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4縱走路是最多的。但在黑土地3年內戰中,要想說出哪個縱隊走的路最多,那是困難的。
所有老人一臻的見解是:腳是最寶貴的。
某軍政治部原副主任張耀東老人說:當班長的基本功,也是管理教育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得把全班同誌的腳管好。
到宿營地,正副班長三件事,一洗腳二喝水三吃飯。買柴找鍋燒開水,什麽不管先管腳,吃不上飯也要洗上腳。先溫水,再加熱,把走麻了的腳燙得覺出痛才算好。覺出痛了就是血液流通了,腳就是你的了。燙完了再挑泡。正副班長要一個個檢查。有的睡得死死的,耳邊打雷也不醒。你就得給洗,給弄。
不然,第二天你就背槍,背背包,甚至背人吧。走好路才能打好仗,走路靠腳。
那時候發服裝,衣服長了短了肥了瘦了,無所謂。最要緊的是鞋,是鞋合不合腳。那時不像現在,司務長幾個月前就拿本子來問你要多大號的。一堆穿戴發下來,大了小了先班裏調,班裏調不開連排調。再調不開,有人就和老百姓調,別的違犯紀律不行,為了腳,領導睜隻眼,閉隻眼,一般都能原諒。沒有腳不能革命,腳是革命的寶。
那時講怕苦怕累,主要就是怕走路。不怕打仗怕走路不是個別現象。有些人開小差不幹了,主要就是怕走路。那路也真有點走不起,特別是那些腿腳不好的,遭老罪啦。
黃達宣老人說,在那個穿棉襖的夏天裏,他那個連帶槍開小差的副連長,就是個平板足。他打仗好,人緣好,就是走不得路,一瘸一拐的,大家都替他難受。當時一跑就是幾個人。路上有敵人,有“鬍子”,老百姓也打。他是一個人走的,大家說他帶槍是防身自衛的。大家都希望他能平安到家。以後再沒聽到信兒。從吉林到蘇北,那麽遠,很可能是路上被害了。
黑土地上的行軍紀錄,先有1師三下江南一晝夜140裏。接著,2師創一晝夜150裏。秋季攻勢中,23師一晝夜走185裏。遼瀋戰役中,16師一晝兩夜250裏。
當時的1師政委梁必業老人說,偵察報告,農安北郭家屯有敵人。飯不吃,覺不睡,連夜就往那兒趕。飄風揚雪的,邊走邊啃幹糧,渴了就抓把雪。敵人也知道土八路鐵腳板厲害,可它哪知道我們這麽不要命呀!那時我30多歲,正是好時候。現在別說走,就是坐車,那路也把人顛散架子了。
老人說,那時戰前訂立功計劃,第一條大都是“行軍不掉隊”。凡是能打仗的部隊,都能走路,都是鐵腳板,飛毛腿。
很多老人都有走路睡覺的經驗,騎馬也能睡覺。有的睡覺還不耽誤行軍。
部隊停止前進了,撞到前邊人身上,有的拐個彎兒還走。有的睡著就栽倒了。若是夜間未被發現,冰天雪地中,就再也醒不了了。
有行軍累死的。
走時一身汗,停下一身冰。連續地走,不停地走,吃不好,睡不好,體質差點,再生點病,這一切就難免了。人的承受能力本來是有限的。
今天拿著遙控器坐在電視機前的人,能想像出穿件汗淋淋的空筒子棉襖,在冰天雪地的“大煙泡”中跋涉的情景嗎?能領會到在沒膝蓋深的積雪中穿著露趾頭的張嘴鞋,在7月的驕陽下穿著破爛的棉襖,全副武裝行軍的滋味嗎?
我採訪過的老人,就是這樣走遍了這片豐腴的黑土地。他們中的一些人,曾從江西走到陝北,又從陝北走向大江南北,再走到黑土地。又從白山黑水走到平津,走到兩湖兩廣——一直走到天涯海角。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戰爭選擇將軍
——東野名將錄之二、三
戰爭需要勇敢的士兵,更需要傑出的將軍。
翻開黑土地3年內戰共產黨軍隊的戰鬥序列,從自治軍到民主聯軍到解放軍,歷史波瀾起伏,將軍升降浮沉。
這是戰爭的選擇。
戰爭是一位嚴厲的考官,它無情地淘汰不稱職的將軍,而在能夠駕馭它的將軍胸前,毫不吝嗇地掛滿光芒四射的勳章。
林羅“劉”——劉亞樓遼瀋戰役期間,來往於黑土地和西柏坡之間的電報,篇未和篇首大都是“林羅劉”,有時是“林羅劉譚”。
據說,電文署名,開頭曾把老資格的政治部主任,後來被授予大將軍銜的譚政,寫在前麵。當時的參謀長,後來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劉亞樓,毫不“謙讓”:什麽“林羅譚劉”?“林羅劉譚”!
換個人,可能就這麽“林羅譚劉”下去了,直到“劉”以外的某個人,覺得不合適再更正過來。可那就不是劉亞樓了。
一個才氣橫溢的,與中國傳統風格不大協調的東北野戰軍參謀長。
當年在劉亞樓身邊工作過的老人說,“東總”幾任參謀長中,沒有一個能夠超過劉亞樓的。有的老人說,在全軍的參謀長中,劉亞樓也是出類拔萃的。
還有他不同凡響的性格和作風。
對人嚴,對己嚴,說幹就幹,幹就得幹出個樣兒。布置任務,一條一條,精細嚴謹,明明白白。講完了,問你有什麽困難,要求。合理的,能夠解決的,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而且是馬上就給,從不“研究研究”。點子又多,主意又快,放手讓你去幹。幹得好,大會表揚,小會表揚,功勞全是你的。幹砸了,大會批評,小會批評:你有困難找我呀?我這個參謀長是吃幹飯的呀?不就是給你們解決困難的嗎?你提出來解決不了算我的,現在哭爹叫娘算什麽?你以為這是小孩子過家家呀,這是打仗,要死人的,人死了就活不了!
所有老人一臻的見解是:腳是最寶貴的。
某軍政治部原副主任張耀東老人說:當班長的基本功,也是管理教育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得把全班同誌的腳管好。
到宿營地,正副班長三件事,一洗腳二喝水三吃飯。買柴找鍋燒開水,什麽不管先管腳,吃不上飯也要洗上腳。先溫水,再加熱,把走麻了的腳燙得覺出痛才算好。覺出痛了就是血液流通了,腳就是你的了。燙完了再挑泡。正副班長要一個個檢查。有的睡得死死的,耳邊打雷也不醒。你就得給洗,給弄。
不然,第二天你就背槍,背背包,甚至背人吧。走好路才能打好仗,走路靠腳。
那時候發服裝,衣服長了短了肥了瘦了,無所謂。最要緊的是鞋,是鞋合不合腳。那時不像現在,司務長幾個月前就拿本子來問你要多大號的。一堆穿戴發下來,大了小了先班裏調,班裏調不開連排調。再調不開,有人就和老百姓調,別的違犯紀律不行,為了腳,領導睜隻眼,閉隻眼,一般都能原諒。沒有腳不能革命,腳是革命的寶。
那時講怕苦怕累,主要就是怕走路。不怕打仗怕走路不是個別現象。有些人開小差不幹了,主要就是怕走路。那路也真有點走不起,特別是那些腿腳不好的,遭老罪啦。
黃達宣老人說,在那個穿棉襖的夏天裏,他那個連帶槍開小差的副連長,就是個平板足。他打仗好,人緣好,就是走不得路,一瘸一拐的,大家都替他難受。當時一跑就是幾個人。路上有敵人,有“鬍子”,老百姓也打。他是一個人走的,大家說他帶槍是防身自衛的。大家都希望他能平安到家。以後再沒聽到信兒。從吉林到蘇北,那麽遠,很可能是路上被害了。
黑土地上的行軍紀錄,先有1師三下江南一晝夜140裏。接著,2師創一晝夜150裏。秋季攻勢中,23師一晝夜走185裏。遼瀋戰役中,16師一晝兩夜250裏。
當時的1師政委梁必業老人說,偵察報告,農安北郭家屯有敵人。飯不吃,覺不睡,連夜就往那兒趕。飄風揚雪的,邊走邊啃幹糧,渴了就抓把雪。敵人也知道土八路鐵腳板厲害,可它哪知道我們這麽不要命呀!那時我30多歲,正是好時候。現在別說走,就是坐車,那路也把人顛散架子了。
老人說,那時戰前訂立功計劃,第一條大都是“行軍不掉隊”。凡是能打仗的部隊,都能走路,都是鐵腳板,飛毛腿。
很多老人都有走路睡覺的經驗,騎馬也能睡覺。有的睡覺還不耽誤行軍。
部隊停止前進了,撞到前邊人身上,有的拐個彎兒還走。有的睡著就栽倒了。若是夜間未被發現,冰天雪地中,就再也醒不了了。
有行軍累死的。
走時一身汗,停下一身冰。連續地走,不停地走,吃不好,睡不好,體質差點,再生點病,這一切就難免了。人的承受能力本來是有限的。
今天拿著遙控器坐在電視機前的人,能想像出穿件汗淋淋的空筒子棉襖,在冰天雪地的“大煙泡”中跋涉的情景嗎?能領會到在沒膝蓋深的積雪中穿著露趾頭的張嘴鞋,在7月的驕陽下穿著破爛的棉襖,全副武裝行軍的滋味嗎?
我採訪過的老人,就是這樣走遍了這片豐腴的黑土地。他們中的一些人,曾從江西走到陝北,又從陝北走向大江南北,再走到黑土地。又從白山黑水走到平津,走到兩湖兩廣——一直走到天涯海角。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戰爭選擇將軍
——東野名將錄之二、三
戰爭需要勇敢的士兵,更需要傑出的將軍。
翻開黑土地3年內戰共產黨軍隊的戰鬥序列,從自治軍到民主聯軍到解放軍,歷史波瀾起伏,將軍升降浮沉。
這是戰爭的選擇。
戰爭是一位嚴厲的考官,它無情地淘汰不稱職的將軍,而在能夠駕馭它的將軍胸前,毫不吝嗇地掛滿光芒四射的勳章。
林羅“劉”——劉亞樓遼瀋戰役期間,來往於黑土地和西柏坡之間的電報,篇未和篇首大都是“林羅劉”,有時是“林羅劉譚”。
據說,電文署名,開頭曾把老資格的政治部主任,後來被授予大將軍銜的譚政,寫在前麵。當時的參謀長,後來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劉亞樓,毫不“謙讓”:什麽“林羅譚劉”?“林羅劉譚”!
換個人,可能就這麽“林羅譚劉”下去了,直到“劉”以外的某個人,覺得不合適再更正過來。可那就不是劉亞樓了。
一個才氣橫溢的,與中國傳統風格不大協調的東北野戰軍參謀長。
當年在劉亞樓身邊工作過的老人說,“東總”幾任參謀長中,沒有一個能夠超過劉亞樓的。有的老人說,在全軍的參謀長中,劉亞樓也是出類拔萃的。
還有他不同凡響的性格和作風。
對人嚴,對己嚴,說幹就幹,幹就得幹出個樣兒。布置任務,一條一條,精細嚴謹,明明白白。講完了,問你有什麽困難,要求。合理的,能夠解決的,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而且是馬上就給,從不“研究研究”。點子又多,主意又快,放手讓你去幹。幹得好,大會表揚,小會表揚,功勞全是你的。幹砸了,大會批評,小會批評:你有困難找我呀?我這個參謀長是吃幹飯的呀?不就是給你們解決困難的嗎?你提出來解決不了算我的,現在哭爹叫娘算什麽?你以為這是小孩子過家家呀,這是打仗,要死人的,人死了就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