾都台吉等不願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於幹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香妃。像幹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幹隆令他們在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封圖爾都等為一等台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冊封為和貴人(即香妃)。顯然,這是幹隆皇帝統一新疆後,實行“因俗而製”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之後,香妃的俊俏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幹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幹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太後懿旨,將她由容嬪晉為容妃,並由賞給處為她準備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為正、副使的大學士尹繼善、內閣學士邁拉遜,持節冊封容嬪為容妃,冊文曰:“爾容嬪霍卓氏,端謹持躬,柔嘉表則,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於慈闈,供內職以無違,夙協箴規於女史,茲奉皇太後慈諭,冊封爾為容妃……”這一年,香妃35歲。
三年以後,幹隆又攜香妃等六位妃嬪東巡,遊歷泰山,拜竭孔廟。由於幹隆三十一年烏喇那拉氏皇後亡故,幹隆聲稱不再立後;幹隆四十年,皇貴妃又病逝,因此,到這個時候,容妃在幹隆的眾多後妃中已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幹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設宴會餐,容妃已入主了西邊頭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幹清宮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東邊坐桌的第二位。這時,容妃已48歲,到了她地位與殊榮的頂峰。幹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離世,享年55歲。
香妃的故事歷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將香妃生擒送與幹隆。但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願一死”之誌,始終不從幹隆,最後被太後賜死。死後,將其運回家鄉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然而傳說再引人入勝,也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一縷香魂無斷絕香妃的"異香"傳奇.
(三十三)慈禧皇太後(1)
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杏貞),通稱慈禧太後,滿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稱“西太後”、“那拉太後”、“老佛爺”,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死後清朝上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鹹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緒帝養母。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葉赫攔那氏於鹹豐元年(1851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後冊封懿嬪。1856年三月,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未幾又晉封懿貴妃。1861年七月,同治帝載淳即位,與孝貞顯皇後(慈安太後)並尊為皇太後。她與恭親王奕忻發動辛酉政變,計殺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人。兩宮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在外國列強的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革命及雲南、甘肅等地苗民、回民起義。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她立五歲的載恬為帝,兩太後又垂簾聽政,依靠洋務派李鴻章等一夥封建官僚,開辦軍事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殘酷鎮壓人民反抗鬥爭。1889年二月,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上(光緒帝)事太後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中日甲午海戰失敗後,她又竭力扼殺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維新運動。
1898年幽禁光緒帝,殺害了譚嗣同等六人。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與光緒帝逃往西安,下令屠殺義和團,並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死。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於河北遵化定東陵。
(三十二)香妃(幹隆後妃)
在幹隆皇帝的40多個後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幹隆帝隻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在幹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競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編造的,但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以下,我們暫還按習慣稱其為香妃,看看她的真實生平。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誕生在新疆維吾爾和卓族的一個家庭。和卓族是世居葉爾羌的維吾爾族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族稱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貴族首領)圖爾都。幹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伊犁,二次平定準噶爾叛亂,解救了被準噶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噶爾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兩年以後,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稱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噶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此後,圖爾都台吉等不願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於幹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香妃。像幹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幹隆令他們在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封圖爾都等為一等台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冊封為和貴人(即香妃)。顯然,這是幹隆皇帝統一新疆後,實行“因俗而製”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之後,香妃的俊俏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幹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幹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太後懿旨,將她由容嬪晉為容妃,並由賞給處為她準備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為正、副使的大學士尹繼善、內閣學士邁拉遜,持節冊封容嬪為容妃,冊文曰:“爾容嬪霍卓氏,端謹持躬,柔嘉表則,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於慈闈,供內職以無違,夙協箴規於女史,茲奉皇太後慈諭,冊封爾為容妃……”這一年,香妃35歲。
三年以後,幹隆又攜香妃等六位妃嬪東巡,遊歷泰山,拜竭孔廟。由於幹隆三十一年烏喇那拉氏皇後亡故,幹隆聲稱不再立後;幹隆四十年,皇貴妃又病逝,因此,到這個時候,容妃在幹隆的眾多後妃中已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幹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設宴會餐,容妃已入主了西邊頭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幹清宮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東邊坐桌的第二位。這時,容妃已48歲,到了她地位與殊榮的頂峰。幹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離世,享年55歲。
香妃的故事歷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將香妃生擒送與幹隆。但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願一死”之誌,始終不從幹隆,最後被太後賜死。死後,將其運回家鄉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然而傳說再引人入勝,也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一縷香魂無斷絕香妃的"異香"傳奇.
(三十三)慈禧皇太後(1)
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杏貞),通稱慈禧太後,滿族,1835年11月29日(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908年11月15日(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又稱“西太後”、“那拉太後”、“老佛爺”,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死後清朝上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鹹豐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緒帝養母。1861年至1908年間清朝的實際統治者。
葉赫攔那氏於鹹豐元年(1851年)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後冊封懿嬪。1856年三月,生皇長子載淳即同治帝,詔晉封懿妃。未幾又晉封懿貴妃。1861年七月,同治帝載淳即位,與孝貞顯皇後(慈安太後)並尊為皇太後。她與恭親王奕忻發動辛酉政變,計殺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人。兩宮太後禦養心殿,垂簾聽政。在外國列強的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革命及雲南、甘肅等地苗民、回民起義。1874年十二月,同治帝病逝。她立五歲的載恬為帝,兩太後又垂簾聽政,依靠洋務派李鴻章等一夥封建官僚,開辦軍事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殘酷鎮壓人民反抗鬥爭。1889年二月,名義上由光緒帝親政。“上(光緒帝)事太後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中日甲午海戰失敗後,她又竭力扼殺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維新運動。
1898年幽禁光緒帝,殺害了譚嗣同等六人。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與光緒帝逃往西安,下令屠殺義和團,並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1906年又宣布預備立憲。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死。她命立醇親王載灃子、年僅3歲的溥儀為帝,年號宣統。次日,慈禧病死,年七十四,葬於河北遵化定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