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 作者:沐藍格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軍事小說] 《滿清王朝:268年的興盛與衰亡》作者:沐藍格格【完結】
第1卷
(一)太祖:起兵反明建後金
清太祖努爾哈赤--------------------------------明朝嘉靖三十八年二月,努爾哈赤出生在赫圖阿拉建州左衛的一個酋長家,母親是家中的的大福晉喜塔喇額穆齊,努爾哈赤的祖上原是元朝斡朵裏萬戶府的萬戶.努爾哈赤的母親共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努爾哈赤是長子,他有兩個弟弟,分別為舒爾哈齊和雅爾哈齊.明萬曆十一年五月,努爾哈赤以祖傳的十三副鎧甲、部眾三十人起兵.逐漸吞併了其他建州部落,五年後統一建州女真。此後又遠交近攻,縱橫捭闔,先後征服“海西女真”四部和“野人”女真各部,基本統一了女真部族和大半個東北地區,於1616年在故鄉赫圖阿拉登基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國”,成為女真人的最高統治者.
建國後,努爾哈赤採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在內政、外務兩大方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關係到一國盛衰興亡的用人問題上,努爾哈赤強調了六項原則:一是必須任用賢人。二是不論親疏門第,公正舉人,“勿論根基,見其心術正大者而薦之。莫拘血緣,見有才者即舉為大臣”。三係不拘一格,用其所長,“有臨陣英勇者,用以治軍。有益於國政之忠良者,用以輔理國政”。四乃舉賢貶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舉不升,則賢者何由而進。不肖者不貶不殺,則不肖者何由而懲”。五是獎懲分明,功必賞,過必罰,“有善行者,雖係仇敵,亦不計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雖親不貫,必殺之”。六是賞賜效勞官將,視其所需要,賜予馬、牛、穀食、衣服、財帛和妻室.
當政期間,努爾哈赤招寡了很多才華卓著的政治、軍事人才,包括大量投降後金的漢人.他們獻計獻策,使後金國逐漸“民殷國富”,勢力日益強大,為後來清王朝的建立和強盛奠定基礎.
明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向明朝宣戰:我之祖、父,未嚐損明邊一草寸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欲修好,設碑勒誓:“凡滿、漢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詎明復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窬疆場,肆其攘村,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裏、方吉納,挾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穀,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詬詈,肆行淩侮,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挾我以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這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何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故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欺淩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
(二)太祖:和明交戰太祖贏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官將,議定分兵四路,北路以原任總兵馬林為主將,西路主將是山海總兵杜鬆,南路由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將,東路主將是總兵劉綖.四路兵共八萬八千五百餘人,加上朝鮮兵一萬三千餘及葉赫兵二千,號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約定分道出邊,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集中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探聽到明軍消息,遭到滅門滅族之災的危險形勢,努爾哈赤和八旗子弟採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強調指出:“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撤回各屯寨士卒,隻留少數兵土防禦南路、東路,八旗勁旅首先迎戰明軍主力西路杜鬆部。建州知悉杜鬆“勇健絕倫”,決定設下埋伏。當杜鬆領軍二萬餘,日馳百餘裏,趕至渾河時,努爾哈赤已在山林深處埋下精兵,並遣人堵住上遊,使河水突淺,一待杜鬆見水很淺而率軍渡河時,後金軍決堤,河水驟漲,“水深沒肩”,明兵“沒於河者幾千人”。當明軍擁擠過河後,伏兵突起,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大臣,統率八旗勁旅,以兩倍於杜鬆的兵力,勇猛衝殺,三月初一日,於薩爾滸(距赫圖阿拉西一百二十裏,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迅速消滅了西路明軍,斬殺杜鬆、王宣、趙夢麟三總兵。第二日,努爾哈赤又統軍擊敗北路軍,總兵馬林倉皇逃遁。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遣大貝勒代善,率諸貝勒、大臣,領兵迎擊明勇將劉綖的東路軍。當劉綖於三月初四日進至阿布達裏崗距赫圖阿拉約五十裏時,後金軍早已“設伏於山穀”,並遣一明降官,持所得杜鬆的“號矢”(即令箭),馳至劉營,誘其速進,劉綖中計,匆忙前往,隊不成列,一入伏中,代善揮令八旗勁旅突起衝刺,斬殺劉綖,明軍措手不及,全軍覆滅,朝鮮從征元帥薑弘立率眾降金.明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知悉兵敗,奉楊鎬命令撤退.
第1卷
(一)太祖:起兵反明建後金
清太祖努爾哈赤--------------------------------明朝嘉靖三十八年二月,努爾哈赤出生在赫圖阿拉建州左衛的一個酋長家,母親是家中的的大福晉喜塔喇額穆齊,努爾哈赤的祖上原是元朝斡朵裏萬戶府的萬戶.努爾哈赤的母親共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努爾哈赤是長子,他有兩個弟弟,分別為舒爾哈齊和雅爾哈齊.明萬曆十一年五月,努爾哈赤以祖傳的十三副鎧甲、部眾三十人起兵.逐漸吞併了其他建州部落,五年後統一建州女真。此後又遠交近攻,縱橫捭闔,先後征服“海西女真”四部和“野人”女真各部,基本統一了女真部族和大半個東北地區,於1616年在故鄉赫圖阿拉登基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國”,成為女真人的最高統治者.
建國後,努爾哈赤採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在內政、外務兩大方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關係到一國盛衰興亡的用人問題上,努爾哈赤強調了六項原則:一是必須任用賢人。二是不論親疏門第,公正舉人,“勿論根基,見其心術正大者而薦之。莫拘血緣,見有才者即舉為大臣”。三係不拘一格,用其所長,“有臨陣英勇者,用以治軍。有益於國政之忠良者,用以輔理國政”。四乃舉賢貶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舉不升,則賢者何由而進。不肖者不貶不殺,則不肖者何由而懲”。五是獎懲分明,功必賞,過必罰,“有善行者,雖係仇敵,亦不計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雖親不貫,必殺之”。六是賞賜效勞官將,視其所需要,賜予馬、牛、穀食、衣服、財帛和妻室.
當政期間,努爾哈赤招寡了很多才華卓著的政治、軍事人才,包括大量投降後金的漢人.他們獻計獻策,使後金國逐漸“民殷國富”,勢力日益強大,為後來清王朝的建立和強盛奠定基礎.
明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向明朝宣戰:我之祖、父,未嚐損明邊一草寸也,明無端起釁邊陲,害我祖、父,恨一也;明雖起釁,我尚欲修好,設碑勒誓:“凡滿、漢人等,毋越疆圉,敢有越者,見即誅之,見而故縱,殃及縱者。”詎明復渝誓言,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明人於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歲竊窬疆場,肆其攘村,我遵誓行誅;明負前盟,責我擅殺,拘我廣寧使臣綱古裏、方吉納,挾取十人,殺之邊境,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葉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恨四也;柴河、三岔、撫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眾,耕田藝穀,明不容刈獲,遣兵驅逐,恨五也;邊外葉赫,獲罪於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臣,遺書詬詈,肆行淩侮,恨六也;昔哈達助葉赫,二次來侵,我自報之,天既授我哈達之人矣,明又黨之,挾我以還其國。已而哈達之人,數被葉赫侵掠。夫列國這相征伐也,順天心者勝而存,逆天意者敗而亡。何能使死於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還乎?天建大國之君即為天下共主,何獨構怨於我國也。初扈倫諸國,合兵侵我,故天厭扈倫啟釁,惟我是眷。今明助天譴之葉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為剖斷,恨七也;欺淩實甚,情所難堪。因此“七大恨”之故,是以征之.
(二)太祖:和明交戰太祖贏
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在遼陽演武場,集合征遼官將,議定分兵四路,北路以原任總兵馬林為主將,西路主將是山海總兵杜鬆,南路由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將,東路主將是總兵劉綖.四路兵共八萬八千五百餘人,加上朝鮮兵一萬三千餘及葉赫兵二千,號稱四十七萬,攜帶槍炮數萬,約定分道出邊,三月初二日在二道關會合,集中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努爾哈赤探聽到明軍消息,遭到滅門滅族之災的危險形勢,努爾哈赤和八旗子弟採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針。他強調指出:“恁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撤回各屯寨士卒,隻留少數兵土防禦南路、東路,八旗勁旅首先迎戰明軍主力西路杜鬆部。建州知悉杜鬆“勇健絕倫”,決定設下埋伏。當杜鬆領軍二萬餘,日馳百餘裏,趕至渾河時,努爾哈赤已在山林深處埋下精兵,並遣人堵住上遊,使河水突淺,一待杜鬆見水很淺而率軍渡河時,後金軍決堤,河水驟漲,“水深沒肩”,明兵“沒於河者幾千人”。當明軍擁擠過河後,伏兵突起,努爾哈赤帶領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和八旗大臣,統率八旗勁旅,以兩倍於杜鬆的兵力,勇猛衝殺,三月初一日,於薩爾滸(距赫圖阿拉西一百二十裏,今遼寧撫順東大夥房水庫)迅速消滅了西路明軍,斬殺杜鬆、王宣、趙夢麟三總兵。第二日,努爾哈赤又統軍擊敗北路軍,總兵馬林倉皇逃遁。努爾哈赤坐鎮赫圖阿拉,遣大貝勒代善,率諸貝勒、大臣,領兵迎擊明勇將劉綖的東路軍。當劉綖於三月初四日進至阿布達裏崗距赫圖阿拉約五十裏時,後金軍早已“設伏於山穀”,並遣一明降官,持所得杜鬆的“號矢”(即令箭),馳至劉營,誘其速進,劉綖中計,匆忙前往,隊不成列,一入伏中,代善揮令八旗勁旅突起衝刺,斬殺劉綖,明軍措手不及,全軍覆滅,朝鮮從征元帥薑弘立率眾降金.明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知悉兵敗,奉楊鎬命令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