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案中最尷尬的角色蔣經國,是這樣解說的:在法律上講,揚子公司是站得住腳的。倘使此案發現在宣布物資登記以前,那我是一定要將其移送特種刑庭的。16。
在不知出了多少“水門”和“伊朗門”醜聞,卻隻能是當事者清的中國,此案至今仍是個謎。
但是,親手發行法幣的人最不相信法幣,爭相把錢財存放到外國,卻是不爭的事實。國難發國難財,勝利發勝利財,清查發清查財,改革發改革財,更是世人共睹,蔣經國倒是一身正氣,可他觸痛的正是國民黨巨頭們最敏感的神經。因為他們是絕不允許觸動這一切的。因為他們正是“這一切”的製造者和最大受益者。
萬千“蒼蠅”不管,可以打出“廉潔”,打出“清正”,打出“黃埔精神”,打出“偉大形象”,“老虎”可是萬萬碰不得的,那是“國寶”,屬“特級保護動物”。
縱觀歷史,有幾多反腐敗鬥爭不是到這步卡殼的?
“我們已無處後退,隻有勇敢向前!向前!17”直到一敗塗地逃到台灣,蔣介石才痛下決心“改造國民黨”。改造得如何?不可妄談。當大陸還在搞“憶苦思甜”時,台灣國民收入已達700美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香港和新加坡,是世人皆知的。
如果說北伐和抗戰是蔣介石一生中的兩個高峰,那麽台灣經濟的發展,應該說是第三個高峰。
隻是,為甚麽一切都在掌中時就要腐敗、唷落,隻有被逼到犄角旮旯,走投無路時,才能發展和強大自己呢?
11月1日,黑土地上的內戰結束前一天,國民政府宣布停止“經改”,取消“限價”。
長春被圍,有人建議將長大搬遷北平。鄭洞國說:“長春丟了,北平難道能保嗎?在中國,沒一個地方是安全的,要保險,隻有搬到美國去!”18。
長大是搬不去美國的。一場虛驚的孔令侃,可是漂洋過海,到美國繼續經營他的“揚子公司”去了。
聲名顯赫的“打虎英雄”呢?
據說,蔣經國卸職離滬前個把星期,幾乎天天渴酒,酩酊大醉,狂哭狂笑。
虎狠橫行,國將不國,“打虎”如同為病危的母親割除腫瘤。不肯掏腰包的逆子,說母親好端端的,為甚麽要詛咒她老人家?送母親去醫院動手術的孝子,被一頓拳腳打個烏眼青。
兩個月前,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是何等響亮和振奮人心。如今,老百姓又一次把日落西山的雲霞當作了東方欲曉的晨曦,就輪到雄心壯誌的“經濟督導員”淚酒黃埔了。
憂國憂民之淚!
比之那些禍國殃民的龍子龍孫,蔣經國實在是鳳毛麟角、夠光彩照人的了。
蔣介石有個好兒子。
“尼古拉同誌”
9月12 日,蔣經國在上海“青年軍聯誼會”上發表演講:
“天下再沒有力量比人民的力量更大,再沒有話比人民的話更正確。”
“人民的事情,隻有用人民自己的手可以解決,靠人家是靠不住的,要想社會翻遏身來,非用最大的代價不能成功。”19。
一口一個“人民”,真沒有在蘇聯白吃12年黑麵包。
“四·一二”,蔣介石在上海大殺共產黨人,正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的蔣經國,慷慨陳詞:
過去他是我的父親,革命好朋友,去了敵人的陣營,現在他是我的敵人。20。
帝王之家,父殺子,子殺父,原本平淡無奇。但在中國現代史上的政壇要人中,父子鬧到如此田地者,尚屬鮮見。
因此很在蘇聯紅火了一陣的“尼古拉同誌”(蘇聯為每個中國留學生都取了個俄羅斯名字,蔣經國叫“尼古拉”),到底還是躲不過政治風浪的拍打。先流放般送到農村,繼而又去工廠。若不是“國共合作”出現轉機,還不知要“留學”到猴年馬月。
“當官的莫進來,發財的請出去!”寫在贛南幹部訓練班大門口木牌上的這段話,自然使人聯想到當年的黃埔。踏著晨曦和學員一道赤膊跑步的蔣經國,則使人聯想蔣介石當年黃埔夜巡的身影。但對於“尼古拉同誌”,這一切已經無不帶著在馬列主義故鄉修煉的烙記了。
贛南的“蔣青天”成為上海的“經濟沙皇”、“雍正皇帝”;堅定的信念,踏著社會主義節拍。蘇聯十月革命後出現的經濟危機,不就是被布爾什維克的鐵腕打下去了嗎?他沒看到這段。但蘇聯共產黨人朝氣蓬勃的獻身精神,他是耳聞目睹的。
畢業於列寧格勒的托瑪卡軍政學校,後來成為二級上將的蔣經國,一生中未領兵打仗,卻敢打老虎,會做工種田。
種田,從農民幹到村蘇維埃主席。做工,從工人到技師、廠長。
沒有住處,中國的“第一公子”睡在教堂車房裏,後來又和一位貧苦老婦共居一室。吃黑麵包,淘金,挑柴,背鐵條,抬機器,修馬路。比之今天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刷盤子,不知要苦多少倍。若換成孔家公子小姐,或許早不堪忍受,尋了短見。蔣經國就是在這種人生逆境中,錘鍊了他的大眾意識。
在不知出了多少“水門”和“伊朗門”醜聞,卻隻能是當事者清的中國,此案至今仍是個謎。
但是,親手發行法幣的人最不相信法幣,爭相把錢財存放到外國,卻是不爭的事實。國難發國難財,勝利發勝利財,清查發清查財,改革發改革財,更是世人共睹,蔣經國倒是一身正氣,可他觸痛的正是國民黨巨頭們最敏感的神經。因為他們是絕不允許觸動這一切的。因為他們正是“這一切”的製造者和最大受益者。
萬千“蒼蠅”不管,可以打出“廉潔”,打出“清正”,打出“黃埔精神”,打出“偉大形象”,“老虎”可是萬萬碰不得的,那是“國寶”,屬“特級保護動物”。
縱觀歷史,有幾多反腐敗鬥爭不是到這步卡殼的?
“我們已無處後退,隻有勇敢向前!向前!17”直到一敗塗地逃到台灣,蔣介石才痛下決心“改造國民黨”。改造得如何?不可妄談。當大陸還在搞“憶苦思甜”時,台灣國民收入已達700美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香港和新加坡,是世人皆知的。
如果說北伐和抗戰是蔣介石一生中的兩個高峰,那麽台灣經濟的發展,應該說是第三個高峰。
隻是,為甚麽一切都在掌中時就要腐敗、唷落,隻有被逼到犄角旮旯,走投無路時,才能發展和強大自己呢?
11月1日,黑土地上的內戰結束前一天,國民政府宣布停止“經改”,取消“限價”。
長春被圍,有人建議將長大搬遷北平。鄭洞國說:“長春丟了,北平難道能保嗎?在中國,沒一個地方是安全的,要保險,隻有搬到美國去!”18。
長大是搬不去美國的。一場虛驚的孔令侃,可是漂洋過海,到美國繼續經營他的“揚子公司”去了。
聲名顯赫的“打虎英雄”呢?
據說,蔣經國卸職離滬前個把星期,幾乎天天渴酒,酩酊大醉,狂哭狂笑。
虎狠橫行,國將不國,“打虎”如同為病危的母親割除腫瘤。不肯掏腰包的逆子,說母親好端端的,為甚麽要詛咒她老人家?送母親去醫院動手術的孝子,被一頓拳腳打個烏眼青。
兩個月前,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是何等響亮和振奮人心。如今,老百姓又一次把日落西山的雲霞當作了東方欲曉的晨曦,就輪到雄心壯誌的“經濟督導員”淚酒黃埔了。
憂國憂民之淚!
比之那些禍國殃民的龍子龍孫,蔣經國實在是鳳毛麟角、夠光彩照人的了。
蔣介石有個好兒子。
“尼古拉同誌”
9月12 日,蔣經國在上海“青年軍聯誼會”上發表演講:
“天下再沒有力量比人民的力量更大,再沒有話比人民的話更正確。”
“人民的事情,隻有用人民自己的手可以解決,靠人家是靠不住的,要想社會翻遏身來,非用最大的代價不能成功。”19。
一口一個“人民”,真沒有在蘇聯白吃12年黑麵包。
“四·一二”,蔣介石在上海大殺共產黨人,正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的蔣經國,慷慨陳詞:
過去他是我的父親,革命好朋友,去了敵人的陣營,現在他是我的敵人。20。
帝王之家,父殺子,子殺父,原本平淡無奇。但在中國現代史上的政壇要人中,父子鬧到如此田地者,尚屬鮮見。
因此很在蘇聯紅火了一陣的“尼古拉同誌”(蘇聯為每個中國留學生都取了個俄羅斯名字,蔣經國叫“尼古拉”),到底還是躲不過政治風浪的拍打。先流放般送到農村,繼而又去工廠。若不是“國共合作”出現轉機,還不知要“留學”到猴年馬月。
“當官的莫進來,發財的請出去!”寫在贛南幹部訓練班大門口木牌上的這段話,自然使人聯想到當年的黃埔。踏著晨曦和學員一道赤膊跑步的蔣經國,則使人聯想蔣介石當年黃埔夜巡的身影。但對於“尼古拉同誌”,這一切已經無不帶著在馬列主義故鄉修煉的烙記了。
贛南的“蔣青天”成為上海的“經濟沙皇”、“雍正皇帝”;堅定的信念,踏著社會主義節拍。蘇聯十月革命後出現的經濟危機,不就是被布爾什維克的鐵腕打下去了嗎?他沒看到這段。但蘇聯共產黨人朝氣蓬勃的獻身精神,他是耳聞目睹的。
畢業於列寧格勒的托瑪卡軍政學校,後來成為二級上將的蔣經國,一生中未領兵打仗,卻敢打老虎,會做工種田。
種田,從農民幹到村蘇維埃主席。做工,從工人到技師、廠長。
沒有住處,中國的“第一公子”睡在教堂車房裏,後來又和一位貧苦老婦共居一室。吃黑麵包,淘金,挑柴,背鐵條,抬機器,修馬路。比之今天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刷盤子,不知要苦多少倍。若換成孔家公子小姐,或許早不堪忍受,尋了短見。蔣經國就是在這種人生逆境中,錘鍊了他的大眾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