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斯瓦至平滿為一條隘路。日軍攻擊部隊為第5師團三個聯隊和第18師團兩個聯隊,並配以重炮、坦克和數十架飛機,狂轟濫炸。麵對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火器,新22師沿途構築陣地逐次進行抵抗。待日軍進入預設陣地,埋藏的地雷炸彈一齊引爆,兩側伏兵和正麵阻擊部隊齊出反擊。開頭,日軍憑藉武士道精神,不顧傷亡,頑強攻擊。兩、三次後,就不敢冒進了。新22師就虛設一些陣地,引誘敵人上鉤,並不斷派出小股部隊,出擊敵人側後。4月10日後,日軍又調集第55師團,全力攻擊。新22師仍以這種虛虛實實的戰法,痛擊敵人。戰鬥半月之久,日軍傷亡慘重,始終摸不清新22師虛實。16日,新22師安全進入平滿納,將窮追不捨的日軍引入預定地域。


    對此,杜聿明曾評為遠征史上“罕見的戰例”(37)。


    寫完這段那天晚上,筆者做了個夢:炮彈把斯瓦河濺成漫天瓢潑大雨,河麵上漂滿翻著肚皮的死魚。塗著太陽徽記的飛機,在亞熱帶叢林上空尖嘯著,紅色的火焰將綠色的世界一片片燒成焦黑。


    在這紅綠黑之中,在火與血中撲抱在一起撕打翻滾的士兵——這一切都是無聲的。


    我站在廖耀湘跟前。他站在塹壕前,不理睬我這位“共軍”,隻顧擦他那副眼鏡。一會兒,那副眼鏡變成瞭望遠鏡。擦完了就放在眼前張望。眼睛望著,嘴裏下著命令,表情溫文爾雅,身子一動不動。他的命令我一句也沒聽懂,好像講的是法語。對了,他在法國聖西爾軍校鍍過金。在西方,聖西爾軍校與西點軍校齊名。可他沒直接救過洋人,洋人就不捧他。一排炮彈在前麵築起一道火牆,衝擊波把他的軍帽掀掉了,頭上光禿禿的像個葫蘆瓢……


    醒來想起,他的光頭是見自《遼瀋戰役親歷記》中的一幅照片。


    現在,1946年5月14日,這位“叢林之狐”一樣的逐次抵抗大師,又率領他的新6軍由開原以中長路以東山地,準備迂迴至四平以東火石嶺子地區,攻擊共軍之左側背。


    由開原至火石嶺子,公路兩側都是山地。西側山地縱深小,距中長路近,共軍不可能埋伏大部隊。東側正好相反,又是共軍進出南北主要通道,還有可靠後方,是新6軍北進最危險的方向。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孫子兵法和經驗都告訴他,應該走那條最危險,但有時卻是最安全的路。


    他走對了。


    他以配屬新6軍的71軍88師作預備隊,將新6軍三個師分成左右兩路縱隊,實行廣正麵前進,彼此互相掩護。一路遇敵,若敵兵力不大,另一路仍可一意前進。


    他學乖了。一是接受了87師的教訓,二是剛在本溪打了幾仗,認識了土八路也不像想像得那樣好對付。而且,當年打日本也常這麽幹,輕車熟路。


    5月14日上午,左路先頭團在威遠堡門附近與共軍遭遇,前衛營一個連長陣亡。這是新6軍闖到關東後,陣亡的第一個連長。戰至下午,共軍主動撤離。


    從開原出發前,廖耀湘就得知林彪調3縱沿中長路東山地南下,準備迂迴四平國軍之右側背。威遠堡門戰鬥,廖耀湘判斷隻是3縱先頭部隊,繳獲資料卻出乎意料地證明就是3縱主力。他立即得出結論:既然3縱主力不能阻止一個團的攻擊,那麽一個新22師就能擊破北進路上任何共軍。


    18年後,廖耀湘在回顧這段“罪責尤深”的歷史時,字裏行間不無得意之色:當時國民黨在東北戰場上的作為,可以說大都取決於戰地負責實際指揮之責任者的決心意誌和企圖,爾後新六軍敢以六個師北上長春與東出梅河口(而且東出梅河口是我個人的主張,呈報杜聿明決定的),實直接與威遠堡門之戰鬥結果攸關。威遠堡門不僅給我個人帶來了囂張的氣焰,也給整個新六軍的所屬各部隊帶來旺盛的士氣,但同時也帶來了輕敵的心理。對新六軍而言,可以說威遠堡門之戰開啟了順利進犯四平與長春的端緒。這個並不聞名也並不為人所注意的小戰鬥,其影響是很深遠的。(38)


    5月18日下午,新22師先頭部隊到達火石嶺子以南時,發現共軍在公路兩側山上構築陣地,連警戒都未布置。到達火石嶺子車站時,一列從梅河口馳來的軍車,不知車站已經易手,還在向前開進。


    比之湯恩伯之流,廖耀湘等人從意誌、決心到戰術,簡直是天壤之別。


    杜聿明笑了


    ——續戰犯錄之一


    此刻的杜聿明,麵黃肌瘦,1。7米左右的漢子,據說體重還不到100斤。1月30日,他率領13軍進占阜新後,即感到腰腿疼痛不支。咬著牙挺到秀水河子戰鬥結束,就再也撐不住了。2月18日,乘專機飛北平,住兩個月院,割去左腎,未等徹底痊癒,就又匆匆降臨黑土地。


    對於杜聿明來說,最清新的空氣,不是林間湖畔拌著花香鳥語的氣息,更不是簡直要令他窒息的來蘇兒味兒,而是帶著血腥氣的硝煙,是卷著屍臭的火藥味兒。毫無疑問,他是在骨肉相殘的戰場上病倒的,但並不能因此就說是在內戰中累病的。從古北口抗戰到崑崙關大捷,特別是入緬作戰敗走野人山,在那空氣都能攥出水的亞熱帶雨季原始森林裏,沒有雨具,沒有住處,野人似的輾轉跋涉兩個多月,誰能斷言病根不是那時落下的?而且,倘若此刻黑土地漫捲的不是內戰硝煙,而依然是抗戰峰火,又誰能說他不會同樣走下病床,踏上戰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雪白血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正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正隆並收藏雪白血紅最新章節