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都說,在打錦州和天津時,“四組一隊”起了很大作用。
很多老人都談到,一仗下來,各級指揮員都要到陣地或突破口去開現場會,根據實戰情況總結經驗教訓。打下錦州後就奔遼西,殲滅了廖耀湘兵團後,有的部隊還特意回到錦州,補上這一課。
兢兢業業,刻苦鑽研戰爭藝術的共產黨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由小到大,由弱變強,越打越精明,是與林彪的這些戰術原則分不開的。
據說,毛澤東當年對林彪這些戰術是肯定的,有的還很欣賞。
據說,國民黨當年認為東北共軍戰術水平高。
而評價一位將軍和他的戰術的最簡捷,也是最權威的標準,是他所指揮的戰爭的勝利和失敗的總紀錄。
孫子說:“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軍事科學之所以是一門科學,就因為它有規律可循。但一般的規律並不能代替一切,世界上沒有一條作戰原則是永恆不變的。無論多麽成功的戰術原則,都隻能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時間變了,空間變了,武器改進了,技術發展了,軍事組織形式和軍隊指揮的方法,也都要隨之進步和發展。即使是在電子計算機時代,軍事科學也不可能成為精確的科學。因為戰爭主要是由人的活動決定的。
當年的林彪,對這一點是清楚的:這種經驗,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的,因此,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可適用的;在不同的條件下,就會產生不同的規律。17。
可是,當林彪做神成鬼時,這些東西也就跟著做神弄鬼了。
注釋:
1《瀋陽軍區歷史資料選編》,93頁。
2同1。
3同1,98頁,99頁。
4同1,97頁。
5同1,36頁。
6同1,103頁。
7《文史資料選輯》,第13輯,19頁。
8《林副主席著作選讀》,202頁,此書為“文化大革命”中出版的小冊子,無出版單位。
9《林彪元帥軍事論文選集》,82頁。
10同9,85頁。
11同9,118頁,119頁。
12同9,128頁。
13同9,200頁,201頁。
14同9,167頁,168頁。
15同9,166頁。
16同9,203頁,204頁。
17同9,131頁。
九、熱點中的熱點
1948年秋天,在我們這個飽經憂患的星球上,沒有比遼瀋大地更引人矚目的了。
從“拒敵於國門之外”,到退守鬆花江北,共產黨人以歷史都為之瞠目的神速和英姿,在北起長春,南至唐山的千餘裏綿長戰線上,開始了“獨霸東北”的“最後一戰”。
焦點是千百年來戰火不絕的錦州。
第24章 奔襲北寧線
月輪在雲層中時隱時現,戰爭的輪子在黑土地上悄然而迅疾地轉動起來。
步兵、騎兵、炮兵、坦克兵,一支支大軍像奔騰的急流在金秋的夜色中湧動。攪拌著汙味兒和汽油兒味的塵霧,在瀰漫著醇酒般的穀香的大地上,扯著一條條看不見的長龍。
9月12日,震驚世界的戰略大決戰的槍聲,首先在北寧路山海關至唐山段打響。
11縱由建昌營出發,攻克昌黎、北戴河。
熱河獨立4、6、8師,攻克沙後所、綏中。
4縱、9縱從台安、北鎮出發,插向錦州和義縣之間,包圍義縣。3縱和2縱5師由西安乘火車南下,接替4縱、9縱包圍義縣。
4縱急轉南下,攻克興城。
7縱攻占高橋、西海口和塔山,切斷錦西與錦州聯繫。
8縱、9縱主力,占領錦州外圍要點白老虎屯、帽兒山和紫荊山。
至此:北寧路錦州至唐山段被切斷,各點之敵一概被分割。
9月13日至16日,1縱、2縱、5縱、6縱、10縱和炮縱主力,分別由九台、平崗、清源、伊通、開原、四平等地,進至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區。
10月1日,3縱、2縱5師和炮縱主力,攻占義縣。
大軍逼近錦州城垣。
突然性是戰略的本質
翟文清老人,這時已是指導員了:從西安上火車前動員,沒說到哪兒去?“練兵好,打長春”,滿腦子都是“長春”,還用問?悶罐咣當一夜,下車動員步行,方向“西南”。大家懵頭懵腦的,說這是甚麽地方呀?一問,說是到了阜新。
大家說,不是打長春嗎?怎麽跑這來了?戰士們問我,我哪知道呀。
有人還以為我是保密呢。
黃達宣老人,當時是副連長。
部隊往南一扭頭,大家心裏就有數了。走了10多天(除3縱、2縱和5師和炮縱車運外,所有南下部隊都是徒步行軍)。白天睡,晚上走,每晚80裏左右,說是到北寧線上打仗,北寧線那麽長,也不說是到甚麽地方。過大淩河不久,腳下就絆上敵人屍體了。是8縱在前麵打的。
劉學友老人,當時是師組織幹事:帶的糧食,不到一星期就吃光了。過兵,要打仗,老百姓都跑了,甚麽吃的也沒有。過大淩河前,在禿老婆店弄到些餵牲口的黑豆,炒了“喀嘣喀嘣”吃個肚兒圓。過河涼水一激,可糟了,全拉稀了,一直拉到錦州。槍一響就不拉丁,比“痢特靈”還靈。
很多老人都談到,一仗下來,各級指揮員都要到陣地或突破口去開現場會,根據實戰情況總結經驗教訓。打下錦州後就奔遼西,殲滅了廖耀湘兵團後,有的部隊還特意回到錦州,補上這一課。
兢兢業業,刻苦鑽研戰爭藝術的共產黨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由小到大,由弱變強,越打越精明,是與林彪的這些戰術原則分不開的。
據說,毛澤東當年對林彪這些戰術是肯定的,有的還很欣賞。
據說,國民黨當年認為東北共軍戰術水平高。
而評價一位將軍和他的戰術的最簡捷,也是最權威的標準,是他所指揮的戰爭的勝利和失敗的總紀錄。
孫子說:“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製流,兵因敵而製勝。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軍事科學之所以是一門科學,就因為它有規律可循。但一般的規律並不能代替一切,世界上沒有一條作戰原則是永恆不變的。無論多麽成功的戰術原則,都隻能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時間變了,空間變了,武器改進了,技術發展了,軍事組織形式和軍隊指揮的方法,也都要隨之進步和發展。即使是在電子計算機時代,軍事科學也不可能成為精確的科學。因為戰爭主要是由人的活動決定的。
當年的林彪,對這一點是清楚的:這種經驗,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產生的,因此,不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可適用的;在不同的條件下,就會產生不同的規律。17。
可是,當林彪做神成鬼時,這些東西也就跟著做神弄鬼了。
注釋:
1《瀋陽軍區歷史資料選編》,93頁。
2同1。
3同1,98頁,99頁。
4同1,97頁。
5同1,36頁。
6同1,103頁。
7《文史資料選輯》,第13輯,19頁。
8《林副主席著作選讀》,202頁,此書為“文化大革命”中出版的小冊子,無出版單位。
9《林彪元帥軍事論文選集》,82頁。
10同9,85頁。
11同9,118頁,119頁。
12同9,128頁。
13同9,200頁,201頁。
14同9,167頁,168頁。
15同9,166頁。
16同9,203頁,204頁。
17同9,131頁。
九、熱點中的熱點
1948年秋天,在我們這個飽經憂患的星球上,沒有比遼瀋大地更引人矚目的了。
從“拒敵於國門之外”,到退守鬆花江北,共產黨人以歷史都為之瞠目的神速和英姿,在北起長春,南至唐山的千餘裏綿長戰線上,開始了“獨霸東北”的“最後一戰”。
焦點是千百年來戰火不絕的錦州。
第24章 奔襲北寧線
月輪在雲層中時隱時現,戰爭的輪子在黑土地上悄然而迅疾地轉動起來。
步兵、騎兵、炮兵、坦克兵,一支支大軍像奔騰的急流在金秋的夜色中湧動。攪拌著汙味兒和汽油兒味的塵霧,在瀰漫著醇酒般的穀香的大地上,扯著一條條看不見的長龍。
9月12日,震驚世界的戰略大決戰的槍聲,首先在北寧路山海關至唐山段打響。
11縱由建昌營出發,攻克昌黎、北戴河。
熱河獨立4、6、8師,攻克沙後所、綏中。
4縱、9縱從台安、北鎮出發,插向錦州和義縣之間,包圍義縣。3縱和2縱5師由西安乘火車南下,接替4縱、9縱包圍義縣。
4縱急轉南下,攻克興城。
7縱攻占高橋、西海口和塔山,切斷錦西與錦州聯繫。
8縱、9縱主力,占領錦州外圍要點白老虎屯、帽兒山和紫荊山。
至此:北寧路錦州至唐山段被切斷,各點之敵一概被分割。
9月13日至16日,1縱、2縱、5縱、6縱、10縱和炮縱主力,分別由九台、平崗、清源、伊通、開原、四平等地,進至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區。
10月1日,3縱、2縱5師和炮縱主力,攻占義縣。
大軍逼近錦州城垣。
突然性是戰略的本質
翟文清老人,這時已是指導員了:從西安上火車前動員,沒說到哪兒去?“練兵好,打長春”,滿腦子都是“長春”,還用問?悶罐咣當一夜,下車動員步行,方向“西南”。大家懵頭懵腦的,說這是甚麽地方呀?一問,說是到了阜新。
大家說,不是打長春嗎?怎麽跑這來了?戰士們問我,我哪知道呀。
有人還以為我是保密呢。
黃達宣老人,當時是副連長。
部隊往南一扭頭,大家心裏就有數了。走了10多天(除3縱、2縱和5師和炮縱車運外,所有南下部隊都是徒步行軍)。白天睡,晚上走,每晚80裏左右,說是到北寧線上打仗,北寧線那麽長,也不說是到甚麽地方。過大淩河不久,腳下就絆上敵人屍體了。是8縱在前麵打的。
劉學友老人,當時是師組織幹事:帶的糧食,不到一星期就吃光了。過兵,要打仗,老百姓都跑了,甚麽吃的也沒有。過大淩河前,在禿老婆店弄到些餵牲口的黑豆,炒了“喀嘣喀嘣”吃個肚兒圓。過河涼水一激,可糟了,全拉稀了,一直拉到錦州。槍一響就不拉丁,比“痢特靈”還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